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汉斌
[摘 要]2023年1月浙江省物理选考是推行“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后的首次考试,考题有一定的特点,值得认真分析研究。文章从试题特点和命题趋势两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选考试题进行探讨,并得出教学启示。
[关键词]2023年1月;浙江选考;试题分析;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2-0043-05
2023年1月浙江省的选考已落下帷幕,这是浙江省推行“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后的首次考试。此次选考试题不再依据《考试说明》命制,而是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来命制。本套试卷在维持总体形式稳定的基础上,优化了局部结构,总体而言,本套试卷的模式与内容是稳中求新,体现了传承与创新。例如选择题Ⅰ的题型与分值不变,选择题Ⅱ减少1题,每题分值由原来的2分增为3分。非选择题部分,把实验题合并为第16题,总分值不变。计算题的题量、总分值维持不变,每题分值略有增减,整套试卷总题量由原来的22题减为20题。整套试卷体现了课程基本理念,落实了素养立意。具体解题时,学生需要从情境中读懂题目意思,有的试题需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构建物理模型。下面以此次选考试题为例,通过探寻选考试题的特点及命题趋势,思考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教学。
一、试题分析
(一)稳中求新,体现新课标理念
试题基于新课标和新教材,确立“稳中求新”的命题思路。“稳”体现在核心知识点、实验题以及保持适量的容易题上。容易题着重考查重要的基本概念、重要规律及其简单运用。计算题第18题继续考查力学核心知识的综合运用,涉及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第19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的综合应用,涉及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第20题考查动力学知识在电磁学中的综合应用。第16题是实验题,涉及教材规定的三个实验,在提供实验方案的前提下考查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数据读取、数据处理等。整套试卷简明且“友好”地呈现试题內容,保持题目入手容易,设问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
“新”体现在展现新课标理念上。如第17题为新教材增加的热学内容,考查主干知识,即等压变化、等容变化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第16题Ⅰ(2)问为新增加的“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实验,考查实验方法、稳态过程观察和动态过程的分析推理能力。另外还体现在命题视角上,即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从生产生活中提炼有价值的科学探究问题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反映物理学科本质的试题。如第4题的情境源于生活中的蹦极运动,第5题源于学生熟悉的抛石子情境,第6题源于消声耳机的原理,第7题源于对阻尼振动的分析推理,第8题源于大电流测量装置的简化,第10题源于常见的“冲日”天文现象,等等,也就是说试题加强了对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从而科学评价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二)着重考查核心素养,引导日常物理教学
试题以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考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试题注重考查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部分内容中重要的物理观念与重要规律的理解与运用情况。如第2题悬挂着的足球、第10题“行星冲日”、第5题抛出的小石子等着眼于运动与相互作用观;第4题的蹦极涉及能量观;第7题的阻尼振动、第12题的示波管、第17题的报警装置、第18题的滑轨游戏装置、第20题探究离子源发射速度分布等均涉及运动与相互作用观、能量观;第19题通电线框匀速转动产生的磁场涉及物质观和能量观。试题多维度考查核心素养,体现了素养考查的综合性。如第16-Ⅰ、16-Ⅱ题均涉及“科学探究”和“物理观念”,第18、19、20题均涉及“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第3题的情境是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考查的核心概念是参考系、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第11题以“中国天眼”为情景,涉及“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同时这些试题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背景,弘扬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着重考查“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
(三)分层设问,服务高校人才选拔
根据学业质量水平的不同要求,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层次、试题情景的复杂性和新颖性合理设计试题区分度,确保试题具有合理的梯度,以区分不同学业质量水平。同一题型不同难度的试题保证有合理的梯度,如选择题前面5题,以熟悉的情境、简短的描述“友好”地呈现,这样学生“入题”快,有亲切感;随后对中等水平学生提出要求,如第6题的主动降噪耳机、第8题的利用霍尔效应测量大电流装置等试题情境真实新颖,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最后几题的综合性和应用性逐渐加强,有利于选拔高水平学生。同一试题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有效区分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解决与自身能力相对应的问题,让学生保持“答有所得”的平静心情。每道计算题均分层设置问题,第17题、18题设置了三问,第19题、20题设置了四问,各设问之间梯度清晰。如第18题第1问是熟悉的滑块在直线、圆轨道上运动,第2、3问是滑块在摆渡车上运动,需要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才能有效解答。第19题第2问为第3问做铺垫,第4问是在前问基础上的递进。第20题第1问以速度大小、方向确定的单粒子入手;第2问是涉及离子源方向的最值问题,第4问在第2、3问的基础上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19题、20题第4问属于学业质量水平4的要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有利于各类高校选拔人才。
二、命题分析
高中物理试题的设计,应把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的关联作为目标,把物理知识和日常语言、生活器具、工农产品、娱乐活动、观光旅游、生态环保等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观察分析周围世界。作为高三物理教师,要加强习题、考题研究,以提高我们选题、解题、命题、品题的能力。研究高考试题的本源,探寻高考命题趋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答高考物理试题的能力。
(一)关注教材中的插图
物理新课程有6本教材,它是选考物理试题命题最直接的素材来源,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各种图景,因为往往就有一些高考题是对教材中的相关图景进行适当加工整理而来的。如图1所示的插图就在往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出现过。
(二)关注日常生活中与高中物理知识联系紧密的现象
2023年1月浙江选考物理试题,从生产生活中提炼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情境,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注重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反映物理学科本质的试题。如第4题的情境源于生活中的蹦極运动、第5题源于学生熟悉的抛石子情境、第6题源于消声耳机的原理、第7题源于对阻尼振动的分析推理、第8题源于大电流测量装置的简化、第10题源于常见的“冲日”天文现象等,试题加强了对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科学评价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关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科技创新成果
近几年,我国的航天工程,空间站的建立,还有嫦娥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量子通信等,很好地体现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说: “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是中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迈向引领跨越的新时代。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诞生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大国重器。以大国重器为背景进行命题,能很好地展示国家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成就,促进学生砥砺学习、厚植家国情怀、践行报国之志,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注意以往选考试题的重组开发
2023年1月浙江选考物理试题中的第20题,就是对以往选考试题的重组开发。我们通过图2中的四幅图就可看出这道题重组新生的过程。
四、教学启示
(一)潜心研习新教材,强化基础训练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知识载体,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资源,如教材中的各种图景,或是其他的阅读材料,利用这些资源命制一些习题,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内涵。
(二)巧用数理模型,规范解答试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数理模型的建构与运用,加强规范化解题训练。物理计算题的解答,就是把“冷冰冰的表述”转化为(或想象成)“活生生”的物理情境,熟练运用相应的数理知识列方程求解。
(三)研究经典陈题,重视陈题变换
物理计算题的解答,关键要抓住物理情境中的状态和运动过程,按照“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将物理过程拆成几个简单的子过程,一步一步,一个程序一个程序地列出相关式子,然后分析求解。在分析物理过程时,要注意物理过程的阶段性、联系性与规律性。
(四)分析图像信息,获取关键条件
物理审题过程肯定要阅读大量的文字和相关的物理图片,而物理试题中呈现的图像(函数图线、照片、图表等)会给学生一种直观明了的观感,让学生既见物又见理。利用图像来表达和分析物理问题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要想解答好高考物理题,学生就必须能够正确识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用图(用图像法解题)、作图(根据条件作图)。在近几年选考物理计算题与实验题中, 利用图像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试题是常考常新,非常精彩!在解题时,学生若能快速获取有效的图像信息,养成见图思理的习惯,则能快速解答相关物理试题,从而有效提高物理学习成绩。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的现实困惑很多,比如刚刚在课堂上讲过的内容,学生就是不会;有的习题,在平时的练习中明明做过不止一次,可是考试时学生仍然不会。学生学习物理是比较痛苦的,这种痛苦不是不努力学,而是努力学了还学不明白。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选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最近发展区选择例题,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课堂教学。
学生解题时,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清楚是用什么物理规律解题,千万不能瞎解题;要注意回顾与反思,要回归到最简洁的物理规律,回归到物理本源,还要反思解题的收获与情感体验,比如有趣的物理解题构想等。在物理复习的每个阶段,学生都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而要脚踏实地,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关注本源物理问题,要在训练中矫正学生的“失分习惯”。学习物理有这样的说法:“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错过不如改过。”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