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玉坤
[摘 要]以实践探索为基础,全面总结了“慕课+翻转课堂”的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的优势,提出要在统筹好线上慕课视频学习、课堂深入辅导答疑、学习小组深度讨论、课下作业有效拓展四个环节的过程中,通过强化课程总体设计、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创建网络课堂平台、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有效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3-0100-03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德法”课(“思想道德与法制”课简称)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是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优势互补提高教学实效,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与成就感的一种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一、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是有效践行教与学合二为一的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内涵就是“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同高效运行,以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为基础,突出新媒体技术手段支持的线上教学的优点,为新时期进行高校思政课深度教学改革打开了新思路。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混合式学习理论为基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學目标为导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线下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网络课程资源有机结合,不再是仅仅通过线下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形式,而是构建传统线下课堂与网络资源高度融合的新模式,学生在两个平台的协同联动中,实现深度学习。
(二)学生主体意识强化
线下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采用以教师为主的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这种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的兴趣度大大降低,而“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问题、教学情境,优化组合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实现学习中的角色转变。
(三)教学资源有效整合
“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将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的教材、实践、网络等多种资源有机融合,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时间少、任务重的教学问题,提质增效。
(四)教学考核客观全面
“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考核是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的全过程考核,而不是传统的一卷定结果的单一模式。全过程考核与评价主要是及时对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与整理,发现问题,随时整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圆满达成。
二、“德法”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
“德法”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合理引导学生高效使用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线下课堂教学的深度研讨机会提升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有效应用,进而达成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任课教师要做好线上线下各个教学环节的统筹协调,顶层设计,构建教学的大格局,然后再关注各个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四大环节。
(一)线上慕课视频学习
鉴于在线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前期课程团队经过全面认真观看和仔细筛选,最后选取中国大学MOOC(慕课)国家精品课程——武汉大学佘双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主要教学资源。教师结合优选的网络慕课课程内容,提前做好慕课内容的学习规划,提炼出慕课视频学习的重难点问题,再结合本校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提前布置给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学习把握本节课程的基本知识。学生学习完慕课课程内容以后,运用慕课平台本环节的测试问题,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系统测试。教师通过对学生系统测试结果的分析,就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慕课内容的真实情况,对学生在自学慕课的过程中出现的知识误区和知识漏洞进行针对性辅导,从而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线下课堂的辅导答疑。
(二)课堂深入辅导答疑
学生在线学习慕课是线下课堂的深入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课堂深入辅导体现出教师梳理、学生讨论、小组深入探究以及教师总结点评的动态过程。教师的线下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要是在全面科学分析学生在慕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困惑问题、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深度整合课件与教案的内容,重点是对学生还没有理解的问题、掌握不准确的问题进行全面阐释,答疑释惑,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前,教师可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在学习小组内开展研讨性学习活动,交流思想,分享观点,协同探究,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相关问题。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本小组的研究结果。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对各组的研究结论进行点评总结。教师最后的总结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总结知识体系,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指出优缺点,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小组深度讨论
学习小组的深度讨论是学生对慕课学习的延展和深化,为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完成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要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要多设计一些具有争论意义的问题,推进小组研讨不断地走深走实,在分享、交流甚至是辩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准确把握。“德法”课的课堂教学,一般班额较大,要想达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堂讨论中充分参与,就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习任务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分配的。先是小组线下课外谈论,形成小组的总体观点;然后在课堂上每个小组的代表充分阐释本组观点,组间进行充分交流;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除了小组讨论任务,笔者还设计了课堂实践课题。实践课题的完成需要学生综合利用网络平台和线下课堂: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制作问卷、发放问卷、数据分析、查阅文献、撰写调查报告等;在线下课堂中,各小组代表同学向大家展示本小组的实践成果,并且与其他小组同学互动交流,最后教师深度点评。实践课题的完成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微型剧、视频采访、PPT主题宣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四)课下作业有效拓展
作业的有效拓展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在课前预习环节,任课教师要提前根据慕课内容以及新的知识内容,设计引导性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预习以及慕课学习,学习新知识破解新问题,在破解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难点、热点,以及知识的空白点,从而构建全面立体的知识体系。二是课后巩固复习环节,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形成调研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通过制作问卷、发放问卷、数据分析、查阅资料以及撰写报告的活动的进行,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进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度把握以及综合应用。同时,结合所学内容,组织一系列包括视频采访、演讲比赛、读书分享、感恩教育以及思政课讲课大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内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主体意识,提升学习实效。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展与深化,让思政课的“扬正气”与“接地气”紧密结合,更有温度,更有魅力。学生对这样的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活动,激发学习主动性。而且这些活动也像是一面面镜子,学生能够从中发现自己在知识领域以及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更客观真实的情况,扬长补短,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意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2]这样的作业拓展就是以多种有效手段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
三、“德法”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化措施
(一)强化课程总体设计,线上线下有效衔接
混合式教学要注意强化课程总体设计,做到线上线下有效衔接,包括内容衔接、时间衔接、方法衔接以及进度衔接等。这一教学新模式使得教师变成了编剧、导演、剧务、主播和老师等多功能的统一体,需要身兼数职,从设计、制作到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力打造作品,才能完美呈现。备课时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整场演出,制作教学流程图,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完美转化。如何导课,在哪儿提问,问什么,都要精心设计,把握好教学节奏,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所有环节都要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就像一场演出,否则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实施。学生在两个平台的学习要做到无缝衔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要发挥引航导向的作用,通过测试、反馈、调查等有效手段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使得慕课学习与课堂研讨协同联动。慕课学习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而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学习模式。教师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布置课内实践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而且能够强化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二)全面搜集教学资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类资源层出不穷,线上教学同样需要“引进来”和“走出去”。教师要大浪淘沙,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对于其中优秀的又比较适合教学内容的资源,可以积极借鉴使用。基于“慕课+翻转课堂”的“德法”课教学要精心整合教学内容,注意抓住“三点”,即突出重点、破解难点、聚焦热点,打造思政课的“立体教学”。首先是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层次分明,立体呈现;其次是破解难点,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释疑解惑,以鲜明观点澄清学生的认识;再次是聚焦热点,说到底就是要理事相融,以鲜活事例強化学生的认知。比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的第一个问题: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深入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界定是至关重要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人的本质问题就是深刻解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以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三对关系的金钥匙,把这一理论难点解读充分,以此为理论基础,再联系社会现实,就能轻松阐释与梳理三对关系了。学生的疑问,比如为什么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为什么确立个人理想一定要以社会理想为指引,为什么人生价值要包括社会价值等一系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创建网络课堂平台,优化教学互动途径
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多种交互渠道。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师生联系,建立各班微信群、QQ群,设置群管理员,辅助老师进行班级群的管理工作。考虑到课程内容、在线学习的特点,为了确保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持续保持注意力集中,经过慎重考虑和仔细斟酌,笔者决定开展多模块组合的线上教学:课前调查、慕课学习、重点讲授、课堂互动、课上练习、讨论答疑、布置课下作业、教学反馈等八大模块。其中,直播授课和慕课学习中穿插在线讨论(讨论分为问答式、自由式、抢答式和必答式等),一方面讨论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讨论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反馈和答疑不仅局限于上课时间,有问题可以随时通过微信、QQ等与老师取得联系,全程解答。课后作业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对课程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用所学理论解析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结合疫情期间所涌现出的英雄事迹,深刻引导学生解读人生真谛、理想信念、中国精神以及大学生如何做新时代的爱国者、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二是利用慕课中的线上习题资源对所学知识状况进行检验。
(四)创新考核评价方式,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其在考核评价方式上要进行改革与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一卷定终身”的单一考核方式,在准确把握线上线下各教学环节的特点和目标的基础上,“树立‘品德、能力考查与知识考查并重的考评理念,建立知识掌握、道德认知、价值判断、分析能力等多元化的考评指标体系”,[3]构建科学高效综合立体的“三结合”考核评价体系,即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种综合性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既能够考核检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又能够考查和评价学生们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比传统的考核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有效。“德法”课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具体为:慕课学习考核包括慕课视频观看、习题测试、课程作业等完成情况;课堂考核包括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和互动讨论等;课内实践通过小组实践作业来检验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则通过组织线上或线下集中考试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各占课程总成绩的50%。
总之,“德法”课“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有效整合了不同平台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效果。但这一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对学生慕课学习的情况还不能完全掌握,慕课学习的考核还有待于完善,课堂讨论还没有做到全部有效参与,课堂表现还缺乏定量考核等。这些缺陷的存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就是未来 “德法”课教学研究要破解的难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2-04-26(1).
[3]杨志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探析 [J]. 思想教育研究,2016(6): 69-73 .
(责任编辑:杜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