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青少年社会认知、道德价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23-05-30 03:23代嬿于游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青少年

代嬿 于游

摘  要:青少年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丰满,通过认知指导青少年的社会实践。随着多媒体网络的发达,青少年所接触的文化呈现多样化,个体目前的社会认知、道德价值以及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社会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既可以客观反映青少年的精神现状,也可以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思考。通过SPSS 22.0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当下青少年价值观现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以909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了解不同群体青少年社会认知、道德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表明:(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群体的青少年在社会资本、信任和组织成员中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对于男性更适合做领导的看法存在差异;(2)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群体的青少年在道德价值观中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收入群体的青少年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社会认知;道德价值观;主观幸福感;青少年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1]。处于人生阶段过渡中的青少年,即由儿童逐渐转变为成年人。此时,青少年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也发生重要的转变,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个体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究表明,英国开展了对青少年安全保护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政治教育[2-3];美国开展了青少年公民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4-6];日本展开了对青少年道德教育[7];我国也加强了对青少年家庭教育、价值观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视。各国虽然在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存在差异,但是各国对青少年的教育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二、核心概念

(一)社会认知

认知是现代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认知的内涵是指人们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8]。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发展。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青少年处于后运算发展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意味着个体拥有完整的认知结构,智力水平日趋成熟[9]。其思维模式也逐步从抽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辩证思维为主,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待世界,这也为青少年社会认知提供了前提。

社会认知是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相关理论于20世纪70到80年代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该理论最初是由Albert Bandura所提出,其主要要素包括个体、个体行为、外部环境三要素(见图1),构成动态的相互作用因素,形成了著名的社会认知理论(SCT)[10],Abele & Wojciszke(2014)提出能动性和表达性是社会认知的基本内容[11],我国学者李路路和王鹏(2018)指出,在社会认知层面,主要包括社会公平感和社会信任感[12];崔岩(2016)认为社会认知是个体对社会性客体、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认知以及社会问题认知等。以往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认为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社会信任感有所下降[13]。通常而言,社会认知的对象主要包括自我认知、人际认知、群际认知以及社会事件认知;李雪姣提到,社会认知的基本维度主要涉及人际知觉、自我、价值观等[14]。综上所述,社会认知是以个体为对象,以社会现象、社会文化、社会政策、社会环境为主观感受。以往的研究主要围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或对其培养提出相关策略,鲜少有文章对社会认知进行量化研究,故本文章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是否与个体主观幸福感有关或有其必要性。

(二)道德价值观

辞典中指出,道德观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的整体认识和系统看法[15]。石海兵提出,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所在持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是处于一定经济关系之中人们的需求和利益的反应,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16]。道德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事物做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判断时所持的内在尺度,是控制个体道德行为抉择和实际道德行为过程的重要变量,是影响个体道德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包括“个人-社会”“进取-协调”“积极-消极”三个方向特征和强度特征[17]。我国学者黄希庭将价值观分为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宗教价值观,并提出道德价值观在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18]。

目前关于道德价值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为四类:第一类是基于理论形式对道德价值观进行概念界定;第二类是研究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因素;第三类是不同群体道德价值观现状研究;第四类是提高道德价值观的途径。

(三)主观幸福感

Wanner Wilson(1967)所著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一书的发表,标志着西方学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19]。 Diener(1984)将主观幸福感界定为根据自定标准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具有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20]。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三个维度[21],并且每个维度各自独立[22]。我国学者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有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行为习惯、自我效能、幸福感的提升[23];提高主观幸福感可以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24]。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在应对自我效能和学习倦怠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25];同时有利于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26]。

综上所述,虽然没有学者直接研究社会认知、、道德價值观与主观幸福三者间的相关关系,但是一些间接的证据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证明。何文芳、吕厚超、杜刚研究表明社会认知中其内容的基本维度能动性和表达性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且能动性的预测效力大于表达性[27];张经纬、陈志、丁世军(2021);刘明明(2016)研究表明,社会信任程度较高的群体,其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即社会信任程度与主观幸福呈正相关关系[28-29];汪宏,窦刚,黄希庭经过研究发现高自我价值观的个体其主观幸福感较高,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和更少的消极情感[30]。薛晓州、赵畅研究表明道德领导型能显著提高员工的主观幸福感[31]。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此次的研究对象界定为青少年,通过对关键词“青少年”“青少年社会认知”“青少年道德价值”“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检索,近10年来文献数量分别为1098篇、287篇、103篇、1098篇,可以得知,近年来学者对青少年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對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多。虽然对于“青少年”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青少年的界定并未统一,不同的学者对于青少年进行了不同范围的界定,洪婧婧、李世宏(2022)将青少年界定为6-15岁[32],胡春梅(2021)、蒋鑫鑫(2021)等学者将青少年范围界定为18-24岁[33-34];中国共青团团章中将共青团的年龄界定在14-28岁[3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共青团中央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中将青少年界定为6-35周岁[36],本文根据学者的实际调查以及对中国相关文件的解读,本文将青少年的年龄范围界定为18-35周岁。

本次数据使用世界价值观第七次(2017-2020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该数据收集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共收集3036份问卷,符合“青少年”年龄范围界定的人数共有909份,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6.84±5.33岁,其中男生384人,女生人数525人。

(二)研究工具

1.社会认知

本次社会认知量表由WVS小组共同编制完成,社会认知主要分为两个板块,分别是社会价值观、态度和刻板印象以及社会资本、信任和组织成员,共2个维度。社会价值观是指个体或群体认知体系中关于生活的基本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它以稳定而持久的形态对于个体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产生着重要影响,是判断是非曲直、真善美和假恶丑的价值准则[37];Edwards认为态度是与某个心理对象有联系的肯定或否定感情的程度[38],贾林祥提出,青少年的社会态度是指青少年对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所持有的评价与内在的行为倾向[39];林纲提出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务产生的比较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40]。总体而言,社会刻板印象与职业以及性别相关;社会资本通常认为是包含人际关系网络、信任和规范三个部分,体现个体在社会网络中感知的可获得或可利用的益处或资源;翟学伟(1994)认为中国社会资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先天的,包括血缘、基因等,第二类是后天的,包括亲情、朋友等人情关系[41-42]。社会信任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信赖程度,它反应的是陌生人对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信任[43];社会组织是指有政府部门成立的相关单位,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相关服务。社会认知共94题,社会价值观、态度、刻板印象共45项,社会资本、信任和组织成员共49项,总体内部一致性为0.74,可知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2.道德价值

问卷由WVS小组共同编制,并由国家相关专业人员根据中国国情进行相关翻译而成。道德价值旨在了解公民的道德价值观以及目前公民内心的道德准则,道德价值观主要目的在于了解青少年当下价值观的现状,道德价值规范是指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形成的基本的道德准则,危玉姝(2003)具体指出,价值是道德规范的内容,道德规范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4]。

道德价值测量题共23题,其道德价值指标的KMO检验值为0.91,Bartletts球形检验P=0.000,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所考察的道德价值指标可被概括为五个公因子。第一个因子涵盖了逃票、偷盗、有机会就逃税、接受贿赂、卖淫、堕胎、自杀、

打老婆、父母打孩子、针对他人的暴力行为、恐怖主义、随意的性行为、政治暴力等,可命名为逃逸暴力行为;第二个因子涵盖了同性恋、离婚、婚前性行为、安乐死、死刑等,可命名为婚姻态度;第三个因子涵盖了对在公共场所的人们进行视频监控、监视电子邮件和网络上的信息、收集所有居住在这个国家的人们的情报等,可命名为公共意识;第四个因子涵盖向政府要求自己无权享受的福利,命名为福利津贴;第五个因子涵盖不知应该遵循何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命名为道德规范行为。分别采用Likert10点计分法和Likert4点记分法,分数越低表明被采访者的认同程度越高,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86,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3.主观幸福感

问卷由WVS小组成员共同编制,并由我国专业人员进行翻译而成。人民幸福始终是我们国家的最大的目标,主观幸福感从客观上反应了我国民众对于当下生活的满意程度,故而,近10年来,以“主观幸福感”为主题的调查以及学术研究逐渐增加。本次主观幸福感的题目共11题,分别采用Likert3点记分法、Likert4点记分法、Likert5点记分法、Likert10点记分法对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详细的了解。

(三)研究过程及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收集由专业小组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进行数据收集,要求被访者认真阅读指导语,然后按照要求填写问卷。采用SPSS22.0软件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探索因子以及相关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青少年社会认知现状

为了对不同群体青少年社会认知现状进行了解,通过对不同组别数据进行分析,青少年社会认知中社会价值观、态度和刻板印象以及社会资本、信任和组织成员两个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1.97±0.14、1.51±0.23,社会认知中其记分方式采取负向记分方法,得分越低表明青少年的社会认知程度得分越高。

从表1可知,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在社会资本、信任和组织成员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社会价值观、态度和客观维度中不同群体青少年差异均不显著。题目7“您认为在家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品质”从图2可知,不同群体青少年认为有礼貌、独立性、责任感、勤奋、对别人宽容与尊重是青少年认为最重要的品质。不同学历的青少年对社会价值以及社会信任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图3可知,目前不同群体青少年不愿意与“吸毒者”“酗酒者”“艾滋病者”“同性恋者”“未婚同居者”做邻居。

(二)青少年道德价值现状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不同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89±1.22;4.26±2.31;2.56±0.91;3.45±2.38;5.32±2.40;2.70±1.04得分越低表明青少年道德价值观越高,除维度五不知应该遵循何种道德观念平均值较高,其他维度得分均较低,说明当前现实中,青少年虽然没有统一遵循的道德标准,但是其道德意识较为统一。

通过表2可以得知中等学历及以下、高等学历及以上在道德维度1(逃逸暴力行为)与道德维度2(婚恋态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在道德维度4(福利津贴)与道德维度5(道德规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历以及不同年龄群体的青少年在公共意识态度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主观幸福感

当代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得分达到4.05±0.47分,该维度均分为5.6分,可知当代青少年主观幸福感较高。由表3可知,不同学历青少年在主观幸福感中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高等及以上学历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明显优于中等及以下学历的青少年;不同工资收入群体的青少年与主观幸福感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当收入大于或者等于支出时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更高。表4可知,道德价值观和规范维度1、维度2、维度3、维度4因素分别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0.001水平上的显著性。

五、讨论

(一)青少年社会认知特征

通过对907名青少年的调查,进一步了解不同群体青少年关于社会价值观、态度和刻板印象以及社会资本、信任和组织成员的资格。青少年社会认知处于较高的水平,不同群体青少年认为在生活中最值得信赖的是家人、其次是邻居和熟人,信赖程度最低是宗教,这与我国的注重家庭的传统观念相符合。李小山(2016)等人指出,在人际互动过程中,人情对于信任有显著的预测作用[45];刘永生指出,中国的人情通常是根据自己的亲疏远近决定的[46]。青少年在社会组织信任中,认为最值得信赖的是中央政府和军队,其次是法院和警察,对宗教团体的信任度最低,充分证实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学历青少年群体对社会资本、信任和组织成员存在显著差异,相对而言,男生对于社会资本、信任和组织成员优于女生,与高学德在“当代城市青年的人际信任”调查相一致[47];小于等于18岁的青少年群体对社会资本、信任和组织成员的得分更高。不同性别青少年对于“总体来看,男性比女性更适合做政治领袖”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生对该观念更加认同,该观点与我国社会现状相符合,例如,我们国家中央领导层中,总书记到秘书长的人员共12人,仅有1名女性成员。

(二)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和规范

总体而言,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和规范处于较高的水平,研究发现,中等及中等以下学历的青少年更加不能接受逃逸暴力行为和婚恋态度(同性恋、离婚、婚前性行为等因素);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青少年更加认同应该根据国家规定领取相应的社会津贴;年龄在18-28岁的青少年对于应该遵守何种道德规范更加困惑;青少年均可以接受国家对公共区域的监视行为。相对而言,不同群体青少年对于应该遵循何种道德规范都有较大的困惑,这主要是因为道德价值观念和规范并非是一成不变且无固定标准造成的。同时,唯物辩证法强调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其需求也不同。针对青少年对于社会道德规范模糊的现象,应该加强青少年社会道德规范的建设,及时更新宣传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道德规范;其次应该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为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和规范的建设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应该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积极作用,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榜样。

(三)主观幸福感

王玥指出,主观幸福感是衡量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48],本研究中调查显示,不同群体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中总体得分较高,表明青少年对社会制度、生活现状有较高的满意度。同时,学历的提升以及经济收入的增加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认为大多数人可以信任的青少年其主观幸福感得分更高。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有利于减少抑郁、焦虑、孤独、退学等不良行为[49-50]。国家可以通过加强道德规范的引导,实施减少贫富差距的相关政策,通过引导大众提升个人学历等措施提升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

(四)問题和展望

本研究中,样本量来自全国各地的随机抽样调查,对受访者未进行民族以及地区的详细登记,故而,未能进一步了解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民族青少年社会价值观、态度和刻板印象以及社会资本、信任和组织成员资格的现状,进行针对性调整。后续可对该人口学信息进行详细调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社会信任以及道德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在今后的实践中,有必要引导青少年关注政府机关以及组织的服务范围,为青少年解读相关政策;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观察新政策以及道德规范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而进一步提升国民幸福感。

六、结论

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性别群体青少年社会认知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应注重提高男生的社会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女生的社会信任感。

(2)不同学历、不同收入水平群体青少年在道德价值观和规范以及主观幸福感中存在显著差异,高等院校应该注重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并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婚恋观;中等院校应该提高青少年的公共意识以及社会福利意识。教师应该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确知识的重要性;国家应当注重减小国民家庭收入差距,进而提升青少年幸福感。

(3)不同年龄青少年在社会认知、道德价值观和规范存在显著差异,应进一步增强18-28岁青少年的社会津贴意识,28-35岁青少年的社会信任、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9-04-30)[2022-04-21].http://www.gov.cn/xinwen/2019-04/30/content_5387961.htm.

[2]张晓霞,王志荣,崔岐恩.英国校外教辅机构对青少年的安全保护——基于英国教育部最新安全指南[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40(02):134-140.

[3]刘丙元.英国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20(03):65-71.

[4]吴冬,刘举.美国青年公民价值观教育的多元渗透机制及全面发展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8):33-35.

[5]王琪.美国青少年公民教育服务学习及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06):83-84.

[6]刘欣堂.美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再认识[J].思想教育研究,2009(09):82-85.

[7]张琦.日本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思考[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3):34-37.

[8]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4-36.

[9](美)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德.学习心理学(第6版)[M].汪玲,李艳萍,林凤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0]BanduraA,BanduraS,BanduraA.Social foundation of thoughts and actions: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6,12(1):169.

[11]Albele.A.E. & Wojciszke, B.(2014).Communal and agentic content in social cognition:A dual perspective model.Advance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50.195-225.

[12]李路路,王鹏.转型中国的社会态度变迁(2005-2015)[J].中国社会科学,2018(03):83-101.

[13]崔岩.“90后”青年社会认知特征和社会评价分析[J].青年研究,2016(04):38-46+95.

[14]李雪姣.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对自尊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4.

[15]徐少锦.伦理百科词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060.

[16]石海兵.青少年价值观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4.

[17]Leslie K:Williams.Cheating Incidences,perceptions of cheating,and moral development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D].Providence:Johnson&Wales University:2012.

[18]黄希庭,等.当代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19]Wilson,W.(1967).Correlates of avowed happiness.Psychological Bulletin,67(4),294-306.

[20]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542-575.

[21]Diner,E., Oishi, S.,& Lucas, R.E.(2015).National account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American Psychologist,70(3),234-242.

[22]Fujita, F.,Diener, E.,& Sandvik, E.(1991).Gender difference in negative affect and well-being: The case for emotional intens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98(6),946-955.

[23]馬超,石振国,王先亮,田玉戈.体育活动与幸福感的互促互进:基于大学生同伴关系与自我认知的中介效应[J/OL].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15[2022-06-0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257.R.20210930.1509.010.html.

[24]陈梅,黄时华,吴绮琳.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J/OL].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12[2022-01-29].https://kns-cnki-net.webvpn.buu.edu.cn/kcms/detail/11.5257.r.20210930.1817.022.html.

[25]李巧灵,林云云,王俊有,王明辉.大学生应对自我效能和学习倦怠的关系:基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06):443-447.

[26]Proctor C,Linley PA, Maltby J. Very Happy Youths:Benefits of Very High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Adolescents.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0,98(3):519-532.

[27]何文芳,吕厚超,杜刚.社会认知基本维度与主观幸福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9,42(05):1167-1173.

[28]张经纬,陈志,丁士军.就业质量、社会信任与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128-137+181-182.

[29]刘明明.社会信任对公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6(01):87-97.

[30]汪宏,窦刚,黄希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03):597-600.

[31]薛晓州,赵畅.道德型领导对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同事支持和同事信任以及亲社会动机的作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11):18-23+30.

[32]洪婧婧,李世宏.体育环境对儿童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运动承诺的中介作用[J/OL].中国体育科技:1-7[2022-02-11].

[33]胡春梅,何玲玲,葛宁.青少年感觉寻求对攻击行为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教育科学研究,2021(12):20-26+46.

[34]蒋鑫鑫,单岩,贺凤娟,苏静,高雅靖,李雪,王红.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青少年慢性病患者医疗保健过渡项目比较[J].护理学报,2021,28(19):67-71.

[35]中国共青团网.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第一章 团员[EB/OL].(2018-07-02)[2022-04-21].http://www.gqt.org.cn/ccylmaterial/regulation/200612/t20061224_12146.htm.

[36]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发布[EB/OL].(2019-06-28)[2022-04-21].http://www.gov.cn/xinwen/2019-06/28/content_5404174.htm.

[37]侯松涛,程美东.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22(01):103-111.

[38]Edwards.A.L.&Smith.E.A Disconfirmation Bias in the Evaluation of Arguments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5(71):5-24.

[39]贾林祥,徐琛.试析青少年的社会态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4):38-41.

[40]林纲.网络新闻语篇中价值观偏移的社会刻板印象及其生成机制[J].新闻界,2012(11):34-37.

[41]WILLIAMS D. On and of  thenet :scales for social capital in an online era[J].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6(2):593-628.

[42]翟学伟.面子.人情.关系网—中国社会心理与行为的特征[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43]李彬.走出社会转型十七人机信任的困境[J].齐鲁学刊,2006(02):135-136.

[44]危玉妹.价值选择与法律、道德规范的协调统一[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11):78-81.

[45]李小山,赵娜,周明洁,刘金,张建新.人情与人际信任:关系类型与主题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6,36(06):546-550+573.

[46]刘永生.论传统人情关系对当代青年人才成长的阻抗与价值转换[J].湖南社会科学,2016(03):206-209.

[47]高学德.当代城市青年的人际信任[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9(02):60-65.

[48]王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家庭教育支持的中介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2016(09):52-58.

[49]唐淦琦,黄敏儿.高等从夫干人群的负情绪特点:生理和表情的依据[J].心理学报,2012(08):1086-1099.

[50]李欣.学生的幸福感—来自PISA2015的测评结果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7(15):23-29.

责任编辑  宋  猛

作者简介:代嬿,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于游,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关于体育参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