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乡土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

2023-05-30 06:56:53刘振球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研学乡土旅行

刘振球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列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寻求全新且高效的方式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当前育人的重难点。乡土地理研学旅行是地理实践力的表现,使课程内容情境化,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所学地理知识,拓宽学习视野,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对此,文章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设计乡土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乡土地理;研学旅行;地理实践力;方案;设计

一、研学旅行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我国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列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研学旅行要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常态。研学旅行是地理实践力的表现形式,通过研学旅行可以着重培养地理实践力,并促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形成。

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化过程以及地理要素或地理复合体的区域特征,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离开课堂进行实地研学,让学生在家乡熟悉、真实的区域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用地理学科的视角重新审视、分析家乡,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高中生相对比较成熟,认知和思维能力比较强,在活动中容易遵守规则,懂得如何确保自己的安全。因此,进行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实用且有效的方式。

二、乡土地理研学特征

乡土地理是研究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民经济文化活动的地理分布,阐明其相互之间联系的一种小范围的综合地理,其蕴含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在家乡区域地理环境下的自然资源分布、气候特点、水文水系状况、人文环境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了活生生的教学资源。乡土地理研学通过利用学生所熟悉的身边地理环境,实现地理原理、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和地理实践的充分融合。乡土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区域独特性

我国拥有广阔的国土,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特色,不同地区充满了独特的人文社会。这些独特的乡土地理知识拥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与地理学科高中教材中的部分知识内容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更能还原地理学科的本质,扎根生活、回归生活,使地理课堂焕发出生活的魅力。

(二)学习实用性

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应用乡土地理资源,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积极地探索地理学科方面的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融入家乡进行研学,了解周围的风土人情,与其他人进行积极地交流,深入探究本地区的乡土资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地理的实用性。

三、高中研学旅行设计存在的共性问题

结合教学经验和学术网站上的高中乡土地理研学旅行教学实践,我对目前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中的一些常见缺陷进行总体概述。

(一)研学旅行重旅行轻研学

严格来说,研学之旅是一种实地式的探索行为,将课堂上的知識带到真实环境中。一次科学严谨的研学旅行至少应该包括:研学目的、研学过程、研学内容、研究评价,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活动设计,重点通过活动能从地理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研学旅行环节中由地理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认知。当前研学旅行重旅行轻研学,活动的部分环节和内容缺失,没有事先精心设计研学方案,造成学生“走马观花”拍照式的研学,教师“保姆安全员”全陪式的旅行。因此研学旅行的教育意义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研学旅行目的地随意

一般来说,研学旅行应遵循安全、专业、经济的原则。研学目的地的选择,不能盲目地选大景点或者有利益相关的景点。应该以符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准则,在乡土资源的载体上,遵循以下要求:一是地理资源多元化,让学生可以在足够长的时间及空间尺度内尽情地开展探究。二是适合多种地理实践,可以让学生在研学中,充分体验地理实验、地理观察、专题研究等多种活动,让体验充满乐趣。三是就近且安全原则,研学目的地应尽可能就近,降低研学成本,避开没有安全保障的野外资源,以防止学生因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研学旅行前,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安全教育工作,并让学生熟悉整个研学活动的旅行线路等。“学习第一,安全第一”是研学之旅的核心理念。

(三)研学旅行成果梳理缺失

研学旅行填补了课堂地理教学的空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研学旅行活动之后,大部分学校的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自行提交研学反思、调查报告等,这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梳理研学体验、研学发现的问题等。教师要在研学旅行结束后,进一步指导学生撰写研学调查报告,并将研学旅行中的知识点与师生解决问题后的新发现结合起来,与全班或全校共享,形式特色成果。

四、开展乡土地理研学活动的策略

(一)精选研学内容和线路

研学内容和线路精选是考验教师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能力。教师在制定研究路线时,应在不影响研学活动开展的情况下降低费用、控制成本。教师要借鉴当地资源特点,将学科知识融入乡土研学旅行方案中,突出本地区最具独特性和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开发结合当地特色的研学旅行线路。乡土地理研学内容编制中,不能面面俱到,而是应该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地理事物,并且把这个地理事物所承载的学科核心价值凸显出来。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是提出问题。所以教师要提前对研学区域的地理资源进行整合,然后根据研学内容确定重要研学点,最后将各研学点以最短的路线进行连接,完成研学线路的设计。学生也要提前了解研学区域和研学点,实地考察前借助网络充分收集相关的资料,提炼出预设的研学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实地考察,有利于减少实地考察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而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研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研学目的地的选择区域范围要适当,研学内容涉及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层层递进的深度研究,上升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从宏观角度分析河源市龙川县水坑风景区整体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生物等,描述地理特征。学生通过实践研学考察、文献查阅、撰写简报。龙川县水坑生态旅游风景区,经纬度(24°1N, 115°3E),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气,雨水充沛,阳光充足。风景区年平均气温21.0℃,年雨量1693.3毫米,年日照1703.5小时,无霜期320天,6~9月是汛期。此次路线最高点卓峰山海拔约350米,河谷最低点海拔81米,相对高度256米,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风景区总面积约30km2,周长约7800千米,最宽处3100千米。景区内林海茫茫,森林覆盖率高达99%。

例如分析龙川县佗城镇成为历史文化旅游区的优势有哪些?分析促进佗城古镇旅游发展的措施有哪些?佗城自赵佗为龙川县令在佗城设置驻军施政始,一直为龙川县治所在地,也曾为龙川郡和循州的郡治州所,是南越王赵佗的兴亡发迹之地,又是千百年来东江中上游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学生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研学发现,佗城镇有几千年的建城史,是客家古邑,保留了众多朝代的文物古迹,说明当地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佗城镇四面环江,205国道和京九铁路穿城而过,赣深高铁、梅龙高铁、广河高铁在此地的龙川西站交汇,便利地链接粤港澳大湾区,甚至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说明其水路交通便利,靠近客源市场,地理位置优越。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人地协调观出发,实地研学佗城古迹的开发与保护现状,让学生体验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感受古人在古镇规划、建筑设计等顺应自然的智慧。

荣光散去,历史因沉积而厚重,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佗城镇的街头巷陌、城里城外,让学生实地感受其自然和人文环境,分析各地理要素,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佗城镇成为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区位因素,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佗城古镇发展旅游的措施。

(三)地理核心素养要贯穿研学过程

以广东河源龙川县水坑风景区为例,制定方案时就要把核心素养指标分解在各研学点中去制定研学内容。

(四)教师有效指导活动

教师对乡土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组织决策、绘图、工具使用等各种能力的培养要给予应有的重视。教师需要对所有研学活动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尤其是及时指导研学过程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例如地理教师应在适当时引导学生在研学活动中收集材料和测量数据,并对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记录。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离预期计划的情况。针对上述情况,地理教师需要及时纠偏,但是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发现研究旅行中的意外之喜,提高研学旅行活动的质量。

五、开展乡土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意义

乡土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课外活动,更好地了解自然和社会。乡土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实践互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意义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从地理学的角度重新观察和了解似曾相识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对学生地理实践意识和兴趣的培养,夯实所学地理知识,拓宽学习视野,体现地理学的实用性。研学旅行活动不仅仅是旅行,还需要有扎实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和稳定的心理。在乡土区域中进行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学生会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文献调查、实地观测、走访采访、地理实验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研学目标,是全方位的能力培养过程,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六、结语

乡土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为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开辟了新的方向,方案设计为学生融入真正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供真实丰富的场景进行学习成为现实,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成长融入一方水土,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培养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陈群鹰,郑圆圆. 基于概念与问题深度融合的高中乡土地理研学探究[J]. 地理教学,2021(17):48-49.

[2]張琳娴.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乡土研学方案设计与实践[J]. 地理教学,2021(18):46-49.

[3]段玉山,袁书琪,郭锋涛,等. 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J]. 地理教学,2019(05):4-7.

[4]骆海军. 研学旅行中的地理课题与地理实践力[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22):9-11.

[5]徐海龙. 在地化山水家园研学课程设计[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04):15-16.

[6]谭玲,余光辉. 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羊山湿地研学旅行方案设计[J]. 社会科学前沿,2019(11):6.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研学乡土旅行
亲近乡土
科教新报(2024年23期)2024-06-16 07:17:01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乡土中国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芬芳乡土行
小黑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