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玲
海明威是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凭借小说作品《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的一生充满文学性,他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经历错综复杂,这或许是他能够创作出如此特别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海明威被称为“文坛硬汉”,他的作品凭借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美国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独特文学艺术风格的代表作是《老人与海》。我们可以通过《老人与海》对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进行分析,或可以通过文学创作的手法,对海明威的创作理念、创作支撑进行充分的认知,有利于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老人与海》,也更了解这位“文坛硬汉”的艺术风貌。
一、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文学主张
(一)文风形成的起源
要研究海明威的文学主张,先要明晰其文风形成的起源。海明威的小说属于现代小说流派。所谓“现代小说”,是完全有别于美国古典文学作家的一股流派。海明威对古典流派颇有微词,他认为这些古典人士为了保留自己文风当中的“历史”,根本不用更加口语化的表达,也无法容忍自己的文学作品“沉下来”。他们虽然坚守历史,但枯燥的头脑制约了他们的思维。由此可见,海明威对一些按部就班、过于坚守古典的文学创作有着比较负面的看法。相比之下,海明威更喜欢马克·吐温的文风。他认为,马克·吐温更具有幽默细胞。马克·吐温不仅是位作家,还是一位灵活的演说家。这种思维上的灵活,得到了海明威的充分认可。
海明威认为,文学语言应当从平民的生活语言中提炼出来,这才能表达出真正的生活氛围。马克·吐温作为最早的美国现代小说家,无疑对海明威的创作造成了一定影响。海明威一直致力于创作自由的、平易近人的小说。小说不应当过于强调华丽的辞藻,用各种形容词来铺陈情节,而是要让情节最大程度简洁,也只有简洁的情节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故事,读者也不会被辞藻影响。最重要的是,作者必须学会在创作过程中“做减法”,才能养成真正健康的写作习惯;否则便很难改正掉错误的写作习惯,而对整个文学生涯造成影响。也因此,海明威在创作过程中恪守简洁。
(二)“海明威式”的新文学元素
从文学历史上看,虽然海明威并没有完全影响一个时代,但不可否认,他的确形成了以海明威命名的文学风格。“海明威式”的新文学元素的产生,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首先,海明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按部就班的作家。他并不满足于在小屋中潜心创作,而是尽可能地搜罗身边的事物,积极又自由地进行创作。这可能是受他自身经历的影响。海明威是经历过世界大战的军人,大战的残酷经历,在他的精神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因此,海明威更想把这种创伤化为自由写作的动力。故而,在海明威创作《老人与海》期间,他的精神虽然疲惫,有彷徨和焦虑,但也正是这种焦虑,使他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其次,海明威在参加“一战”前,在一家报社工作过,参与过战争报道的稿件创作。稿件创作对内容和篇幅的要求较高,故而在该阶段的工作中,海明威掌握了言简意赅的文体,这种用简短言语也能表达许多事物的文体形式,在海明威的脑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使得他开始创作后,直接将简练的语言模式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并且,出于对战后的本能反应,海明威还特意对自己的写作做了更严格的要求。他要求自己不断精练用语,令自己既要突破新闻问题,又要塑造出更加简练的小说语言;在保障小说创作三要素的基础上,尽可能用最少的语句,全面表达出故事情节,且要保障环境、情境和情感的稳定输出。事实上,海明威对自己的要求也杂糅了许多作家的创作风格,如马克·吐温、施耐因等。但更多的,海明威风格的形成得益于海明威自身的文学嗅觉和文学体悟,这令他没有被任何一种风格直接影响,反而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艺术流派。总的来说,海明威式的新文学元素,就是尽可能斩断一切不简洁的东西。海明威大刀阔斧地剪掉了文学创作中的冗余之物,也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让读者开始逐渐不适应那些华丽的辞藻、俗套的情节,更欣赏这种爽朗的“硬汉”文学。
二、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文学风格
(一)简约又明确的文体风格
结合上文可知,海明威的文体风格简洁,除了简洁,还包含独特的“明确”意味。所谓“明确”,就是明明白白地表述一件事。小说的主旨也相当明确,不需要读者花费大量时间去猜想情节、猜想作者,而是直截了当地将所有情节摆在读者面前,用直接的艺术发人深省。这种“明确”还表现在海明威的文學选材上。他不擅长勾勒出一个大环境,创造多少个群像角色来表达什么意蕴,而是将故事的视角围绕在一个简单的人物或事件上,更直白地开始讲述一段故事。这种情况下,故事本身和艺术本身都会更加凝练。在一次访谈中,海明威直白地表述《老人与海》的故事在理论上可以扩写得更多,大概还可以写成一千页那么多,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有自己的人生和精力。从这一段话来看,海明威在艺术创作中呈现给读者的是其中最为精练的环节,也是他最想要表述的内容。但是,在构思期间,或者在打草稿期间,海明威为故事背景,以及背景中每一个人物都书写了一个完整的人生经历。这也是《老人与海》在故事结构和情节推进上,都没有令读者产生任何割裂感的根本原因—故事原本就是圆满的,任何一个角度都经得起推敲,只不过没有在小说中一一呈现而已。海明威认为,将作品需要表述的内容划分为一个个区域,再一个个进行表述,这样的创作方式不可采取—因为这会出现明显的废话,环境描写也会更加沉闷。简单地说,海明威自己就不喜欢看这种情节,自然也不会写。《老人与海》中的所有情节,都只是个别人人生的横截面,这既避免了情节烦琐,又给予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海明威选择将故事最具有冲突的一面表现出来,让一个人的人生,从过去到现在截然不同,却没有为读者讲述他们究竟因何变成现在这样;把问题交给了读者,却并没有降低一分一毫的内容空间感。由此可见,海明威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天分。
(二)直白真实的意境表述
许多读者对《老人与海》的反馈都是认为《老人与海》中的“五感”描述十分清晰,仿佛就在眼前。而调查发现,海明威十分擅长对场景进行明了的塑造,从光影到嗅觉,从色彩到听觉。读者的每一种感觉都在书中得以呈现,丰富的感官刺激通过读者的文字认知传达到大脑深处,寥寥数语便可塑造出一幅生动的立体画面。如果说海明威对自身文学风格的塑造是大刀阔斧斩断了一切冗余的细节,那么他对小说意境的表达,就如同精密的手术刀一般,准确无误地进行切割,将所有内脏一一铺开,直白真实、井然有序。“那数不清的斑斑点点的浮游生物,由于此刻太阳升到了头顶上空,都看不见了,眼下老人看得见的仅仅是蓝色海水深处幻成的巨大的七色光带,还有他那几根笔直垂在有一英里深的水中的钓索。”“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现蓝色,深得简直发紫了。”这些写景段落的阅读观感十分丰富,极容易令读者与文字所述画面共感,进而形成更加多元的阅读体验,进而产生无比真实的“心灵触感”。细致的话语描述,既可以让读者透过文字与老人“并肩”,又足以令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作者海明威,他似乎也正透过文字看向海洋。
(三)细致主观的心理情节
海明威非常喜欢在描述心理时采用尽可能真实的手法。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是海明威所崇拜的对象。他经常将列夫·托尔斯泰比作自己不敢应战的对手,认为自己的作品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相比,只是一个“会被打掉鼻子的手下败将”。海明威最喜欢他对战争的巧妙描写和对人物心理形象、真实的描述。《战争与和平》中的心理描述,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物描写的技巧,但海明威并没有直接学习这种创作理念,而是取他最喜欢的艺术形式,创造了主打细致和主观性的心理描述手法—强调心理的可见性。一切人物在某个情境下会产生的想法,都会被海明威以文字的形式加以描写。这种细致的写法,加上海明威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老人与海》中的心理描述十分具有艺术价值。“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用尽全身的力气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轻易屈服,非但没有上来一英寸,反而慢慢游开去。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增加对抗马林鱼的拉力,可是作用不大,他眼睁睁地看着小船向西北方飘去。老头想,鱼这样用力过猛很快就会死的,但四个小时后,鱼依然拖着小船向浩渺无边的海面游去,老头也照旧毫不松劲地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钓丝。他们对抗着。”这种极为细致的描写,从“松开”“大喝”“用尽全身力气”,再到“眼睁睁”“毫不松劲”,细致的动作描写,一步步牵引着读者的认知,令读者仿佛也置身于船上,手中拿着马上要被拉进海里的鱼竿,正在与海鱼对抗着。由此可见,海明威对心理情节的描述,十分注重“可见性”,也就是透过文字能够看到画面。这种创作手法,会令故事情节更加真切,故事的目的也更明确。
三、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叙事艺术
(一)叙事结构分析
分析写作风格,要对叙事艺术进行分析。从《老人与海》的叙事结构来看,作者使用了直线叙事、循环叙事和意识叙事这三种模式。其中,直线叙事是最为常见的叙事结构。所谓“直线叙事”,就是用一条直线的方式讲述一个事件,特点是故事节奏比较稳定,故事情节从紧到松,情节推进完整紧扣,结局也不会令读者过于惊讶。在《老人与海》中,对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形象描述逐渐推进,令作者可以有节奏地感受人物形象的变迁,有效刻画了一整个故事,带来了和谐的论调,易于读者进行理解。从《老人与海》的艺术流畅度来看,直线叙事无疑也是海明威最熟悉的创作方式。在《老人与海》之外,海明威也使用了循环叙事和意识叙事的手法。在其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就出现了循环叙事。主要的创作手法,是将多个人物集中到同一个环境中,透过其他人的表述,来表达出主人公的一生。这种方式更注重侧面表达,优点是能够启发读者进行想象。意识叙事则出现在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小说中的主角一方面表达了对自己身体的客观感觉,另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在身体受创伤时的心灵感受。两种想法被海明威用不同的字体隔开,在混乱和具体中更直观地表达出主人公的矛盾和痛苦弥留时的混沌、矛盾心态。这样表述易于读者理解,但存在一定的理解门槛。在当代,这三种创作模式都已经成为主流创作思想,这无疑得益于海明威独特的艺术写作风格。
(二)叙事情境
所谓“叙事情境”,指的是叙事者和故事之间的关系。对于读者来说,叙事情境的好坏,关系到他们对一整部作品的评价。海明威的艺术嗅觉,无疑令其创作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叙事情境。首先,在海明威的叙事创作中,人称不再成为一种工具或符号,而是更立体活跃的元素。他擅长使用第一人称,充分增加小说情节推进的情感元素,令作品能更快与读者建立情感连接,加之其所擅长的真实性表述,使得小说更易于感染读者的情绪。假设使用第三人称,对于读者来说,观感就更像是在观察他人的生活;但使用第一人称,配以真实表述,就会更像是读者自身的过往体验。其次,在叙事区域中,海明威普遍采用情境聚焦的形式进行描写。也就是说,小说创作并不是“流水账”,更像是有轻重缓急的“记忆”,这再一次提升了作品观感的真实性。第一人称下的描述,更利于作者预留一些有争议性的内容。毕竟第一人称的记忆,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完全可靠。海明威利用了这一点,提升了小说的可读性价值。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无疑为后世的小说家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海明威致力于用故事本身来讲述故事,尽可能拔除作者对小说产生影响的观感,留给讀者的是更能够代入且视角上也更加客观的作品。同时,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具有十分“极简”的意味,并不重视叙事的华丽性,而更像是一本新闻选集。这使得海明威的小说,尤其是《老人与海》呈现出了一种趋近冰冷的表达意愿。从整体来看,海明威的创作理念不失艺术张力,甚至表现出一种别样的柔和,即用事实铺陈出明锐的焦点,再由焦点逐步展开故事,令故事的传递更加生动突出,也令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易于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