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莉
[ 关键词] 三星堆;传承创新;调研;机制
古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星堆遗址是古蜀国的中心遗址,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是长江上游地区和西南地区在先秦时期的文明代表。三星堆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非常强的本土文化继承性特征,三星堆文明挖掘和科考研究为古代东方文明增添了新的篇章,留下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开放交流、互补互融的历史经验。三星堆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迄今,我们在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传承、保护等一系列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正逐渐被纳入当地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将三星堆文化与课堂教育教学相结合,探讨其传承和发展的现状与路径,进一步解读三星堆文明。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中,对三星堆文化与课堂教育教学结合的路径、教育实践项目开发、教育教学机制建设、传承创新模式、平台搭建等研究都很少,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各级学校的教育功能,系统地构建三星堆文化的传承创新体系。
下文我们将以当地高职院校教育实践为例,对三星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建立并完善三星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机制,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构建三星堆文化的传承创新体系,以推动三星堆文化成为世界的文化。
一、三星堆文化在高职院校中传承与创新现状调研
本次调研从三星堆文化与课堂教育教学相结合的视角,以高职院校学生为调研对象,分析其对三星堆文化的认识途径、传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一)调研目标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网络资料查询、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的目标:①分析三星堆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中的形式与方法;②了解高职院校三星堆文化的课程设置、三星堆文化校企合作建设等基本情况;③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震撼,利于文化的深入传承与发展创新研究。
(二)调研安排
我们首先立足于一定的资料收集,列出包含对三星堆文化的了解程度、获取途径、融入高职院校中的形式、开设课程、活动形式、现有成果、传承三星堆文化的意愿与责任感、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15 个问题,主要采用座谈和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其中,网络问卷调查主要使用“问卷星”平台)。为了使数据结果更加可靠,本次调研基于德阳市3 所正规高职院校,将三个年级的学生均作为调查对象。因为大二学生业已修习完基础公共课程,对课程内容、校园活动及周边环境比大一新生更加了解,为主要在校生,所以大二学生为调研主体。最终,选出30% 左右的大一新生,40% 左右的大二学生,30% 左右的大三学生作为被调查者。同时,本次调研未区分专业、课程和性别,以便能了解和掌握三星堆文化在不同专业、课程和年级等方面与院校教育教学结合的综合现状。
本次调研将问卷发送给3 000 余名被调查者自行阅读和填写,反馈后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共收集问卷2 214 份,其中有效问卷数为2 012 份。
(三)调研结果
在问卷中,笔者利用单选、多选、开放式问题、图表等多种形式,对反馈结果进行了数据整理(见图1—图6)。
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①高职院校学生对三星堆文化的认知程度偏低,仅留下较为粗浅、模糊的印象。②了解途径不够丰富,且真正付出实践者较少。③未充分融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院校相关文化宣传活动开展频次少、覆盖率低,未有效结合地方企业实现产教融合。④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存在脱节现象。⑤绝大多数学生有了解的意愿,多数学生对三星堆文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表示通过学习重新认识巴蜀文化,利于三星堆文化的当代表达,希望学校搭建平台,通过广泛直接的渠道进行学习和传承创新,如创建三星堆文化科普教育平台、开展三星堆文化文创活动、举办三星堆文化宣讲系列讲座等。
对此,学校应完善相关课程体系的设置,增加三星堆文化考古发现与发掘历史等基础内容,与地方旅游文化结合,增加与文化文学课程及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并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
二、三星堆文化传承与创新机制建设
(一)文化宣讲与课程融合
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延续不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赓续不绝,学校教育承担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为弘扬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我国多次出台调整了多项政策,如修缮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加强技术创新与发掘、修正博物馆实行制度等。但通过调查,这些措施的科普宣讲在院校中并不常见。为响应国家号召,满足众多学生对三星堆文化学习与传承的需求,院校可以多举行宣讲讲座,举办文化保护宣传活动,与社团活动、课程活动、班级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结合起来,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在文化保护与传承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着地理位置优越、资源获取便捷等优势,学校将选择德阳市多所高职院校作为实践基地,将三星堆文化融入相应的文化普及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导游实务》《旅游地理》等,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获取的平台,为有相关研究兴趣的同学提供理论学习和课外实践的机会。此外,开设影视制作、旅游、人文、历史等专业的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学科资源,以学科引领者的角色,分享三星堆文化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运用多种形式与学生共享,使其为将三星堆文化转换为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提供条件。
(二)地方产业促进平台搭建
以地方产业及市场为导向,完善院校教育教学内容,从市场角度,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加强地域文化建设,促进当地旅游文化的发展,带动文化进一步传承与创新。摒弃一些陈旧的、与市场脱节的教育教学内容,增加一些与行业紧密结合的课程,设置和重构与地方产业相结合且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多层次的、模块化的体系和项目实践教学基地,完善三星堆在高职院校中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优化和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如建立与地方旅游产业特点相適应的工作室、文物识别系统工作室、文创产品设计工作室、广告策划设计工作室、三星堆旅游发展研究工作室、产品包装设计工作室等。此外,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承接服务项目。设立服务对接平台,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
同时,由于学生对三星堆文化的了解程度较低,若能利用相应的科技手段,如开发设计三星堆学习平台、三星堆文物图像识别软件、三星堆文创制作App等,普及相关的知识,建立文化保护协会与示范点,无疑也是比较好的途径。以社团活动为基础,逐步辐射到社团外的绝大多数学生,以一所学校为示范点,逐步覆盖周边的职业院校,通过院校合作和院企合作,将大大利于三星堆文化的宣扬、示范点的建立,运用成熟、专业、完备的校企运行管理机制,向广大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文化学习资源,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自信的社会氛围。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地方产业的引入,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也该进一步得到优化和落实,形成更多元化、更立体化的评价体系,三星堆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传承创新发展评价体系应转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打破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评价模式,积极建立“过程与结果结合”“内评与外评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与此同时,笔者将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以三星堆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实践应用开发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尽可能破解产教融合难题。
三、小结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的发现震惊了世界,研究三星堆文化是目前中国考古学、中国文学,以及中国文化史的重要课题。但由于三星堆文化与长期以来人们对巴蜀文化的认识大相径庭,甚至有些地方完全不同,它的文化渊源扑朔迷离,也为学者的考证和研究带来了诸多困难。经过70 多年的发掘和研究,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仍存在许多重大问题,至今仍是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而三星堆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承创新,也需要我们去不断探讨和分析,不仅需要当地院校的宣传与重视,也需要采用科学可靠的措施,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应用,促进三星堆文化的当代传承、传播与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