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佳佑
摘要:在新媒体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开始崛起,其中不乏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的网络红人,他们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同时,在中国也有一些外国人,记录着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对中国文化有不一样的感受。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歪果仁研究协会”,这种“他者”视角下的自媒体带给了国际中文教育以启示。本文将以“歪果仁研究协会”为例,探究“他者”视角下的中国故事传播,并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他者;中国故事;国际中文教育;外国UP主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他者理论的研究
“他者”(Theother)概念源自西方哲学,简单理解就是指与“自我” 相区别的他者。[1]除自身之外,其他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视为他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他者” 为主题的学科有文学、传播学、哲学等。其中,《他者的分享与分享的他者:Quara社区中国知识分享的跨文化分析》(单波、周夏宇,2020)探讨了关于互惠性的相关问题,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了解中国;《他者视角下“中国故事” 叙事分析》(付海楠,2020)以外國UP主为例,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讲好中国故事,是国际中文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一项重要责任,对于中国文化传播来说至关重要。《讲好中国故事,共塑中国形象》(殷陆君,2018)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 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在新时代,中国离世界舞台越来越近,要让更多人更客观地了解中国,就需要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进行宣传贯彻。《基于“讲好中国故事” 的国际中文教育浅析》(侯颖,2021)从国际中文教育角度出发,探讨在课堂中如何给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国际中文教育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与方法探讨》(朱琪,2021)同样为国际中文教师提供了一些方向和思考。
(三)关于“歪果仁研究协会”的研究
“歪果仁研究协会” 是生活在中国的外国群体建立的自媒体,主要采用街坊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记录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推动中国文化传播。同时,“歪果仁研究协会” 也是一个娱乐综艺类自媒体,在B站、微博、小红书等平台都有账号,其中在B站的关注数高达403万。会长是高佑思,从2017年开始陆续推出一系列短视频,对于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中国知网上以“歪果仁研究协会” 为主题进行检索,一共得到14条结果,内容主要涉及跨文化传播和自媒体运营。《“歪果仁研究协会” 的跨文化传播启示》(罗楠,2021)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思路;《他者视域下“歪果仁” 微视频研究》(曾诗芸,2019)从“他者” 的角度探索了微视频的相关理论;《“去他者化” 视域下的跨文化自媒体研究》(邹蓓琳,2020)分析了在自媒体时代的跨文化传播。
(四)研究意义
如今,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吸引了更多的目光,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了解中国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向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就显得十分必要。研究发现,外国UP主大多拥有中外双重经历,在“西方” 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在看待中国、讲述中国故事过程中自带“他者” 属性,[1]在我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分析他们的视频,探讨其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对国际中文教育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外国UP主把对中国的相关见解以短视频的形式发布到平台上,很好地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使得接受度大大提高。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从多视角出发,通过这种“他者” 角度,可以逐步积累文化传播经验,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力量。
二、内容梳理分析
自2017年成立以来,“歪果仁研究协会” 发布了一系列以视频记录他们在中国的相关经历,主要有以下主题:[2]
从表1可以发现,“歪果仁研究协会” 发布的视频涉及到了中国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喜欢关注一些日常生活。录制方式也不限于访谈,而是会去亲自体验中国的各种生活。例如,在《别见外·中国生活系列》中,会长高佑思体验了在北京当闪送小哥的生活,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北京的街道,并且通过和其他闪送小哥聊天,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职业,从中发掘出了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情况(详见表1)。
在刚成立的时候,协会所探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影视、淘宝、美食等方面,轻松愉快。但近几年,协会开始探索一些更加深刻的内容,其中包含一些容易引起激烈讨论的话题,如香港问题、疫情问题、新疆问题等,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客观探讨一系列现象,为外国人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从“歪果仁研究协会” 发布的视频来看,随着对中国的探索,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也越来越深。从最开始的调查表面,到最后尝试接触本质,力求更好地展现中国形象。例如,在武汉疫情暴发的时候,面对国外对中国的误解及对华人的偏见,“歪果仁研究协会” 做了《疫情时期的海外华人到底经历了什么?》视频,收集了相关新闻,并对当事人进行了采访,为海外华人的处境改善提供了帮助。
三、故事内容特点
(一)展现当代真实的中国生活
由于教科书的局限,很多没有来过中国的外国人很难真实了解中国,甚至对中国的发展存在误解。但当外国人来到中国之后,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中国现在的生活,尤其会记录中国的市井生活。在他们的镜头下,中国形象更加丰富立体。同时,外国人认识中国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对比中外语言、中外美食、中外节日等差异转向关注中国本身的变化。例如,“歪果仁研究协会” 在B站发布了《和新疆老乡一起种棉花,我遭遇了什么》。以色列人高佑思乘坐飞机前往新疆,和当地人一起体验种棉花。在那里,农民已经用上了农用无人机和自动化模式机器,技术已经大大提高。高佑思通过和当地人的直接交流和实地体验,打破了当时国外存在的对新疆条件不好、工人都是被逼劳动的误解,增加了事实可信度。
(二)突出中外差异
通过街头采访和实地体验等形式,可以发现中外差异。通过发布的视频,不仅外国人可以更真实地了解中国,而且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这也是很好了解国外文化的机会。例如,“歪国仁研究协会” 发布的《自从这群歪国仁发现早餐还能这么吃以后》,由来自美国的星悦去街上采访外国人常吃的中国早餐,结果发现,他们大多数喜欢吃包子、饺子、粥等。同时,也会向外国人询问他们国家的早餐。如哥伦比亚人一般会吃三明治、咖啡或巧克力;澳大利亚人会吃麦片。从视频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和外国在饮食方面的不同,突出了文化差异。
在“歪果仁研究协会” 中,成员把自己塑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推广者,和中国人面对面进行交流,体验中国文化,和外国受众拉近了距离。在他们的影响下,造成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差异的壁垒正在慢慢被打破,种种障碍也正在逐渐被清除。
(三)视频内容多样化
通过分析“歪果仁研究协会” 发布的视频,发现其类型多样化,涉及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饮食、购物、交通方式、学习等等,从多个角度展現了当代的中国文化。其中很多甚至涉及到了微观层面,是难以从书上或主流媒体的报道中看到的,可以作为官方新闻报道的补充。
四、“他者”视角下叙述中国故事存在的问题
(一)海外知名度低、影响力小
虽然“歪果仁研究协会” 在国内的平台上拥有众多粉丝,但主要还是中国人,视频创作的动机主要是满足中国粉丝的需要,用中文进行阐述。即使是发布到国外平台的视频,受众也主要以华人对象为主,导致海外知名度较低。而且很多视频会被国外网友误认为是被中国收买拍出来的,导致他们质疑内容的可信度。如高佑思乘坐飞机前往新疆,和当地人一起体验种棉花的视频,就被国外很多网友抨击,认为高佑思是在“作秀”。
从这一方面看,不管是“歪果仁研究协会”,还是“他者” 视角下的自媒体平台,总的来说在海外的影响力还是相对较小。要想将“他者” 视角下的中国故事更好传播出去,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二)视频内容深度不够
分析“歪国仁研究协会” 视频发现,对于很多主题只停留在表面,如前面提到的采访外国人在中国吃什么早餐的问题,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由于中国地域较广,南北差异大,人们在饮食上也有很大差异。如北京地区的人们早上会喝豆汁、吃油条,其他地区如广东会吃各种各样的早茶等,而且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其中蕴含着很大的文化内涵。
(三)视频难以表现中国全貌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大,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习俗。而“歪果仁研究协会” 主要阵地在北京,街头采访也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难以概括到中国的全貌。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做出改进,进一步探访中国更多的地区。
五、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启示
(一)将视角转向“他者”
在国际中文教育尤其是跨文化传播上,想要处理好“自我” 和“他者” 并不容易。以中国人的视角传播中国文化,可能会忽略外国人的需求,而且有一定的排他性;而如果将外国人的视角带入中国,将中国的情况客观地展现出来,则会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所以,在国际中文教育中要注意此类视角的转变,将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国的相关文化。
(二)打破刻板印象,关注日常生活
造成文化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刻板印象和偏见。在自媒体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于外界的印象主要依靠他人的描述和主流媒体的报道,难免存在认知局限。但在新媒体时代,自媒体获得了极大发展,影响日益增大,可以从多元视角对一个话题进行呈现,并且更关注一些微观层面,帮助人们拓宽了视野,逐步打破了刻板印象和偏见。
因此,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可以适当关注一些自媒体,谈论的话题也可以更加宽广。例如,在教授中国文化的时候,不仅可以选择中国的传说、剪纸等传统文化,而且可以将镜头聚焦到当代文化中,如中国高铁、手机支付、5G时代等。中国的文化一直在发展,以新的形式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因此需要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师做到与时俱进,为学生更好讲解当代的中国故事。
(三)尊重中外文化差异
基于“讲好中国故事” 的国际中文教育应该在“故事” 的讲述形式和讲述态度上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3]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难免有所不同,但不管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文化,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是其最为宝贵的部分,没有高低之分。尤其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传播方面。一方面,教师需要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尊重外国文化,思考两者的不同之处,建立起文化沟通的桥梁,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尊重中外文化差异,多关注学生的想法,从学生角度调整教学策略,更好传播中华文化。
六、结束语
本文以“歪果仁研究协会” 为例分析了在“他者” 视角下中国故事的传播情况,从中获得对国际中文教育有益的启示。“歪果仁研究协会” 是自媒体时代的一个典型例子,他们用自己的视角探索在中国的经历,并用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中文教育中,中华文化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学生难免会产生误解。对此,教师可以借鉴这种“他者” 视角,找到一条让学生更加理解并接受中华文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付海楠.他者视角下“中国故事”叙事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1.
[2] 罗楠.“歪果仁研究协会”的跨文化传播启示[J].新纪实, 2021,(22):78-80.
[3] 侯颖.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中文教育浅析[J].继续教育研究,2021,(6):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