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维碰撞看深度融合

2023-05-30 19:51王凤霞沈利俊
新闻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

王凤霞 沈利俊

【内容提要】深度融合是时下媒体强化传播能力建设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长城长》《馆长请亮宝》《根脉》三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融合实践,总结媒体力量融合、新技术赋能融合、内容自身融合的基本经验。文章认为融合传播要在正确政治方向和组织领导的有力保障下,充分调动媒体人的积极性,在突出主题上、丰富传播形式上、融合实现传播效果上勇于创新,不断推出精品。通过三个方面的例证阐释,提出了新形势下地方媒体实现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新思维,具有实践借鉴意义。

【关键词】深度融合  三维发力  传播力建设

时下,融合一词已经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融合发展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表述。究竟怎样才能实现媒体深度融合,依然是媒体同仁们悉心研究并积极探索的课题。2022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推出《长城长》《馆长请亮宝》《根脉》三档集文化符号、电视综艺和新闻元素为一体的系列节目,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媒体同仁的热议。节目一经播出,从新闻阅评到网络互动都给以较高的评价。作为一场不容回避的媒体革命,实现深度融合的三档节目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融合传播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长城长》《馆长请亮宝》《根脉》都是以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形式推出的,每档节目由互動问答、专家解读、采访回传、影像资料等多种元素组成。不管是哪种元素的呈现,从策划到推出都十分注重官媒的重大责任——以高站位、精表达引导社会舆论,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供生动形象的舆论导向。《长城长》品读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馆长请亮宝》让中华文化瑰宝亮相,记录中华文化感动之旅;《根脉》印证中华文明多元文化的灿烂辉煌,阐释民族团结的深厚渊源,这些都反映了主创人员鲜明的导向意识。

导向的责任在每个媒体人身上,也在所有新闻传播和新闻产品生产环节上。三档节目在政治导向、思想导向、文化导向上,以鲜明的主题思想弘扬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姿、根脉深厚、源远流长,揭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带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日月经天的真理。回看三档节目,因为其特别讲究艺术手段的运用,在娱乐导向、生活导向、服务导向上,也以积极向上、健康科学、形象生动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高度一致。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还必须追求正确导向的力度,三档节目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到位。首先是及时发声。《长城长》在春节黄金档期播出,为传统节日增添了喜庆祥和氛围;《馆长请亮宝》《根脉》在2022年8月至9月间面世,以文化精品的高品位,成为各族人民以强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强声势宣传大潮中。三档节目都是在重要时间节点推出,火候、分寸、口径、平衡都把握得精准到位。其次是洪亮发声。三档节目在推出前就进行了预告宣传,在全平台利用多种传播形式,包括海报、H5、MV等反复播出,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节目正式播出后,除自身所属多平台反复播放外,国内30多家官网和门户网站同步转播,形成了很强的舆论传播流,每档节目的全网观看量超过6000多万人次。

二、从组织架构上构建纵向、横向融合新格局

时下,一档节目能否产生较强影响力,是否实现深度融合是关键所在。以《根脉》为例,在三个维度上的融合体现出来较强的创新意识。

首先是实体运行部门的力量融合。这档节目由多个部门参与,集纳了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其中,文旅部门的文化艺术管理优势,文物部门的文物专业优势,广播电视部门的综艺演绎优势,加上12个盟市和部分旗县融媒体中心的参与,形成了横向、纵向相交的融合格局。多种优势的融合,最后汇聚为传播优势,实现强声势营造舆论引导的目标。这种实体部门的融合,虽然参与各方都是独立的实体,包括盟市旗县在内,日常运行也是各行其道,但是广电部门作为运行的主体,积极统筹、科学协调,不仅参与部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实现了优势互补,将各自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进一步放大,实现了大手笔、大视野、大情怀的震撼呈现。

其次是上述优势与新技术赋能的有机融合。比如,首期节目《黄河岸边是故乡》,主持人的口导、前方记者的现场解说、文物专家的专业解读、背景音乐画面的适时展现等,都让观众更加立体地置身于各个现场,让历史、现实以及文化知识,通过视觉化的呈现入心入脑。

第三是内容生产自身的融合。融传播时代,“内容为王”的定律没有变。《根脉》从策划到推出,始终秉持内容主打的理念,在内容生产的融合上做足了功夫。比如,在每一集的内容设计和展示上,既有中华文明的综述,也有一个个历史的、现实的文化故事。在语言文字表达上既有明朗的抒情式陈词,也有含蓄的哲理诗表述,在内容上实现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较好融合。

三档节目在追求融合度上都在借助新闻生产的社会力量上下了功夫。专家解读不仅普及了知识,而且有力导向了对宣传主题的认知,嘉宾亮相、资讯集纳又充分满足了不同群体移动收听收看的需求。这种借助非传媒力量的做法,大大强化了媒体自身的传播功能。

实体融合形成的朋友圈,为今后的合作创造了新的模式;新技术赋能与部门优势的融合,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路径;内容自身的融合,为“内容为王”理念的强化做出了样本。完全可以这样说,三个维度的融合实践,在媒体融合发展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以生产手段创新实现新闻产品的深度融合

组织架构的融合,是以组织行为为主推进媒体融合的主要手段。如果说这种融合只是一种依靠顶层设计推进的融合,那么更深入的融合则是每一档节目通过生产手段创新推出精品亮点,进而实现深度融合。这一条,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三档节目同样有自己的特色。以《馆长请亮宝》为例,其中不少细节值得品味。

文化节目的精良品质是一种综合体现,近几年多见的文化节目类型“文博综艺”多受关注。从内容生产角度来看,《馆长请亮宝》每一期节目文案精彩、精致练达。节目的主题词“中华风物好  馆长请亮宝”就是“优中取精”的思维。前半句放眼中华风物,后半句锁定栏目核心,一下子提升了文案的表达效果,很有气场和吸睛点。主题词之后是各方出场,与以往的节目不同,这次不是先介绍知名度高的专家,而是“直推主角”,让每一个主人翁的文化自豪与自信,能够感知文化承载物与自己的关联性。“日出红山”里有我、“敬畏天地”者有我,那么“红山玉龙”就与我有关;“礼仪之邦”有我、“敬重礼制”有我,那么“龙纹缎袍”就与我有关。所有这些,让观众在节目中感受到了自己内心一直所尊崇的渊源,这就是一种文化感动。这种感动,就是文化自信的深植。同样从文字表达视角来看,与文案相匹配的现场,以及各方发言也都自然而且直抵要义,整个过程没有多次彩排的痕迹,却有多次彩排的效果。

一档节目在诸多融合环节中形式上吸附观众,是实现深度融合的重要一环。《馆长请亮宝》的节目封面定格是卷轴之中玉龙衔住的栏目名称,配以节奏感很强的背景音乐,加上现场灯光的快闪,用快节奏导出慢文物,舞美效果则是快慢融合,并选择了有情绪感染力的《龙的传人》,通过新技术赋能,节目的情绪很快铺垫到位,开场的设计符合观众融入节目的规律,没有感觉上遥不可及的大话,也没有四平八稳的套话,而是尊重观众的接受规律。这种设计既突出了思想性,又注重了形式上的传播效果,同时在文物解读环节也是一件文物三方解读,馆长、专家、观察团,内容类型是感觉、知识、观念及文化延伸,這样的内容层次可以让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都能找到接受的切入点,融合的传播效果得到深层次的体现,从而实现了主题思想见深见新、形式呈现多姿多彩、手段融合不留痕迹的传播效果。

四、推进深度融合贵在责任担当

当前,各家融媒体平台的建设都已初具规模,从报纸和广播电视传统的发布形式,到电脑端、手机端,从文字图片和频率频道,到云端发布、云端对话,以及丰富多彩的传媒产品等等,都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运行机制,今后的发展方向无疑是在传播成效上去奋力作为了,其目标就是向“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四全媒体进军。做大做强媒体,就要靠传播力影响力的增强,就是靠优秀的传媒产品。优秀的传媒产品如何产生?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长城长》《馆长请亮宝》《根脉》的面世,给了我们答案和借鉴,这就是主创人员的责任担当、主动出击、创新历练、创意驱动。

确立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最根本的是提高政治站位,要上升到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媒体人是意识形态责任的前沿队伍,职责使命十分重大,需要更高的自觉性、更敏锐的观察力、更强的凝聚力,以高质量的传媒产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的号召,“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是新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者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是媒体人履行职责使命的根本方向。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三档节目的成功,就是诸多新闻精品中的具体案例。

三档节目的产生,除了参与单位的共同努力、精诚合作以外,作为具体生产单位的广播电视部门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最为关键。为制作好节目,编采人员接到任务后,各司其职,采访记者行程千余公里,调研采访的人物达100多位,主持人、前方记者密切配合,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反复打磨,大家夜以继日,从前期的策划仔细推敲,到节目播出,每档产品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与观众见面。其间,甘于奉献、刻苦磨炼的故事很多,这充分说明,精细务实的策划加上创新思维的运用,再加上众志成城的努力,是取得成功的根源所在。这一过程,不仅值得回忆,值得总结,更值得推广。

作者简介:王凤霞,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沈利俊,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高级工程师

编辑:孟凌霄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
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点
初中寄宿制学校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实现双方互惠共赢
颠倒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
中小学教师助力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与实践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对新课程下生命语文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
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