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实现纵深发展

2023-06-03 14:12张志阳李雪洁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劳动活动学校

张志阳 李雪洁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和大连市教育局印发的《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落实区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的相关要求,大连市第十九中学(以下简称“学校”)牢牢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进一步加强学校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推动劳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高位引领,共同推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

为推动劳动教育系统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组员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讨和把握好学校劳动教育大方向,做好劳动教育管理工作,督促落实劳动教育课程推进,做到“三落实”“三到位”,即落实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工作、落实学校劳动教育保障制度、落实学校劳动教育安全责任;劳动教育指导到位、安排到位、宣传到位。

在此基础上,学校为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建立了网格化实施机制:校长室总体建构学校劳动教育发展规划;教导处统筹制定劳动教育课程落实清单;专兼职教师具体开发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班主任协助劳动教师督促劳动教育实践;家庭社区辅助服务劳动教育评价养成。

二、目标驱动,“五育并举”,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学校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树立“以劳立德、以劳启智、以劳勤体、以劳尚美”的劳动教育观念,践行“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的办学理念,实现“培养品德高尚、能学有为、健康快乐、学有所长的中学生”的办学目标。

(一)以劳立德

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五育”中的重要作用及综合育人功能,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劳动文化,营造劳动创造人、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化氛围。在校园中,有师生共同打造的4处劳动精神主题景观:“携手树”——弘扬劳动勠力同心、合作共赢的携手精神;“雷击木”——弘扬劳动不屈不挠、无惧无畏的拼搏精神;“求索石”——弘扬劳动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筑梦巢”——弘扬劳动创造卓越、追求幸福的筑巢精神。这些主题景观,既是“十九中”人踏实肯干、踔厉奋发的劳动精神体现,也是对学生的无形激励。

(二)以劳启智

劳动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学校创造性地将劳动教育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长期开展的电子制作和智能控制等活动转变为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搭建了平台,促进劳动教育向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学生在科技制作、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发展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这些特色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不仅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而且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三)以劳勤体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要通过一定的劳动训练,才能提高劳动技能水平。学校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等课程建设,培养学生能劳动、会劳动的习惯。

學校利用校园西南角大面积杉树林开设“工匠林”,以“我与绿树一同成才”为主题,鼓励每个班级认领一棵大树、学习一位工匠、实践园林养护,见证自我成长。在园林养护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来认识树木、认养树木,了解园林养护职业;在教工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园林养护技能,了解工具使用方法,并利用工具进行劳动实践操作。通过出力流汗、合作劳动,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探索以独特的方式科学、高效地完成劳动任务,促其理解劳动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

(四)以劳尚美

学校引导学生通过“园林造型”“我为祖国过生日”等活动美化自己的校园,既丰富了劳动经验,又通过自己手中的笔书写下劳动日志和感悟,树立“劳动最美丽”的审美观,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明确标准,四维联动,专注课程开发、教育落地的载体运行

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以来,学校注重以课程内容为核心,打造特色课程体系,建立四维联动机制,让劳动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

(一)打造“三·四·九”劳动课程体系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进而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和综合素质。学校依据这些目标,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方面,协调、整合学校、劳动基地、家庭、社会四维力量,打造独具特色的“三·四·九”劳动课程体系。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分别设置相对应的特色课程。

七年级在“整理与收纳”中设置教室卫生清扫,学习用品整理,图书角、收纳柜整理活动课程;在“烹饪与营养”中设置面点、烹饪活动课程;在“农业生产劳动”中设置蔬菜的栽培、施肥、灌溉及采摘活动课程;在“传统工艺制作”中设置金工、木工、贝雕、木雕、绳结、陶艺、烙画等活动课程;在“工业生产劳动”中设置模型制作、电子制作设计与应用(串联)活动课程;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中设置智能控制设计与应用(LED控制)活动课程;在“现代服务业劳动”中设置社区养老院的养老服务活动课程;等等。

八年级在“整理与收纳”中设置家庭居室整理、美化和装饰活动课程;在“工业生产劳动”中设置模型制作、电子制作设计与应用(并联)活动课程;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中设置智能控制设计与应用(电机控制)活动课程;在“现代服务业劳动”中设置学校食堂的餐饮服务活动课程;等等。

九年级在“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中设置小家电的使用、维护和维修活动课程;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中设置社区环境的清理、志愿者专项活动课程,等等。

课程难度梯级增加,既符合学生的心理、能力发育特点,又打造出衔接互动的劳动教育课程群。学校转变传统的劳动课程观,课程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并在课程实践中不断开发新的劳动课程内容,继续完善劳动课程体系,打造劳动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将推出系列化配套劳动课程文本教材作为下一阶段劳动课程建设的新的生长点。

(二)以四维度搭建劳动教育实施平台

学校明确劳动教育必须以学校教育为根基,以基地教育为补充,以家庭教育为辅助,以社会教育为提升的大局观,从四个维度广泛搭建劳动教育实施平台,丰富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一是稳固学校教育根基。学校坚持开好劳动教育必修課,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立足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结合电子制作、智能控制等专业实践,进行农业、工业生产劳动的职业引导和新技术体验和应用创新实践。同时,一方面,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学科中,加强对学生辛勤、诚实、合法劳动的教育;另一方面,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中,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二是借助基地教育专业优势。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在区素质教育基地的学工、学农等劳动实践活动。活动前做好专业划分、人员安排、应急保障等预案;过程中加强组织管理,切实落实好预案,学生劳动实践参与度达到100%。

三是拓展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开展亲子实践活动,明确学生应参与家务劳动和完成家校共育任务。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共尝劳动果”“我为中秋献佳肴”等家庭种植板块活动和烹饪与营养板块活动,制定并完善活动方案,学校从中选取制作优良的视频发布系列公众号,同时视频会在一楼大屏幕循环播放。

四是发挥社会教育的资源优势。安排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寒暑假期间,学生根据《劳动教育活动手册》及学校团委的假期工作计划的要求,成立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积极参加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区域农场、工厂车间、企业商超等,让学生参与一些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服务等劳动实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并形成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四、优势互补,特色鲜明,构筑长期发展、专业成长的坚实保障

(一)注重科技创新与信息技术支撑

学校在狠抓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实施、落实劳动教育普适化的基础上,强化劳动教育社团活动,进行特色化的劳动教育。学校突出开展以电子制作、智能控制为主线,以发明创造、智能创客为目标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制作、展示,进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各类劳动(科技)竞赛活动,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仅2020—2021学年度,学校代表队就在澳门国际发明展中获得金奖2项、银奖1项;在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活动中获得金奖1项;在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征集活动中获得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4项;在全国青少年创造力发明展中获得金奖12项、银奖6项、铜奖5项;在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网络比赛中获得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9人次、三等奖10人次;在全国青少年创造力发明展创新创造技能展评中获得一等奖14人次、二等奖14人次、三等奖15人次。

(二)发挥劳动教育基地作用

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基地内设有机械加工、电子制作、人工智能等多个实践活动场所,配备了微机、激光雕刻机、铣床雕刻机等劳动教育设备以及大量的电子制作、人工智能器材。

(三)名师牵动队伍发展

学校打造以辽宁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十佳创新名师宋国松老师为核心的高素质劳动教育教师团队,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培训和教研活动,在更新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专业能力。

(四)资金保障劳动教育发展

学校加大对劳动教育的资金投入,一方面保证劳动教育必修课所需的制作工具及器材;另一方面保证劳动社团训练及比赛所需的工具及器材。

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当中,计划用4—5年时间,统筹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编制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图谱,建立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团队,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具有“十九中”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建立以学校精神为依托的课程完善、管理细致、场地多样的劳动教育阵地,进一步凝聚劳动教育力量,推动劳动教育发展。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劳动活动学校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