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视域下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研究

2023-06-02 11:29:34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智能化智能大学生

刘 鑫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当前,智能技术正从感知智能阶段迈入认知智能阶段,逐渐接近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以知识表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情感计算等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教育系统和工具相继面世,为创设智能化教学环境夯实了物质基础[1]。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需要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而“智能+”为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可能,赋能创业能力培养主体,赋能创业能力培养客体,赋能新型创业能力形成,赋能新型创业能力传播,成为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现实实践场景。

一、“智能+”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变革

从智能技术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变革来看,“智能+”引领和支撑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智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一变化包括新型培养理念的形成、新型培养框架的形成、新型培养通道的形成、新型培养价值的形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只有与智能技术结合得更加科学、契合得更加深入,才能不断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变革与发展。

(一)新型培养理念的形成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动态调整,不断增强时代意识。“智能+”推动新型培养理念形成,使智能技术赋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全过程,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伴随着智能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其新特点与新趋势充分体现在培养理念上,不仅包含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包含面对复杂问题的创新应变能力。以这种智能化的新型培养理念引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会形成智能化的新型培养格局。而这样的理念与格局一经形成,便能够成为影响和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巨大力量,由此生成并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时代感。

(二)新型培养框架的形成

“智能+”能够推动新型培养框架形成,这一培养框架具有层次结构智能、类型结构智能、专业结构智能。具体而言,新型培养框架的形成包含“智能+”赋能创业意愿形成、“智能+”赋能创业机会发现、“智能+”赋能创业模式构建、“智能+”赋能创业团队成长,由此形成一个基于“智能+”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整体框架。以系统思维来看,基于“智能+”,可形成新型培养框架的科技驱动力、智能推进方案、可持续推进策略等。在“智能+”视域下,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培养框架具有动态性的特征,会根据具体创业能力培养任务不断演化,以具有较强的匹配度。“智能+”建立在科学的匹配度上,能够突破一般意义上的创业能力培养资源约束和创业能力培养工具的狭隘性,形成创业能力培养要素一体化的新型框架。

(三)新型培养通道的形成

“智能+”包含多层次、多元协同的开放系统,依托多元链接、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形成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培养通道。这一新型培养通道涵盖个体创业能力培养收集通道、储存通道、分析通道与精准服务通道等。基于新型培养通道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知识图谱,表明个体创业能力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需求进行智能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进行智能追踪,使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状况分析重构后呈现具象化。“智能+”的重要功能就是建构主客体之间的连接通道,使二者真正成为一个共同体。

(四)新型培养价值的形成

价值定位是“智能+”视域下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培养的立足点。因为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而言,除了知识与技能外,还包括创业情感、创业态度和创业价值观等。“智能+”赋予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更多层次、更广内涵的价值,这一新型培养价值直指培养“完整创业人”。新型培养价值包含复合创业能力、协作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工匠精神等。这里的基本要求包括三点:一是新型培养价值具有引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时代内涵;二是新型培养价值具有新时代创新创业精神特质,能够有效克服纯粹利益考虑的工具化倾向;三是新型培养价值与培养“完整创业人”之间具有现实统一性。

二、“智能+”视域下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的形成特征

智能技术是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的有效手段。这就需要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培养准确把握智能时代的发展态势,让智能技术与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培养之间形成双向赋能。

(一)策略适切化制定

“智能+”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由“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强调外驱与内驱互动,形成新型的能力培养组织流程、新型的能力培养供给模式。“智能+”对策略适切化制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策略制定,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主观性,基于“智能+”的创业能力培养策略适切化制定则具有精准化、针对性、实效性,如适切化的内容选择、适切化的资源推荐、适切化的方向定位等。智能系统集合了类似电商个性化导购的智能培养模式设定,利用全面的日常数据收集和处理,依据大学生的个体特征,产生个性化的能力培养方式推荐,形成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的智能化形成特征。

(二)智能化多元协同

在“智能+”环境下,智能化多元协同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跨组织运行,提供多样化的培养通道。基于智能化多元协同,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具有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特征,产生系统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智能结构和功能,形成更高层次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空间。对于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培养而言,一切具体实践内容均因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而定,谁参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合作行动,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都是由任务和培养目标决定的,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智能化多元协同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形成新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组织形式。

(三)群智融合机理

智能技术驱动介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加快了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的业态培育和链式创新,这是建立在群体智慧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的。群智融合机理引进新的管理模式和动力引擎,让大学生个体携带“创新基因”,并从宏观到微观形成多层次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资源融合机制。在“智能+”视域下,群智融合机理搭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资源信息采集网络与集成式计算系统,高效地满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知识获取与要素供给,从整体上为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提供混合增强型智能服务。

(四)全周期反馈评价

学习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订科学的评估标准,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2]。在智能化情境下,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载体建立的全周期、多维度、可视化的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评价体系包含过程性评价、综合创业能力评价和动态性评价,通过搜集、筛选、分析,可精准地识别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的需求与困境,及时干预并科学帮助,实现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培养目标达成性和方式灵活性。

(五)非线性自适应

在一定程度上,创业网络在创业活动过程中依赖某些中介变量,通过中介变量作用于创业活动,而创业学习便是重要的中介变量之一,对创业网络的影响存在传递作用[3]。而在“智能+”视域下,创业学习呈现非线性自适应的特征,体现一种新型的创业能力构成。“智能+”环境深刻地改变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生态,非线性自适应为创业学习提供更多的同步或异步体验,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摆脱传统框架的束缚,让创业学习具有更多的能动性。与一般意义上的线性不同,非线性呈现出个性化、差异性、丰富化特征,涵盖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内容自适应、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进程自适应以及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方式自适应。

三、“智能+”视域下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的形成路径

在智能时代,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的外部环境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智能管理是技术支撑,智能科技是关键保障,智能决策是重要手段,智能服务是基本要素,使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发生智能化转向。

Graham的本职工作是音乐制作人,在摄影方面他是个新手,但这丝毫不会阻碍他的全情投入。他平时最常用的一台相机是索尼 Sony A7 II,对他而言,电子取景器是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伦敦相机交易所在Bristol的鲍德温街有一家分店,Graham和Craig都是这家店的客户。而这家分店正好有多余的索尼相机可以提供,趁此便利,Graham在本次拍摄中取来了一台最新的索尼A9,想要感受一下这台旗舰级相机。

(一)以智能技术融合推动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

“智能+”的核心是超级智能技术融合,是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新生态得以顺利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它强调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的智能化。在智能技术融合下,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数字、人机、协同、弹性、互联”的发展趋势,这是供给层面与需求层面的精准匹配,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与市场和产业跨界协同的网络化、合作化、自适应的组织架构等,通过智能技术融合,推动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在广度上不断延展,在深度上不断向纵深发展,以智能技术打通协同壁垒和合作壁垒,跨界共建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培养智能化生态共同体。

(二)以深度智能导学推动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

智能导学是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已成为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重要实践场域。智能导学是在融合认知科学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由扮演专家指导者的教学代理或智能体为学习者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全过程跟踪学习方案的实施[3],实时量化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进程数据,以深度智能导学为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提供有效支架。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根据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的核心素养、内涵要素,建构紧紧围绕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的“知识—能力—素养”智能导学图谱,按照任务设计、情境构建、智能获取的延展链条进行设计与开发。

(三)以智能精准识别推动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

智能精准识别是“智能+”的重要功能,通过捕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动态变化,构建复杂的计算模型,推荐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创业潜能的特定单元模块。在“智能+”视域下,智能精准识别助力因材施教全面化、精准化、创新化。在推动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的过程中,智能精准识别能够提供全过程培养支持,制订个性化创业能力成长方案,满足大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四)以智能空间建构推动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

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应对智能时代知识更新迭代加速和人类生存环境渐趋复杂的可行路径,也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必然手段[4]。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智能时代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离不开情境,智能空间建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品质的养成和创造潜能的激发,通过智能空间建构整合智库资源和市场技术优势,形成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沉浸式、发现式和协作式的智能空间,聚焦大学生新型创业思维能力的形成,强化主动性、敏捷性、独创性能力的培育。

(五)以实时智能测评推动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

“智能+”赋能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的形成,需要联动数据分析,促进评价多元,强调以人为本、多源数据联动、动态精细画像、全景个性评价,通过解构、关联和重组多源数据,建立反映教与学现状的动态模型,进行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动态评估[5]。通过“智能+”开发新型测评工具,建立起全覆盖的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智能监测评估系统,形成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体系。在这个实时智能测评体系中,“智能+”注重评价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系统性,让实时智能测评与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同向同行。

四、结语

将“智能+”嵌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进程中,凸显新时代内涵,构筑了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的科学要素。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智能时代的发展态势,科学把握“智能+”视域下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的形成特征,让智能技术与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培养之间形成双向赋能,重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生态系统,以智能技术融合、以深度智能导学、以智能精准识别、以智能空间建构以及以实时智能测评推动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

猜你喜欢
智能化智能大学生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军事文摘(2022年19期)2022-10-18 02:41:14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5:52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4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2:32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能源(2015年8期)2015-05-26 09: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