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的“增”与“减”

2023-06-01 07:37巫新秋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3年5期
关键词:动笔双减习作

巫新秋

【关键词】双减;习作教学;“增”与“减”

“双减”是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它聚焦“作业管理”“教学质量”等。笔者所理解的“双减”是立德树人、高质量教学前提下的“双减”。教学质量不能减,又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势必就要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换言之,落实“双减”,改在课堂。

本文所说的“ 习作教学”是指“ 习作课堂教学”。目前,“ 习作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三种形式:单纯的指导课,单纯的讲评课,指导、习作与讲评结合的习作课。本文研究的是第三种课型。小学阶段习作教学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表现是:要让学生当堂高效地完成习作,减轻课外作业负担。

一、当前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习作教学仍未走出效率低下的困境。学生不能在课上按要求当堂完成习作,需要占用课外时间。通过多年的观课和研究,我们发现小学习作教学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教师在教案上确定的教学目标都是比较精准的,但是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偏差;课堂环节的设置不能有效达到目标;评讲时不能围绕习作目标进行,把字数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下面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为例来说明。

本单元习作是《我学会了》,习作要素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本次习作的目标就是把学做这件事的过程写清楚。某教师教学时,最初的教学环节设置如下:

●讲述自己小学时代学骑自行车的经历。

●你学会了哪些本领?最有成就感的本领是什么?学生讲述。

●结合学生的讲述给本领分类:才艺、技能、品德。

●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帮助你的人是谁?要讲清楚战胜困难过程中的动作和心情变化。

●教师出示自己“学骑车”的翻山图,让学生仿写,展示一名学生的翻山图。

●学生写学会本领的片段或完整作文。

●评讲习作。

可以看到,教师整堂课都未出示这次习作的要求,学生也不明白这次习作的要求,老师讲什么就写什么。第一、三环节与目标关联不紧,第四个环节拔高了习作要求,第五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要说明“克服困难就像翻过一座座大山一样”,但对本次要求写出“一步步”的学习过程并不能起到一看就明了的作用。

2. 课堂上学生动笔写作时间不足

教师指导习作的用时过长,问得琐碎,进入核心教学内容太慢,最后留给学生动笔的时间太短,只有少数学生能完成习作。

仍以习作《我学会了》的课堂教学时间为例,第一个环节用时10 分钟,第二、三个环节共计5 分钟,第四个环节用时9 分钟,第五、六个环节各用时8 分钟,第七个环节用时10 分钟,到此已经拖堂10 分钟了,真正用于写的第六个环节只占课堂总时长的五分之一。

3. 没有写作“支架”,学生无从下手

有教师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写作时间,但没有将习作目标转化成要完成的一个個具体的任务,短时间内又没有提供相应的写作“支架”,学生不知道怎么写,无从下手。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增”“减”策略

落实“双减”政策,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又不能降低学习质量,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变课堂。某次小学语文主题观摩研讨活动中,一位老师要执教一节习作课,执教者开始觉得,一堂课既要进行指导,又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动笔写,还要进行讲评,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精准定位课堂教学目标、探索到达目标的路径后,她坚定地认为是可能的。改变后的课堂上,学生写得越来越好,大部分完成了既定的习作任务。于是,执教老师颇有感慨地说:老师改变,学生才会改变。我们在落实“双减”政策的时候,既要考虑“增”,又要考虑“减”。

1. 目标清晰化:“增”本体性教学内容,“减”非本体性内容

教学目标清晰,在“双减”背景下,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它是课堂“提质增效”的前提。由于学科的性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内容的选择确实不易,有时需要教师团队合作完成,需要在课堂实践中逐渐地明确。

所谓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语文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等。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任务,反映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则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不是由语文学科一科独担的,而是由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1]业界已经达成共识:语文课必须以教学本体性内容为主要目标。

例如,“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按一定顺序”与“事情的过程”意思相近,就是“有顺序”。那么,相应的习作课的要求就是:有顺序,写清楚。教学内容的选择就要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环节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再看习作《我学会了》最终教学环节的设计:

环节一:揭题审题,完成任务一

结合教材中的六幅插图,理解“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学会了的事情。你学会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呢?请完成任务一,在横线上写下你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我学会了。

环节二:明白要求,完成任务二

朗读教材中的三点建议,明确习作要求:按顺序,写清楚。教师结合自己学骑自行车的经历给出《我学会了骑自行车》范文及依文整理出的台阶图: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二: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完成自己的“台阶图”。

环节三:依据“台阶图”,完成任务三

按顺序把学做的过程写清楚。同时要求:书写工整;写完后读一读,修改不通顺的地方。

环节四:对照标准,讲评修改

读同伴的习作片段,对照标准进行评价。出示评价标准,其中后三条要求是教材中习作提示里的内容:

(1)按顺序把学做的过程写清楚。★★★

(2)写出了克服困难的过程。★

(3)写出了有趣的经历。★

(4)写出了心情的变化。★

请获得六颗星的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明确该怎么写,其他同学观摩后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从审题目,到列提纲,再到写片段,最后到写篇章,学生在整节课上不仅经历了完整的过程,而且是有梯度地经历了完整的过程,最后完成习作。标准是由教学目标衍生而来的,每堂课的“标准”是确定的。如果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作指引,教师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引导学生有效落实最本体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提质增效也就很难落实到位。

2. 课时合理化:“增”学生的写作时间,“减”教师讲与问的时间

“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重构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探索新知识。[2]因此,要把习作教学的课堂时间还给每一位学生,而不是着眼于几个尖子生。要让学困生也能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习作,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因此,教师必须管控好课堂时间。教师多讲习作知识,学生就听会、能写了吗?学生习作是在实践运用中练出来的。同样以习作《我学会了》为例,教师第一次执教和最后一次执教时间管理的比较可见表1。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第一次执教,教师课堂教学的环节比较多,但学生真正动笔写作的时间不足10 分钟;最后一次执教,教师精减课堂教学环节,但学生有较充分的动笔时间,加上修改自己习作的环节,整节课学生动笔时间达到了25 分钟。本着让学生当堂完成习作的愿景,笔者对一节习作课的课堂时间依据指导、习作和讲评三个环节,作如下分配:

指导环节:10~12 分钟。要简约,有破题的意味。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要求,明确为完成任务该怎样去做。

习作环节:15 分钟。应当成为习作课堂的主体部分。教师给学生提供习作的场域,要充分保证这部分时间。学生离开这个场域,他们的习作质量可能得不到保障。

讲评环节:13~15 分钟。讲评要聚焦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而不是泛泛评价。讲评应是教师巡视学生的习作时捕捉到的一些共性问题,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不是精雕细改学生的习作。讲评是要通过正面表扬个别学生的优秀习作,起到示范、激励的作用,不是批评差的习作,打击士气。讲评后,要注意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时间。

3. 支持充分化:有效动笔“增”课内的,“减”课外的[3]

搭建习作支架,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习作,以支持学生在课内完成习作,减轻课外负担。

任务驱动。目前,习作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是看客。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习作课堂教学,有很明确的任务,就是要完成一篇习作,这个任务要尽量在课内完成。习作任务单,是由习作目标、教材内容转化而来的一个个具体任务的直观呈现,是教师为学生搭建的支架。任务驱动的习作任务单,既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動实践,也能让教师减少讲和问的时间,简化课堂操作流程。《我学会了》这节习作课,教师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三次任务:(1)确定最有成就感的本领,将题目补充完整,我学会了;(2)想清楚自己学做的过程,画出台阶图;(3)依据台阶图,把学做的过程写清楚。

习作任务单除帮助学生审清题目、构思习作外,还能帮助学生有梯度地经历完整的习作过程:从将题目补充完整到画好习作台阶图,再到最后动笔写作,整节课学生都在动笔;从落笔时的一个词,到对一件事情的叙述,写着写着便渐入佳境了。

范文引路。学生写前,阅读范文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学习。可先让学生读一读教师提供的范文,再动笔写习作。有了范文,学生可以模仿着写,也可以因受到启发而创新着写,总之动笔写会相对容易些。《我学会了》这节习作课上,教师向学生提供了自己的下水文《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思路。

过程评议。学生是在语言实践中深化习作认知,习得语言规则,积累语言经验的。写作过程中的判断与评价,也是一种有效的支持。[4]围绕习作目标,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习作进行讲评与展示。学生在对同伴习作的学习与评议中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获得启发,也更易于他们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依据《我学会了》的习作目标,执教者编制出四条评价标准,学生自改互改后,评议展示两篇获得六颗星的习作,最后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全体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见下表)。

猜你喜欢
动笔双减习作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我要写的勒阿越来越少了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毛毛雨
春天的雨
习作展示
多写创意日记激发动笔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