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清 谢锦銮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 宁德 352100)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血液性疾病、消化性系统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都有可能诱发该病,而胃黏膜病变、溃疡、门脉高压是其发生的直接原因。作为一种急危重症,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如何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出病情判断,评估严重程度,判断再出血风险,是提升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1]。危险性积分是一种新型评估机制,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年龄、休克表现、出血征象等指标,完成患者的危险程度判断,指导患者进行医护干预[2]。本次研究即以此为切入点,综合危险性积分+量化评估模式护理的临床应用优势,以对比模型的形式,入组案例对象60 例,报道如下。
按照研究设计要求,以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为时间节点,从上消化道出血并高血压病例对象中纳入60 例,以随机数字模型分组,分别对案例对象应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危险性积分+量化评估模式护理(观察组,n=30)、常规护理(对照组,n=30)。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患者入组时基础疾病即经确诊结果证实[3];(3)知情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取得同意书。排除标准:(1)非研究设计要求病例;(2)合并有其他恶性疾病;(3)全身性疾病诱发出血病例;(4)神经功能、语言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研究病例。
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包括止血、补液、支持性干预等措施,同时加强患者的病情监测以及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中应用危险性积分+量化评估模式护理:(1)采用危险性积分系统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评分范围为0-11 分,根据分值不同,将患者分为低危险级(0-2 分)、中危险级(2-5 分)、高危险(5 分以上),针对不同分级患者实施不同干预措施;(2)针对低危险级患者,该类型患者多为不良生活习惯所诱发病情,因此护理人员需仔细查阅患者的入院记录、病史情况,评估患者病因,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对病情的负面影响,讲解正确的生活行为习惯,叮嘱患者保持规律作息,予以患者健康饮食指导,在改善病情的同时,降低再出血风险;(3)针对中危险级患者,该类型患者多存在黑便、呕血等临床症状,因此护理需要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指标监测,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智状态,预备急救措施,一旦发现患者病情恶化,需立即进行抢救。此外,中危险级患者还需要进行用药指导,对于患者常用药如生长抑素、血管加压素的用药事项告知患者,确保用药安全;(4)针对高危险级患者,此类患者普遍病情危重,因此需安排专人一对一护理,注意患者的卧床休息,并定期协助患者调整体位预防压疮,如患者有大量呕血症状,应当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预防呼吸道堵塞,及时为患者清理鼻腔、口腔内积血,维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神志变化,评估休克风险,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不耐受等情况需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并进行处理。
以止血效果、血压指标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再出血率指标为参考,评价不同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
(1)止血效果:记录患者的止血有效率,判定标准为[4]:止血干预后24 h 内血压、脉搏恢复正常,呕吐、便血等临床症状消失,48 h 后大便潜血检查结果为阴性次数不低于3 次,每日大便1-2 次。(2)血压指标改善情况: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干预7 d 后,对患者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指标进行测定,每日分别于不同时间段测量3 次,连续测量3 d,取测量平均值作为最终比较值。(3)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血尿素氮、血红蛋白指标进行测定,其中血尿素氮以酶偶联速率法测定,血红蛋白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以对应操作要求测定[5]。(4)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再出血率指标:由研究小组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记录患者气胸、休克、继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患者的再出血率[6]。
统计学分析由SPSS 20.00 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
输入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结果可比较。如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止血总有效率指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止血效果比较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血压指标(舒张压、收缩压)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两组血压指标改善情况比较(,mmHg)
?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血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
表4 两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表4 两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
观察组中患者气胸、休克、继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同时再出血率指标(5.71%)也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再出血率指标比较[n(%)]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消化系统急症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再出血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7]。以往,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尚无对症治疗与护理干预的客观统一评价标准以及危险性评估体系,围绕患者的医护干预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完成,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难以满足现阶段临床医护服务要求[8]。
危险性积分+量化评估模式是一种新型病理分析模型[9],本次研究中,将该方案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医护干预融合,其通过参考患者的年龄、并发症、临床表现、出血症状以及内窥镜诊断标准,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危险性进行有效评估,具有内容简明、高效快速的优势[10]。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危险性积分+量化评估模式以危险性积分对患者进行危险等级分组,将患者划分为不同等级,根据不同危险等级实施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使护理内容更具针对性,例如针对低危险级患者,主要实施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护理内容[11],而针对中、高危险级患者,除常规护理支持外,加强了生命体征指标检测,神志评估以及应急急救处理等方案,更能够针对病情的需求提供护理服务,符合现阶段临床个性化护理的要求,提升护理效果[12]。
综上,将危险性积分+量化评估护理模式融入上消化道出血并高血压病例中,能够使医护人员结合病情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更加符合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再出血风险,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但是,本次研究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纳入案例对象过少,在危险性积分定义中未做到专人专案等。以上不足之处旨在后续的研究设计中完善,以提升护理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