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卓夷
内容摘要: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的落地,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成为初中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然而,目前《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依旧存在阅读计划针对性不强、未依照散文集的特点进行教学和对阅读反馈不够重视的问题,针对《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明确“这本书”的阅读主题、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构建教学评一体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关键词:《朝花夕拾》 鲁迅 初中语文教学 整本书阅读教学
整本书阅读,即师生围绕某部经典作品展开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与作者的多主体对话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指出,学生需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1]由此可见,初中生要学会制定读书计划、学习读整本书的方法。《朝花夕拾》是学生升入初中阶段面临的第一个整本书阅读任务,其部分散文“漫笔”的题材“漫”无边际、行文结构随意更是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因此,教材将《朝花夕拾》的学习任务定为“消除与经典的隔阂”是十分合理的。
本文着眼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新增的拓展型任务群中的“整本书阅读”板块,探究《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意图在目前已有的实践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提供思路。
一.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与《朝花夕拾》
1.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
有别于语文传统的单篇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应具有完整性、语文课程性和教学价值性[2]。完整性,即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立足整体,把握整体的结构脉络,把握每一章节在整本书里的地位和作用;语文课程性,即教学中应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学生在学习阅读该书的时候,应学习其中的语言运用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在阅读中陶冶身心,提升自身精神境界。教学价值性,即教师所选的书目应具有教学价值。教师应基于该书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挖掘出书中的教学价值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阅读课标中有关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相关部分可以看出,课标中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整体呈现由浅入深的趋势。首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在前期阶段先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对整本书的输入与输出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内容的简单概括,还要融入自己的思考与评析。其次,学生所读书目的类型也在逐渐增多并加深难度。低年级段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以童话、神话等有趣浅显的故事与儿童名著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需要开始阅读科普、科幻等更难的作品。由此可见,课标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
2.《朝花夕拾》与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板块
以往的语文教材中只有单篇或名著节选作为课文,造成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只读单篇而不读整本书。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不能掌握读整本书的方法与技巧,在面对整本书时容易产生畏难的情绪或不知该如何读,甚至用以往读单篇的方法读整本书,导致割裂了书本内部编排的整体性,无法读懂整本书。针对这样的问题,语文教材中加入了整本书阅读的任务供教师和学生学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培养读整本书的兴趣,养成读整本书的习惯。
从《朝花夕拾》自身来看,它是鲁迅在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十篇散文,皆记录其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所经历之事。钱理群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指出《朝花夕拾》“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生活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与复杂性,这自然又是从更好地发挥‘沟通心灵的文学功能的目的出发的”[3]。与鲁迅的其他作品不同,《朝花夕拾》尽管没有那么强的批判性,但这并不代表这其中并没有鲁迅对现实的思考。鲁迅把他对现实的批判融入到了看似随意而漫无边际的文字中,是现在的“自己”在反思过去中,“真诚地袒露自己生活与内心的秘密、真实的快乐与痛苦,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联想、议论与诘难,达到精神的互补。”[3]
初中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要完成十二本书的阅读教学,每个学期分别学习两本。在七年级阶段,学生在阅读整本书中,主要学习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在八年级阶段,学生要学习纪实类作品与科普类作品的阅读方法,读书的范围相比七年级要扩大一些。九年级阶段,学生的读书范围进一步扩大,要学习如何读诗、古典小说、讽刺作品和外国小说。因此,初中生学习如何读《朝花夕拾》是十分重要的,这为他们未来学习读更多的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新的学习任务群,许多学校纷纷实践,却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在阅读了许多与《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关的文献、观摩许多《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后,总结出《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阅读计划制定的针对性不强、未依照散文集特点进行教学、对阅读反馈不够重视的问题。
1.阅读计划制定的针对性不强
学生在面对一整本书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读、产生畏难的情绪是正常的,因此在读整本书之前,需要老师进行指导。没有老师指导下的整本书阅读是“放任自主”的[4],看似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方法、阅读内容,实际上学生只是漫无目的地阅读,甚至只是在书本内涵的边缘转圈没有真正深入到书本中,此时便体现出老师指导制定阅读计划的重要性。
然而许多老师在实际制定阅读计划时仅仅只是许多本书套用同一个方法,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对于不同的书本类型,老师自己也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和《范爱农》四篇都有不同的人物形象出现,教师在制定阅读计划的时候就可以将这四篇进行整合,或依据其他主题将有内在联系的散文整合在一起,适当的打乱目录顺序。然而有些教师在指导《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时忽视了各篇散文的内在联系,仅仅盲目地依照目录今天布置学生读里面的一篇散文、明天布置读另一篇散文,再随意做一下读书笔记便结束了。在這样的阅读指导下,学生无法抓住不同散文之间内在联系,每篇散文依旧是孤立的。
2.未依照散文集的特点进行教学
阅读方法是学生读懂整本书的关键,一个好的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开启读懂书本的大门,让读书更加顺利,学生更容易走进书本中收获新知。但不合适的阅读方法对读懂“这本书”毫无帮助,甚至会让学生阅读越糊涂。因此,一种阅读方法是否适合“这本书”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在教学《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时,教师更多应该指导学生如何透过散文中“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言说方式”来“感受、体认、分享它所传达的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5]。因此,教学重点应该更多放在书中的语言和情感上,学生得以在学习中掌握阅读散文、阅读经典著作的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为教学内容服务,错误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教学内容出现偏差。例如,部分教师在《朝花夕拾》导读课上会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导读,然而,思维导图法更适合阅读思维性较强的书目,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分析书本里面的内容、人物关系等,这对于学生理解本书是没有太大帮助的。还有一些教师将《朝花夕拾》里的散文当做小说教学教情节、教人物形象,如在精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训练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将更多的教学放在了分析寿镜吾老先生的人物形象上等。阅读方法指导上出现偏差很容易导致学生理解《朝花夕拾》出现偏差,最后也是自以为读懂了“这本书”。
3.对阅读反馈不够重视
阅读反馈,即学生在读完整本书之后,对自己的整本书阅读成果进行汇报,包括自己的思考与感悟,针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汇报成果,教师、学生、家长等主体进行评价。阅读反馈包括对学生阅读的过程和汇报成果两方面进行评价,需要同时兼顾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只有进行及时的阅读反馈,学生才能更好地阅读。
《朝花夕拾》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缺少及时的阅读反馈,学生很容易因为无法理解散文而厌倦。阅读反馈不是简单的读书笔记,一些教师会用一些市面上随处可见的读书笔记本要求学生将读后感受记录在上面,然而里面仅仅只是简单的好词好句摘抄、读书感受和困惑的记录,学生并不能针对《朝花夕拾》的独特之处得到独属于这本书的收获。甚至有一些教师并不注重学生的阅读反馈,对学生的阅读困惑视而不见,例如学生在读《狗·猫·鼠》的时候,由于鲁迅先生比喻之隐蔽,学生难以理解狗、猫、鼠究竟指的是什么样的人,他对狗、猫、鼠这样的人是什么态度。而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也很少做精细处理,只请部分学生起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接着就告知答案,这种忽略过程只重结果,甚至以普遍的阅读经验取代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的做法,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困惑甚至放弃思考。
三.对《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建议
1.明确“这本书”的阅读主题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编者对每一本书的阅读都提出了不同的阅读方法要求。所以教师在处理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需要仔细研读教材提出的需要学生掌握的阅读方法要求,紧扣主题制定阅读教学计划展开教学,力求“一书一法”[6]。因此在教学《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时,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本书的主题:“消除与经典的隔阂”,读书方法的指导也着重在如何消除与经典的隔阂上,围绕这个主题教材中也给出了三个专题探究:鲁迅的童年、鲁迅笔下的人物与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7],教师便可以以此为参照,指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并依据不同的专题指导学生制定阅读教学计划。针对《朝花夕拾》目录里的十篇散文,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特点将散文归入“鲁迅的童年”、“鲁迅笔下的人物”与“儿童教育观念”专题。针对学生选择的不同的专题,教师可以安排选择同一专题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重点精读对应的文章,略读剩下的文章。其次,教师再依据不同的专题制定相应的读书任务,如针对“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这一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每篇散文里对应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以及鲁迅对此抱有什么态度,找出原文进行佐证,并思考现实中是否还有类似的现象并谈谈你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打破经典与学生生活的隔阂。
2.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在读不同的书都会有不同的困境和烦恼,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应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指导,否则很有可能与学生学情脱节,变为无效指导,学生读整本书依旧有很大的困难。例如在教学《朝花夕拾》时,教师可以先书名入手,解读“朝花”与“夕拾”分别为何意,总领学生对书中散文的理解。朝花,即鲁迅童年、青年时期的回忆;夕拾,即鲁迅在晚年回忆往昔,这之中必然会涉及双重视角的问题,而这也是学生困惑的来源和解读《朝花夕拾》的关键。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鲁迅的过往经历和感受分开,尤其引导学生注意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句子,将这些句子找出并共同探讨。除此之外,针对学生难以理解《朝花夕拾》的深层含义的困境,教师可以引入“批注式阅读法”,指导学生将有感触的、有困惑的句子以不同的方式画出来,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书边或将问题记下,或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记下[8]。也可以以问题带读的方式,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避免泛泛而读。最后,教师也要时时收集学生共同的阅读问题和困惑,并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构建教学评一体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在《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教学评一体的整本书阅读,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评价学习成果有机的融为一体,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9]。《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课可以分为导读课、精读课和成果展示课。在导读课上,教师应该针对《朝花夕拾》散文集的特点教给学生读书的办法,并根据不同的专题指导学生制定小组阅读计划。在读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进各个专题的任务完成进度,检查学生所做的阅读批注和读书笔记,并选择普遍反映有阅读难度、专题与专题重合的精读文本或具有精读价值的文本放在精读课上教学,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不仅是两个专题的精读文本,还是教材选入的篇目,《狗·猫·鼠》《无常》这两篇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按实际情况选择是否精讲。在整本书读完后,教师还可以开展阅读成果汇报课,各个阅读小组针对自己的专题进行成果汇报,如在“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专题汇报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归纳的书中出现的儿童教育观念以及鲁迅的态度是否正确?专题汇报中是否有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历进行解读?学生的理解是否还存在哪些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整本书阅读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处于实践摸索阶段,各一线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者都在积极研究实践中。针对《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还是要重点抓住“这本书”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不同的专题布置不同的阅读任务,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阅读与理解,并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徐鹏.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与挑战[J].中学语文教学,2017(1):4-7.
[3]徐燕霞.基于新课标的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22(9):108-110.DOI:10.3969/j.issn.1008-3561. 2022.09.035.
[4]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曾晓燕.“一书一法”:初中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指向——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8):4-6.DOI:10.3969/j.issn.1673- 9884.2020.08.003.
[7]教育部组织.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8]钱忠敬.批注式阅读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有益尝试——以《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2022(2):40-44.DOI:10.3969/j.issn.1004-0498.2022.02.008.
[9]严冬梅.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的探索——以《简·爱》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4):36-38.DOI:10.396 9/j.issn.2095-5995.2022.04.010.
(作者單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