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三重逻辑探析

2023-05-30 10:16卞明月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对党的重大历史成就、伟大建党精神、宝贵历史经验、坚定人民立场的积极肯定和高度认同,生成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重要指示要求,就要厘清历史自信的理论机理和实践逻辑,从明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不断激励全党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凝心聚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二十大精神;“十个坚持”;历史决议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3)03-0015-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对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的提炼和概括,是百年党史和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共产党不仅以百年尺度衡量历史,更以百年尺度谋划未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深入把握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三重逻辑,弄清“何为自信、何以自信、如何自信”等基本问题。只有将对历史自信的认识提升到理论高度,才能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凝聚力量、鼓舞人民,为实现全体中华儿女的中国梦团结奋斗。

一、何为自信:历史自信之内涵诠释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对自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和所做贡献的积极肯定和高度认同,是凝聚全社会成员齐心奋斗的精神纽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内涵丰富,是对党的重大历史成就、伟大建党精神、宝贵历史经验和坚定人民立场的集中概括。

(一)历史自信的概念解析

我们通常讲的“历史”一般是指历史学意义上的历史,这种原始状态的历史是对过去存在的所有事实的反映和描述,在一定程度上也含有感性材料的加工,但总体上是相对客观的。“自信”是对自己优势、能力的积极肯定和充分信任,是现实生活中从事物质生产的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现象和精神状态。从整体角度上看,历史自信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所处社会发展过程的肯定和对创造这一客观历史的主体的尊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就是对党组织以及全体党员能力和水平的充分肯定,是对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历史成就、传承的奋斗精神、总结的历史经验、开辟的历史前景的高度认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需要历史自信支撑,历史自信在不同发展时期又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的自信来自对历史规律和道路选择的把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的自信来自对革命力量和民心、国情的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的自信来自对社会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的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的自信来自对国内形势和国际变局的把握。总的来说,党的历史自信既源于对社会现实需要的把握又是对时代诉求的回应,是真正科学、客观的自信。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基本内涵

首先,历史自信是对党的历史成就的自信。党和人民取得的光辉成就、建立的丰功伟绩、创造的世界奇迹,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一百年来,党在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历史性任务。一方面,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百年征程中党的理论成就的集中彰显。另一方面,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不断推进民族复兴的进程,创造了四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实现了百年党史的四次历史性飞跃,这是百年征程中党的实践成就的集中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是理论成就与实践成就的统一,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这是对百年党史最有力的肯定,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最好的回击。我们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充分肯定,归根结底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力量的充分信任,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对未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充满信心。

其次,历史自信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自信。“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远大理想的永恒坚守,是鲜明思想品质的充分彰显。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国情和人民需要,探寻中国方案、开辟中国道路、创造中国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对真理和理想的坚守,在血与火的淬炼与考验中愈发坚定、矢志不渝。“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旨归和使命担当,是坚定政治品质的充分彰显。初心如磐,使命如山,只有永葆初心、勇担使命才能不懈奋斗、勇往直前,才能经得住人民的考验,赢得人民的信任,获得人民的支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和拼搏精神,是顽强意志品质的集中表现。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危亡、民族危难的历史关头,百年奋斗征程在不畏强敌、敢于牺牲中取得执政地位,赢得人民拥护。“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忠于组织和人民的赤诚情怀,是崇高道德品质的集中表现。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国尽责、为民奉献,锤炼出鲜明的党性党纪和政治伦理道德。

再次,历史自信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自信。党的历史经验植根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以理论概括的形式呈现百年丰功伟绩。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科学总结、高度凝练了十条历史经验,这是对党百年实践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彰显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未来的有机统一,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党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判断形势、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我们制定决策、解决问题的重要遵循,判断重大政治是非、加強党性修养,要始终以党的历史经验为依据[1]。这就明确了历史经验的价值功能和科学运用,凸显了其在党内极端重要的地位。历史经验既是对过去取得辉煌成绩的方法论总结,又是指导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百年历史经验源于共产党人的接续探索,饱含着党的艰辛历程,记载着党的光辉岁月。“十个坚持”是对党百年创造的辉煌成就与历史功绩的科学凝练和高度概括,是总结历史的思想结晶。

最后,历史自信是对党的人民立场的自信。人民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也是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共产党为的是全人类的幸福和解放,丝毫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一切行动都以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为根据。历史自信同样植根于党对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坚守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共产党人要为万千劳苦大众争取利益的历史使命,已经蕴含有共产党人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与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守和践行是分不开的,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从未改变,始终以维护人民利益为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初心如磐的历程足以让我们肯定和认同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光荣历史,从而进一步增加历史自信,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二、何以自信:历史自信之生成条件

历史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历史的发展,政党对历史规律的准确把握实质上是对历史发展主动权的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源于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理论支撑,生成于对“三大规律”的准确认识。

(一)历史自信生成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准确把握

执政规律是事物发展众多规律中的一种,反映了执政主、客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党的执政规律是执政党在整个执政过程中为维护利益、巩固地位必须遵循的内在条件,主要通过执政理念、方式、目标等形式表现出来[3]。党的历史自信不会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共产党人对执政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基础之上。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是共产党进行理论创造和实际行动的根本原则,是赢得人民尊崇和拥护的原因所在。解放全人类的执政目标描绘出党为人民开辟的光明前景,深刻體现党对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四个全面”是党在总结治国理政历史经验基础之上提出的战略布局,彰显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想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以科学、民主、依法为根本遵循,集中体现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展现出共产党执政的巨大优越性,是对党的领导充满自信的根本所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给出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那就是民主。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坚持自我革命”作为党的历史经验之一,标志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二)历史自信生成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历经挫折又不断总结经验,抽象的认识通过实践逐步转化为具体的理论,使历史自信更科学、更饱满。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逐步深化。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进行初步探索,并在多部著作中作出科学阐述。1992年,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科学回答加深了全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4]。21世纪以来,我们党根据新的条件和形势不断进行社会主义探索,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和实践路径作出新的诠释,从更高的层次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历史自信既基于对党的自身发展规律的准确认识,也凝成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入把握。“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方式途径、道路选择、发展动力等问题的科学解答,标志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三)历史自信生成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

马克思主义划分的“三形态”和“五形态”理论勾画了人类历史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从理论维度阐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三形态”学说还是“五形态”学说都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不断深化对这一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党的一大纲领明确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和路径,尤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年代,毛泽东思想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指导实践的根本遵循。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运用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更加具体、明确的建设目标。进入新世纪,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都从方法论的角度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整体性认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其中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饱含着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独特创见。一言以蔽之,共产党的历史自信生成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

三、如何自信:历史自信之实践路径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形成与坚定是思想塑造与现实改造的辩证统一,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从明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感悟历史自信的生成逻辑,从而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一)在明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坚定历史自信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空想社会主义先于马克思主义产生,曾猛烈抨击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反对者。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曾勾画出自己对美好社会的设想,但因其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限制,决定了他们无法走向通往未来社会的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的现实生活出发,总结客观规律,论证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科学依据,揭示共产主义终将实现的历史必然性[5],为人类指出通向共产主义的正确道路。

其次,马克思主义为人类实现自由解放提供思想指导。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作为“虚假的意识”,是统治阶级为掩盖其剥削本质的说辞,资产阶级思想是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探索出实现劳苦大众自由解放的道路,创立了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为建立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提供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历经百余年仍散发信仰魅力就是因为它坚守人民情怀,是依靠人民推动社会发展又把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的科学理论。

再次,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人们的一切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人类的全部生活都是在社会中以实践的方式进行,哲学家们不能仅局限于观察、解释世界,必须认识到人类的历史使命是以实际行动改变世界[6]。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也是革命实践的产物,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理论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这一科学思想,用以指导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也把理论创新作为历史使命,在领导人民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党的理论,用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伟大社会实践。

最后,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整个世界观是人类进行深入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指导这种研究的方法,不是照抄、照搬的教义和教条[7]。马克思主义是随实践发展变化而更新的科學理论,绝不是封闭僵化的思想,不是无产阶级理论殿堂的终点,而是进行理论创新和创造的思想起点。建党百年来,我们创造了几大理论体系,丰富了党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前提下,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马克思主义始终走在时代前沿。一言以蔽之,我们党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归功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发展方向的科学指引。通过学习和研究百年党史,我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坚定历史自信最根本的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

(二)在明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坚定历史自信

首先,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支撑政党发展壮大、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稳定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的终极价值追求,关乎民族复兴大业和共产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激发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将信仰所具有的精神伟力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为实现理想目标不懈奋斗。总之,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蕴含深厚的政治智慧,百年党史提供经验借鉴,三者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伟绩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将贯彻群众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开展党内工作的理论基础,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群众路线,并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得以成功运用。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再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以实际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国家历经沧桑的历史已经证明,人民情怀是我们党获得人民支持和拥护,并取得长期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

再次,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对如何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和怎样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党的科学回答。党的建设的质量决定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高低,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顺利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先进的执政党总是在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勇于自我革命,才能保证全党在思想上不忘初心,在道德上坚守底线,在行动上严于律己,永葆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自我革命精神,才能保证其强大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才能继续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不负时代的历史伟业。

(三)在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坚定历史自信

首先,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必须坚持的正确道路。纵观百年党史,中国人民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最终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社会主义为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接续探索下形成的合乎历史规律、合乎人民利益、合乎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沿着这条道路阔步前行,才能保障人民利益,实现稳步发展,创造历史伟绩。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我国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向人类解答了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中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考察、分析世界形势和国内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探索,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新党的理论成果,形成指导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科学理论体系。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维护我国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原则,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优秀成果,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优势的科学制度体系。这一科学、有效的制度模式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发展完善,其生命力和优越性逐渐彰显。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全体成员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中国传统文化植根千年历史传承,为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华大地提供深厚土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精神、中国风格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逐渐发展的过程,并不断成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底色。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对百年党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深刻把握,是对党的理论、经验、精神和立场的充分肯定,植根于党的百年历史奋斗,脱胎于掌握发展规律的历史认知,淬炼于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是关于党“何为自信、何以自信、如何自信”的逻辑思考。探析历史自信的基本内涵、生成条件与实践路径是科学总结党的百年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有助于砥砺全党、全社会以坚定的历史自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行。

参考文献:

[1]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N].人民日报,2022-01-02(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3]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 今日中国论坛,2009(12):6-13.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73.

[5]卞明月.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的学理探讨及价值意蕴[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2,45(3):3-8.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2.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

责任编辑:祁欣欣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