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蓉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是每个物理教师所担负的责任.通过教学实践,许多教师发现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能够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可以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有利于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得到的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所以教师在平时传授知识时,应该多为学生列举生活实例,让物理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本文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生活化问题情境的运用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物理是对生活中物质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的学科,物理教学和日常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新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力实践生活化问题情境构建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科学思维与探究精神的构建和完善.
1构建生活化问题情境的意义
1.1激发带动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
初中时期,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对物理了解比较少,初中物理课程中有很多物理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探究热情,但受到学生所处年龄段的限制,即使喜欢物理实验课,但是也不能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总结.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教师此时可以以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插入点,对物理原理进行剖析讲解,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吸收,另一方面也会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从生活中去寻找物理,会使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1].
1.2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阶段实施教育工作时,物理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性,教学效果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教师如果应用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会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造成极大影响,同时,还会导致学生的探究能力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所以物理教师,需要强化自身教学能力,对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改善,而问题情境的科学应用,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方面产生更高的兴趣,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能保证学生更为高效地学习相关知识,教师不仅需要讲解物理知识,同时还需要构建相关情境,运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各种物理现象,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物理现象,进而保证学生可以主动探究相关问题,强化师生互动.
2开展“生活现象情境化”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原则
2.1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情境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从事教育工作人员的认同.为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把"因材施教"的思想贯彻落实,并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把部分课后教育资源进行综合,并按不同的层次划分不同的课程内容,并据此安排相应的任务.因为物理教师所教班级中学生的基础不可能全都处于同一水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需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划分再进行匹配[2].如此一来,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全体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在教学课堂之外初中物理教师可以给学习成绩优异、知识掌握得很好的学生布置需要实际操作的课外作业,让他们参与到实验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索冬季窗户为何会形成窗花.为何衣物能在零下温度下晒干.物理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从物理专业角度进行回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物理教师应增强与学生的交流频率,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并运用所学方法来进行问题的解答.另外,对于需要加强学习的学生,物理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要注重加强基本教学,尽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基础物理知识.通过分层教学和物理教师的指导,学生肯定会对新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进行深度思考,为培养物理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加强课堂引导,构建生活化问题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堂的引导,在课堂中构建生活化问题情境.实际上,物理是人们对一些特定生活现象的发现、深悉、总结的过程,教师可以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协助学生进行猜想、分析,从而使之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例如,教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这部分内容期间,教师就可以围绕生活现象,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有关光的问题,以此来对初中生做出引导.另一方面,初中物理知识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需要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发现其中的物理规律.在新课标中已经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现象创设探究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发现其中的物理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科学探究态度和探究精神.
例如以“摩擦力“的教学举例,摩擦力是初中物理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时需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和哪些因素相关.对此,可以利用生活中学生骑自行车的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于生活情境问题展开探究.可以如此发问: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自行车外观设计来看,在车把上有橡胶套,在脚蹬子上设置了凹凸起伏的花纹,为什么自行车的把手和脚蹬子外观要设计成这种样式[5]?第一个问题回答完毕之后,可以如此发问:在日常骑自行车的时候,当自行车后面坐着一个人时,明显会感觉骑车更加费力,请问摩擦力与物体重力有关吗?当学生对上面两个生活问题进行探究,理解了影响摩擦力的条件后,继续构建第3个问题情境:在地面上放一块木板,推动时较为容易,但是在木板旁边又放了一块木板,推动时就会非常费力,请问摩擦力和物体的接触面积是否有关?在教学中根据生活现象创设了3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摩擦力和重力、接触面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实验中证明自己的观点.
总之,物理教师需要意识到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了解生活现象的过程,通过创建生活化问题情境,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代入到有效的學习状态中来.
2.3注重实践,把实验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一直以来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教师需要让实验联系生活,在实验教学期间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引导初中生动手操作,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致,加深他们对实验规律的理解.
例如教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这部分内容期间,作为物理教师,就可以创建生活化问题情境.首先引导初中生在家里搜集一只藿香正气口服液玻璃小瓶,然后指引学生进行生活小实验,用吸管插入塞有胶塞盖的药物玻璃瓶中,用双手紧紧捂住,看看吸管中有无现象发生,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促使同学们去思考:“吸管中药水是什么原因上升了?”同时,利用两只藿香正气口服液玻璃小瓶,一只用普通吸管让力气稍大的男同学去吸瓶中的药水,另一只用专用的藿香口服正气液专用吸管去吸药水,看看两名学生谁先吸完瓶中的药水,并让两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瓶口都密封,为什么口服液吸管喝着就容易呢?口服液吸管和普通吸管有何不同呢?作用是什么呢?”如此一来,就根据生活现象创设出了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组内交流、讨论,把插入两种不同吸管的口服液瓶传给学生观察触摸,思考交流,促进他们积极发表看法,这样他们就会对大气压的作用理解更深,最后能够明白大气压强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用处很大,激发起学生较强烈的知识探究欲望[3].
3“生活现象情境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3.1设置具有悬念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时,教师教学也会进展得更加顺利.比如在对“升华和凝华”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要将教材中的内容和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结合起来,设置悬念,带领学生进入思考之中,再进行深一步的探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会变小、冬天屋内的玻璃上会有形态各异的窗花、冬天的树上会出现雾凇等.教师为学生设置了悬念之后,再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带着问题去主动接受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3.2通过认知冲突引入问题
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指学生从自身的感知出发而获得的感性认识,是学生亲身经历所获得的认识,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体会到的知识.间接经验是指学生从外界事物当中所获得的认知,比如书本知识.在两种方式当中直接经验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而言更具真实性,且学生在日后的知识运用当中,也能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原理[4].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注重实际运用的科学,物理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3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初中物理知识都是入门级的知识,这个阶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也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锻炼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教学时应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猜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物理概念.
例如在学习“杠杆原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提问,让学生去想生活中都存在哪些现象属于杠杆,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发学生们对杠杆这节知识的猜想.同时,也要用生活中的现象加以辅证,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一个人用一根木头想要去撬动石头,在同一点的用力方向不同,那么受到的力的作用是不是也是不同的呢? ”教師创设出情境后,学生就会有两种猜想,一种认为是相同的,另外一种则认为是不同的,鼓励学生继续猜想还有哪些可能性,再次提出“如果继续使用同一根木头,用相同的力,只是作用点不同,收到的效果会是一样的吗?”学生就会陷入这种猜想模式中去,也会激发学生想要动手实践的想法,然后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这样一节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才是圆满的.
3.4加强课后训练
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课后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后训练时,需要进行实践任务的合理设置,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任务,通过学习实践探究物理知识,确保学生可以对物理知识进行更为有效地应用.
4结语
总体而言,在初中时期的物理教学中创建生活化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增强初中生的探究意识与物理素养,对初中生的学习成效和品质有着很大影响.因此,物理教师在开展授课活动期间,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思维,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把初中物理课本当中枯燥乏味的问题变得趣味化与简单化,继而增进物理课堂教学成效,促使初中生物理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桔.融入生活化理念以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02):38-40.
[2]张敏.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0):95-97.
[3]许云昆.结合生活化教学策略 打造实效初中物理教学课堂[J].中学物理,2015,33(06):70.
[4]高耶琴.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2(23):176-177.
[5]冯文涛.初中物理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2(0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