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李惠
海南省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创办于1958年,2012年6月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挂牌成立“海南省技师学院”,是海南省首家技师学院,现有在校生规模达1.1万人。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接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注重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技能竞赛、师资培养、校企合作、职业培训等内涵建设,大力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学院先后被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海南)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第45届、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机电一体化、云计算三个项目国家集训基地,两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以及“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创新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企业发展,助力海南自贸港发展等方面贡献学院智慧和力量。
一、坚持党建引领为主线,党旗领航学院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要求。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持重大工作部署与党建工作同向,校园文化与党建工作同根,教育改革与党建工作同步,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学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互融互促,同频发力,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是学院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会议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明确党组织在学校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地位、作用、工作方式,推动班子建设。二是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支部标准化建设,创建3个省级“标准化党支部示范点”、13个“党员示范工作室”、42个“党员示范岗”。三是充分发挥各系部党支部书记在抓思想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指导推动党支部工作积极转变,党支部书记作为系部党务工作、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指导抓好学生管理工作,以及系部团总支、学生会的组织建设和管理工作,推动学院党建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二)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学院强化顶层设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研室牵头抓落实、部门联动、专业系部落实推进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其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高线引领,坚守底线思维,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全面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另外,积极实施“思政大讲堂”计划,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支部书记给学生上“开学第一课”,开展思政专题讲座,组织开发“学生日常思政教育”资源包,涵盖新生入学教育、安全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红色教育等内容,共同打造学生思政新阵地。
(三)以高质量党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党建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
为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党委整体统筹,支部书记协同指导,党员教师全心投入,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五育并举”,率先开展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将劳动教育贯穿学生管理过程,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制定劳动教育校级工作法,通过劳动技能比赛、劳动实践作业、劳动教育与专业教学实践融合等8种举措,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为了在海南省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和成果,成立劳动教育与绿色技能工作室,开展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坚持以强化专业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改革是技工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专业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技工院校加強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永葆生机的重要载体和根本举措。学院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根据市场产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主动适应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紧紧围绕海南四大产业类型、十二大重点产业进行专业重构,合理设置专业
学院紧紧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四大产业类型、十二大重点产业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定专业、按岗位要求教技能,推进学院专业重构,调整课程设置。一是先后增设物流网、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工业4.0、新能源汽车专业,弥补海南技工教育专业建设空白。二是注重非遗人才的培养,开设海南非遗工艺(贝雕、珠宝)等专业,加快非遗传承高技能人才培养。三是针对产业紧缺型技能人才,增设康养服务与管理、水利水电、国际海员、燃气等专业,努力培养更加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产业紧缺型技能人才。
(二)对接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深入调研,及时跟踪,推动政府、企业、行业、院校深度融合
学院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充分围绕行业、企业展开调研,重点分析技术变更、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坚持突出特色、做出精品、打造品牌,调整专业设置,确保专业建设特色更加鲜明。一是定期召开专家指导委员会,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对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建议,根据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行业发展趋势,重点打造学院特色专业,创新机制体制,深化产教融合。二是通过走访企业,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动态,了解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岗位的状况,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将市场、产业需求作为调整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三是充分依托基地建设,开设康养服务与管理专业并常年招生,加强康养师资队伍建设;牵头联合省内外36家院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成立“康养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中心”,共同打造海南特色康养培训品牌,高质量服务海南康养产业发展。四是结合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及企业需求,开展“3+2”分段、连读项目,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扎实技能水平的高技能人才。
三、坚持以技能竞赛为抓手,全方位提升办学水平
学院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以技能竞赛为抓手,基于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构建起“一三五”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目标、三个打造、五个对接。主要以“自贸港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致力于“师资力量打造、学生技能水平打造、实训场地建设打造”三个打造,并将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实训教学通过“五个对接”——大赛技术文件与学习任务设计对接、大赛评分系统与学生教学评价对接、大赛教练团队与师资队伍建设对接、集训基地建设与实训场地建设对接、大赛集训选手与在校实训学生对接,实现岗证赛学融合。该模式的构建,促进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学院师生近年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252项,省级技能大赛568项,多次获得“冠军选手单位”“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为海南省技工院校参赛人员最多、参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的单位。
(一)通过技能竞赛,高位培养拔尖高技能人才
自2014年以来,学院连续参加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区选拔赛,共有9个项目26名选手进入国家集训队,有2位选手成为世界技能大赛后备选手。在2020年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共获2银、1铜、17个优胜奖, 9个项目均排在全国前5名。学院先后有17名师生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5位学生被评为2022年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
(二)通过技能竞赛,高标准建设实训基地
学院高标准建设物流网、数控铣、数控车、塑料模具加工、计算机网络安全、机器人、无人机等100多个实训室,逐步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各类基地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各类培训,为企业、兄弟院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通过设备引进、技能培训和技能交流,高标准建设中国集训基地,为全国各兄弟院校提供世赛集训服务,共承担、接待与服务5个世赛项目126人次的国家集训队来院集训,前来集训的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共获金牌5枚、银牌1枚、铜牌3枚。
(三)通过技能竞赛,快速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所有职业技能比赛的技术标准都是以实际生产技术、工程实践为标准,通过技能比武促使教師不断深入企业学习、钻研,紧跟技术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无形之中促使教师提升技能、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升学院师资队伍整体核心竞争力。学院现拥有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室,9位教师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21名教师获评海南省“南海工匠”,5位教师获评海南省领军人才,22位教师获评海南省拔尖人才,162位教师获评海南省其他类高层次人才,53位教师担任国家级专家、裁判98余次。
四、坚持以开放办学为特色,打造“留学海南”新品牌
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技工教育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积极适应技工教育国际化需求,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贡献技工力量。
(一)开设“一带一路·汉语+”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助力海南打造“国际教育创新岛”
2019年,学院分别与泰国南部华文民校联谊会等7所国务院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达成共识,面向泰国华裔子弟实施“一带一路·汉语+”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连续两届招收36位泰籍华裔留学生,首开省内整班制招收留学生先河。依托海南省侨务办优势资源,结合学院职业技能培训特色,成立海南省首个“华文教育实践基地”,促进华文教育与技工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与泰国海南会馆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探讨技工教育输出途径,促进中泰两国在技工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首届“一带一路·汉语+”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办学成果丰硕,近80%的学生通过HSK四级以上考试(1人通过HSK六级考试、11人通过HSK五级考试),达到汉语中级水平。21名学生被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中国知名大学录取,2名学生被泰国清迈湄洲大学录取,享受奖学金。新华社、中国教育网、中新网、中国侨网、海南华侨、南海网、荆楚网、海口日报、泰国新闻等多家海内外媒体对该项目进行了宣传报道,赢得各级部门、家长、学生的良好口碑,其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二)依托项目建设,致力于打造东南亚区域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一是学院被选为国际劳工组织亚太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南南合作”技能开发网络项目首批10所技工院校,对口帮扶柬埔寨吴哥省国立理工学院。在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合作伙伴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指导下,学院聘请世界技能大赛资深专家、世赛云计算项目中国教练、中国烹饪大师等各领域的专家通过线上、线下形式,面向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地区的教师、学生、从业人员开展竞赛经验分享以及机电一体化、云计算和中国烹饪等培训活动,累计培训398人次。经过考核,130余位国际学员获得国际劳工组织颁发的结业证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劳动力技能提升、促进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学院入选教育部—瑞士GF教育合作项目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是海南省唯一入选、全国技工院校唯一入选单位。上述特色对外交流活动,为学院与国外高职院校、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深度合作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启动引进菲律宾家政服务行业优秀师资、课程体系以及日式照护、育婴培训体系项目,扎实推进中国(海南)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2022年,学院启动引进菲律宾家政服务行业优秀师资、课程体系以及日式照护、育婴培训体系等项目,开设菲律宾家政师资培训班,重点打造国际与国内培训师相互配合的师资团队,积极与德国、加拿大、新西兰、菲律宾、印尼等国家企业代表商谈国际合作办学事宜,计划招收多国留学生,扎实推进中国(海南)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打造既能融入海南本土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海南康养培训品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现代综合服务理念和服务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健康与社会照护服务人才。
(四)探索跨国式“3+4”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学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在实施“一带一路·汉语+”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同时,与国外高职院校探索实施“3+4”人才培养模式,输送优秀学生海外留学,有效推进双向留学,吸引境外优质技工教育资源落地海南,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以及海南创办“国际教育创新岛”的伟大战略。
立潮头,逐浪高,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大召开为技工教育的新征程按下了“快进键”,学院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技工教育的初心使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着力推行各项改革的实施,增强办学活力,为把学院建成国家一流工匠摇篮而不懈奋斗!
(作者为海南省技师学院党委书记 石磊;教师 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