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路径探析

2023-05-30 10:48李新慧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红楼梦

李新慧

摘  要:为了保证《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教材提出的通读整本书的任务,为教材提出的专题研读奠定基础,培养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的耐性,帮助学生建构整本书阅读的经验与方法,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借助问卷调查、阅读指导、活动展示等方式,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导读与通读实施过程进行了探索,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帮助学生回顾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制定整本书阅读的计划,引导学生梳理回顾小说的主要情节,加深对小说的整体性认识。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红楼梦;名著导读

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蒋伯潜等教育家就指出了“文选式教科书”的不足,并提倡学生要阅读整本书。如今,新版语文教材也将“整本书阅读”纳入了“学习任务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呢?笔者认为,可以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书籍,带领他们走进作品。本文以《红楼梦》为例详细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路径。

一、教师阅读红学专著,帮助自己提高鉴赏力

教师要有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和研讨,自己首先需要对《红楼梦》进行过深入的阅读和研究,也就是当教师自己完全或基本掌握了《红楼梦》的精髓之后,才有资格、条件完成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教学任务。那种认为教师只要能给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熟练地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就可以了,自己是否真正读过、读懂《红楼梦》并不重要的看法或想法,实在是一种天大的误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难行得通。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在书中几乎穷尽了所有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把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发挥到极致,充分展现出文学艺术具有的神奇魅力。縱观文学史上的无数经典,无论楚辞汉赋,还是唐诗宋词,抑或其他古典长篇小说等,还没有哪个能像《红楼梦》一样,蕴含着如此巨大而丰富的生活和艺术容量,能给人们提供多方面的审美体验和奇妙感受。同时,《红楼梦》的内容又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从宏观层面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到微观层面的家庭矛盾、饮食起居,它都是全方位展现、多层次描绘,简直是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因而周汝昌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而且“从中国明清两代所有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够像《红楼梦》一样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所包含的信息量之大,含义、寓意之丰富,实在是其他书难以匹敌的,加上作者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精妙繁复,因此造成了它思想内涵的复杂性、多义性,乃至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别说普通的读者一时看不透、想不清、说不明其中的奥妙,即便是专门从事研究的红学家,不同的研究者也往往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这些结论又常常相互矛盾甚至尖锐对立。倘若教师缺乏较高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不具备相应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知识,而只是当作一般的言情小说去读,肯定无法领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与出神入化的艺术魅力。因此,教师要真正将《红楼梦》读懂、读通,读出其深厚的内涵和意蕴来,除了自己认真阅读、钻研原著之外,还需要通过阅读一些红学研究著作,来帮助自己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领悟原著,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对《红楼梦》的鉴赏力。

二、从环境描写切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高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知识储备量,但是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依旧会遇到各种困难,特别是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他们还是会觉得难以坚持读下去。对此,教师应该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就可以从环境描写切入,让他们关注书中描写环境的语段,在脑海中构建一个“红楼世界”。《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作者并没有孤立地去讲述一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爱情悲剧为中心,展现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批判了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灭亡的封建制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由此带领学生走进作品,设身处地地感受书中人的喜怒哀乐。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作者借林黛玉的眼睛带领读者了解了贾府的环境。荣禧堂是贾政的住所,东边的耳房里不仅有“猩红洋罽”“大红金钱蟒靠背”,还有“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可见其华贵;但是东廊的小正房里却都是半旧的“青缎背引枕”“弹墨椅袱”,这显然和贾府的“富丽堂皇”是不相称的。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找到答案:贾政与贾敬、贾赦、贾珍等人都不同,他是正统的读书人,恪守封建礼法,谦恭厚道,人品端方,每日只看书著棋,同一众清客闲聊,并不喜好繁华奢侈的生活。因此,他的住所里才会有这么多“半旧的”的东西。学生不禁感叹道:“原来小说中的环境也可以反映人物形象的特征。”

三、目标定位要准确

新课标明确指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做到内容和目标定位的准确性。进入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内容主要应当是“任务”。“这本书”中哪些内容具有教学价值,如何将之教学化?重要的依据是体现国家意志的统编教材。教材中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是依据“这本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设计的,形式多样且富有启发性,四五个任务构成前后关联的、结构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序列,旨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深入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和经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的教材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体会《红楼梦》的主题。这六个学习任务和《红楼梦》这本书共同构成了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并且为实施课程指明了方向。

遵循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精神及语文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

1. 阅读《红楼梦》全书,体会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细腻叙写中寄寓的深刻思想内容与丰厚文化内涵,了解小说展现的社会风貌和生活习俗,领悟小说深厚的社会内涵。

2. 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跳读与猜读等阅读方法,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情节主线,把握小说情节精巧的艺术结构;培养读书的耐性和兴趣,构建并积累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3. 理清人物关系,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主要人物复杂的性格,把握文本的丰富内涵和精髓,深入探究作品的内涵和主旨。

4. 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整体把握小说的艺术价值,获得审美感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品味和欣赏小说语言,撰写故事梗概和作品提要、读书笔记,学写综述,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

四、诗词入手,激发阅读兴趣

《红楼梦》被誉为“文备众体”的百科全书,其中大量运用诗词韵文来表现人物形象,成为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艺术方法。书中的诗词曲赋超过两百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比比皆是,数量更是为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之首。这些诗词已经成为推动故事情节与刻画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手段,可见,鉴赏诗词是掌握《红楼梦》内容主旨的必经之路。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对《红楼梦》诗词颇为喜欢,其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贾宝玉的《西江月》以及《红豆曲》《枉凝眉》等,不少同学都能做到熟读成诵。因此,以诗词点津,引导学生品读《红楼梦》,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方式。比如可以通过赏析《葬花词》,引导学生探讨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在《葬花词》中,林黛玉手持荷锄,看到飘零无助的落花,顿生愁怨,内心情难抑制,化为声声哀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写出她身世浮沉、寄人篱下的凄苦际遇,她性格内向,刀子嘴豆腐心;她自视甚高,和整个贾府格格不入,所以才感到环境的压迫。“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她还看到贾府底层奴婢的艰苦心酸,看到阶级之间的压迫剥削,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因此发出“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的感慨,表现了她不甘屈服的孤傲性格,以及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感伤。这些诗句的解说与评析,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理解林黛玉的形象,领悟《红楼梦》的艺术境界。

《红楼梦》运用大量诗词,预先隐喻小说中人物不可逆转的结局,如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判词图册,就类似于大观园女子自身命运演示的投影,具有隐喻性、寓言性、宿命性的谶语色彩,这些都是小说的要言精髓,也是小说的气韵所在,已构成小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这些诗词的渲染,书中人物千姿百态的形象与扣人心弦的命运就无法得到完美呈现,诗词的巧妙点缀已成为人物形象诗意化、艺术化的一个重要枢纽;因此,从诗词入手,是引导学生学习《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五、语段探究,提高审美能力

语段,就是文章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研读语段,进而延伸探究文章,是中学语文课堂常见的教学手段。《红楼梦》这本书里有许多十分精彩的语段,如“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香菱学诗”“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它们都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极好素材。导学时,可以用这些精彩语段为突破口,前后勾连,整体把握,抓住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来撬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摸索阅读方法,纠正阅读偏差,深入理解人物,这也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

对现阶段的中学生来说,《红楼梦》年代久远,并不好读;这让教师的导学也变得举步维艰,而书中的经典语段,往往具有文采灵动、言语流畅的特点,备受学生喜欢。比如文中第三十二回“宝玉挨打”語段,可以设计一个重要问题,“在宝玉挨打过程中,父亲贾政前前后后哭了三次,他为什么哭?有何意味?”。学生通过语段探究,理解关键词句后发现,在王夫人和贾母的相劝下,贾政三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哭得厉害、哭得伤心,只因为宝玉是贾家仅存的耀光之星,贾政寄予厚望,可宝玉偏偏不遵守三纲五常,离经叛道,使得贾政对这个行为乖张的逆子不仅感到失望,还预感到家族后继无人,因此沮丧。贾政三次流泪,暗示贾府由盛转衰,行将没落,揭示了《红楼梦》的主题。学生通过这一语段的探究,就能深入浅出地了解《红楼梦》要表达什么,窥一斑而见全豹,导学取得预期的效果。

《红楼梦》的经典语段,特别适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点到面,抓住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感知全书内容,这对开展整本书阅读有畏难情绪的高中生来说,可以由此另辟蹊径,在纷繁错杂的章节中理清全书阅读思路,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进而走进《红楼梦》所营造的文学殿堂。

总之,导读课与通读课是整本书阅读的开始,也是整本书阅读必须经历的步骤,本文通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基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总体教学目标,就《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导读与通读进行了探索,借助导读课引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帮助学生回顾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制定整本书阅读的计划;通过通读活动课,帮助学生梳理回顾小说的主要情节,加深对小说的整体性认识,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小说进行一些深入思考。有了以上导读课与通读课的铺垫,教材规定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六大专题研读任务才可以依次展开。

参考文献:

[1]段乐春. 体验青春的悲与欣:《红楼梦》学习任务群设计[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07):4-7.

[2]夏宇. 从《红楼梦》节选阅读走向原著阅读[J]. 中学语文教与学,2020(02):28-34.

[3]商志晓. 文化自信为中国道路注入强大精神动力[N]. 人民日报,2017-06-20(07).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式探寻
浅析高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浅谈名著导读与写作指导
驱动兴趣 助力细读 动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