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清薇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贴近师生思想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回归到生活之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与渗透力。思想政治教育远离生活,将会成为无根基的空中楼阁,无法真正深入人心,难以让个体拥有真实的获得感。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生活化的视角下,不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型。
感染力通过话语范式展现出来。教育话语是学生校园生活与日常生活的生成之境,身处大学校园的学生群体,由于自身的思维较为活跃,所处环境也较为自由、开放,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高、创新能力强。然而,社会的各种思潮与价值观念较为多元与复杂多变,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需要不断关注与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不断保持鲜活感与感染力,才能让学生入脑入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契合的话语表达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术语体系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建立现实且直接的联系,将政治性与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简单直白、通俗易懂的话语转化为生活性与大众性的理论知识。学生只有真正明白、知晓,并在现实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对各种理论进行甄别与辨析的时候,才能从内心真正认同这些理论,并将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的话语表达方式,既不是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迎合学生,也不是无原则的庸俗化,而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从思想与社会生活实践层面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教师在对学生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充分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高度与深度相结合,形成理论性与生活性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坚持理论灌输的原则下,不断汲取现实生活世界的营养成分,同时不断为学生现实生活问题与思想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理性的同时,还要注重理论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现实诉求和有待解决的重难点问题。通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生活智慧,将宏大的叙事模式转化为日常话语体系。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爱使用的流行话语体系,使话语表达更具鲜活性、感染力与亲和力。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词汇和通俗易懂、幽默而时尚的话语表达,传递特定的价值内容和政治意识形态内容,以此激发与扩展学生情感的意义空间。“价值和意识形态是由语言来夹带,是刻铸在语言里的。”教育过程作为对话的过程,是双方的动作,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谁在说,二是对谁说。在对话的过程中需要形成互识与共识,要达成双方的共识,对话者之间的交往模式与姿态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舒适感,需要双方的平等沟通与交流,教师需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成长的阶段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需要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针对学生个体的实际诉求、情感需求与认知能力,采取有效的共同方式与易于接受的话语表达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兴的传播方式不断向教育领域拓展。网络空间同时具有自由、开放与交互的特点,一方面提供了自由自在的对话空间,另一方面冲击着传统主流话语的严肃性与规范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过程中,既要避免语言的刻板单一,也要避免泛娱乐化现象,需要使思想性与娱乐性相互统一。在思想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凝心聚力的特定功能,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载体,传承着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文化,传播着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面对当今的泛娱乐化思潮与话语体系,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理性的姿态对话语内容的严肃性进行科学把握,防止历史虚无主义与价值观念虚化等不良影响的侵蚀,教师需要用事实与真理发声,对于严肃的事件需要有严肃的态度,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判断标准与信息的选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话语内容的质量是保证其思想性的基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与时代的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解释力,不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存在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教化与引导的过程中,需要对虚拟世界的话语进行辨析与甄别,克服过度娱乐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不断整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话语体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渴望独立自主自由、情感多元丰富、思维观念意识活跃等特征,将学术性理论话语体系不断转化为符合学生特点与日常生活的话语体系,构建符合青年人的话语方式。通过各类传媒手段,使话语表达生动化、具体化与生活化,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特点,使教育教学活动能寓教于乐,通过对话与交流引起学生精神上的共鸣与价值观念认同。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践导向,增强话题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将现实生活世界、生活实践与个体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直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错误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进行分析与判断,能清晰而准确地识别各类错误思想观念所营造出的欺骗性与虚假性信息,以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拓展空间场域中的话语权。
从生活的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被看作一种独特的生活过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人的生活,不仅关切个体当下、此时此刻的生活,还要关怀个体生活价值与生命价值的实现,同时还需引导个体现实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价值取向与个体独特的生活价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话语、虚拟世界话语,还需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话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并非支配与控制,而是对话、创造、交流与分享,作为共同参与的真实而鲜活的主体,互相倾听与接纳。人与他人、人与世界相互之间交流的纽带是人的情感,情感动态地塑造着个体的态度与价值观念,话语的感染力通过接受的认同度而表现出来。从接受的角度来看,接受的程度与情感感染的力度相关。学生的认同感是双向的建构,在不断的濡染之中形成情感认同向价值认同的转换,再通过情感的反馈与行为的反射表现出来,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有效机制就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还需要关心学生个体的精神生活世界,了解学生最本真的状态,不只是将学生作为接受的客体,而且将他们看作具有能动性与个体生命诉求的独立个体,尊重他们表达与言说的自由和权力。同时,尊重学生的情感世界与价值世界,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在现实生活实践中的生命体验,使教育话语表达能与学生的精神需求相吻合,将学生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统一到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融入进学生的生活之中,还要将知识理论体系下的抽象理论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体系,以此统一社会的发展需求与个体的现实发展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深入人心的价值引领教育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