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云
关键词:课程思政;通信电子线路;思政教育价值;转化策略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落实思政课程建设。在此背景下,各高校争先恐后开展了一系列思政课程建设。相关思政学术论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思政课程建设质量不尽如人意。以“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为例,其存在教师对思政价值认识不足,思政元素融人生搬硬套,思政内容边界模糊,思政课程内容东拼西凑的现象。在授课对象的思政评价方面,存在学生对思政的参与度不高,思政体验和思政价值观的认同感有待提高等问题。思政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发展。
针对“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本文从思政价值观确立、思政课程建设、挖掘思政元素以及激发、落实和扩展思政主题上下手,以便加深一线教师对思政课程建设的认识,进一步确立立德树人的宗旨,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1]。
1课程思政从“概念”到“实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的发展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以为国家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要从根本上实现“通信电子电路”思政课程从“概念”到“实践”的转化。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当前经济的结构,给众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参与国做好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的准备,为世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传统课堂教育带来了新的方法,师生可以从网络上找到对应的资源,从而降低了教育成本。另外,课堂网络化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也是一个挑战,个别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等,对自己的学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课程思政建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才能培养出满足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全球化意识和高尚的科学素养,以及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通信电子电路”课程的发展也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思政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传统的教学内容中。
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讲授应该结合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数字化的变革与创新要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所以要从根本上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是从“概念”到“实践”的激发策略
高等教育改革不仅要从科学知识的角度上引导学生学习,还要从思政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应该从传统课堂教学的过程上展开,建立思政课程的基础,同时将思政元素嵌入不同的学科知识点,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互动,扩展思政的教学手段,进而有效挖掘思政课程的价值。
若要发挥思政课程的价值,必须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积极融人思政元素,不仅教会学生专业知识,也从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思想认识。而思政元素的引入不应该是生搬硬套的,而应该从根本上引起师生共鸣。思政元素的挖掘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经过一代代授课教师的积累、补充和深挖,使思政示范课课程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思政元素的挖掘方式较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在专业知识的初级、中级和高级进化背景中挖掘,因为在技术的更新迭代过程中,专业理论的导向性和逻辑性有明显的发展,并且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理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思政元素挖掘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技术的发展。另外,在课程组教学过程中,要组织任课教师共同研究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社会责任和绝对的忠诚等思政元素,它们是思政价值发挥作用的基础,只有授课教师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思政元素挖掘信手拈来。
将思政元素的导向融人专业知识的发展中,可以从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改革以及对思政元素的升华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潜能。思政元素也要融入学生的学术发展,从思想上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丰富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价值取向中激发学生的思政潜能,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高校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执行者,他们所形成的价值观越丰富,那么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就更明显。同时,课堂教学是涉及教和学的相互作用,所以思政价值的体现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且体验和反馈要同时进行。其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包括沟通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批判性教学和创新性教学等。
沟通式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在不同个体之间分享各自的观点、理论和经验,从而在沟通中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和相同点,采用换位思考、价值认同等方式深化对思政内容的消化吸收,从根本上激发自由、民主、平等、和谐和包容的价值观。合作式教学是基于任务驱动的引导下,在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参与者都深刻理解所要执行的任务,为实现具体的目标而进行合作,队伍成员要建立統一思想,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团队领导则要掌握队伍中不同个体的差异。合作式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团队树立集体意识,具备敬业精神和思政价值观。批判性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围绕讨论的主题开展批判性工作,实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其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要及时反思反馈,形成闭环学习,从点滴的学习中了解并领会思政精神。
3课程思政是从“概念”到“实践”的锁定策略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的锁定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2]。在新时代,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保证思政的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得以落实、发展和升华,是思政执行者需要探讨的问题。课程思政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多项政策文件,以全面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政策上阐述了课程思政在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思政内容、思政体系和思政价值等方面对思政建设作出了重大的工作部署。各高等院校在相关政策的号召下,也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关思政落实方法。
具体来讲,各高校应该提供连续、稳定的政策支持,从根本上确定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和思政建设的考核体系,以确保思政建设成果稳定和有效。此外,优化思政资源的有效使用,确保思政资源专项专用。要大力推进思政课程经验的交流、研讨和思政资源的分享,促进思政价值与专业知识相互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与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参与度。及时评判思政过程、方法、效果和影响的结果,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可以保证思政工作取得应有的成果。
思政课程是否产生价值,主要是看学生的表现,若在学生之间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在学生之间相互传播经验并形成一套有效的促进方法,则可以发挥思政课程的价值。思政价值是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应重点突出思政价值观的激发、深化、促进和创新,从而进一步融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正确的思政价值观。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要在课堂中给予相应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人格魅力提升有巨大的帮助作用,使其能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教师要牢牢记住学以致用的道理,高校教学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从思想上认识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保证走上工作岗位后不断地创造价值,以回报社会。21世紀是一个信息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无限的机遇,高校应该充分应用网络教育平台,引导并组织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而实现思政课程的网络化、虚拟化,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4课程思政从“概念”到“实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扩展策略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人的思政元素都是不连续的、处于散点状态的,因此教师需要做到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的扩展,从而实现思政价值的升华。在思政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防止出现“片面式”和“应付式”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思政课程检查、评价和考核体系。同时,需要管理者从大局出发,从制度上构建课程思政引导、项目支持、组织交流、师资培训和考核奖励等政策。从思政的内容上看,要对思政元素进行层次划分,实现思政内容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上进行扩展。另外,可以从空间维度对思政元素进行扩展,如思政价值的感知对象由一个班级向多个班级、高年级向低年级以及从学生向家长之间扩展,也可以由一门课向多门课扩展。
5课程思政从“概念”到“实践”的具体应用
对于很多本科高校来说,“通信电子电路”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所以本文以该课程为载体,进一步对课程思政元素在具体专业科目中的引入进行研究。比如,“通信电子电路”课程第二章的内容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图1),其中三极管属于共射解法,输出电压为上负下正,跟学生正常的思维(上正下负)不一致,所以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引入逆向思维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