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迁移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

2023-05-31 11:39任珊珊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知识数学

任珊珊

摘要:迁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知识的迁移阶段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出现重独立课研究、轻通盘考虑,重视单独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轻视整个单元教学的设计,重知识的教学、轻知识间有效沟通和衔接的现象。教师采用主题单元教学的方法可以很好地突破课本和课堂的束缚,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关键词:迁移能力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情境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工作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利用主题单元教学方法进行课本知识教学,引导学生运用以往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与技巧。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是学习许多学科的基础,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数学素养地不断提高。最新的教学心理学成果认为,人们的学习过程要经历4个阶段:知识的理解阶段、知识的记忆阶段、知识的迁移阶段、知识的运用阶段。下面本人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迁移能力培养角度下的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现状

(一)学生知识运用意识较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意识较差,刚学过的数学知识变一个说法或者换一个情境就不会了,这就说明学生迁移能力较差,因为学生很少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所以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对于学生来讲,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解决问题能力,掌握知识迁移的方法。但是在日常学习中部分学生做不到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时,若是没有教师的辅导,学生很难独自思考、探究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而在教学时采用主题单元教学的方法,可以很好地突破课本和课堂的束缚,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课堂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

(二)学生的数学知识经验概括能力较差

数学知识的概括水平和迁移能力成正比关系。如果一个学生的概括水平越高,那么他的迁移效果一定不会差;如果一个学生的概括水平较低,那么他的迁移能力可能就不是那么令人满意。注重基本概念、原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在数学学习上特别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知识的概括水平,迁移也就更容易发生,效果也会更好。

(三)教师对知识迁移的引导不够

作为教育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教师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可以发现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并构建数学知识网络,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若缺乏知识迁移能力培养意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少设计相关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与教育,则影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布鲁纳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避免批评,多多表扬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的信心,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摆脱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促进迁移的发生。

二、对主题单元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一)以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中心,进行主题单元整合。

我们在进行主题单元整合时,应该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进行新课之前,要让学生系统地复习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提纲的形式列出需要学生复习的知识提纲,也可以用习题的形式,把新课需要用到的知识作为作业布置下去,并及时检查。比如,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先让学生想一想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关法则,接着在实际事例中让学生理解“增加几分之几”或“减少几分之几”的具体含义,之后把对知识的理解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合理运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知识的迁移得到了实现,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

(二)以思维方法为中心,进行主題单元整合

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学习与之有关的思维方法,把学习到的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并能够应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需要掌握的相关思维方法。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本单元内容所体现的核心素养内容包括空间观念、推理能力、转化思想等。教师可以就前期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的知识点引出新的内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点衔接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三角形包含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呢?在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用到了转化的方法,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转化的方法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呢?把问题抛给学生,先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再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摆一摆试一试进行探究,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把其中一个锐角三角形旋转移动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它们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相等,由此推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就是三角形的底和高,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同样的方法,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钝角三角形旋转移动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理,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旋转移动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也是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基于这些共同要素构成新旧知识的连结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以旧学新”,突破难点,掌握新知识,也可以采用“以类比促迁移,抓训练攻难点”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学习与探究中更好地吸收知识,逐步进行知识迁移,发展迁移能力。在以思维方法为中心进行主题单元整合时,特别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包括操作探究过程和以解决问题为载体的方法应用过程,让学生自己通过大量的实践,亲身体会相关方法推导过程,把思维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以问题驱动为中心,进行主题单元整合

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把原有的知识、技能、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教学为例,开展教学活动时,以问题驱动教学,提出以下问题:(1)圆的含义是什么?(2)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3)如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4)结合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常见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是以本单元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设计的,有很好的系统性,学生完成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而且,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任务;学生有了学习的乐趣以及完成任务的乐趣。

采用主题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对知识结构有深入地了解,對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能熟练地把握,能够把握好课堂气氛、有效地掌控好课堂节奏,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教师课前要用一定的时间进行问题设计,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内在的逻辑,要紧扣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应该难度适中、层次分明,要富有生活气息,问题能起到课堂的主线作用。

三、合理利用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策略

(一)立足单元教学,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教育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堂课所学的新知识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是建立在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个性化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知识迁移,并形成知识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对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联系进行分析,可以为学生数学迁移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以此实现高质量教育工作。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一单元的教学时,学生结合情境与演示从多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还可运用类比方法,把分析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的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回答“点是如何运动成线的?”“线是如何运动成面的?”“面又是如何运动成体的?”“圆柱和圆锥又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儿童游乐场,用智慧的眼睛去寻找、发现,并得出结论,把过山车看成一个点,那么它的运动轨迹形成一条线,即“点动成线”,把大摆锤的手臂看成一条线,它的运动轨迹形成一个面,即“线动成面”,将旋转门看作一个面,这样的运动轨迹形成一个圆柱体,即“面动成体”,快速转动长方形的彩旗形成圆柱,快速转动三角形的彩旗形成圆锥。用类比的方法思考“如何形成圆柱和圆锥?”同样,用类比的方法,把“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的求体积的思想迁移到求圆柱体的体积,得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的结论。已学的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已学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合理迁移。

(二)创建学习情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意识

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法进行主题单元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利用知识探究新的问题,解决学习上存在的不足,以此提升课本知识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学习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学习情景的设计,能够降低单元教学难度,提升学生迁移能力,有利于教育工作的稳定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时,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讨论,发现数学学科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因此形成应用意识,提升教育工作水平。以“认识图形(二)”这一单元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就前期学习过的“认识图形(一)”中的知识点引出新的内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点衔接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一单元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点。课堂活动中,学生把以往学习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作为教学工具拿出来并对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还认识这些立体图形吗?学生纷纷点头,并说出每个立体图形的名字。这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即试着从立体图形上将这些平面留在纸上,学生采用描、拓、印等方法将新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呈现出来,并提问学生道:请认真观察,你们发现这几个图形与我们前期学习过的立体图形有什么异同?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学生1:我觉得它们非常相似,好像双胞胎一样。学生2: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球体的形状都像圆一样。师:是的,孩子们!你们说得没错,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新的平面图形,请同学们观察并说一说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然后引出课本知识。通过导入环节旧知识引入,学生的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学会用旧的知识理解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迁移能力。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开发,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系,并主动探索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探索奥秘的精神。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全方位知识迁移能力的人才。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新旧知识衔接教育的方式,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不足,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课堂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知识运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以此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珏.基于“核心问题”的微课教学策略探寻——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3):180-181.

[2]李素荣.探索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广角”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3):285-286.

[3]陈静安,古尼沙·艾海提,崔诗琪.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1~5的认识”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20(2):23-33.

[4]姚蕊.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的整合策略[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9(20):42-44.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知识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画一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