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非遗”模式市场分析及建议

2023-05-30 21:57石学婷费雨欣朱琦源陈颖欣陈永霞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市场分析创新发展

石学婷 费雨欣 朱琦源 陈颖欣 陈永霞

【关键词】陶艺产品;非遗文化;创新发展;市场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一个民族同大自然和人文社会长期交往所形成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以及情感信念,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命力与创造力。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风格随之改变,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忘记,文化传承受到阻碍。我国是陶瓷制作大国,却不能称为陶瓷强国。从市场上看,虽然经营主体积极从文旅、电商、直播等方面探索陶艺发展新渠道,但现阶段我国陶艺同质化现象普遍、产品竞争力不强、缺乏知名品牌等问题表现明显。从产品上来看,由于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不足,致使陶艺产品缺乏创新设计,商品主题陈旧、器型单一,难以获得消费者认可。想要实现陶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加创新意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我国非遗文化蕴含深厚民族内涵与特色,陶艺作为中国古老的手工艺,具有丰富的延展性,能够与多种元素结合。合理地将非遗文化应用于陶艺设计,能够深入开发非遗的文化价值,创新非遗传承途径和陶艺设计形式,并让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增加了解与兴趣,使其融入现代生活,满足新的消费需求,展现新时代的新内涵与生命力,创作出更大价值。基于非遗文化传承困境与陶艺发展现存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陶艺+非遗”模式的市场现状,探究非遗文化在陶艺中应用的可行性,为该类艺术陶瓷产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其他文化产业创新设计提供有效的參考。

一、文献综述

(一)陶艺研究概述

有关现代陶艺的研究,关涛在现代陶瓷设计研究中指出“现代陶艺是一种融合当代个体审美及人文观念并借助于现代技术的陶瓷艺术形式”。它不仅追求陶瓷本身的形态与功能性,创作者更加注重自身情感表达以及对社会的关注,现代陶艺通过多学科、多门类的交叉融合,实现艺术语言的表达与创新。潘慧杰、廖自娜指出中国陶瓷在保留传统艺术的同时,要不断吸收新兴元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当代陶瓷创作在观念上更追求个体精神自由,在制作工艺上需要融合当代先进工艺,而其文化内涵和审美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于传统陶艺的研究,徐铮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陶瓷工艺面临着人才、创新的缺失,以及保护机制的不足等问题,但是仍然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非遗陶瓷的传承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单仁志则以景德镇为例研究了陶瓷非遗传承的困境和新思路,分别从政府、公众与传承人自身三个层面出发,分析景德镇陶瓷非遗的传承困境,并提出了三个一体化的新思路。

(二)非遗文化在陶艺设计中的应用概述

近年来,许多学者根据陶瓷和非遗文化的特性,从不同方面探究非遗文化在现代陶艺设计中的应用发展路径。熊家兰基于非遗“1+1”的理念,以建水紫砂陶为研究对象,通过材料、工艺组合,文化交融的设计方法,结合云南独特的民间工艺产业发展体系,完成建水紫砂陶与木雕、银、玉雕、苗绣、扎染工艺相结合的七套茶具设计,为非遗创新型保护及陶瓷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辛凤评传统剪纸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时,发现剪纸艺术也可使得陶瓷装饰增加美感,同时又不喧宾夺主,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关于非遗文化在陶瓷设计上的应用,瓷胎竹编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关于瓷胎竹编的介绍,朱松岩在对其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研究中介绍道,瓷胎竹编是以瓷器为胎,用竹篾依瓷胎编织而成,竹编良好的物理特性能对陶瓷起到保护、保温、防烫伤等作用,且竹编编织工艺多样化,造型极富民族特色,装饰花样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多变性,具有强烈民族文化的独特审美特征和价值。瓷胎竹编通过二者工艺的结合,实现艺术特征与实用价值共存,增强其市场经济与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将非遗文化应用于陶艺设计具有可行性,陶瓷与多种元素组合设计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且有巨大发展空间待我们挖掘。但不可否认的是,该路径还存在许多的困境与阻碍,有待解决。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对陶艺市场的现状分析和对“陶瓷+非遗”模式产品工艺设计进行介绍,为陶艺设计提供多方面的灵感,但缺乏对“陶艺+非遗”模式的市场现状的具体分析。本文从非遗文化应用于陶艺的新视角出发,着重研究该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该路径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陶艺+非遗”模式市场SWOT分析

SWOT分析法通过企业或组织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对企业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将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相匹配,充分发挥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制定最佳策略。

(一)优势(Strength)

1陶艺历史悠久、工艺成熟

中国陶艺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陶艺艺术,之后工艺逐渐发展成熟留下了很多古老的技法,汝瓷、钧瓷、官瓷、定瓷、哥瓷五大名瓷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工艺。另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新的技术和工艺使得现代的陶艺表现形式多样化,使其制造领域也越来越广,成熟的工艺技术为陶艺与非遗文化的跨界融合提供重要基础支持。

2陶瓷具有高延展性

艺术陶瓷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艺术创意与文化内涵,陶瓷产品具有较高的延展性,能够依靠技术与不同材料的结合,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如书法、绘画、篆刻、编织等,集创意感与科技于一身,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其实用性与创意性。

3陶艺人创作意愿较强

经笔者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陶艺人对非遗元素与陶艺融合的创作意愿强烈,并有部分陶艺人已有相关创作经验。其中,绘画和雕刻形式是陶艺人首选的设计形式,对于应用的文化类型根据个人喜好不同有不同看法,对传统美术、文学和民俗的偏好较多,但普遍认为传统工艺与陶艺融合难度较高。

(二)劣势(Weakness)

1制作难度大、制作成本高

高质量的陶艺产品制作工艺繁杂,且多需要精湛成熟的手工制作技术,这是陶艺产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地方,加上近年来制作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相较于其他商品而言,陶艺与其他非遗工艺的跨界融合难度较大。成色、釉质、精细程度等都决定它是否能够成为一件合格的产品,制作过程之复杂也意味着制作投入成本大,导致手工陶艺精品价格偏高。

2应用形式局限

笔者发现,含有其他非遗元素的陶艺产品多以绘画图案直接展现,且多为日用杯具、餐具。虽然这些作品一定程度上将陶艺与其他非遗元素进行了融合,但绘画的图案也可直接复制于其他材质的产品中,它们并没有充分运用陶瓷的独特材质,也没有展现非遗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当前非遗元素与陶艺应用形式仍然非常局限,其他形式的应用有待深入挖掘。

3缺乏品牌意识

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共同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企业中,陶瓷品牌只有东鹏、马可波罗、鹰牌三家入选。可见在当今市场中,我国知名的陶瓷品牌较少。许多企业只注重量的生产,止步于仿制、复刻阶段,缺乏对陶瓷产品的个性设计和品牌打造,这成为制约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小陶瓷企业着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加强品牌的建设与维护,才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三)机会(Opportunity)

1文化自信增强,市场认可度提高

随着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强,市场对传统文化元素产品的认可度也随之提高。应用非遗元素的陶艺作品蕴含深厚的文化价值与内涵,展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符合当今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追求。如今,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陶艺这项传统工艺作为非遗文化传播的媒介不仅顺应了消费者的需求,也积极响应了传統文化保护战略。而且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能为陶艺人提供大量的灵感源泉和创作空间。

2消费者偏好有文化寓意的产品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升,顾客对产品价格的接受度也在提升,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普通的杯碗盘碟变成优良高雅的艺术陶瓷,对于陶瓷的样式、颜色、寓意等有独特的需求与见解。非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神文明价值,将非遗文化应用于陶艺的设计,满足人们物质消费的同时,也满足人们对文化价值的需求。

3互联网促使宣传、售卖形式呈多样性、融合性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崛起及大数据的全面覆盖,越来越多陶艺人通过在自媒体平台分享作品图片、制作过程等进行宣传。陶艺品的售卖形式多样,常见为网店、实体店、线下集市,也有线下展览、寄卖、小红书询价等。多数陶艺人以多形式融合宣传售卖,线上销售途径吸引更广泛的客户群体,线下途径使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更高,线上线下双线并行进一步扩大了陶艺的影响力。

(四)威胁(Threat)

1流行元素对传统元素的冲击

随着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地文化进行融合,当代中国大众审美观念也产生变化,时尚、流行、满足感官刺激成为主流审美与艺术生产的主要价值取向,与传统审美理想(太极、儒家、道家、佛教等)有较大的分歧。非遗文化作为传统元素,如何在现代审美当中创新设计满足新需求,是该模式研究的重要问题。

2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不健全,实施、监管效率也有待提高,部分经营主体专利保护意识淡薄。陶艺市场中仿制、抄袭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创设计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严重打击创作者的积极性,这也成为企业减少投入研发资金的因素之一。另外,我国缺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难以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五)SWOT矩阵分析

对“陶艺+非遗”模式市场进行SWOT矩阵分析,如表1所示。

三、“陶艺+非遗”模式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实行差异化定价

针对不同消费等级的群体进行不同的产品定位及定价。收入较高且年龄较大的群体,这类群体对于陶瓷产品品质要求较高,愿意消费高价格取得优质称心的产品,可将此类陶瓷产品进行高端化、精品化市场定位。而对于普通的消费群体,可以将现代先进技术应用于制作陶瓷产品,进行批量、流水线生产,降低成本,制定大众消费得起且愿意消费的价格。对与陶瓷产品不了解或不感兴趣的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线下展览等方式进行宣传,增加陶瓷产品在此类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与传播范围。

(二)传承与创新融合、赋予陶瓷艺术当代审美意义

当代消费者的消费趋向多元化,现代的陶艺设计不能照搬传统、止步不前,应顺应大众审美趋势以及经济发展规律,创作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产品。我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可以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将其历史文化价值与精神文明价值应用现代工艺创新设计中,研发符合现代审美又独具中国特色的陶瓷产品,增加陶瓷产品的附加值,增强非遗文化新时代的生命力。

(三)利用现代工艺实现陶瓷跨界融合

我国制陶历史悠久,工艺成熟。当代陶瓷除了千年来继承的绘、刻、贴、填等工艺,还要敢于尝试新的工艺。利用计算机建模、分析等技术功能,辅助陶瓷造型构建、成品模拟等。为创作者提供创作灵感,降低试错成本。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陶瓷跨界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陶瓷材料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应用范围广泛。陶艺人应立足传统,敢于推陈出新,打破非遗文化应用于陶瓷形式上的局限,开辟和尝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的结合,创作独具特色、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陶瓷产品。

(四)加强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

在国际陶瓷市场中,中国知名品牌甚少,我国主要依靠价格低、数量多的特点占据国际小部分市场。目前,大部分陶瓷生产者从事流水线、批量化生产,这一类产品大都是机器复刻,在工艺、用料、色彩、设计等方面都千篇一律,缺乏创作者个人的情感表达与设计思维,使市场上的陶瓷产品普遍呈现同质化,缺乏竞争力,成为制约陶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想要实现陶艺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设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品牌。品牌打造的关键外部因素之一是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搭建知识产权保护支撑平台,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才能激发创新动力,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提升品牌竞争力。

(五)非遗、陶瓷保护与宣传一体化

非遗的展示与传播,利用VR全景沉浸式体验、AR交互场景等数字化技术,介绍非遗文化元素应用于陶瓷的设计理念,展示陶瓷制作过程,增强消费者的视角体验、文化体验及情感体验。充分利用各类互联网平台,以动态长图、表情包、直播等新媒体表现形式将非遗文化元素进行创意开发,积极与消费者进行良性互动,多途径进行产品宣传和介绍,激发深层次的消费潜力。

四、结语

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国文明的一大象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时代的发展不能忽略文化的传承。以新的载体作为非遗文化的传播途径是发展趋势之一,将非遗文化应用于现代陶艺设计,使非遗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在新的表现形式中传承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现代陶艺的民族化进程。随着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陶瓷与多材质、多元素跨界融合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在价值,为陶艺产业民族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市场分析创新发展
校园APP产品开发浅议
高校扩招下的教育培训市场分析
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的市场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有痔无恐湿巾的试验研究及市场分析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