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蕾菁
(宁德市闽东医院,福建 宁德 355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退行性病变,患病率高达8%-25%,主要是由于纤维化破裂、髓核组织突出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轻者表现为腰痛、下肢疼痛,重者表现为坐骨神经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目前临床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首选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治疗,尽管其疗效确切,能够有效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但依然有30%的患者术后会残留有腰腿痛问题,严重影响术后腰椎功能的恢复[2]。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中老年人,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一旦并发,将会明显增加手术难度,进一步影响术后恢复,故对此类患者积极控制血压至关重要[3]。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伴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及腰椎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20 年5 月至2022 年5 月接收的112 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选标准:(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4];(2)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5];(3)有典型腰腿痛症状;(4)接受微创手术治疗;(5)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既往有腰部手术史;(2)多个腰椎间盘病变;(3)骨质疏松症、骨结核、骨肿瘤疾病;(4)严重脊柱退行性病变;(5)严重器质性疾病;(6)康复运动禁忌证;(7)严重认知功能异常。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 例。
1.2.1 对照组 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责任护士详细告诉患者手术方案,交待患者手术配合事项,满足患者手术知情权,积极询问患者高血压病程,每日监测血压2 次,告诉患者正常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尽量将患者血压控制在160/100 mmHg 以下,同时协助患者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做好术前风险评估,遵医嘱用药;(2)术中护理:术中手术室护士协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密切关注手术进展,适时向医生传递相关器械,持续监测患者血压水平,确保术中血压处于稳定状态;(3)术后护理:术后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每2 h 帮助患者进行轴线翻身,加强病房巡视,如有异常立即协助医生处理;(4)出院护理:患者出院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叮嘱患者继续服用降压药物,告诉患者遵医嘱正确佩戴护腰,鼓励患者坚持进行康复锻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又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术前综合护理:①认知心理护理:术前责任护士帮助患者尽快熟悉适应环境,合理运用共情技巧掌握患者的真实诉求,并给予患者相应安慰和必要的病情解释,除了传统口头手术告知外,可同时借助多媒体材料向患者详细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高血压的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对担忧手术治疗伤及神经的患者,可通过真实案例图片介绍来消除患者的手术顾虑,必要时可邀请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法,以坚定患者的手术信念,同时告诉患者不良心理对手术转归的影响,建议患者多放松心情。②血压管理:告诉患者伴有高血压易影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从而增加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几率,让患者充分明白高血压对手术转归的影响,以提高患者围术期血压监测及治疗配合度。根据患者血压水平遵医嘱给予长效稳定的降压药物,以提高降压作用时间。③体位训练:告知患者术前体位训练的目的及意义,让患者术前3 d 即可进行体位训练,向患者演示正确的下腰部弯曲和拉伸步骤,并让患者示范一遍,及时纠正患者有误的动作,以提高患者手术操作时的配合度,每日训练1-2 次,每次1 h 左右,训练时全身放松。④大小便训练:指导患者术前进行床上使用大小便器训练,以免术后因平卧体位不习惯而影响排便,训练时需保护好患者隐私,以减轻患者思想负担。
(2)术中综合护理:术中手术室护士除了常规手术配合外,可在患者下腹部垫上消毒薄枕,以提高患者体位舒适度,同时加强对患者的体温管理,调节好手术室温湿度,严密监测患者循环动力变化,防止血压异常波动而发生意外。
(3)术后综合护理:①血压管理:术后当天每小时监测一次血压,术后第2 d 起每日监测3 次,了解可能导致患者血压异常升高的原因,如寒冷、疼痛、紧张等,针对异常原因及时给予解决,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需控制好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心脏负担加重而导致血压异常变化。②疼痛管理:术后麻醉消退后,责任护士适时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受,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发生原因,遵医嘱适当应用镇痛剂,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时动作宜轻柔,以减轻患者切口疼痛感,定期为患者按摩背部及腿部肌肉,以防止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关节酸痛不适。此外,可以指导患者通过交谈或听音乐来降低对疼痛的关注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疼痛耐受性。③切口护理:术后密切关注患者切口情况,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若有渗血渗液需警惕大出血和脑脊液漏出,及时配合医生处理,协助患者取头低脚高位,同时嘱患者注意保暖,以免感冒打喷嚏而造成切口出血。④康复护理: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阶梯式康复锻炼,第1 d让患者睡卧硬板床24 h,在充分镇痛的前提下协助患者进行被动直腿抬高训练,抬高幅度从30°开始缓慢加大,左右腿交替进行,5 min/次,3 次/d;第3 d以主动直腿抬高训练为主,左右腿交替进行,5 min/次,3 次/d,同时帮助患者进行压膝压髋等被动活动,以防止下肢关节粘连,5 min/次,3 次/d;术后1 周开始以腰背部肌肉锻炼为主,包含飞燕式锻炼,五点、四点及三点支撑锻练,15 min/次,2 次/d;术后2 周开始协助患者佩带腰围扶床站立,完成贴墙运动,5 min/次,3 次/d,以便维持脊柱稳定性;出院后叮嘱患者继续康复锻炼,术后1 个月可适当进行有氧锻炼,30 min/次,1 次/d。
1.3.1 血压水平 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变化。
1.3.2 腰椎功能 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进行评价,量表主观在症状(0-9 分)、临床体征(0-6分)、日常活动受限度(0-14 分)、膀胱功能(-6-0分),总分0-29 分,分值越高表示腰椎功能恢复越佳,于术前、术后3 个月各测评一次,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根据改善率分为痊愈(改善率为100%)、显效(改善率>60%)、有效(改善率≥25%)、无效(改善率<25%)[6]。
利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围术期综合护理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mmHg)
表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mmHg)
注:*表示与入院时相比,P<0.05。
?
围术期综合护理后,观察组的腰椎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腰椎功能改善效果比较[ [n(%)]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高血压患者由于机体代偿与应激性能较低下,手术耐受性往往较差,手术护理难度较高[7]。以往传统围术期护理内容较盲目,缺少全面性,极易降低手术效果,故进一步优化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8]。王德娟研究发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辅以围术期综合护理,能够有效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缓解患者腰痛等症状,使患者手术有效率由83%上升为97%[9]。本研究对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腰椎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93%(P<0.05),可见围术期综合护理对伴有高血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血压控制及腰椎功能恢复同样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手术作为一种巨大应激源,极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复杂心理反应,若没有得到有效安抚,容易造成患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水平异常上升,从而加大患者手术风险,故加强对患者手术期间的情绪管理,维持患者情绪稳定至关重要[10-11]。研究中责任护士重视对患者的认知心理护理,适时给予患者安慰,通过口头告知、多媒体材料宣教、真实案例图片介绍及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教等多种方式消除患者的手术顾虑,有效避免不良情绪对患者血压及手术安全造成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控制不佳,容易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及止血难度,给手术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12]。研究中我们将血压管理贯彻于整个围术期护理中,积极寻找血压波动原因(如紧张、寒冷、疼痛等)并给予相应处理,确保血压处于合理范围内,有效提高手术效果。此外,手术治疗主要通过摘除突出的椎间盘来解除脊神经根压迫,从而缓解腰腿痛症状,但单纯依靠手术治疗难以恢复患者萎缩的腰部肌肉,因此,术后辅以有效康复护理至关重要[13]。研究中责任护士重视对患者的疼痛管理,有效避免疼痛而造成患者的活动恐惧,鼓励患者进行阶梯式康复锻炼,有效提高患者康复锻炼耐受性,从而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腰椎功能。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伴高血压患者在手术期间加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促进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