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亚楠 任书强
摘要: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和笔者工作实践,针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创新驱动视角,探索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以便高校能够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弥补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创新驱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创新中国” 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之一,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撑,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支持。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平台,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责任。因此,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创新驱动环境,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应不断适应国家的发展战略,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化改革,以有效提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师资力量短缺限制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降低了培育人才的专业水平,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在创新驱动视角下,高校应不断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弥补教育当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教育质量。本文结合相应的文献资料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基于创新驱动视角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索,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提供助力。
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成熟
创新创业教育是通过开展相应的教育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高校学生的创业意愿和能力,其本质是育人,而不是单纯地培养企业家和创业家,也不是单纯地增设相应的课程、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教育却偏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本质,要不只是进行相应的形式教育,开设少数几门创新创业教育公共课程,未能真正把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不就是过于注重对学生的创新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片面理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也就是说,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成熟,影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协同育人机制尚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不同,单纯的学校教育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需要政府、学校、机构、企业等多方面的协同支持。只有发挥各方的协同作用,才能切实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开展,开展的形式也多采用创业课程和竞赛的方式,说明当前高校创新创业育人机制尚不完善。这种单一的育人机制较为固定僵化,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限制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1]
(三)尚未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相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有8 %的高校尚未开设创新创业课程;35 %以公选课或通识课的形式开展;40 %以就业指导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课程。这说明我国大部分高校尚未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更多将创新创业教育以辅助教学的形式开展,难以保证教育质量。[2]并且很多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并未针对性选取教育对象,而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同时,缺乏分层教育,学生所学课程内容几近一致,未形成针对性的教学评估体系。
(四)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短缺
研究统计显示,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师生配比严重不足,2000名高校学生仅能分配到1名教师,严重影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3]并且,当前一些高校配置的创新创业教师由其他任课教师兼任,这些教师缺乏相应的创新创业经验,并且专业性不足,也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二、基于创新驱动视角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一)构建协同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和制度
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是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此组织并非学校单独的组织,而是由政府、学校、机构、企业等多方面共同组建的组织。在构建协同组织时,要做好各机构主体的协同合作,保证各主体能够互利共赢,实现各主体间的协同发展。同时,要建立各组织主体间的协商机制,以有效解决各组织主体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构建过程中,政府单位的主要职能是做好政策方面的引导和保障,做好与其他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高校的主要职能是做好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构和企业应体现其技术优势,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不同主体的协同努力,来确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和效率。[4]协同组织建立之后,要制订有效的制度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规范和保证。应包括创业平台搭建制度、师资队伍共建制度及校企之间的协同培养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来保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开展。
(二)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创新创业师资是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没有好的教师进行引导,再優秀的学生其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也难以获得有效提升。对此,高校应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打造一支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确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首先,学校应针对当前校内的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并确保培训力度,以切实增强校内相应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已拥有的教师队伍的教育水平获得根本性的提升,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其次,高校可以从现有的其他教师或管理人员中选拔一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师补充进入当前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同时,针对被选拔的教师要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让其尽快达到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再次,学校应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从社会当中选拔一批热衷于教育事业的创新创业成功人士作为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补充到高校师资队伍当中,弥补高校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最后,应积极参考其他院校或国外的相应成功经验,对高校当前的师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可引导一些具有创业意愿并满足创业条件的教师进行离岗创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创业经验,并为其他创业学生提供参考。也可鼓励在校教师到一些企业当中进行挂职,不断积累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创业经验,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指导。另外,针对校外的兼职教师,可借鉴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广东等的成功经验,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及制订差异化激励措施来提升这些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好地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5]
(三)完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良好的课程体系是高校开展高质量创新创业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应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满足创业者的教育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创新创业不同阶段,创业者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高校在制订课程体系时应积极分析创业人员在不同阶段的需求特点,针对性选择课程内容,对参与教育的学生实施分阶段、分层次教学。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的相互结合,满足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需求,让课程体系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其中,在高校的一年级阶段,主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咨询等方式开展教学。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让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在高校的二三年级阶段,主要通过创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指导。不仅要包含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还要包含相应的实践教育内容,课程体系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开展。同时,可邀请一些优秀企业家或成功创业者对一些优秀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在高校四年级及更高年级,课程体系应以专家指导为主,可邀请一些资深创业专家,就学生拟创业的实际项目对学生进行创业项目扶持指导。其中,校内教师也要积极对接专家的指导过程,以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6]另外,在高校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也应积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吸纳,通过专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
(四)加快创新创业平台构建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通过建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可以更好保证创业学生获得更全面和更系统的创业指导。其中,创业平台的构建需要政府的统筹和引导,结合社会各界如信息技术企业、创新创业机构、高校和一些当地的成功企业的力量来共同完成。创业平台要积极运用当前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创业学生提供海量数据,以便学生进行相应创业课程的学习。同时,要保证平台的互动性,让创业学生通过平台获得专业的创业咨询和项目投资服务。另外,平台也要综合当前的一些竞赛咨询信息,便于学生通过参加相应的创业竞赛来不断积累创业经验。
(五)不断深化校企合作
高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缺乏实践经验,企业运作的一些流程、注意事项、风险点等高校教师还难以有效掌握。因此,还需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借鉴企业的实践经验,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学提到一个更高层次。高校应积极与一些优秀的企业取得聯系,共同组建一些创新创业机构,形成长效合作机制,通过高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为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摇篮。在具体实施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向企业提供报酬、补贴、技术支持及授予企业荣誉称号等方式,积极与企业合作,让企业从合作中获益,从而提升企业参与到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的积极性。高校可以为企业中的一些兼职教师提供培训机会,通过培训教学,提升教师的专业性,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也更好地为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提供服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高校可组织校内教师参与一些针对企业的调研工作,了解企业在项目运作中的实践情况,提升自身的实践经验。同时,在调研过程中掌握一些创业方面的政策信息,让校内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另外,高校也可邀请企业内的一些优秀人员到高校挂职,定期开展创业方面的讲座,为优秀创业学生提供一些个人发展的机会,同时解决校内创业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
三、结束语
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有效体现高校的育人功能。当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高校创新创业教学质量,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成熟;协同育人机制尚不完善;尚未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短缺等。高校应重视这些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策略改革,提升创新创业教学水平。笔者认为,高校应从构建协同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和制度;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快创新创业平台构建及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向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机制进行改革,切实提升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刚,李欣欣,熊富强.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10):9-12.
[2] 贺武华,董旭.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价值理念、生态系统及其实践优化:兼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14(5):103-107.
[3] 黄逍遥,张建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特征与路径探索:基于近三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的分析[J].教育观察,2022,11(22):34-38.
[4] 尤嘉,王兆峰.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以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21, 40(6):116-119.
[5] 钱继兵.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新思维能力提升策略: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 2021,42(12):3744.
[6] 吴高杰,尹继蕊.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以北部湾大学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1, 40(5):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