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琦 景天
摘 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各类线上媒体软件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为学生提供便捷学习、社交条件的同时,也为高校辅导员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难点和思路。在信息泛滥的时代,网络信息纷繁冗杂、真假难辨,虽然网络为高校辅导员和学生提供了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但思想活跃且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不良或虚假信息的影响,长此以往,会使大学生接受或滋生不良的观念和思想。因此,文章基于信息时代背景特点与大学生群体特点,分析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的现状,并探索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进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以期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合理性、实效性和充分性。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3-0053-04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中要求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落实于课堂教学建设中的各个环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的水平,组建系列思想政治教育讲堂,在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中,培养高质量综合型人才[1]。另外,《纲要》中还强调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标准是立德树人成效,启发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秉持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切实发挥教学课程的育人作用,将新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课程建设中,以实现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新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快速且便利的信息获取渠道,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大量不良信息不断冲击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使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时受到掣肘[2]。高校辅导员应该合理且充分地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信息传递,对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革新,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策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思政教育的教学建设,采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削弱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尽可能地帮助大学生跳脱出信息茧房对其的束缚,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政素养。在教学中将思想话语模式和现实生活之间建立紧密链接,发挥新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时效性和交互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新闻时事进行解读扩展,减少西方话语霸权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为大学生建立重塑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想萌芽[3]。
一、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
目前,大学生群体普遍出生于与网络信息技术无缝衔接的时代,深受数字信息技术的影响。虽然多数大学生在外观上具备了成年人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但在心理上正处于塑造和完善人格的阶段。在互联网的环境背景下,网络信息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以及政治态度。具体而言,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心理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一)自我意识较强,认知和辨别能力较差
自我意识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自我意识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监控调节作用。大学生生理机能不断成熟,自我意识和独立倾向逐渐加强。由于大学生具有充沛的精力,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喜欢追求刺激和新奇的事物,其对精神需求的程度高于物质需求。大学生群体希望通过多方面了解自己并塑造个体所期望的形象,力图通过行为实践理解自身的情感和心理。在具有诱惑且煽动性的网络信息面前,大学生萌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基于大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经历以及生活阅历,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和鉴别能力较差,在社会问题的思考、评价和讨论中,常常带有自我幻想,对事物和事件的认识相较单纯和片面,容易接受网络上情绪化的消息来源,无法用客观和辩证的思维去全面地认识问题,很难对冗杂的网络信息进行合理且科学的取舍和应用,极易陷入网络的陷阱中,无意识地将自身困囿于信息茧房之中[4]。
(二)具有活跃且丰富的思想,但逆反心理较强
大学生群体具有思想活跃且易接受新思想和观念的特点,普遍对传统思想和观念怀有反叛和挑战的意识。由于现阶段大学生群体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受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常常缺少独立意识,对家长展现出强烈的依赖性,但又不愿接受家长与教师的说服教育。信息繁杂的网络世界充斥着各种形态的话语,使大学生极易接受他人具有煽动性和引导性的话语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化大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反叛心理[5]。
(三)情感丰富但在现实中受到抑制,产生较大的心理负荷
處于大学时代的学生具有丰富且矛盾的思想情感,在渴望友谊的同时又享受孤独。大学生普遍对与自身相关的事件呈现出强烈的兴趣与敏感的反应,对于社会政治动态、新闻时事以及思想潮流变化具有浓厚兴趣。在步入大学校园后,大学生具备了扩大生活空间和思维空间的条件,这种情况会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愈加丰富。另外,大学生的心理结构需要进行质变,他们正处于塑造人格的阶段,具有尚不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面对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中的事件时常常会陷入迷惘的抉择中,在受到网络言论影响下情绪波动较大,长久以往积累了较大的心理负荷,进而产生在网络世界中建立宣泄自身情感渠道和途径的想法[6]。
(四)具有较强社会参与意识,但社会化程度较低
社会化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语言、知识、技能以及规范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的学习和掌握,在社会中学习后实现适应社会并反作用于社会。个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多少决定了其社会化的程度。大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环境大部分在校园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社会化程度较低。但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对社会事务参与态度较积极,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和舆论,大学生更愿意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7]。但当学生理想与现实不符且产生冲突时,会产生心理上的失衡,进而采取回避的态度,并意图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求自我实现的途径。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虚拟世界对大学生行为的异化
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在拓宽学生视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和挑战思维,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为其提供了全新且广阔的平台,但同时也容易造成大学生行为的异化。这种行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自由化程度。全球性的交流行为和资讯内容共享对大学生思想意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国内外反华意识和势力的渗透,使大学生的三观受到一定程度的腐蚀侵害,加剧了大学生思想的迷惘。大学生在网络世界受到虚拟身份加持,构建了符合自我期望的人设面具,进而在网络虚拟世界实现极大的自由化言论输出和形象建构。其二是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大学生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缺少团队意识,轻视集体价值的重要性,转而注重个人价值和利益的提升,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8]。其三是大学生网络行为粗俗化。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大学生受到他律的约束极大地被削弱,仅仅依靠自律进行网络社交行为,极易在网络虚拟世界放松对自身的道德约束,进而出现网络行为粗俗化和庸俗化现象。其四是大学生数字化的人际交往模式。人际交往是个体身处社会中的必然行为,随着互联网全面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也大多呈现数字化的情况,大学生逐渐脱离于现实社会,依赖网络实现交友聊天和购物消遣等需求。
(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式,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座谈讨论形式,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言语教导,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缺少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加持,使学生丧失主动参与和双向交流的意愿。虽然传统教育模式仍有一定的成效,但网络时代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思想教育的互动平台,学生接受单向化的思政教育不再是单一路径,而是会参考或学习网络上的信息资讯。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应该根据网络发展趋势,革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9]。
(三)高校思想工作队伍构成陈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取决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塑造其人格的关键工作,思政教育课的有效开展能够解决大学生思想观念和立场等问题。但目前,大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对网络信息时代的认识,很少有创新教育模式的想法,面对繁多冗杂的网络信息,缺少信息甄别和处理的能力,缺少对学生的关注,依旧按照老方法、旧套路进行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而这种方式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叛逆思想。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学生要求与教师和家长进行平等对话,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过硬的政治素养以及良好的信息检索甄别素养,能在灵活掌握网络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开拓教育方式和内容。
三、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路径思考
(一)将网络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有机结合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网络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开辟新道路。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高校的特点建立网上社交账号或平台。以该平台为实施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宣传热点新闻和学校资讯,传播正能量,引领学校文化的发展。其次,可以通过“双微一抖”、钉钉直播以及微课等形式,将思政课堂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新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育人,强化学生沟通交流的意愿,及时了解并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关注重点,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以及感情等方面的难题,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助力实现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深入人心。再次,要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服务的网站建设工作。可将平台网站划分为考勤打卡版块、交流互助版块、心理咨询版块、学术讲座版块、就业指导版块以及模范版块,供学生下载学习,在为学员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的高效率。高校在进行网络建设时需要参考当前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组织各种活动,实施具有班级特色的活动,提高网站平台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增强网站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和黏性。另外,需要加强网络论坛的建设与监管。网络论坛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泛开展的可实施性,但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网络言论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可能会使不良信息侵蚀到校园网络论坛中,对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有消极影响。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网络论坛的监控和管制,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最后,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或钉钉群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在社交媒体中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制定下一步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内容。另外,高校辅导员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快捷地开展工作,比如发布群公告、设计讨论议题以及开展教学效果调查等。
(二)强化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学生评判能力
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质的培养,首先需要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媒体和信息知识,强化其对媒体的使用、信息的收集使用以及信息的分析和驾驭能力。其次,需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在网络传播中要注意个人信息、隐私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再次,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媒介使用道德教育,教育大学生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和隐私信息安全,严格遵守网络的道德规范,避免滥用网络犯罪。另外,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应该通过案例分析、现实说法以及新闻评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信息甄别能力,缓解学生在面对冗杂信息时产生的迷惘,引导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辨析和甄别,让学生能够全面、客观且辩证地进行问题分析,避免人云亦云。
(三)提升网络思政教育队伍的信息素质
网络思政教育的主体是高校辅导员,要求高校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平台软件,自觉跟紧社会时代发展脚步,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加强理论基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相融合,实现教学成效的进一步提高。在高校辅导员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可以组织高校辅导员团体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在组织学习中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对国家的新政策、新要求进行传达,对现阶段的社会热点、新闻时事以及社会舆论导向进行教育引导,保证高校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的正确性。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高校辅导员思想动向和政治导向的关注,避免高校辅导员因思想问题走偏。高校辅导员在使用网络社交媒体时,应严格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打造良好教师形象,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校组织高校辅导员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为高校辅导员高效实施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助力,使高校辅导员在教学环节中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效仿模范。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为高校实施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新途径,实现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型教育模式。这启发高校輔导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以德育人”贯彻到新教育模式中,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化、趣味化教育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网络思政工作的方法和思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陆海浪.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与建议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0):82-84.
[2] 蒋海蓉. 运用微信平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对策研究[J]. 数字通信世界,2022(01):168-170.
[3] 武鹏坤,靳小三. “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评《“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2022,17(01):129.
[4] 于莉. 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 时代报告,2021(12):146-147.
[5] 韦微.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构建的可行性评价与需求——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2):3760.
[6] 何宁. “三全育人”视域下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 大陆桥视野,2021(11):122-123.
[7] 何良苏. 互联网+视域下现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0):66-68.
[8] 魏爽. “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7):107-108.
[9] 刘丽惠.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8):2449.
(荐稿人:田珍,郑州轻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