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梅 刘晓文
【关键词】交叉视野;外国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新路径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迅速与世界接轨。放眼目前我国对外留学生教育,尤其是扮演着讲好中国故事、唱出最美中国声音的重要角色,因之而来的是大批慕华留学生的争相进入。当下,跨文化视域内的文化交叉需要我们从事留学生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具备宽广的视野,并坚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加强与各个国家之间的沟通。让更多的来华留学生们了解并认同中国文化背后的深邃精神内核与价值要旨,这不仅是全球化程度加深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国对外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文章整合交叉视野下外国留学生的培养现状,梳理留学生教育工作中现存的问题,为增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在既有教育模式基础上摸索探寻新的路径,促进国际社会从更深层次来理解、接受,乃至推崇中国文化,期待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提供些许智力支持。
一、目前我国针对留学生培养教育工作现状
就目前现实情形而论,我国高校大多具备了培养留学生的资质,并针对这部分留学生设立了专门的课程,但从具体操作形式来看,传统式授课模式仍然看似毫无“违和”般地被引用到留学生的教育培养中来,这和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教育教学范式几乎无甚差别。课堂上的所谓“填鸭式”知识传授方式被直接拷贝到外国留学生的教育层面,即所说的“三一式”,也就是制定統一的标准、准备统一的授课内容、对上课学生实行统一的教学。时代在进步,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的今天,新时代我们的育人标准也需与时俱进,同时代接轨,综合性、创新性、个性化的要求不再是纸上谈兵。传统意义上的这种教育模式也必将面临深刻的变革与更新,因循守旧只能被时代前进的步伐甩在身后。反观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教育之外,更应该侧重让他们主动地去了解我们这个文明的国度,加深对中国文化的深深认同,而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我们尚需要对他们更为全面透彻地了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文化的培育与引导,借助平常的实践活动将中国的文化与风俗习惯有机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性被调动之后,又可促进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和深入研究。较之目前这种无差别式的“一言堂”教育模式,多方位、立体式、综合性的培育形式一定会令多数留学生发自内心地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润物无声般地化身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使徒。
二、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几个实际问题
(一)关于文化认同的教育理念在当下高校教育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来华留学生的来源地各不相同,可谓五湖四海,遍及天下,在这样特定前提之下,他们的文化背景自然千差万别,难以做到“一视同仁”,那么来华后每人自身的学习过程也会互有长短,遇到困难及解决方式就会显得五花八门。究其根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文化认同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如前文所述,这种相对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长期存在于我国的教育体制之中,导致对学生的知识教育难免会显得简化统一,又缺少一定的鲜活多样性。再者,我国的文化历史绵长厚重,若要对外国留学生进行特殊考量,采取“定制型”设计,可资利用的资源可谓海量驳杂,这对绝大多数高校的师资力量来说无疑将是一种莫大的考验。在此种挑战之下,分门别类地选摘旨在教育培养留学生的授课内容显然是力不从心。难以忽视的问题确实客观存在,当然这也是我国教育行业一直以来努力予以解决的紧迫问题之一。连锁反应下,对文化认同的教育理念着实需要高校教育者给予应有的重视。
(二)驾驭汉语的能力成为制约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一大瓶颈
外国留学生在接触和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实际过程中,个体的汉语水平能力离低成为能否学好、领悟中国文化精神的一大关键,这也成为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的一道屏障。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繁衍生息迄今已逾5000年,单就最为突出的文化载体——汉字而论,经历了最初的象形文字,发展到现在的简体字,其本身就是一部极为厚重的历史缩影,点画间的建构也搭起了中国文明的基石。这种放眼寰宇独步天下的语言文字系统,对文化背景迥异的外国留学生而言,难度可想而知,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汉语、汉字的掌握难度之大不难想象。进而,根据语境的不同,往往会使得同一语句产生截然相反的解释。这样的复杂情况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实在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汉字识字量的匮乏及汉语本身多义性特质的难以掌控是汉语能力水平欠缺的两大表象。也正是因为这种能力的不足,使得外国留学生很难轻松并透彻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如何突破语言障碍这一瓶颈,让外国留学生能够做到一窥我国的深邃文化,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前提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三)外国留学生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系统性关联不足
承接上述有关留学生汉语水平不足的论述,在这种前提下,很大一部分留学生在接受汉语教育过程中,只是就语言而学习语言,至于语言文字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难窥门径,时常一头雾水或望文生义,这种对中国文化的语言文字承载关系很难做到系统性关联,而往往陷入就事论事、片面孤立地看待彼此大相径庭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的认识论误区。这样一来,留学生在学习修业期间,其秉持的观念仍然是他们本身固有的母国文化理念,并以之指导在华期间的日常行为和生活,而并不能真正地融入中国的文化土壤之中,结合我国的文化特点来感受中国的生活和交流方式也就很难做到了,更有甚者还会因此产生不解或抵触情绪,久而久之更加难以形成文化认同意识。汉语水平的不足是产生这类问题的直接原因,会使得外国留学生在接触、理解并认同中国文化过程中显得无所适从,语言文字与其所承接的文化系统的关联性一旦发生断裂将难以衔接,会让留学生在面对融入中国社会时望而却步。
三、提高外国留学生对华文化认同新路径
(一)以交叉视野着眼高校教育理念的改进,在文化认同教育上倾注热情
要实现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需要从主客观共同着眼。从客观上来说,意在解决留学生各自拥有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在面对一个特质的古老国度所需要进行的必要的调整和适应。相对而言,这种情形需要潜移默化的濡染,需要较长的时间。但从主观上来说,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对高校教育理念方面现存的问题妥善解决,这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对其理解中国文化则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高校留学生教育需要在文化认同这个方向上予以倾注,尤为重视文化熏陶对外国留学生这种软环境的感染。此举的效用在于,一方面,是能够让外国留学生对我国的社会环境能有一个尽快的融入,消弭“外邦人”的色彩,并使之对我国的社会形态和思维意识习惯很自然地予以接受和认真了解;另一方面,则是能够让他们在已具备深刻认知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产生文化认同,并自觉地为中国文化迈向世界做出贡献,这同我国对外开放与兼并包一贯主张并行不悖。全球化进程已不可逆,交叉视野下的文化认同教育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文化体系中的黏合剂效应将越来愈突出,它不仅有助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发挥文化大国的示范作用,而且对于树立温和包容的国家形象也是功莫大焉,并且让中国的文化内核——即“阴阳和谐、万物自化”得到国际社会上的认可与颂扬。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有效减缓中国文化给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带来的不安情绪与戒惧心理,为全人类的和谐共生夯实文化基础。
(二)针对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的来华学生,需加强与改进现有的汉语教学
实现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度认同离不开前述的坚实的语言根基,提高优化对这部分学生的汉语教学就显得刻不容缓。文化认同教育在当下已然在逐步推进,就受教对象而言,实则也存在客体的差异性。例如,日韩及东南亚国家的来华留学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如汉字文化圈的濡染影响,对中国语言文字在接受理解上明显要强于远隔万水千山的非洲、美洲及欧洲等国家或地区的生源,前者则更相对容易融合和了解中国文化,消磨这种隔阂的能力也是较为突出的。因此,加强语言教学就更应该采取适时的变化与调整改进,诸如来自非洲、欧洲等文化背景同中国差异较大地区的外国留学生,其汉语教学需采取渐进式的方式,把握适度原则,更不能一味地求快乃至揠苗助长。其实,我们在日常进行汉语教育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发现接受语言教育的同时,文化也会如影随形般地被学生所接触和认识,而大多数又和是非观和价值观相连带,产生一种微妙的化学反应,可以吸引这些海外学生在发现汉语文字巨大魅力同时,自愿参与到可以实现的社会实践中来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但毕竟中国文化深厚的价值内核同这些留学生与生俱来的本体文化认知是两种模式,因此对于他们的教育过程又需要我们务必秉持循序渐进的态度,切不可冒进和过分发力。我们需要在现有的汉语教学基础上下功夫,始终以调动兴趣为本初,千方百计地引导外国留学生养成自我能动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发挥主体的最大潜力来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
(三)引导留学生在自身实践生活中将中国文化自觉融入
在实践教学中除却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模式外,实践生活中的参与和历练更是扮演了不可替换的角色,这在引导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的过程中效果尤为显著。这就对从事留学生教学培养的工作者提出了加强中国文化内容传授普及的新要求,努力让留学生在华期间自身的生活实践当中多多融合中国文化的因素,让他们体悟到中华文化的广博与厚重。实践出真知,放在留学生身上有同样的道理,也是他们学习中国文化的最好方式。实践证明,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只有通过身边的切身实践,才能够从最初对中国文化懵懂茫然的状态,淬炼升级成为一个能理解并真正能够融入中国社会、发自内心对华夏文化产生浓郁兴趣的文化异域传播者。非仅如此,在自身实践生活中将中国文化自觉融入,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人际关系也能轻松予以应对和合理处置,有效减轻留学生在海外求学过程中的文化窒息与生活困闷,令他们对中国社会产生一种依附感与归属感,助益他们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健康快乐地生活,踏实圆满地完成学业。
四、结语
交叉视野下中国文化的认同教育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从事外国留学生教育培养工作者一项艰巨任务,一项重要的工程,更是一项光荣的事业。做好它,可以助力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傳播中国声音。外国留学生群体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可将中国文化像传声机一样传输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与之伴随的则是世界各地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这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一种交叉视野。也同样要求我们不断改进对外国留学生的教育理念和培养路径,加强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与认知,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将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在自身的实践生活中加以融入和体会。假以时日,他们必将能真正体验到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并心怀荣膺地去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