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
摘 要:学生的“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触发器”;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学习毅力是学生学习的“加速器”。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是“双减”时代数学教学的必然诉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数学 “学习力”
“学习力”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表现的是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想学”“善学”“乐学”“坚持学”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有助于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想,是“双减”时代的必然要求,能让学生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展开自主性、自能性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入手,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一、学习动力:学生学习的“触发器”
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一种内驱力,是一种“我要学”的内在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能产生一种获得感。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规约”转向“自觉”。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学习目标、布置相关任务、设置相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需求和兴趣,将外在的压力转变为内在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部分内容时,笔者设置了问题链:“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为什么一年可能是365天,也可能是366天?为什么有的月份有31天,有的月份只有30天?为什么2月既可能是28天,也可能是29天?年、月、日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联系?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联系?”这些问题能让学生产生探究年、月、日三者内在关联的动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对相关知识展开探究。比如,有学生查询了古罗马“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有学生联系地理知识,从地球自转的角度探寻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在学生认识了“年、月、日”相关知识后,笔者还引导学生制作“月历卡”,将学生的信息搜索与操作实践紧密结合,深化学生对年、月、日的认知。比如,有的学生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设计了“月历卡”;有的学生将“月历卡”做成一个正六边形的直柱体;有的学生将“月历卡”做成一个正方体等。不同的设计展现了学生不同的创意,这些创意都是学生在问题的激发和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与实践的结果,是触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
二、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学习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能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着眼于學生的“学会”,而“双减”政策强调让学生从传统的“学会”转向“会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社会中立足。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分析力、研判力、推理力等,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助推器”,能让学生的学习“转识成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还要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更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设计,并主动尝试、探究、实践等,让学生的认知思维不断进阶,数学学习从浅表走向深层。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部分内容时,笔者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展开自主性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应用“剪拼”的方法,利用已学知识探究新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两个直角梯形;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两个梯形和一个长方形等。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探究过程与生成性问题设计了“导学单”,助推学生的数学深度思考与探究。“导学单”中循序渐进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回想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单位正方形的面积去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这些问题能“倒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地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探究与实践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向知识更深处、更广处延伸与拓展。
三、学习毅力:学生学习的“加速器”
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不仅要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换言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当下的数学学习,还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尤其是要培育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毅力”的培育。如果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遭遇一点点困难、问题和障碍就“打退堂鼓”,这样的学生不能说是“学习力”很强的学生。学习毅力是一种“坚持学”的能力,是一种战胜困难的决心、勇气、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加速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困惑、障碍时,进行深入思考、反复论证、理性分析,形成一种“处乱不惊”“处变不惊”“处难不惊”的学习品质。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并积极尝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积极寻找其中的数学算理。在这样的自主性计算过程中,很多学生出现了错误。比如,有的学生没有将“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为此,笔者引导学生比较;有的学生不能有效找到“公分母”,为此,笔者引导学生掌握寻找“公分母”的方法——短除法;有的学生在计算一些分母比较特殊的算式时,将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为此,笔者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对数学知识不懈探究的过程,体现了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我坚持学”的学习毅力,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是“双减”时代的必然要求。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数学学科知识的本质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展开自我学习、自我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育学生的学习毅力,使学生不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通过对学生“学习力”的聚焦、提升和发展,能让学生的“学习力”拾级而上,使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教师的教学也能实现从“现在时”向“未来时”的转变,实现陶行知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想。
参考文献:
[1]李海燕,仲彦鹏,孙玉丽.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学习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9(3):17-19.
[2]陈坤,梁星星,沈小碚.论学生学习力的内涵、形成与涵养[J].当代教育科学,2018(3):41-46.
[3]李云峰.学生学习力薄弱的原因分析及提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21):78-81.
[4]林奶勤.创设小学数学情境串 提升学生学习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6):103-104.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运河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