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合作: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的“对话”

2023-05-31 04:07韩莹莹
今古文创 2023年13期
关键词:对话流行音乐文化产业

韩莹莹

【摘要】 基于经济考虑与社会认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逐步成为文化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研究过程中,电影、电视剧等光影传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听觉艺术传播却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但作为听觉艺术代表的音乐,其对于文化的传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进入Z时代,流行音乐异军突起,逐步成为文化产业中坚力量之一。作为文化产业根基的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的交融将成为现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传统文化;流行音乐;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3-010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3.033

Z时代(Generation Z)的概念在欧美兴起后便迅速引起热议,其本意主要代指1995年至2009年期间出生的人群,Z时代也被称为互联网世代,即受到互联网、即时通讯等科技产物影响很深的一代。

随后,Z时代逐渐由人群的定义转变为科技时代的代表。借助现代科技,传统文化在Z时代也迎来的崭新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基于经济的考量与社会文化认同感的促进,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开始出现。随着现代拍摄技术的进步及后现代艺术思潮的风靡,电影作为光影艺术的代表从美国好莱坞借助“经济全球化”之风迅速吹向世界,随后日韩异军突起,韩剧、日剧等电视剧也开始走向世界。

随着开放脚步的迈进,我国传统文化事业体制土崩瓦解,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事业的分支开始实现独立发展。我国早期文化产业领域中独占鳌头的是新闻产业,进入Z时代,新闻产业的霸主地位逐步瓦解,电影电视剧等光影艺术不断进步,文化产业也从“一维时代”走向“二维时代”。在影视产业逐步取代新闻产业成为霸主之际,一股悄然出现的力量,为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流行音乐中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

随着19世纪工业文明的兴起,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作为新文化开始出现在美国的市民阶层,受工业化影响,流行音乐以“商业性”为主要特征,因此流行音乐也被称为“商品音乐”,隶属于大众文化。70年代,迈克尔·杰克逊的出现使得流行音乐和MTV开始迅速发展。1894年11月1日,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个小酒馆里,诞生出名为《Billboard Advertising》的月刊杂志,流行音乐开始出现系统的分类和排名。

20世纪20年代,留声机由法国人带入上海,自此揭开了华语流行音乐发展的序幕。黎锦晖在上海创作的《毛毛雨》被公认为我国第一首华语流行音乐乐曲,黎锦晖也被称为“华语流行音乐之父”,上海也成为了华语流行音乐的核心地点。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旧上海媒体和听众评选出上海滩七大歌后: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白光、李香兰(山口淑子)和吴莺音。七大歌后的出现正式奠定了“华语流行音乐”在亚洲范围内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流行音乐的“第一枪”在中国香港地区“打响”,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进入千禧时代,那英、汪峰等内地流行音乐人也不断为华语流行音乐注入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众风格各异的流行音乐中,有一支独特且经久不衰的力量始终盘踞在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句歌词出自华语流行音乐的代言人——周杰伦的《青花瓷》,作词人方文山在2008年凭借此歌曲获得第19届金曲奖最佳作词人。这句歌词能够经久不衰,不仅源于词曲的优美,更是源于其背后深刻的历史内涵。“天青色”最早出自宋徽宗赵佶写过的一首雨后诗:“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天青色”源于宋徽宗的梦境。

在以往的歌词解析中,多称方文山所写的“天青色等烟雨”是源于烧制出天青色的青花瓷需要等到烟雨过后。而近期,方文山在采访中表示,这句歌词其实与现实有所出入,宋徽宗所说的“天青”并不是指青花瓷的颜色,而是指汝窑的颜色,两者均属于陶瓷的一种。这个美丽的“失误”早就了音乐的经典。

在此之前,方文山就曾在2002年凭借中国风歌曲《上海一九四三》获台湾第十三届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此歌曲在歌词中反复提及上海旧生活、旧文化,在MV中也出现了楷书、吴侬软语、春联等中国风元素、以及外滩、弄堂等上海特色建筑。

说起中华文化,“功夫”可以说是独具特色的代表之一。早期香港武打电影的全球传播,不断将“中国功夫”输送到全球各地。流行音乐人也不甘示弱,2001年周杰伦发行专辑《范特西》,其中一部收录曲《双截棍》一经发行就火遍大街小巷,一时间“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兮”响彻所有CD店铺。歌曲中不仅提及了“双截棍”,还提及“杨家枪”“金钟罩铁布衫”“少林武当”“太极”等中国功夫文化具象。《双截棍》打开了周杰伦的知名度,同时也一举奠定周杰伦在华语流行音乐的地位。

随后,2006年周杰伦发行的个人EP,共收录了《霍元甲》《献世(粤语Live版)》2首歌曲,其中《霍元甲》于次年荣获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提名,周杰伦也凭借该歌曲荣获第18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单曲制作人奖。

歌词灵感源于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的故事,歌曲在演唱時创新性地引用了戏腔唱法,使得歌曲不仅深具“功夫文化”,更成为戏剧文化与流行音乐“跨界合作”的先驱。从《霍元甲》的爆火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的合作不仅仅表现在歌词上,也可以表现在音乐的编曲和表现形式上。周杰伦在2011年春晚演唱的《兰亭序》,歌曲灵感源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该歌曲的舞台美术设计中尽显中国风。

二、传统文化的“流行音乐化”发展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是唯一没有中断过自身文化的国家。究其原因,中华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达及传承方式。从第一个汉字开始,从第一本书籍开始,从第一部电影开始,从第一台留声机开始,中华文化内核在不同的形式中得以流传和继承。

在视觉艺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一贯形式上的观看与欣赏已经很难能满足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体验需求,同时快节奏的生活也不断压缩现代人娱乐消费的时间与空间。在此背景下,各大音乐软件开始出现,将忙碌的生活中零碎的时间转化为放松的乐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因此而具有更多的选择。

以中华传统文化——戏曲为例,戏曲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有着独具特色的戏曲唱腔。我国戏曲起源于古代社会的歌舞,是蕴涵丰厚历史文化的舞台艺术样式,它剧种丰富、表演生动,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别具一格。①

隶属戏曲的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是我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资源。正是由于戏曲本身的独特性,众多中国流行歌曲(有称C-pop Music)开始引入戏曲元素,逐步形成“中国风”派别。2001年,词曲创作人胡力以京剧《贵妃醉酒》为原型创造出《新贵妃醉酒》,这首歌曲在歌词上采用了古今结合的叙述手法,在唱腔上也将京剧与流行音乐的唱法完美融合;在编曲上大量使用中国传统乐器:二胡、古筝等;演唱者李玉刚在演唱时也采用双声唱法。

《新贵妃醉酒》也被称为“流行京剧音乐”,其一经发布便风靡全国,李玉刚也因为这首歌曲而名声大噪。同样的,听众也通过这首音乐而对于京剧曲目《贵妃醉酒》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现代音乐平台的不断涌现也为“素人”音乐家创造了独立创作的空间,众多网络歌手开始进入音乐创作行列,因此一大批节奏轻快的网络流行歌曲出现在人们面前,这其中有一部分专注于传统文化的歌手自发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交流圈层,听众将他们称为“古风圈”。

“古风圈”的网络音乐人不断产出优秀的音乐作品,其音乐作品被统称为“古风歌曲”,其被归类于为青少年亚文化。古风歌曲在歌词层面上着重于重现传统审美及价值观。如,在2017年bilibili拜年祭中出现的《万神纪》以中国古代神话为主题,内容大概是描写了从创世时期(部落)到神话朝代(商周)的神话传说,歌词中提及“盘古”“三皇”(龙首伏羲、蛇身女娲、牛首神农,出自典故《风俗通义·皇霸篇》)“烛九阴”(上古神兽)“九天玄女”“洛神”(上古时代女神)“羲和”“望舒”等。

除此之外,“古风歌曲”在构词上也追求如古诗古词般的对仗工整。古风歌曲在谱曲上,虽更偏向于中国传统乐器的使用,但仍兼具流行乐器的使用。音阶和调式多采用中国民族音乐五声调式或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六声和七声调式②,同时兼具现代流行音乐的律动及EDM(电子舞蹈音乐)的处理手法。2017年发布于网络的古风歌曲《红昭愿》在旋律上,使用E宫清乐音阶,偏音使用频率较高,五声性较弱。③从其编曲的手法上来看,有着明显的EDM风格。EDM音乐以节奏强及律动感强为主要特点,搭配上古风韵律的稳重与沉静,形成了新的音乐风格。这一风格被称为“国风”。

可以说,古风歌曲加入现代元素后,其派别逐步由“古风”走向“国风”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增强了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透过现代化的曲风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模式。

三、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跨界合作”深刻意义

长久以来,流行音乐都以时尚、快捷、商业为自身的发展特点。有别于传统文化,流行音乐的发展时间短,作为大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音乐的长久以来就以商业化和娱乐大众为己任。这就使得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对立性,在众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大多将流行音乐一类的“快餐文化”排除在外。

随着众多流行音乐制作人将民间故事、文化诗词甚至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写进了歌词,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壁垒逐步被打破。学者戴澔提出:现代流行歌曲与传统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既和谐新颖又复杂多变。④

随着两者之间隔阂的消除,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融合发展的课题逐步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热点话题,众多学者都将研究的目光转向这一话题。学者苏博在其论文中就提到:我们不应该片面地指责流行音乐糟粕的一面,而是应该结合中国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利用其大众化、普及化的优势进行文化输出。⑤因此,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的跨界合作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因“跨界合作”而积淀传承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其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如果仅仅停留在博物馆或是停留在课本上,其应对多样文化入侵的能力就会被极大地削弱。当其他民族的文化借助文化产业的力量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输出时,我们应该有“危机感”,传统文化不应该总是被束之高阁的,它应该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而流行音乐作为快餐文化开始崛起并疯狂传播的时代,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的跨界合作,无疑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其创新发展开辟出新的途径,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另一方面,流行音乐的“快消”特点,也可以加快传统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使得全世界更深刻地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流行音乐因“跨界合作”而多彩纷呈

流行音乐的娱乐性、商业性等特点,一方面促进来流行音乐的全球化传播,另一方面,其特点也催生来大批“口水歌”。而传统文化加入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流行音乐的“口水化”,加深了流行音乐的文化内涵。

同时,传统文化的加入也拓宽了流行音乐的主题,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流行音乐的受众群体。

四、总结

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在仓颉的一撇一捺下走过文字,在蔡伦的发明中走过书籍,在胶卷的转动中走过电影,其即将走过更多路途,走上更多宽广的道路。进入Z时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及相关平台的日渐成熟,使得听觉艺术逐步成为传统文化发展的下一个阶梯。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开始于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的背景,在科技的助力下,两者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从“天青色”的制瓷文化到“贵妃醉酒”的戏曲文化,流行音乐因文化内涵而经久不衰;从端庄韵律的“古风”到多元融合的“国风”,传统文化因流行音乐而创新发展。这场“对话”是创新的,是发展的,正如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历史的,是必然的。

注释:

①张罗箫、李喆:《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对策》,《戏剧之家》2022年第21期,第15-17页。

②王操:《当代中国网络古风音乐的文化定位研究》,《大众文艺》2022年第14期,第89-91页。

③朱逸非、孟庆丰、徐安诺:《古风非古——古风歌曲的音乐分析与文化研究》,《当代音乐》2020年第1期,第99-105页。

④戴澔、陈政宇:《传统文化元素在流行歌曲创作中的应用》,《今古文创》2022年第38期,第99-101页。

⑤苏博:《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及意义》,《大观(论坛)》2022年第5期,第33-35页。

参考文献:

[1]郭亚琼.基于流行音乐语境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J].牡丹,2021,(20):107-109.

[2]张罗箫,李喆.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对策[J].戏剧之家,2022,(21):15-17.

[3]王操.当代中国网络古风音乐的文化定位研究[J].大众文艺,2022,(14):89-91.

[4]李方明.对“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模式的思考[J].艺术品鉴,2022,(21):189-192.

[5]朱逸非,孟庆丰,徐安诺.古风非古——古风歌曲的音乐分析与文化研究[J].当代音乐,2020,(01):99-105.

[6]戴澔,陈政宇.传统文化元素在流行歌曲创作中的应用[J].今古文创,2022,(38):99-101.

[7]苏博.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及意义[J].大观(论坛),2022,(05):33-35.

猜你喜欢
对话流行音乐文化产业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