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管理项目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2023-06-03 06:47李婷婷章小玲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病死率心肌梗死护士

张 娟 李婷婷 付 俊 张 艳 罗 青 章小玲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1]。在我国AMI患病人数高达800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2]。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为最常见且危险性较高的疾病之一[3]。STEMI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速且致死率高,尽早、迅速且完全地疏通闭塞的冠脉是降低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救治STEMI患者,但常规救治期间,受护理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救治效果不理想[4]。目前大量研究[5-6]表明,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流程和救治项目的管理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质量的关键。护理质量管理项目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全流程、全领域、多方位的综合护理改革措施和质量保障措施综合体,在很多研究中表明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7-8]。本研究探讨了基于护理质量管理项目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血管畸形;全身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心脏器质性疾病;原发性心脏疾病或者心肌疾病等。将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5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60.13±0.54)岁。试验组,男28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82岁,平均(60.12±1.25)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在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先由护士接诊,将其分诊到急诊科值班医生,医生于2 min内完成对患者的初步判断,护士辅助医生检查与采血,根据评估和检查结果开展相应的诊疗活动和护理工作,包括呼吸管理、循环管理、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和各项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等。

试验组采用优化护理质量管理项目。(1)组建多学科救护团队。由急诊科护士长、急诊一二线值班医生、急诊护士,心内科医生、心内科护士,导管室护士,超声科、检验科、放射科工作人员组成。针对团队成员开展专项培训,重点培训内容为胸痛救治的时间管理,要求心肌损伤标志物从采血到获得结果报告的时间<20 min,心电图首次完成时间<10 min。并组建微信群,方便救治过程中的沟通。(2)接诊入住流程优化。对于胸痛患者,立即通过平车将患者接入抢救室,实行先抢救、后挂号缴费的绿色通道制度。1名护士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意识等,询问患者疼痛部位、发病时间、既往病史等情况,于30 s内完成对患者的初步评估,并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1名护士立即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查,对于呼吸困难患者给予半坐卧位、吸氧,3 min内完成血压血氧监测,5 min内建立静脉通路、采血,并通过组内微信群联系检验科,确保20 min内获得检测结果。接诊护士将相关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医生一旦作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且患者符合介入手术指征时,立即通知导管室准备,通知心内科介入。(3)改进对策。每日晨会集体交接班中,护理人员宣读当天接收的心肌梗死患者的D2B(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报告时间、18导联心电图完成时间等信息,使医护人员都能了解环节项目与数据。每月组织质量分析会,对各个环节的优势及缺陷进行分析,对于弱势环节,征求大家的意见,并对意见进行汇总,形成条文,在科内实施改进。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急救时间和院内死亡率。急救时间包括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结果(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待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D2B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急救时间比较

试验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结果等待时间、D2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心电图完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急救时间比较

2.2 2组院内病死率比较

试验组院内病死率为3.64%(2/55),低于对照组的14.55%(8/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0,P=0.047)。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血管护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在急救护理技术上面有着突破性的进步[9]。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内科疾病,该病的发病率目前在国内仍然居高不下,心肌梗死对于患者及家属均是重大的疾病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0]。研究[11-12]表明,救治质量和救治效率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因素。患者救治时间,特别是患者到达医院就诊到球囊扩张时间与病死率呈正相关,拖延时间愈长,患者病死率愈高[13]。因此应缩短患者检查时间,提高疾病确诊效率,缩短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及治疗时间,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治疗时机。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护理质量管理项目后,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结果等待时间、D2B时间均明显缩短,患者院内病死率大大降低。本研究结果与胡淑芬等[1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的治疗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本研究通过优化接诊流程,开通绿色通道,避免了患者挂号、等待医嘱、缴费造成的时间浪费,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在接诊过程中两名护士分工协作,1名护士观察询问病情,初步诊断;另1名护士辅助相关检查、建立静脉通路,大大缩短床旁采血时间和检测结果获取时间,并保证了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模式和微信群沟通方式,确保了血液标本的检查优先级,并方便将检查结果第一时间发送至急诊科和心内科,缩短了沟通时间,有效提高了分诊效率和救治效率。此外,通过每日晨会集体交接班和每月组织质量分析会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进行质量改进,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护工作规范、有序、顺利开展,使抢救效率进一步提升,为患者的高效救治提供很好的护理质量保障。

护理质量管理项目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全流程、全领域、多方位的综合护理改革措施和质量保障措施综合体,该模式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畅通救治护理流程,建立高效的救治营运机制,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质量和救治效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病死率心肌梗死护士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