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静芳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情感教育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如何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作为初中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对教学的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而且语文教学在情感教育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因此,加强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师为提高学生的成绩,保证升学率,往往过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并不能积极渗透情感教育,这并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健全,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塑造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笔者在本文中细致探究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目的是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保证情感教育的开展效果。
【关键词】初中 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2-0175-03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逐渐认识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些尝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情感教育的开展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影响,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思想观念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知,考核制度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开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情感教育开展的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当前形势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教师应明确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注意革新工作的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积极对情感教育工作进行改进,以此保证情感教育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本文从情感教育的概述入手,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条件及当前初中生情感特征,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及具体策略,以期能够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情感教育的概述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指人在客观视角下对事物发自内心的评价,其对人的认知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塑造有着极大的帮助。初中语文中讲解的内容为我国经典的文学作品,每一篇作品中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能够引起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内容
与以往的思想教育不同,初中语文情感教育重视学生健康情感素质的塑造,强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中,教师应以道德教育为基础,通过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觉悟,促使学生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在情感教育中,初中语文教师还应注意开展审美教育,通过自然美教育、社会美教育及艺术美教育来帮助学生克服环境、经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例如,在讲解《岳阳楼记》一课时,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讲解洞庭湖的自然美景,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描绘的景象。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条件
(一)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有着先天的优势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着先天的优势,文学作品及汉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对初中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帮助。作为根本性学科,语文在学生情感培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语言能够体现出具体的情感,通过“不禄”“卒”“毙”及“驾崩”来表示士、大夫、诸侯及皇帝的死亡,能够体现出强烈的情感。而且通过对具体文章内容的研读,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情感教育开展情况较为理想。
(二)初中生具备实施情感教育的条件
初中阶段学生具备实施情感教育的条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对语文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着较高的期待,学生不满足被动的知识灌输,教师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改进。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情感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当前初中生情感特征分析
初中階段的学生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立思维,而且情感表现出性情多变、情绪波动大、狂躁等特点,面临着个人情感及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情感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
(一)存在着“重知轻情”的情况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轻情”的情况,这是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导致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一味地强调对教材中知识的讲解,过分重视词汇的讲解及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文学作品中创作者的情感,仅仅理解文学作品的浅层含义,不能真正感悟文学的魅力。受到“重知轻情”这一问题的影响,学生的情商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缺乏层次,无合理目标
缺乏层次,无合理的目标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当前形势下,我国对情感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及标准,但是初中学校在情感教育开展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一些问题,仅仅是依据大纲开展工作,不能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较为抽象,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三)升学压力大,存在应试教育
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我国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着升学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教师及学生往往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情感教育认同感较低,对情感教育的开展造成了一些阻碍。目前,初中学校在工作中存在着过分重视升学率的情况,教学目标出现偏差,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甚至特意搁置情感教育,片面地认为其是一个麻烦,这违背了教育的初衷,限制着情感教育的开展[1]。
(四)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需革新
在情感教育中,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需革新的问题较为突出,初中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注意。由于部分初中学校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存在问题,其并没有在语文教学中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开展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开展受到了一些限制。而且部分教材中涉及情感教育的内容较少,不能真正体现出文学作品的内在情感,也对情感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些限制。
(五)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
教师在情感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该工作的开展效果。目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存在一些偏差,不能在工作中积极尝试开展情感教育,仅仅是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记忆和背诵,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而且部分语文教师的能力有限,不能真正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资源,没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情感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五、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新课改下开展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师应坚持主体性原则。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扮演的角色,明确自身在情感教育中的定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减少对学生的限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学生的情感状况来确定情感教育的内容,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保证情感教育的开展效果。
(二)愉悦性原则
在情感教育中,初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坚持愉悦性原则,确保学生能够感受到乐趣,以此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情感教育中来,降低情感教育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调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情感教育的趣味性,以此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确保学生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提高情感教育的水平。
(三)渗透性原则
渗透性原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应坚持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避免生硬地开展情感教育,而是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工作中去,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情感教育的开展效果。教师可以依据自身的经验来确定情感教育方案,并注意学习和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循序渐进完成情感教育的渗透,塑造学生的情感素质[2]。
六、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开展情感教育,应注意对教材中的资源进行挖掘,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工作中应注意对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行培养。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文天祥、陆游、屈原等爱国诗人的作品,教师应注意加以应用。例如,教师在讲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时,可以向学生讲解陆游以身报国的爱国情怀,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提高本领,为国家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爱情观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工作中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资源,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在讲解《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叶圣陶先生的生活日常,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加强对学生的影响。而且教师可以在讲解《子衿》及《关雎》时向学生讲解正确的爱情观,帮助学生感受美好情感,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念。
(二)开展课外活动实施情感教育
开展课外活动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其能够有效提高情感教育的开展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对《孔乙己》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扮演“掌柜”“我”“顾客”“孔乙己”等角色,帮助学生体会人物遭遇的不幸,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保证情感教育的效果。
(三)将情感力量注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情感力量注入课堂中,以此保证情感教育的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在工作中应注意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通过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深入到学习中去,保证情感教育能够得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在工作中可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通过朗读来实现入情的目的。例如,在讲解《登幽州台歌》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慷慨悲凉的调子来朗读诗歌,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独立苍茫的感受。
(四)在社会实践中实施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师实施情感教育,应注意开展社会实践。教师在学习《春》一课后,可以带领学生外出欣赏春天的景色,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并要求学生对比自身的感受与文章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保证情感教育的效果。
(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师想要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应高度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学生是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高超的朗读技巧来加强对学生的影响。另外,学生应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的情感素质的重要性,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创作者的想法,真正理解文章内容。
(六)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提高情感教育的水平,初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在工作中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教学、分组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工作,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以此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七、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创新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塑造学生情感素质均有着极大的帮助,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师应明确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迫切性,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谢天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8):127-128.
[2]崔静.挖掘内涵,丰富情感——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