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洁
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本文以“陆地水体相互间的联系”为例,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案例探究真实情境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使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对新时代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地理教师应积极应对地理教育教学变化,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完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贯彻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学情景是现实生活和课堂教学之间的纽带,能有效将核心素养和课程教学联系起来。如何创设有益情境并有效应用于课堂是每位地理教师必需考虑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创设与自然、社会、生活等相关的真实情境,通过问题式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多组织观察、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不断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一、真实情境教学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建构而获得的,而情境是顺利建构的基础。真实情境范围广泛,可以是生活中的场景,时事新闻中的案例,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如学校的软硬件及师生共创的情感氛围等,也包括问题式教学中设问的真实性。要求地理教师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学科性的知识体系,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知地理思维及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
地理事物的变化是有阶段性的,时空与尺度转换是地理教学中必须明确的,是学生认知区域变化的根本。高二上学期,学生还未深入学习区域地理,知识薄弱,难以从不同时空尺度形成具体的空间分析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可借助真实情境还原地理事物,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时空差异性。借助多媒体,将学生引入真实情境,利用真实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促进学生思考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利用实际案例拉近学生和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真实情境教学案例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情境,对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原理的探索需要依托特定的学习情境,并使教学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只有这样获取的地理知识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渐形成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联系”一节相关的课程标准要求:绘制示意图,解释各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重难点为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特征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情分析確定教学目标:从不同的空间尺度探究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注重不同补给类型的空间分布差异与相同补给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径流量的差异,注重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笔者所在校依山傍水,课堂上以学生最熟悉的学校旁的东苕溪河流为例,在新课导入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探究中深化学生区域认知和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在知识迁移时中促使他们学以致用,深化理论。东苕溪这一真实情境既是课堂学习的主线,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调控课堂的信息载体,更是学生探究地理知识发展能力的鲜活材料,为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方式添砖加瓦。
1.真实情境导入:从生活实例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要接近学生生活体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联系”以学生熟悉的河流东苕溪为例导入,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地理源于生活,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陆地水体的类型及相互作用关系,为后续的任务探究和知识扩展奠定基础。
【情境创设】
教师活动:播放学校校歌视频,潺潺的苕溪水滋养了我们的生活,那么苕溪的水来自哪里呢?引出陆地水体的类型,回顾知识,学生思考河流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类水体?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相关问题,绘制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示意图。
2.真实情境探究知识:主线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以东苕溪导入,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课堂上进一步以东苕溪为主线,深入探究东苕溪水的补给来源,课堂上设置任务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结合真实复杂的情境,加深学生的区域认知,落实具体学习任务
【情境再现】
教师引导:东苕溪的源头在浙江省雨量最充沛的东天目山,是浙江省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瓶窑水文站的历史最高水位为8.97米,历年汛期水位也多次超警戒水位。
课件展示:播放2020年台风烟花影响东苕溪水位新闻视频片段1,展示2020年杭州市降水量和东苕溪(瓶窑水文站)水位变化图。
提问:根据视频和图文分析东苕溪汛期出现的季节,说明该季节河流水位常超警戒水位线的原因。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分析水位变化图,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夏季为东苕溪流域的雨季,降水量大,流量大,因此东苕溪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
提问:世界上绝大多数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都是雨水补给,那么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具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活动:合作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水位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一致,降水量越大,流量越大,受区域气候特征影响,汛期在雨季,具有不连续性的集中性,世界上绝大部分河流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而我国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选取真实发生的且学生近期有真实体验感受的事件,视频呈现台风烟花带来强降水对东苕溪水位变化的影响,视频中熟悉的事物瞬间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很多学生也表示以后再经过东苕溪旁的时候会关注下不同季节水位的变化及溪水的浑浊程度。课中选取学生更加熟悉的区域范围和地理事物,设置贴合真实情境的,符合学生认知基础的问题和学习任务,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真实复杂情境下的地理原理及问题,真正将地理学科理论落实于实践。
(2)结合真实复杂情境,落实地理实践和人地协调观
【原理探究】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台风烟花新闻视频片段2,东苕溪水位没有持续上涨,而是慢慢地趋于平稳,展示东苕溪流域图。
提问:据图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东苕溪水位上涨缓慢?作用机制如何?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视频,分析流域图,思考回答。
教师引导:为了减缓东苕溪水位快速上涨,2020年7月26日6时40分,青山水库闸门全关,保持零出库,以“一己之力”将上游洪水全部拦下,力保瓶窑水文站不超保证水位,力保大堤防洪安全。河流水位高,流域内湖泊会蓄积河水,那么当河流水位较低时,湖泊与河流是如何作用的?
课件展示:播放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模拟实验视频,视频间断播放,适时提问。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视频,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湖泊能补给河流,河流也能补给湖泊,两者的补给关系取决于水位的高低。丰水期时,河水补给湖泊水,有削峰作用;枯水期时,湖泊水补给河水。且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主要影响湖泊以下的河段。
提出思考:了更好地调蓄河流径流,能否在流域内大量修建水库?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学生印象深刻的课堂定是学生能真切参与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观察学生课上的思维活跃度,适时给予点拨和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搭建知识脉络,充分理解知识原理。本节课中,笔者做了一个简易的教学教具进行湖泊调节河流径流模拟实验,并提出一连串具有思维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其中原理,感知实验和学习的乐趣,并在小结后提出思考问题,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学生的答案不一,讨论激烈,思维不断碰撞,这也正是课堂的精彩之处。在模拟实验观察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从抽象的地理原理中跳出来,真切感受过程;同时在思考实验现象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与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地球水体运动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情境贯穿课堂,强化综合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多都是导入吸引人,但是在教授新课时又采用多个别的案例,没有将导入的情境案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导入与后续教学“失联”,这就使得原本用心准备的教学资源失去了价值。而情境贯穿并深入课堂的创设,能将教学内容有效串联起来,以任务为驱动,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会更加系统连贯,学习效果也会显著提升。本课笔者以东苕溪为情境导入,并将其应用于后续案例探究,将知识理论变成具体的问题融入学生后续的探究任务,学生在连贯的线索指引下不仅掌握了主干知识,又完善了自己的学科综合思维。
3.真实情境时空迁移: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本节课中笔者选取的东苕溪只是我国南方地区河流的一个代表,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大江大河川流不息,补给形式多样。河流的其他几种补给形式难以用东苕溪案例呈现,因此将研究的区域尺度扩展至我国两大典型区域: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选取区域内真实的图文数据资料,学生自主分析区域内河流的另外几种重要的补给类型及特征。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是高考常考点也是学生易错点,在课堂实践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典型例题的深入讲解,加深学生这两种补给类型的识别和应用的能力。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后,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以致用】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黑龙江省呼兰河陈家店站2014年流量变化曲线。该河全年流量有两个峰值,说出其出现的季节及补给类型。
教师提问:季节性积雪融水的概念如何界定,该补给类型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据图分析,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一般指流域地表冬季的积雪,至次年春季随着天气转暖而融化,对河流进行补给,具有连续性和日变化特点。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量变化,与流域的积雪厚度,地形状态有关;气温越高,补给量越大。我国以东北地区最为典型,河流两个汛期,春讯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为雨水补给。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塔里木河一条支流上某水文站的径流量与附近库车的气温对照图。
教师提问:该河径流量和气温大致呈_________相关。该河明显的汛期出现在_________季,原因是_________。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动笔整理笔记。
教师总结: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气温,气温越高,补给量越大,河流汛期在夏季,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我国以西北地区最为典型。
课件展示:地下水补给是较为稳定且均匀的补给水源。地下水与河流之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地下水水位和河流水位的高低。
小结:河流补给的五种类型及特点。
三、真实情境教学反思
本課以台风对东苕溪水位影响这一真实情境为背景,创设情境案例,从小区域到大的空间尺度,探究河流主要的补给类型,始终将真实情境贯穿于课堂。做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针对问题深入互动,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增强了问题意识,不仅知其然,更希望通过问题探究知其所以然。备课之初,笔者查阅大量资料,新闻、文献、收集数据及绘图等,就是为情境的创设提供真实性的数据支持。选取学生熟悉的、有真切体验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学有所得,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周边地理事物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挖掘真实情境的过程中开阔地理眼界,增加知识储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模拟实验环节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说明学生对感兴趣事物更具有探究欲望,参与感很强。遗憾的是,由于课时和场地受限,笔者未能将实验放置在课堂加以呈现和让学生亲自操作,或者是作为实践探究由学生自己制作教学模具,这样会更加有趣味和参与性,效果也会更精彩。课堂上,笔者利用真实情景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将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和拓展,教学讲究生活性,凸显学科价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真实情境中探究理论知识,并且理论联系实际,既提升了自己对学科价值的认可度,又高效参与课堂,积极探索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领略地理之美。
通过本次案例教学,针对核心素养下的真实情境教学,笔者有几点思考:首先,真实情境创设贵在真实。情境教学是地理课程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真实情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准确理解案例背后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真正理解人地关系的差异性及复杂性,课堂如果脱离真实,那么知识点就会变得虚浮,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理论知识。如何做到真实,并且要符合学生思维认知水平,需要教师用心挖掘和筛选生活素材,注重教学资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筛选资料的同时,注重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多种渠道获取,多种方式呈现,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学生喜欢的课堂。其次,真实情境教学要落实具体的学习任务。要重视复杂、开放性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即把具体任务尽可能放在充满真实性、复杂性的现实情境之中。真实情境不仅在于地理现象的真实性,更在于课堂上教师能结合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因此,情境素材要经过筛选加工过之后,才能成为有效素材,题目的设计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但也不是简单串联生活案例,而是找到情境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具体的任务,相较于传统的问题设计,这一过程更为复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要求更高,如何引导学生应用综合思维和区域知识解决开放性强的问题,这对地理教师也是一大挑战和激励舞。
作者单位 杭州市瓶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