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认识自我专题教育科学衔接及高质量实施研究

2023-06-03 16:44徐静刘淑红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心理健康

徐静 刘淑红

关键词:认识自我;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人贵有自知之明。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既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也是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之一。在青少年阶段能否保持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健全发展,核心就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我。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中小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晓明教授在《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报告(2019)》中指出,中小学生群体存在心理适应不良的比例为44.7%。其中,59.8%的中小学生存在自我适应困扰,主要问题是自我同一性困扰,主要表现为自负和自卑。自负和自卑都会破坏学生的人际关系,也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在辽宁教育学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核心团队建设与教研员专业成长研究”中,阜新市心理健康教研核心团队秉承着高敬业品格、高合作精神、高专业水平的理念,以“小初高认识自我专题教育科学衔接及高质量实施实践研究”为载体,积极推进研训一体化融合,深入探索与实践教研方式的创新与转型,以心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理论培训为基础,以团队教研为手段,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实践依托,推进心理健康教研工作的改革创新与转型发展,开展认识自我专题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赋能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开展认识自我专题理论培训,树立正确的心理辅导理念

理论知识是开展课程设计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教师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心理辅导理念;而辅导理念又是心理教师设计心理健康辅导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指南,反映的是心理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的整体把握和理性思考。因此,我们针对认识自我专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培训,内容主要有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一)明确自我意识的内涵,简化概念关系

关于自我的概念界定,不同的心理学派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个心理过程,它在人的一生中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地不断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自我是关于自己的知识,它反映了人对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内容,是意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是人格的基础,人格构建和发展都离不开自我。三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我进行了阐释,反映了自我的复杂内容和不同状态,适用于不同情境。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简化了复杂、混乱的概念关系,将自我与自我意识不做严格的区分,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

(二)了解自我意识的结构,厘清研究范围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指自我意识包含哪些成分,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或心理结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从内容维度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种形式。生理自我是人对自己躯体的意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是最早产生的自我意识,个体有了生理自我就能将自己和外物区分开,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社会自我是在生理自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对自己的身份、角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的意识;心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等的认识,如对自己智力、性格的认识。这三部分不是绝对独立的,它们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第二,从形式维度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形式。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識的意志成分,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与控制,包括自我理想、自我监督、自我塑造、自我克制、自我教育等层次。

第三,从时间维度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可能的我、理想的我、现实的我三种形式。可能的我指的是个体的潜在能力;理想的我是个体头脑中对自己形象的一种设想;现实的我是个体此时此刻身心存在的总和。

(三)掌握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系统建构课程目标与内容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本文从小、初、高三个学段分别介绍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主要表现为:自我概念从具体的外部特征向比较抽象的心理特征过渡;自我评价开始独立形成,但能力仍然较低;自我体验有了较大发展,越来越深刻。

2.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初中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主要表现为: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有很强的自尊心。

3.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高中生处于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主要表现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性。

4.认识自我专题课程目标与内容

本文从小、初、高三个学段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出发,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规定,经过核心团队成员的多次研讨,确定了认识自我专题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见下页表1)。

二、开展团队教研活动,创新教研方式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既需要自身的努力学习,更需要团队教研活动的支撑。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核心团队的成立,给心理教师搭建了互学、共研、共享的平台。我们开展的团队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成立心理教师成长小组,开展体验性教研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为了能够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开展心理教师成长小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心理教师亲自去体验认识自我主题的心理活动,使心理教师既获得自身的心理成长与专业发展,也为更好地完成项目研究奠定了基础。开展心理教师成长小组活动共10次,每月开展1次活动,具体活动方案见表2。

(二)采用课堂观察技术,开展观课、议课活动

我们组织教研核心团队成员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对参评市级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课评选的课例进行观课和议课。课堂观察具有强大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是一种指向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基于团队合作和数据支撑的课堂教学研究,这正符合我们心理教研团队教研方式创新与转型的需要。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的不同在于,它需要多方持续的合作,不仅在观察过程中,更需要在观察前和观察后。

课堂观察之前,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量表。心理课与其他学科课程不同,现有的观察量表并不适用。因此,我们针对心理课活动性和体验性的特点,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设计了学生活动参与的深度、教学效果、教师对活动的引导情况、教师活动布置的有效性四个观察量表。

课程开始之前,我們召开课前会议,教研核心团队成员依据观察量表进行任务分工。课中,团队成员针对自己的观察点收集数据;课后,组织教师运用来自课堂教学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交流研讨,对教学问题进行诊断,给出多种课堂教学活动建议。通过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在集思广益中和思维碰撞中,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依托团队力量,开展研课磨课活动

依据团队研制的小初高认识自我专题科学衔接的心理健康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小初高三个学段9节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设计,每一节课都按照设计—修改—实践—再修改—完成的过程,都是心理健康教研团队合作的成果。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营造心育氛围

活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自我效能感。2021年5月,我们开展了以“遇见最好的自己”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其间开展了以下三项活动。

(一)召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启动仪式,营造全员心育氛围

为了营造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氛围,我们在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实验小学举办了活动的启动仪式,在会上展示了辽宁省第三届“华育杯”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展评活动的获奖剧目。

(二)举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功竞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为了提升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素养,积累认识自我专题教育课堂教学的优质资源,我们组织开展了阜新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基本功竞赛,竞赛主题为“认识自我”,竞赛形式为理论考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竞赛活动,为心理健康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平台。

(三)开展优秀心理健康课评选,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研

为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系统化建构与高质量实施实践研究,收集更优质的课程资源,我们开展了以“认识自我”为主题的优秀心理健康课评选活动,小初高三个学段共评选出36节优秀心理健康教育课,其中一等奖9节、二等奖18节、三等奖9节。

一个地区教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这个地区的教育质量,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教研。2年来,在心理健康教研核心团队的带领下,通过开展“认识自我专题教育科学衔接及高质量实施实践研究”活动,我们一直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方式,实现了心育队伍的专业成长,完成了认识自我专题心育课程的系统化建构与高质量实施。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