摘 要:档案工作本质上是一项面向社会和人民的服务工作。随着现代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质量,以满足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并为实现开放、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当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专业人才短缺、人员培训不足以满足现实需求等。为促进档案管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加强对档案网络化管理的基础设备设施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并且,通过提高待遇、增加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服务质量。
关键词:新时代;档案管理;高质量发展
档案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呈现历史的重要载体,不仅关乎国家,更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新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只是守护好档案,更要与时俱进,实现档案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便利化,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档案的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1.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是历史传统
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部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平均年龄28岁的共产党一大代表们就已经有了对会议档案、个人档案的整理与保密意识,这些档案的留存为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党章守护人——张人亚父子,历经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新中国成立,用人民智慧把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保存下来。张人亚秘藏珍贵文物共36件,其中一级文件21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9件,未评定的珍贵藏书2件。现珍藏于中央档案馆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方案》(1922.7)是现在唯一存世的“二大”中文文献。珍藏于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和宣言》(1923.07)、《共产党》月刊第一至六号(1920.11.7-1921.7.7)、《马克思纪念册》(1922.4)、《劳动运动史》(1922.4)均为一级文物。珍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有《共产党宣言》(1920.9)、《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全体合影照片》(1922.9.16)等共31份文物。
即使在我国贫困滞后的时期,档案工作者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收集、整理历史档案,并建立起完善的档案保存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巨大的进展,获得显著成效。198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1996年和2016年,两次局部修改,为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由于网絡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中国传统单一的归档管理办法早已难以应对当今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推动档案管理的发展和完善。
2.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档案记录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档案的形成者、参与者、利用者。无论是婴儿出生、疫苗接种、求学、工作、结婚、去世等,无一离不开档案,也没有一个人不需要档案。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大便利,就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贯彻。比如,推行电子档案,加强对档案的安全保密。强化档案制度宣教旨在提升全社会的归档意识,强化归档法治意识,让所有市民都能够认识到自己有权利使用档案,也有义务保存归档,从而激励各类社会主体积极使用档案资源,为完成新时代党中央领导下的第二个百年斗争任务做出贡献。
3.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档案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使命呼唤新担当,新环境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新要求也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新挑战。恩格斯曾断言:“当社会面临技术上的挑战时,这种挑战比10所学校更有可能促进科学的蓬勃发展和进步。”社会发现和治理形态的变化催生着新的档案记录形式和管理方式,档案工作的载体管理需要数字化。只有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满足人民需求,才能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帮助的同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经过新冠疫情后,我们必须总结经验教训,整理相关的档案,以便建立健全应急机制,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
二、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事业基础设备设施建设投入不能满足时代需要
事实上,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档案馆、档案局的事,而是各单位、各行业都需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档案管理机构的基础设备设施薄弱,设备投入不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需要加强档案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档案管理服务水平。有些地方档案管理工作被边缘化,管理人员都是临近退休的“闲职”,而且工作环境差,档案保存需要的防火、防潮、防虫等关键建设指标更是难以达标,这反映了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对档案事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看不到档案管理的价值,很少把档案事业发展纳入议事日程。领导的不重视自然体现在没有经费,基础设备设施的建设离不开投入,最终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成为“可有可无”。
2.档案事业科技投入不能满足新时代需求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实现网络化、信息化,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人们需要查询档案时,可以通过将电子档案入库,让人们上网查询,或者将查询结果发送至手机。同时,将档案统一入网,让人最多跑一次。实践证明,我国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尤其是经济发展不发达地区的查阅手段和途径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两者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给新时代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3.档案事业专业人才不足
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38所高校开设档案学专业,共培养9596名学生,其中本科生7911人,工程硕士生1548人,学士生137人。然而,由于全国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级各类档案馆数量达7100多个,这意味着每个单位平均每5年只能招收1.34名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冷门”“一才难求”可以说是档案事业的标签,因此,“专业人才”也是档案管理建设中存在的短板。近年来,“干档案就是埋头故纸堆”的刻板印象,已经深深影响了档案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尽管他们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以上,但是,家长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直接跳过”。一方面,是人才本就少,另一方面,需求量却又不断增加,使得人才供求的矛盾相对扩大。2021年是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号召全党认真学习党的发展史,加强党的理论修炼,提升党的素质,并以身作则,积极践行党的史学精神。档案被誉为史学的“孪生兄弟”,它不仅可以弥补史学上的缺失,纠正史学上的错误,详细记录史学,而且还能够补充史学上的空白。它不仅能够提高党史在学习教育工作中的可信度,更能够清晰勾勒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记忆刻度,增加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情感温度。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都进档案馆去了解党史,触摸党史,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为群众讲解档案、讲解历史。
4.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任何工作没有时间的积累,没有不断学习都不足以言专业,包括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俱进接受新理念、学习新技术。5G、大数据、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档案管理工作也正经历着纸质档案到数字档案,文字到数字,从分散到共享,同时,保卫信息安全、档案安全就是保护国家安全。这都需要档案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培训掌握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新模式等,以应对知识不断更新的新时代。
三、党建引领档案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1.加强对档案管理事业的重视
“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项神圣的职责,更是一项重要的使命。这就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要加强档案事业管理。首先,要增加基础设备设施的投入,稳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立档案查询平台,从而提高档案利用服务的效率。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需要通过不断投入基础设备设施,让“数据多跑腿”,人民最多跑一次,为查档者的各种需求提供原始档案依据,“一站式”档案利用服务常态化。其次,改善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环境,提高相应待遇,尤其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设立单独档案室,招聘专业人才,落实人员编制。特别是要加强机关党务工作者对党建资料的管理和保存,以充分发挥档案在促进党建中的作用。通过媒体宣传,向大家展示归档工作事业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种大力支持和认可档案事业的良性氛围,让档案工作者深刻体会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在岗位上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存在感、成就感,进而推进档案工作事业的发展。
2.加大对基层档案科技设备设施的投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事业也在不断进步。特别是在信息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的时代,各地方政府和部门在规划档案管理工作时,都应充分考虑科技设备设施的投入,以便将档案馆建设成为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信息化水平的国家级综合档案馆。
3.引进档案事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还有些地方把档案室、档案馆当作“养老的地方”,造成档案工作人员老龄化、专业不匹配,有些地方的档案工作是兼职,甚至往往是把其他工作都完成之后才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为更好地发展档案事业,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综合考虑客观需求,通过仔细调查研究,从需要和供应两方面需求出发,针对性地招聘相应人员,缓解档案专业人才紧缺的现实问题。此外,在一些大城市还应该加强馆校合作,建立高校和档案馆共同的科研实践基地,為档案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创造实践性舞台,深入理解档案学理论、档案工作乃至数字档案,激励他们到档案局、档案馆挂职锻炼,拓宽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同时,对于基层人才缺少的问题,可以采取借调、提高档案人才待遇、提供档案人员到高校进修的机会等办法。
4.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人员专业培训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各类培训转为线上,这也给档案人员的培训带来了便利。一方面,不需要脱离岗位,工作、学习两不误;另一方面,这样的培训可以通过邀请最好的老师,甚至是“顶级配置人才”指导工作人员。首先,一线工作人员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激发自身的学习欲望;其次,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如专题研讨班、职业技术培训、宣讲等,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此外,还应该在研究项目管理、大型编研会展出版物等方面,传授经验,以老带新,共同推动行业发展;最后,建议档案主管部门根据管理工作实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积极争取优秀单位组织的大力支持,进行多轮次、多元化、个性化的职业技术训练,可以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指导,为在岗工作人员增加每年1~2次的学习机会,提高培训的覆盖面和轮训率,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增加工作人员的信心和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语
民有所需,档有所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转折点上,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肩负着重大责任,承担着光辉的使命。档案工作关乎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还承担着教育功能。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顶层设计、社会的支持、人民的参与和档案人的奉献,这既是档案工作坚持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回应社会关切的必经之路,也是档案事业自身不断变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陆国强.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J].中国档案,2022(10):19-21.
[2]推动新时代档案事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J].中国档案,2022(05):22-23.
[3]谢雪燕.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与档案安全防范研究[J].兰台内外,2022(12):19-21.
[4]科学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是确保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J].云南档案,2022(02):18-19.
[5]姚笑云,熊 洁.从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看档案事业的发展转型之路[J].档案管理,2022(01):32-34.
[6]孟若冰.档案工作服务中心大局职能作用凸显[N].天津日报,2021-11-09(002).
[7]刘水英,王赛春.对基层档案事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究[J].档案天地,2021(09):43-45.
[8]庞如超,李宏宇,韩 钰.档案事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J].浙江档案,2021(02):47-49.
[9]马双双,常大伟.开拓与展望:新修订《档案法》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影响[J].档案管理,2021(01):101-103.
[10]周洁璇.新时代背景下档案事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J].城建档案,2020(03):74-76.
[11]张鸿艳.大数据背景下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与进路研究——基于档案数据管理视角[J].山西档案,2020(1):81-86.
[12]张海鹏,刘一辰,庄伟杰.浅谈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法制博览,2019(2):298.
[13]薛玉玲.关于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7(3):116.
[14]李晓龙.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路径选择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18):74-75.
[15]陈明九.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5(5):506-510.
[16]谢 玉.关于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路径选择的分析[J].才智,2013(24):321.
[17]阮 毅.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探究[J].传媒论坛,2019(22):140-141.
[18]李 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问题与优化路径探究[J].国际公关,2019(12):192+194.
[19]李朝霞.县级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J].兰台内外,2020(7):13-14.
作者简介:杨亚琼(1979—),女,汉族,陕西周至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智能化档案馆建设、档案快速查找利用的便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