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文章在简要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可以创设历史情境,设置多元问题,鼓励学生提问,创新教学方式,设计课后任务,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并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沈青(1996—),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
历史是初中阶段较为重要的学科,学习历史是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然而,部分初中历史教师所教的学生难以顺利达成历史学习目标,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现状,找出可以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活动,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目标的引导下制订多元化教学计划,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下述两方面的问题:1.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教师尚未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而以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这使得一些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解历史知识的表层意思,总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他们的综合素养得不到发展。2.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准确的定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为使学生顺利实现升学的目标,过于重视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探究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过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发展的限制,并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策略,希望可以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历史学习活动中,主动研读教材,收集课外史料信息,通过自主学习真正理解教师传授的历史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1]。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可以有效改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让学生自主研读教材,收集史料,分析历史人物的品质和历史事件的影响,提出并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学习,感受到探究历史知识的乐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避免出现教师机械地灌输知识、学生死记硬背的问题[2]。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让学生做到学思结合的前提。具备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通常会摆脱思维定式,结合教材和教师补充的信息参与高阶思维活动,从多个方面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展开自主评析,并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此期间,学生的学习效益和多种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活学生自学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为达成上述目标,教师需要从改善整体课堂氛围入手,在明确学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的前提下,创设出多元化的历史情境,将静态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动态的画面,让学生产生沉浸式体验,自然而然地调动视听感官,表达所思所想,在兴趣的驱动下理解知识的内涵,实现知识的内化,从而真正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3]。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来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影片或音乐、呈现历史资料的方式活化课堂,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快速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带着有关人物性格与事件过程的问题去进行知识的学习,助力学生释放个性,产生更多主观的想法并将其分享给教师、同学,从而实现激活学生自学意识的目标。
例如,在教授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截取影视作品《觉醒年代》中提及“新文化”“旧文化”“新文化运动”等关键词的视频片段,借此创设历史情境。观看精彩的视频可以使学生放松身心,并对视频中的各个关键词形成深刻印象,产生“什么是‘新文化?什么是‘旧文化?为什么一些人倡导新文化而一些人抵制新文化?”等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疑问。在视频播放完后,教师可以自然地导入新课:“从1915年起,一场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通过阅读教材,大家可以了解到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信息,在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对视频中各个人物的言行、想法进行点评。”教师通过视频创设情境,可以很好地完成导入工作,激活学生的自学意识,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自主阅读教材,想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来分析、理解与评价视频中人物的想法和做法,为之后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设置多元问题,调动学生自主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都有较强的探究意识,他们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会自主、深入地展开分析,进而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将历史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设置问题是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重要途径。但设置的问题不能过于单一,否则学生容易失去分析问题的热情,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为通过合理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认识到:问题需要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自己应该着重介绍历史事件背景,引导学生抽丝剥茧,明确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思维活跃的前提下提升历史核心素养,获得全面发展[4]。
例如,在教授统编版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来导入课程,重点针对“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两句歌词进行提问,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句话分别指的是谁。教师需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改革开放相关内容的探究上,并且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这个“春天的故事”。在授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两个凡是”是否正确?什么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果和讨论意义分别是什么?假设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代表,你會怎样介绍会议的相关情况?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让他们尝试自主探究,享受收获知识的喜悦,理解课程知识内涵,对所学内容加深记忆,明确在探究新课知识的过程中自主思考的方向,从而有效提升其自主学习、深度探究的意识,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历史核心素养。
(三)鼓励学生提问,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期间,除设置关键问题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深度思考,质疑教师、同学的观点,或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自主解决,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自主、深度学习的经验,进一步推动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5]。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平台。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开展某个新板块的教学活动前,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寻求他人的帮助,以小组讨论、互动的方式解决基础性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提出本组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并与其他小组展开讨论。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过度干预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又可以保障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的效果。
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民族交往与交融”板块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在事先阅读本板块内容期间遇到的问题。此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等问题。然后,同一组的组员可以与其一起从地域特点、地域文化及历史背景等角度展开讨论,得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深化对民族交往问题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各组讨论的问题,记录一些值得深度探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小组之间的讨论期间进行解决。这样,教师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障本板块的教学活动质量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学会从更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保障其自主学习本课的效果,并进一步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深度
对于一些初中生而言,他们觉得大部分历史知识距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因此难免会出现学习停留在表面的问题[6]。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历史学科的能力发展会受到负面影响。对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保持探究历史知识的热情,提升其自主学习的深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让历史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赋予历史人物灵魂,将每一个历史事件都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采取讲趣味故事的方式丰富课程内容,或引导学生自由分组,围绕故事内容进行表演,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了解历史,学会换位思考,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实现全面成长。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主题辩论赛、歌唱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价值,让他们勇于探究,主动学习,逐渐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7]。
例如,在教授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老子创立的道家学派、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以及其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主张,之后以“治国”和“教育”为话题开展模拟交流活动。模拟交流期间,学生可以扮演某一学派代表,与扮演其他学派代表的学生展开交流。如在围绕“治国”话题进行对话时,“墨家学派代表”可以讲述自己对“兼爱”“非攻”的理解,并结合当下的国内、国际案例深度阐释“兼爱”“非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法家学派代表”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肯定或否定“兼爱”“非攻”的主张,并说明依靠法令、权术、威势来治国的好处。各个“学派代表”发表观点期间,其他“学派代表”要认真倾听,并分享自己的看法。这样,师生可以通过讨论、配合的方式在课堂上再现“百家争鸣”的景象,让学生在模拟交流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历史背景,以及各个学派思想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五)设计课后任务,通过探究开阔视野
传统教育思想下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是,他们能否正确解答每一道课后习题。虽然有的学生能够正确解答课后习题,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是片面的,有局限性的,这不利于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课后任务设计方式,不能仅仅注重结果,还要注重过程。教师可以基于基础知识进行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网络资料,在探究中将知识串联起来,进一步了解历史真相[8]。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在课内所学习的思想、观点,鼓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受这些思想、观点影响的方面,让他们体会到历史知识的价值。教师还可以安排课后采访任务,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其他人对历史的不同看法,从而开阔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完成实践任务的同时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在转变自身教育观念的前提下深入分析历史学科的特征,据此构建课堂,在课堂上融入“以生为本”的理念,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不同类型的自主探索任务,让学生展开深度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为自身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指导[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112-113.
[2] 尚继伦.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才智,2020(17):132.
[3] 陆益民.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68.
[4] 常丽.谈初中历史自主学习如何有效开展[J].中国新通信,2020,22(06):158.
[5] 常丽.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J].中国新通信,2020,22(05):155.
[6] 王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0,22(02):204.
[7] 趙培霞.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指导[J].科技风,2019(34):33.
[8] 吴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发展,2019(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