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项目化实践助力STEM素养发展

2023-05-30 08:59李岩陈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信息科技

李岩 陈杰

【摘 要】本文以“人脸识别物联测温仪”项目为例,通过选题、构思、制作和优化四个环节,展示项目化实践开启真实情境下的建构与生长、引领跨学科学习和知识综合运用、促进多学科融入的技术实践方法,让学生体验约束条件下的工程创造,有效促进学生STEM素养发展。

【关键词】STEM素养;项目化实践;智能互联技术;信息科技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085-02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方方面面日益数字化发展、智能互联,知识经济、第四次工业革命呼唤创新型、复合型人才。STEM教育“以真实问题解决为任务驱动,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复合思维和创新思维”[1],发展学生STEM素养是回应时代呼唤的有效路径。

内涵:STEM素养是什么

所谓STEM素养,即面向真实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科学、技术、工程等学科相关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STEM素养发展首先伴随着跨学科学习的过程展开,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生发现科学、技术、数学、工程等各学科知识间的关联,改善传统的学习方式[2]。发展STEM素养主要以面向真实情境的项目化实践为模式,将学生所学与真实世界联结,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弥补分科教学知识割裂的不足。优良的STEM素养意味着学生拥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乐于科学探究,敢于技术实践,善于运用数学和编程等手段完成优选的工程作品或方案[3]。

项目:STEM素养发展的抓手

项目设计与实施对发展学生STEM素养的意义重大,体现在项目选题、方案构思、作品制作和评测优化等各个环节中,下面以“人脸识别物联测温仪”项目为例具体阐述。

1.选题:开启真实情境下的建构与生长

“人脸识别物联测温仪”选取当下防疫的真实情境,组织学生通过分析进一步明晰测温上报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如大量师生、多个入口、多个时段测温以及数据记录、判断报警、结果上报等。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确定的路径、模式和方法可套用,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等,甚至重新学习、不断尝试,才有可能解决。由此不难发现,面向真实情境的选题,可为学生提供知识建构、能力生长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别、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调研和梳理,将问题拆分为测温、记录、处理和报告四个主要环节,对每一环节的具体问题再加以细化。明晰的流程能激发学生调动已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增强问题解决的信心。

2.构思:引领跨学科学习和知识综合运用

构思测温的方案首先会想到手工的方式,但手工测温低效繁琐,不适合学校大规模集中的情形。自动非接触测温方式速度快、报警及时,但存在数据无法与人对应记录的问题,难以满足防疫回溯和精准查找的需要。通过联系生活应用、查阅文献,得知人脸识别的人工智能技术很有应用价值,组织学生体验机器学习训练智能模型识别人脸的过程,再借助物联网技术云端存储数据,基于micro:bit开源硬件基础,搭配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Huskylens AI摄像头视觉识别模块和Arduino+Oblog物联网模块的“人脸识别物联测温仪”方案得以成型。

项目构思不仅是一个调取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开放的,因而沿着所选的问题解决路径,学生在生物、物理、信息科技、数学等学科之间展开跨学科学习和知识关联,了解红外测温的生物基础、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感受人脸图像的数据化以及计算机算法综合应用产生的人工智能,经历跨学科学习,为问题解决提供新知识、技能的同时,丰富自身的学习方式,更新学习观念[4]。

3.制作:促进多学科融入的技术实践

制作防疫测温项目的作品,除了开源电子器件的连接、焊接外,还有大量的材料选择和加工,不同材料加工的工具、工艺也各不相同。因此,项目作品的制作是一个形式十分丰富的技术实践活动,激光切割、3D打印机等硬件仪器,配合二维绘图、三维CAD建模软件,项目制作环节引导学生在数据计算、图形绘制、空间造型、结构建造中将数学学科知识自觉地融入技术实践,保障技术实践科学、合理、有效,为学生身体力行将头脑中“无形”的方案变为“有形”的作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信息科技学科尤其是编程技术的融入,赋予作品快速判断个体的状况,按班级、年级、时间段等多种方式分析,发现体温变化的趋势,监控或回溯分析异常情况的功能。借助物联网平台,除了能够便捷地查询相关的数据信息,深入挖掘数据,还能进一步了解师生到校时间、入口流量、午间就餐耗时等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学校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为了作品形式美观,艺术手段、文化符号等也为学生完成技术实践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元素。

4.优化:体验约束条件下的工程创造

STEM项目的作品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进行的“人工改造物质世界的建造活动”,也被视为工程。与大多数工程作品一样,“人脸识别物联测温仪”作品初次部署测试,发现因环境的亮度、人流以及背景等干扰产生偏差,需要不断地修正优化。由于工程活动要求改造者兼顾经济成本、艺术样式、人文感受等诸多因素,综合运用科学原理、技术方法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优化为学生带来了约束条件下的工程创造的体验机会,为学生权衡利弊、规模化加工、性价比最优等工程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最佳训练园地。进而在有效的优化方向上不断加深,感受迭代的力量,逐渐理解迭代不仅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常用的编程方法,也是工程优化的基本方式[5]。

约束并非仅仅是限制,它也为学生的工程创造带来新的机遇。随着作品的有效应用,新需求被不断催生出来,如检查人员巡视测温、重点人员实时监测以及教室场景下测温等,学生能主动分析新场景、新约束条件带来的挑战,明确问题构思方案,探究相应的科学原理、选择可行的技术,通过工程实验、测试和迭代,创造了系列化的头盔式、手环式和教室专用等作品。

思考:构建STEM素养发展的场景

通过“人脸识别物联测温仪”项目可以看到,设计好项目的每一个实践环节将对学生STEM素养发展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当今社会,需要运用跨学科的方法,依托STEM人才,通过技术实践和工程创造,方能应对未来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此,推进学生STEM素养发展意义重大。《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指出,驱动基础教育应用技术的关键要素包括“STEM学习的兴起”。未来,学校应充分发挥智能互联技术的优势,为STEM项目解决问题提供技术手段和跨学科学习平台支撑。加强面向真实问题设计并实施优秀的STEM项目,构建STEM素养发展的项目化实践的智能互联场景,跟蹤学生发展的过程,记录并分析数据,评价STEM项目设计与实践的效果,为学生STEM素养发展提供更科学精准的分析,为社会培养更多STEM素养优良的创新型人才[6]。

参考文献

[1]蔡慧英,顾小清.设计学习技术支持STEM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6(3): 93-99.

[2]杨彦军,张佳慧,吴丹. STEM素养的内涵及结构框架模型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21(1): 42-49.

[3]杨晓哲,任友群. 数字化时代的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J]. 开放教育研究,2015(10): 35-39.

[4]王素,李正福. STEM教育这样做[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5]李伯聪. 努力向工程哲学领域开拓[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7): 36-39.

[6]北京开放大学地平线报告K12项目组. 2017地平线报告:新技术驱动教学创新的趋势、挑战与策略[J]. 人民教育,2017(21): 71-75.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

猜你喜欢
信息科技
生本观念下的农村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研究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信息化之构建
信息科技对高中生产生的影响
信息科技课堂中推进学生键盘学习有效性的点滴思考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大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研究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