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整合 任务分层 典型聚焦

2023-06-04 10:19吕桐军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3年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吕桐军

【摘 要】当下,小学语文学习普遍存在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过程同质化、思维培养浅表化、学习评价单一化等痼疾。为积极回应语文学习的现实诉求,基于统编教材开拓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新视域,可运用“关键要素有机整合、学习任务循序分层、典型学习深度聚焦”等策略,设计语文学习任务链,使语文教学讲求实效,让语文学习真实发生。

【关键词】学习任务链;核心素养;学习思维

当下,小学语文学习普遍存在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过程同质化、思维培养浅表化、学习评价单一化等痼疾。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它们几乎都指向语文教学的内在逻辑。为此,教师要通过科学设计学习任务链,有效破解语文学习中的顽疾,积极回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关键要素有机整合

单元语文学习的关键要素包括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语文学习任务链的设计既要体现关键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又要实现关键要素的有机整合。

(一)融合学习主题

统编教材的每个单元中,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开展主题学习,且互相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师设计学习任务链时,应从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对学习主题进行融合,层层递进,促进学生提问能力逐层进阶。其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从“提问”的习惯、态度出发,引导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提问,积极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从“提问”的方法出发,引导学生多角度提问;《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从“提问”的品质出发,引导学生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蝴蝶的家》一课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开展自主阅读,有效提升阅读能力。由此,形成一条贯通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链。

(二)整合学习活动

教师教学时,可以采用学习活动结构化、教学语言规范化两种方法,整合语文课堂上松散零碎的学习活动,实施板块式教学。以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3自然段为例,通常教师会按以下顺序提问:(1)海底有哪些生物?请你用红笔圈出来。(2)“珊瑚”有什么特点?“海参”和“大龙虾”呢?(3)想一想,本段中的三句话分别是从哪个方面来介绍海底生物的?教师对学习活动进行整合,第2个问题可以这样转化:先请学生分别找出描写“珊瑚”“海参”“大龙虾”的句子,读一读;再同桌互相说一说读出了什么特点,是从哪些关键词语中读懂的;然后填一填相关表格;最后分角色有感情地读读句子。这样学习可以让学生更亲近语言、亲近文本。

(三)符合学习情境

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内在动力。有效的学习情境必然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相契合,与文本固有的情感基调相吻合,与课文自有的背景语境相符合。教师可以补充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创设学习情境,也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资源创设学习情境。以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为例,在导课环节,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文本中的插图,将学生代入故事情境:(1)图上画的是什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大家想到了哪个成语?(板书课题)(2)题目中的“观”是什么意思?题目又是什么意思?(3)谁坐在井里看天?请同学们根据课题和插图展开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教师按“插图—成语—课题—故事”的步骤展开教学,巧妙地实现了“一图一情境,一语一故事”。

(四)集合学习资源

语文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及配套资料、教师搜集补充的学习资料、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及课堂生成三个部分。高质量的语文学习离不开教师对学习资源的集合优化。针对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第3自然段中描写贝壳的句子,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环节:(1)齐读第1句话,你体会到这里的贝壳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2)大家想看看沙滩上贝壳真实的样子吗?(出示沙滩上贝壳的图片)你还想用哪个词语赞美一下贝壳?(3)齐读第2和第3句话,课文中感到“寂寞”的是谁?联系生活,说说“寂寞”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沙滩上的贝壳不仅多,形状还非常美丽,按理会吸引很多人来观赏、赞美、收藏,它们为什么还会感到“寂寞”呢?作者这样写,是不是與第1句话自相矛盾呢?这样设计学习任务,使文本语言、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等学习资源都实现了集合优化。

二、学习任务循序分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设置了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类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围绕特定学习主题设计学习任务。单元学习任务可参考语文课程进行设计,让不同类型的任务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助力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

(一)基础型任务蓄力

在单元整组教学中,基础型任务侧重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关于“预测”的阅读策略单元。《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的“依据开头,预测故事”板块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链:(1)齐读故事开头,注意“浓密、发愁”这两个词。怎样的胡子称得上“浓密”?联系生活理解,也可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请你给“发愁”也找个近义词。(2)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这句话吗?(3)再齐读开头,猜猜课文接下来可能会讲一个什么故事。这一板块为整篇课文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发展型任务助力

发展型任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整体感知和联想想象,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通过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的“比较预测,修正故事”板块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链:(1)齐读第3~4自然段,想一想,文章内容跟你预测的一样吗?用简单的话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2)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齐读第5~6自然段,你觉得这个故事情节什么地方特别有趣?(3)齐读第7~8自然段,长胡子会发生什么事情?模仿第5~6自然段编一段故事。(4)反馈交流,比一比,修正故事,说说你推测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情节推测内容,通过模仿编写故事、比较修正故事,有效助力学生交流沟通、创作表达和理性思考。

(三)拓展型任务发力

拓展型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开展整本书阅读行动;通过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的“预测结局,获得启示”板块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链:(1)先根据故事情节预测故事的结局,再读读故事原文的结尾——眼镜店的白菜小姐用长胡子帮胡萝卜先生系眼镜。(2)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3)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根据题目、情节、插图、主题来推测故事的内容。《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个故事太有趣了!它选自《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本童话书,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走进这本有趣的童话书吧。上述学习任务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持续助力。

(四)混合型任务合力

在单元整组教学中,混合型任务是指将基础型任务、发展型任务和拓展型任务融合起来的一种任务类型,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核心素养。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链:(1)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书,运用“预测法”,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并做好预测阅读卡。(2)尝试给童话故事书画一张阅读思维导图。(3)选择一个童话故事进行续编。(4)尝试给一个童话故事配上连环画。以上学习任务链既包含了不同类型的任务,又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留有充足的空间。

三、典型学习深度聚焦

语文课程中的典型学习主要包括典型内容、典型过程、典型方法和典型情感等要素。聚焦典型学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链,有助于学生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思维清晰可视。

(一)典型内容的深耕

所谓典型内容,指文本中的核心部分,它是与单元语文要素关联最紧密的关键载体。教学这类内容时,必須引导学生潜入文字、内化文本、深耕文化。三年级上册《灰雀》第3~10自然段描写了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以及小男孩内心的变化过程。这部分内容就是本课的典型内容。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链:(1)出示列宁说的4句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以及他的着急。(2)出示小男孩说的4句话,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情与语气变化。(3)请学生默读第3~10自然段,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细节中找到小男孩转变的原因,并补充列宁与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心想______;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心想______)。(4)分角色朗读,加深体会。只有琢磨清楚人物的心理活动,才能读好人物对话,真正实现与文本对话、与文中角色对话。

(二)典型过程的铺展

所谓典型过程,既指课文的行文思路,又指教师的导学流程,还指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教学时必须铺展典型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验、深度内化。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文中,科学家为了弄清“蝙蝠是怎样探路的”,记录了三次科学实验的经过。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链:(1)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请结合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出示表1)。(2)三次实验证明了什么?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自学第7自然段,尝试画一画示意图。(3)知道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那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自学第8自然段,尝试画一画雷达探路示意图。以上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实现了思维可视化。

(三)典型方法的习得

所谓典型方法,可以是单元语文要素中明确提出的阅读与表达方法,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还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课堂上,要通过反复实践,举一反三,确保学生习得典型方法。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学习“批注阅读法”的单元。以《牛和鹅》一课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批注阅读法”时,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链:(1)引导学生发现阅读文章时可以在书页空白处作文字批注,记录下自己的收获或思考;关注文中5处批注示例,发现可以从“有疑问、有理解、有收获、有启发”等角度作批注。(2)自主批注,借助批注理解课文的指导策略(重新批注,作比较;多处批注,会分类;体会启示,乐分享)。(3)强化借助批注阅读的方法,完成课后第2、第3题。如此,有效帮助学生习得“批注阅读法”。

(四)典型情感的体验

所谓典型情感,可以指课文中典型角色的情感,也可以指课堂中典型情境烘托的情感,还可以指典型活动渲染的情感。体验典型情感,有助于学生提高核心素养。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大的亮点是“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时产生的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教师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链:(1)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画出相关语句。(2)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时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联系上下文体会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时的心情。(3)借助表格,再读再思考(完成表2)。(4)为什么是这5个幻象?有没有可能产生别的幻象?有感情地朗读,并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幻象,把感触最深的地方画下来,写写感受。以上学习任务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由此可见,积极尝试从“要素整合、任务分层、典型聚焦”等角度设计语文学习任务链,有助于破解语文课程中的顽疾,有助于语文教学讲求实效,有助于语文学习真实发生。

参考文献:

[1]余琴.浙江省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研究丛书:小学语文[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

[2]郑国民,李宇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