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图式视角下的诗词语篇连贯分析

2023-05-31 04:07宁宇扬
今古文创 2023年13期
关键词:意象图式

【摘要】 意象图式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组成部分,以极度抽象化的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分析。诗歌作为凝练的语言形式,遣词造句及谋篇布局在某种程度上与意象图式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本文提出意象图式达成语篇连贯的转变模型,并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例加以剖析证明,以期为语篇连贯及认知语言学交叉研究提供些许思路。

【关键词】意象图式;语篇连贯;《破阵子》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3-011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3.038

一、引言

语篇连贯作为文本意义理解的一大工具,大量学者开始尝试使用这一工具进行多学科的研究,所谓语篇连贯,即我们说的话写的文章必须是连贯的才能让听者和读者理解(张德禄,刘汝山2003:3)。Halliday和Hasan于1976年在《英语中的衔接》一书中提出了“衔接+语域一致性=连贯”的语篇连贯模式,并认为衔接是连贯的必要条件。但衔接在语义层面分析诗歌这类语义语法都极其精简的篇章连贯便失去了关键作用。20世纪60年代起,新兴的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这一全新的角度出发开始将语篇连贯放置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展开分析,意象图式从抽象化的图式着手以一种更为结构化及意象化的方式进行连贯分析,能够有力地对高度简化的语篇进行分析,解构隐藏在词汇与语法显性连贯层面之下的隐性连贯。

二、意象图式理论

(一)理论概述

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意象图式概念,Johnson认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与结构。”意象图式是一种来源于实践活动同时反过来组织指导实践的高度抽象化的结构。借助这些结构,使得对非客观存在的抽象事物的理解成为可能。各种基本范畴形成的认知模型亦属于意象图式这一范畴。可见意象图式适用性之广阔。这使得意象图式使用领域一直在不断延伸。在各领域中使用意象图式研究最为普遍和广泛的则集中一词多义尤其是介词的意象图式种类研究,但对于其他领域的研究则只是浅尝辄止,而没有去尝试更加深入的纵向研究。

(二)意象图式分类

Lakoff(1987:126)重点论述了7种意象图式。Talmy在1988提出并论述了“力量—动态意象图式”。此处仅做大致介绍。

(1)容器意象圖式:以个人与所处环境的身体经验为基础,考虑任何事物都处于容器(环境)中。

(2)路径意象图式:以事物发展顺序为基础,存在起点,目的地以及路径。

(3)连接意象图式:以人出生时的第一连接为脐带为基础,考虑任何事物都有联系,没有完全独立的存在。

(4)部分—整体图式:以组成过程为基础,考虑特定的事物可以组合成一个整体。

(5)中心—边缘意象图式:以身体结构为基础,考虑存在中心结构和边缘结构。

(6)方位意象图式:以方位感知为基础,考虑各事物之间存在相对位置。由认知与经验引申出上层为更高级别,下层为更低级别;前方为好,后方为差等拓展意义。

(7)力量—动态意象图式:以万物运动都受力为基础,考虑存在有各种力量推动事物产生动态发展。

意象图式涵盖了生产生活的各方各面,具有极强的概括性与泛用性,这也为意象图式在多方面多领域的交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意象图式转变与连贯构建

本文的区分方法所依托的是文本的意义群和结构群。意义群即具有相同意义和包含在同一大意义下的各小意义组成的集合。结构群指不一定处于同范畴之内但有着相同或相似结构的成员集合。

意象图式可以概括表达同一类别的内容,在特定的文本中,通篇会出现单一的意象图式,多出现在句与句的连贯,所用意象图式种类多为容器意象图式和方位意象图式。在构筑意义和连贯时按照各叙述对象所处意义群和结构群的不同进行分类,使文本的叙述内容可以进行意义群及结构群的划分形成容器意象图式(包含与被包含)结构。由此产生两种情况:处于同一意义群/结构群的事物的相关描述可以用单一意象图式进行连贯叙述,不同意义群/结构群之间则以句号等划分标志进行分隔。若叙述对象类属于同一意义群/结构群,多采用方位意象图式,将各事物按照方位以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后依次进行叙述描写,以期让文本的条理更加清晰明了,达成意义连贯。

单一意象图式会发生意象图式的动静态转变,即同一意义群所侧重的结构群发生变化。在认知模式中,存在一个适用于大部分情况的二元认知评价模式,即二极评价一个事物的属性,非正即负,多个二元评价结果叠加评判形成多元评价。在该认知模式下,意象图式会产生正负特征,即涉及意象图式的二者或者两种侧重中总会有一个为正(即肯定或者重要地位),一个为负(即否定或次要地位)。为达成连贯,会采用侧重点的变化来组织文本顺序,在语篇中通过方位等意象图式进行对比涉及对象正负性,以此强调和突出侧重点的正负性,如将侧重点从某人做某事的动作的动态图式转移至某人所做的某事的静态图式来突出“这件事”比“谁做的”更加值得关注,以此达成在一个重要性相关的逻辑顺序连贯。

在多句之间以及以上的层次中,会出现复数的意象图式。在这一层面上,若涉及的文本处于相同的意义群,则可以隐喻理论为基础去为一些过于抽象化或者没有比较清晰结构的事物赋予源物相同结构。同时各意象图式均会有一个较为固定的结构,下文选取的意象图式则基于上文意象图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而变化,即上文的结构部分或全部继承至下文,从而达成连贯。该情况下,各部分意象亦可借助各自所处的意象图式在各自之间形成一条由相似性所串联起来的意象图式链,后借关注焦点的移动变化产生意象图式链的动态流动,使文本所使用的意象图式各成分处在继承与被继承的过程之中。

在篇章层面,篇章所涉及的各事物的在篇章语境中会存在一个固定于该语境下的位置和结构,经过对各成分的意象图式进行压缩提取并复合为一个篇章内部的意象图式的叠加变化,从而产生一个新的篇章层次的意象图式,形成篇章层次内部的各成分连贯。在全文角度所形成最常见的类型是容器意象图式,因为文本内容以一个情境作为依托才会存在,因此会出现以下描述:如篇章描绘了一幅场景或构成了一幅画面等。但是要注意到,在连贯生成中不只发生意象图式的整合过程。同时还会发生一个篇章层面的意象图式反过来为整篇作品奠定基调,并以此为基础奠定整部作品内部的连贯结构过程,如很多唐诗的标题,宋词的副词牌名都会在展开之前让读者了解作品的一些情况,如创作目的和背景,作品内容,情感等,即开篇就会给读者建立一个初步篇章意象图式及连贯,后在全文阅读时将各部分的意象和意象图式按照连贯结构填充到其中,最后形成完整的意象图式。

总而言之,无论是意象,单意象图式,或者多意象图式以及篇章意象图式,各自之间都处于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那么在分析时不应该将单一的部分剥离出来进行,而是应该结合全文的所有内容进行。

四、《破阵子》连贯分析

词牌名破阵子出自《秦王破阵乐》,初为庆祝秦王李世民破敌,后变为军中之乐舞,辛弃疾从开始就提出了“营”这一关键意象并使用容器意象图式,将词作放于军营这一地点容器中,帮读者提前明确词作内容并建立篇章层面意象图式与初步连贯,即文章内容会按照点兵这一意义和结构进行连贯展开。

首句描写词人回忆兵营生活之态。上句中“醉”表现了词人的状态,将词人置于喝醉这一状态的容器意象图式之中,在该状态下,隐含了“挑灯”去“看剑”两个并列动作相连接形成的路径意象图式。下句中,“梦”和“醉”两个词均归属于状态这一意义群,因此可将上句中“醉”的意象图式及结构映射到“梦”上,举灯去看剑的path意象图式亦可以映射至号角传至各营帐的path上,因“剑”一词属于军人所持之物,因此也发生意象的传递至同为军人所住营帐之上,达成在结构群和意义群双重一致的目的,同时结合因醉观剑到醒酒忆军营号角的逻辑结构达成结构和意义上的连贯性。

紧接着的后三句均是被放置于由上句中的连营所构造的一个继承自标题的点兵容器意象图式之中,由此来进行更为具体的描写。首先因为继承并包含于自上文的连营的意象图式中,因此根据相继承更为相似与提前的认知方式,则是先描写对应连营之下的“麾下”之人,后“塞外声”,以达成先后顺序上的逻辑连贯。接下来两句处于同一意义群与结构群之中。在划分结构方面可以看到以“分”和“翻”两个动词的力量意象图式为基础,“八百里”与“五十弦”,“麾下炙”和“塞外声”具有同样的结构,都处于两个力量意象图式中分别作为的力量发出者和接收者,并发生意象的映射与意象图式继承。此处“八百里”指晋王恺的日行八百里的犍牛,在相对应的“五十弦”处,按照前后对等,此处“五十”和“弦”放在一起作为一个词理解,即瑟。后将分麾下炙,五十弦翻等事件又包含至“沙场”这一包含在军营之中的场景容器意象图式之中。至此,整个上阕部分都是通过自标题开始形成的以军营为主题的容器图式链的流动,以及各意象对初步连贯的具体化使得逻辑顺序及认知顺序等连贯达成。

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和“弓若霹雳弦惊”既是沙场点兵的具体演练,属于沙场点兵这一意义群和结构群之中,同时又是作为正式战争时的情景描写,为下文描写作铺垫。可以发现二者皆继承自上阕的“沙场秋点兵”的容器意象图式的同时发生意象图式动静态的变化以此达成承上启下的关键连贯。后使用路径意象图式及平衡意象图式进行战后描写。此处驾马挽弓的意象图式从一个静态的容器意象图式转变为动态方位意象图式达成从练兵到战事意象意义的转变,后又将动态图式作为一个整体转化为英勇奋战这一静态的抽象路径后发生的事情,达成连贯。承接上文,结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与“可怜白发生”则是形成平衡意象图式。收复失地和赢得名誉的抽象存在赋予白发生这一实际存在以抽象的“年华蹉跎”的结构,从而达成意义与结构的一致而成为平衡意象图式的对比。同时因意象图式的正负性这一特点,以一个“可怜”的连接突出此处负大于正,以强烈对比从前文的豪迈之情到结尾悲壮之情的情感过渡的连贯。

本篇词作在标题中“破阵”隐含关键的从军这一意象,从“破阵”开始到“梦回连营”,至“沙场点兵”,再至征战沙场,最后至征战结束,形成从标题至结尾的不断继承的“从军”意象图式链连接整篇文章,同时在文内使用多种意象图式转换与叠加排列使得逻辑排列紧密。最后正負意象图式将前文的豪迈壮阔与最后的失意蹉跎做出极其深刻的对比,将情感爆发得淋漓尽致。

五、结语

一直以来,诗歌语篇连贯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于意义方面的连贯研究,但是意象图式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大泛用性极强的理论,在辨析藏在意义之下的结构连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本文尝试了从结构与意义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分析连贯的达成,以期能够为诗词语篇连贯理解以及翻译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参考文献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241.

[2]Lakoff,G., Johnson,M.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31-288.

[4]陈建生,姚尧.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诗歌语篇连贯[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01):23-27.

[5]胡状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04).

[6]李丽霞.从《天净沙·秋思》看诗词解读的认知模型[J].专题论述,2006,(04).

[7]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01):80-85.

[8]束定芳.诗歌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以汶川地震诗歌现象为例[J].外国语,2009,25(02):1-5.

[9]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72.

[10]王寅.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J].外语学刊,2005,(04).

[11]徐玉臣.语篇衔接与心理连贯[J].山东外语教学,2003,(03):12-16.

[12]余平.意象图式与唐诗绝句语篇的视点分析[D].重庆大学,2005:33.

[13]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宁宇扬,男,湖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篇连贯,文学。

猜你喜欢
意象图式
《一种云》的认知诗学解读
意象图式在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中的作用
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论空间隐喻的认知思维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词块教学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移动动词的语义连锁分析
功能性成分与现代汉语方位词“上”和“下”语义研究
依据意象图式的日语复合动词语义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