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区域集群实施模式 凸显劳动教育特色优势

2023-06-03 14:12胡晓华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区域

胡晓华

关键词:劳动教育;区域;资源集群;实施模式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21年4月,辽宁省委省政府下发了《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连市甘井子区紧跟时代召唤,结合已有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区本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模式。2021年5月,经过自主申报、省级推荐、专家评审、综合评定和网上公示,教育部办公厅认定大连市甘井子区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实验区项目启动以来,甘井子区通过创新“一统三依托”机制集群、优化区域引领资源集群、构建融合发展新生态集群,积极促进劳动教育在区域扎实推进、特色发展。

一、组织严密,创新“一统三依托”机制集群

承接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后,甘井子区成立了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组、劳动教育评价研究组、劳动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组、劳动教育工作协助组四个支撑体系;制定了《甘井子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实施方案》《甘井子区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甘井子区中小学劳动清单及评价方案》《甘井子区中小学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评估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估细则》)等文件。在区委区政府的统领下,基地、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一)构建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劳动教育共同体

甘井子区建立并形成课程实施协同、评价体系协同、师资协同、经费协同等四个协同机制。课程建设上,国家课程、区本课程、校本课程协同推进;评价实施上,基地、校内、家庭、社会多元协同;师资培养上,三大中心专职教师、基层学校专兼职教师协同发展;经费保障上,地方财政资金、中央补助资金、社会筹措资金协调使用。协同机制的完善,不仅助力了区劳动教育区域特色样本的形成,催生出一批辐射力强的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勞动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专兼职骨干教师,还促进了区域劳动教育广泛性、普适性开展,为劳动教育全面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网格化档案,构建劳动教育多元评价体系

区教育局印发了《甘井子区劳动教育专项督导方案》,将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总体情况纳入区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借助学生劳动教育成长档案、劳动教育活动手册等形式,综合评价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情况,并研制《甘井子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构建过程与结果并重,学校、基地、家庭、社会兼顾的“双轨”(能力+品质)多元评价体系。学校还将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劳动能力纳入榜样评比、评星晋级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多元评价真正落实了教育部提出的“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的意见要求。

(三)整体优化课程设置,形成三级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甘井子区着力打造以国家课程为主导、以区本课程为主体、以校本课程为补充的三级劳动课程体系。

1.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制定学校整体课程实施方案,以及学年、学期课程计划,落实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内容。注重学科融合,挖掘各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点。例如,恒远小学创设百植农业园,教师先研讨各学科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知识,再科学安排种植品种,使劳动内容、劳动方式与学科教学紧密融合。在讲授《落花生》一课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到百植农业园体会收获花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学习学科知识,落实学科实践。

2.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区域各校依据本校具体情况编制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注重学生日常劳动,细化分解校内劳动内容,找到劳动教育的切入点。例如,六十六中学、郭家街小学等学校的农业种植校本课,华中小学、魅力小学的家庭劳动教育校本课,港湾小学、七十六中学的校园劳动校本课等都各具特色,充实了国家课程和区级课程。

二、继承发展,优化区域引领资源集群

甘井子区在全国首批成立中小学劳动技术中心、科技中心、国防教育中心、艺术中心的基础上,在2019年再次投资2亿余元,完成劳技中心的升级改造。2021年,甘井子区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素质教育基地群的建立,每年事业经费投入2400余万元,使学生能够在学校现有劳动课程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性、实践性、延续性的实践与操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整合集群资源,形成区域特色劳动教育图谱

甘井子区整合劳动教育基地群资源和课程优势,形成功能集群、课程集群、师资集群、研训集群,引领区域劳动教育向纵深发展。同时,三大实践中心优化组合课程:劳动技术中心,注重生产与生活劳动教育;国防教育中心,注重农业实践、家政学习等劳动教育;劳技中心,注重劳动教育新技术体验与应用教育,并且将服务性劳动始终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中小学校则以劳动清单式任务群的形式,将劳动教育课程与学生培养目标细化在每一个学年段,形成区本特色劳动课程体系和图谱。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基地集群及时优化课程内容,每年完成甘井子区近9万人次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体验,通过基地集群间的课程轮转,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参与率达到100%。

利用基地集群,甘井子区不仅有效开展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还联合基层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和比赛,以活动促发展,以比赛促提高。连续举办15届的全区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连续举办18届的区科学节,为学生的劳动创造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二)注重课题引领,提升区域劳动教育影响力

甘井子区一直注重课题引领、科研领跑。劳技中心的课程被选人辽宁省的省编课程;省级课题“劳技中心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国家级课题“劳动与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关系的研究”现均已结题。基层学校也逐步进入以科研引导劳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阶段,目前已经有1个国家级、2个省级、2个市级劳动教育课题立项。

三、更新观念,构建融合发展新生态集群

甘井子区劳动教育实施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将劳动教育与信息化、数字化相结合,构建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劳动教育共同体,形成劳动创新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双轨并进的新生态集群。

(一)结合实际,建设劳动教育学校特色平台

截至目前,全区中小学均建立不同种类和功能的校内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场域,覆盖率达到100%,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开展劳动实践的需求。有57所学校建立初具规模的校园农场或无土栽培大棚,创设的太空种子繁育、试验田种植、热带植物繁育等特色课程,让学生在出力流汗之余体会到科技能赋予劳动更高品质;有14所学校已经建成功能齐全的劳动教育专业教室,有37所学校正在筹建并马上投入使用劳动教育专用教室,有61所中小学校建立食堂劳动服务区域,校内完成“新课标”中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的使用与维护四大任务群的课程内容;有9所学校建立劳动教育综合展馆,有43所学校开设劳动教育展廊,所有中小学都利用班级文化墙开设劳动教育专栏,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二)区校统筹,发挥劳动社会实践服务支撑作用

甘井子区与区域内的大学和职业院校联合,从工业生产、新技术体验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任务群出发,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劳动课程,形成区域立体劳动教育新模式。20多所学校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为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提供了服务性资源保障。同时,区域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基地的社会支撑作用,开展劳动教育系列主题活动。例如,依托雷锋纪念日、植树节等开展节日活动,利用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实践基地开展主题班队会、讲座报告等常规活动,使学生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四、有效落实,积极促进劳动教育特色发展

(一)高度重视,校长牵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

全区各中小学都把劳动教育切实纳入学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中。各校成立劳动教育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有职责、有分工,依据新课标、政策要求等建立学校劳动课程体系,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及详细的学年或学期实施计划。同时,根据《评估细则》,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档案。2022年上半年,甘井子区开展了第一批劳动教育示范校拉练式专项视导,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分别对全区中小学开展了劳动教育专项督导。

(二)狠抓落实,做好劳动教育的五件事

区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狠抓劳动教育落实规范,常态化、全面抓好落实工作。

一是每周安排一节劳动教育课,进课表、进人事安排表,有教材、有教案。二是各校平日要根据学生实际安排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的课外、校外劳动任务;周末可适当开展亲子形式服务性劳动。三是各校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劳动周,利用劳动周开展劳动技能比赛、学生劳动素养认定和劳动精神宣讲。四是各校要根据甘井子区劳动清单和实施建议,结合学校特点,制定分年级、分要求的劳动清单,并结合日常劳动记录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能力进行过程性劳动评价。五是建立学生劳动过程檔案(或评价小册),包括三大劳动范畴的过程性评价、学年劳动技能考核、家长评价、学生劳动日志和学生劳动成果。

(三)改善环境,鼓励学校建设校内劳动实践场所

全区各校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园空间创造劳动育人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自建劳动实践场地,开展体验性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劳动,实施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开辟专门区域进行校园种植、养殖,让学生认领校园绿植或责任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价值观。同时,鼓励学校积极筹建劳动教育专业教室,让学生能够在专业教室内完成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简单工具的使用与维护等四大必修任务群的学习与实践。

(四)强化课堂,打造劳动教育精品课

甘井子区致力于强化课堂教学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学科特征,依托全国信息化实验区特色,打造数字化劳动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在融合新技术共同体模式实施的过程中,以区本基地课程为基础,以基层学校课程为辅助,从学生日常的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方面人手,形成以年段目标与劳动课程任务群为内容的课程资源体系。由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和区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组织基地学校和市区骨干教师按照任务群构建内容框架。目前,学生必修、选修劳动课程主题资源包视频课例制作和上传的信息资源库正在筹备和建立中。资源库涵盖课程资源、技能演示、劳动实践任务清单等,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选课、学习、评价的互通互动。

(五)发掘资源,创新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及方式方法

甘井子区有效发掘校本资源特色,鼓励各校形成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创新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及方式方法。鼓励各校建立校外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学工、学农、职业体验等活动,带领学生实际体验、参观;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劳动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保持一致,通过日常家庭作业和亲子家庭劳动等形式,弥补学校教育实践体验的不足;要求各校加强劳动评价,根据区教育局下发文件、新课标以及学生实际,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劳动清单,开展日常劳动评价。同时,每学年通过劳动周开展技能比赛评价,将学生劳动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当中。

通过国家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项目的带动,甘井子区劳动教育成果凸显。甘井子区先后两次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在辽宁省劳动教育推进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劳动教育案例成功入选辽宁省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劳技中心案例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劳技中心的劳动教育课获评辽宁省首批劳动教育优质课。有13所学校参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劳动教育资源推送工作,3篇精品案例获得教育部推荐;有4所学校获评辽宁省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有4所学校获评大连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有5节课例获评辽宁省劳动教育精品课例。甘井子区先后多次承接省市劳动教育培训、考察、教材编写等任务,编辑并印制《甘井子教育劳动教育专刊》,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正在崛起,学生劳动素养全面提高,家长、社会广泛认同。

面对新时代,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人将继续更新观念,从劳动是教育的载体和途径的理念出发,挖掘各类劳动富含的教育意义,明确目标,优化课程,打造与时俱进、培育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劳动教育新形态。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区域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分割区域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