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翼 杜友君
【摘要】2022年中国首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再次掀起体育类真人秀的制作热潮。然而在这股制作浪潮下,近几个月播出的中国体育类真人秀却收视遇冷,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三重矛盾:制作者与受众的矛盾、专业化与娱乐化的矛盾以及流量明星与体育明星的矛盾。所以在节目制作中应该站在分众化的视域下注意三重矛盾的化解,将体育完美地融合进真人秀中,打造出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级体育类真人秀。
【关键词】分众化;体育;真人秀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分众”这一名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它仅仅是一个学术讨论的话题。但随着传播学经验和实证的研究出现,分众一词逐渐走向大众的视野。分众化视域下的当下社会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多元多样利益的集合体,而社会中不同的成员有着不同的集体,他们的行为举止受到整个集体属性的影响,这些属于不同集体的个人不是被动存在的,他们对于传播内容有着自身的诉求,并且他们在内容选择、内容理解包括对于媒介的接触也是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所在。[1]随着当下流媒体平台的高速发展以及传统电视台对于新媒体的积极探索,分众化的这种趋势在当下中国真人秀语境下尤为明显,近年来中国制作的真人秀开始逐渐抛弃原先的“大杂烩”——将大量不同的元素都融入一个真人秀的制作模式,从而转向对于某一题材的真人秀的深耕挖掘与创作,使当下许多的小众爱好群体能够找到属于自己圈层的真人秀。在这样的一种制作浪潮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像推理类真人秀、恋爱观察类真人秀、演技类真人秀、辩论类真人秀、体育类真人秀等细分化的真人秀。
随着国内真人秀的发展及制作团队的成熟,电视真人秀呈现出真人秀节目“奇观化”发展的图景,甚至这种现象有不断加速与扩大的趋势——“现象级”真人秀节目频出。[2]但与之相对的是当下体育类真人秀中却存在制作热情高、收视反响遇冷的现状,在北京冬奥会全民关注的大环境下仍然没有现象级的体育类真人秀诞生,这种制作热情与收视遇冷巨大反差的现状值得我们探析。本文将从中国体育类真人秀的发展历程切入,从多方面多层次探析中国体育类真人秀当下收视现状、中国体育类真人秀收视遇冷的深层原因。
一、中国体育类真人秀发展历程
约翰·菲斯克在《解读大众文化》中指出,体育类真人秀是电视上的一种体育展现方式,彰显了人类身体的运动功能。所以运动及运动中包含的体育精神才是体育类真人秀真正的核心。本文探讨的体育类真人秀指的是:在节目中有具体的体育项目,体现了体育精神、奥运精神,或以科普运动项目作为主要流程来制作的真人秀。而像《奔跑吧兄弟》系列,这种以游戏环节为核心,运动方式也不是通过具体的体育项目来展示的泛体育类真人秀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中国体育类真人秀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其最早的雏形是1998年从法国引进的真人秀节目《城市之间》,而真正意义上国内独立制作的真人秀节目则是2000年由广东电视台制作的《生存大挑战》。由于在当时节目制作中还未产生严格意义上的体育类真人秀的理念,所以当时真人秀制作中并没有聚焦具体的体育项目。尽管如此,泛体育类真人秀《生存大挑战》仍可被看作是体育类真人秀的雏形。在2007年至2008年期间,借着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热度的优势,出现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体育类真人秀,像《奥运向前冲》《梦想奥运真男孩》《我是冠军》等一批围绕奥运精神与体育项目展开的体育类真人秀站上了舞台[3],但由于大多制作团队没有太多制作体育类真人秀的经验,这些体育类真人秀收视反响较为一般。而真正可以被誉为成功的体育类真人秀要追溯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后,《中国星跳跃》与《星跳水立方》两档节目均为跳水题材的真人秀。这两档节目在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统计的71城的收视率均破1.2%,这个数据相比此后2016年的《冰雪星动力》《铁马冰河》《冰雪大作战》《冰雪奇迹》等一众收视率不足0.2%的体育类真人秀可以说是现象级的节目了。以我国制作的首档冰雪题材的体育类真人秀《冰雪奇迹》为例,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其实是被赋予了很大期望的,但是基于CMS52城收视率的数据来看也难扛重任。开播的首期节目收视率仅有0.168%,这个数据在同时期、同时段节目的排行榜中排名第25位;而到了第三、第四期节目时收视率进一步下降,未能进入收视率排行榜单前25位,可见热度并不理想[4]。综合以上数据来看,《中国星跳跃》与《星跳水立方》的成绩十分喜人,自然也被视作中国体育类真人秀的里程碑。自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类真人秀制作出现了奥运周期的制作现象,即每逢夏季奥运会的奥运年及前一年,体育类真人秀节目数量远大于奥运周期中的另外两年。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周期为例,2007年有体育类真人秀12档、2008年有6档节目,而2009年仅有1档体育类真人秀、2010年更是出现了无一档体育类真人秀的局面。而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东京奥运会推迟至2021年举办、时隔14年的奥运会主场回归再结合“三亿人上冰雪”口号的提出,三项因素的融合叠加使得体育类真人秀再现制作热潮,据统计,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有20余档体育类真人秀节目播出或立项。
二、中国体育类真人秀当下收视现状
在奥运会的加持下,2022年体育类真人秀大量推出的背景下,仅2022年1月前后开播的体育类真人秀就有江苏卫视与爱奇艺出品的《超有趣滑雪大会》,北京卫视与优酷打造的《飘雪的日子来看你》,央视频打造的《冬日暖央young》,由浙江卫视制作、腾讯卫视与爱奇艺同步播出的《冰雪正当燃》,北京广播电视台、优酷网联合出品的《冬梦之约第二季》,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东南卫视、芒果TV、咪咕视频等公司联合出品的《跟着冠军去滑雪》等数档体育真人秀节目。包括2021年播出的东方卫视为主制作的《冠军对冠军》、央视频制作的《央young之夏》等大量以夏季奥运会为主题的体育类真人秀,这些体育类真人秀都有大量的奥运冠军及流量明星的加盟。从上述信息可以看出,这些体育类真人秀从制作平台到播出平台几乎涵盖了大部分主流卫视、流媒体平台与制作公司。在这样的制作熱情之下,大部分的体育类真人秀却惨遭收视滑铁卢。上述提及的体育类真人秀在第三方评分平台由于打分人数过少至今尚未开分,在评分平台上的讨论数量也仅有数百条甚至几十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类真人秀节目当下收视遇冷的现状。
三、分众视域下中国体育类真人秀收视遇冷的三重矛盾
(一)制作者与受众的矛盾
体育类真人秀的受众主体应该是热爱体育或者是对体育感兴趣的社会群体,但目前大量的体育类真人秀制作者显然没有将这一社会群体作为主要受众。“受众即市场”的观点是大多数媒介机构的基本观点,也是当下绝大多数体育类真人秀制作者的观点。即使他们打着“体育真人秀”的幌子,但仍将体育类真人秀的受众看为“买方”与“卖方”的关系,作为体育类真人秀的受众只能在被提供的商品,也就是被提供的体育类真人秀中进行选择。这种观点容易在制作时把体育类真人秀的收视率作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当下体育类真人秀在挑选嘉宾时选择了大量的顶流明星与奥运冠军,在他们的制作观点中明星与冠军才是收视的唯一保障。作为体育类真人秀的制作者仅从传媒的立场出发考虑体育类真人秀的制作而非从受众的立场去考虑,这就产生了体育类真人秀收视的第一重矛盾:制作者与受众的矛盾。从分众化视域来看,对于体育类真人秀的圈层受众来说,其核心需求是体育,吸引其看节目的原因首先是体育因素,其次是真人秀。但是体育类真人秀节目制作者则将受众看作是市场,以吸引投资商作为唯一标准,而将社会效益及对于社会的公益性放在了较为次要的地位,所以绝大多数体育类真人秀节目制作者会采用主流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方式与宣发模式,将流量明星作为首要宣传点。通过这种方式的确可以吸引到流量明星的粉丝作为最基础的收视群体,保证节目播出前的热度及节目初期的收视率。[5]但随着国内真人秀制作技术及团队的越发成熟、各类真人秀层出不穷,再加上粉丝会进行单人部分的剪辑与传播,从而吸引大量“唯粉”的观看,内因与外因的双重冲击下使得明星的粉丝效应在真人秀中消散极快,很难支撑起整季节目,从而导致了节目收视遇冷。
(二)专业化与娱乐化的矛盾
我们必须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大部分体育运动是有一定门槛的,因为体育运动经过几十、上百年的演变形成了许多相对稳定的规则,而如果作为受众不了解相应的规则,就很难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与魅力,这也导致对于以体育运动为主要核心的体育类真人秀也有一定的观看门槛,同时也从分众化视域下造就了体育类真人秀受众这一成员群体。对于这一受众成员群体来说,他们已熟知体育项目的相關规则与内容,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专业性更深、竞技性更强,能够提高自我认知并从中获得满足感与群体认同感的体育类真人秀。而节目制作者由于秉持着受众即市场的观点,认为体育类真人秀受众成员群体基数较小,无法满足其收视率,便将真人秀受众作为自己的目标受众,大量的真人秀受众并不了解相关体育项目的规则与内容,于是为了降低非体育类真人秀受众的观看门槛,许多体育类真人秀开始走娱乐化、轻体育化的路线。这就产生了体育类真人秀收视的第二重矛盾:专业化与娱乐化的矛盾。对于非体育类真人秀这一受众成员群体来说,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并不浓烈,并不会因为从专业到娱乐的转变从而对体育类真人秀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这类受众很容易被他所在圈层真人秀所吸引,从而导致受众的流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体育类真人秀制作者为了公益性——科普体育项目与体育精神,那也不应该将体育类真人秀从专业化转向娱乐化。奥林匹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科普体育更需要尊重体育,更需要专业化地表现出体育的竞技性与体育的内涵精神,而泛娱乐化只会让观看真人秀的受众误解体育,认为体育只是单纯的一种游戏而已,这反而达不到科普的目的。许多体育类真人秀的制作者在专业化与娱乐化之间摇摆不定产生矛盾,对于受众的定位不清,从而导致节目收视率呈下降趋势。
(三)流量明星与体育明星的矛盾
目前主流的体育类真人秀都采用“流量明星+体育明星”的组合搭配,其初衷仍是为了获得各圈层各年龄段的受众群体,用流量明星来博取粉丝眼球,吸引明星粉丝进行观看,用体育明星来吸引体育受众,吸引体育圈层受众进行观看,出发点是好的,但这就产生了体育类真人秀收视的第三重矛盾:流量明星与体育明星的矛盾。流量明星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体育训练,很难吸引体育圈层的受众。而体育明星更注重体育训练而非外貌管理,相对流量明星而言很难吸引流量明星的粉丝受众。此外,流量明星相较于体育明星有更强的镜头感与综艺感,更容易在真人秀中获得更多的镜头与时长,这势必会降低体育明星在体育类真人秀中的比重,使得体育明星沦为边缘嘉宾,从而导致体育圈层受众的流失,而明星粉丝受众也没有被满足需求,反而由于体育明星的加入,减少了对于流量明星的塑造,对于明星粉丝受众来说,相较于其他类真人秀,观看体育类真人秀没有任何优势,使得两方面的受众均有流失,进而导致节目收视遇冷。
四、中国体育类真人秀收视遇冷三重矛盾的应对策略
对体育类真人秀应该站在分众化的视域下进行制作,了解受众圈层的需求。许多制作者既想要大众流量又想获得体育圈层的口碑,但往往适得其反,所以做到定位明确十分重要。
定位明确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专业化与娱乐化可以打造成两款不同的体育类真人秀,以专业运动员或准专业运动员组成嘉宾阵容进行高强度、强竞技的体育类真人秀,满足有一定体育基础的受众。而娱乐化可以打造成一档纯科普的体育类真人秀,将公益性与社会效益放在主要的位置。同时在节目制作中也要注意体育明星与流量明星的比例与搭配,对于体育明星来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综艺感较低、语言较少,这些问题可以在节目中加入主持人控场来把控整体节奏。此外可以制作纯体育明星的体育类真人秀,让受众了解到体育明星从训练到赛场的运动人生,而不是注重绯闻八卦与私人生活,或者制作一档纯流量明星的体育类真人秀,用流量明星自身的影响力全方位地感染与科普体育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使流量明星的流量发挥在正确的路径上,为体育科普作出贡献。
五、结语
虽然目前大多数体育类真人秀面临着收视率低的困境,但我们仍然可以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节目制作者积极总结此前的经验,相较于前几个奥运周期来说已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过不断地制作与吸取经验当中,中国优秀的真人秀制作人一定会将体育完美地融入真人秀中,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竞技类真人秀品牌节目。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左敏,李钢.奇观爆炸与受众嬗变:新媒介生态下省级卫视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04):94-98.
[3]胡帅.我国体育真人秀电视节目发展现状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8.
[4]范智超.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冰雪类体育真人秀节目创新扩散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20.DOI:10.27384/d.cnki.gwhtc.2020.000249.
[5]周伟.奥运年背景下的电视体育真人秀节目反思[J].当代电视,2016(03):104-105.DOI:10.16531/j.cnki.1000-8977.2016.03.050.
(作者单位:梁天翼,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杜友君,上海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