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摘 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师生党员的基本单位,担负着把党的政治主张和具体要求贯彻到高校基层的重要职责。“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服务性应当成为高校学生党组织的鲜明属性和靓丽底色。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通过增强学生党支部的服务性,从而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生机活力,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组织保障。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组织;服务性;生机活力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3-0185-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对于高校学生党组织来说,更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学生、宣传学生、凝聚学生、服务学生的重要职责。202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对高校学生党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对学生党支部更好带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等提出新要求[1]。
高校面对当前学生党支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大力发扬创新攻关的精神,着力解决弱化、虚化、边缘化等可能存在的问题,不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加强高校学生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党组织拓展服务内涵的内在动力,在服务中让高校学生党支部得到淬炼,增强其内生的生机活力。
一、激发高校学生党支部生机活力的必要性
(一)激发生机活力,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
我国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高校的人才支撑。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当代的高校青年学生信息来源广、对外界事物较敏感,常规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下高校青年党员的现实情况。对此,高校必须深度梳理青年學生党员的思想脉络,创新方式方法,这对于强化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巩固党在高校的组织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激发生机活力,是高校学生党支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夯实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高校存在的意识形态斗争更具有超前性和隐发性,学生党员存在很多的特殊性,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但三观尚不成熟、不稳定,政治上的敏感性和辨别力还很稚嫩,不易接受传统形式的组织生活,常觉得枯燥乏味。高校学生党组织必须引入更新的思维、开创更活的形式、涉足更深的领域,才能使广大青年学生党员更加爱党敬党,共同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三)激发生机活力,是高校更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最基层的组织,是党在学生中的一线阵地,发挥着凝聚思想、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团结向前的重要作用。将党支部建设得坚强有力,有利于学生党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在全校师生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有利于党组织团结带领全校师生为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从而促使高校更出色地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二、激发高校学生党支部生机活力时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学生党支部凝聚力、向心力弱化
激发学生党支部的活力不是要曲意逢迎,通过浅层次的感官享受或利益诱惑等获得学生的支持,而是必须通过党组织强大的凝聚人心、引领思想的能力,真正团结学生中的进步分子。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力提升的重要矛盾就在于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在慢慢虚化、减弱[4]。一些党支部存在虚化、弱化、边缘化的问题,支部活动流于形式,党务工作和学习科研、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组织要求和党员需求相脱节。导致学生对党组织的认同感逐渐降低,慢慢产生一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刻板印象,党性意识慢慢淡薄,影响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因此,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加强生机活力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减少,反而是复杂性和困难程度更大,需要认真对待。
(二)缺乏有效的党支部教育方式、活动载体和管理模式
从现实来看,部分学生党支部活动频繁,大部分与专业知识和学生党员关注点联系不紧密,为了举办活动而举办活动,流于形式。日常会议、活动繁杂,内容空乏,学生党员疲于应对。高校基层党内活动主要形式为召开会议、举办讲座等。为确保每项活动都能成功举办,通常要对参与人数作硬性要求,只多不少,强制参与,而活动内容大同小异,学生党员在参加各种会议、活动外,主要任务仍是学习,如此便产生了矛盾[5]。此外,不乏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书记由年轻老师担任,不少学校直接让刚入职的年轻老师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年轻辅导员身兼数职,培养单位压实责任却忽视工作分配的合理性、连贯性。这些没有经验的党支部书记缺乏组织上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指导,往往是重任务、重结果,导致学生党支部任务繁重,党支部强不强完全取决于党支部书记自身的“悟性”,而不是整体性的建设,这就导致学生党员身处其中也缺乏生机活力。
(三)工作实效性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只有依靠师生、服务师生打牢立足之基,健康地向前发展。然而从现实来看,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帮助学生、服务学生等方面主动性还不够强,缺乏坚定的服务意识,在服务维度和服务质量方面仍然较为欠缺。很多时候服务师生只停留在形式上,做一些“蜻蜓点水”式的志愿服务,与专业能力、党员兴趣、群众需要脱节,服务能级不高,导致师生群众不认同,学生党员也没有成就感和自豪感。长此以往,学生党员自然也就没有了热心参与的积极性,党支部的活力也就逐渐减弱了。实际上,如果能多组织党员做一些针对性强、服务对象收获感和满意度高的工作,虽然表面上看党员付出更多、体力心力上更加辛苦,但实际上会激发学生党员参与活动的内生动力,更容易形成持续的正向反馈。
三、激发高校学生党支部生机活力的举措
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当重点抓好服务属性,深挖内涵、拓展外延,结合时代特点和发展规律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本文结合《条例》要求和笔者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实际,从增强党组织“服务性”从而激发学生党组织生机活力的角度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一)明确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
全方位提升学生党员综合素养,深化其服务观点,让其从思想上明确关心师生、关心群众的必要性和义务性。
一是要深化学生党员对党的宗旨的认识,我们党尝遍千辛万苦、走过千难万险,带领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到今天,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的立足之本。作为学生党员要在师生群体中率先垂范,在无私奉献和辛勤服务中体现我们的先进性。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行动,慢慢形成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让服务师生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定期分析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更多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重心理上的关心关爱,增强提升党员服务意识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定期开展党支部谈心谈话的相关活动,保持组织内部紧密的思想联系和互助指导。还要打造一些通过服务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标杆活动等,让学生党员深度参与其中,从实际工作中体会增强服务意识对党汇聚人心、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从而坚定服务师生、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理想信念。
三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尤其是要发挥党支部作用解决急难险重问题,让学生党员在重大活动保障等工作中拉得出、顶得住,从而在过程中解决急问题、锤炼硬本领、增强荣誉感,逐渐让服务意识根深蒂固扎根于学生党员的思想中。
(二)拓展服务维度,增强服务效能
要通过增强服务性激发学生党支部生机活力,应当注重路径上的拓宽和效能上的增强,使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服务中磨砺自身、贡献力量,从而更好融入業务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社会发展、融入群众关切。
一是服务党的组织建设。“打铁还须自身硬”,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构建多层次的党员日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要发挥优势,将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师生群众身边,如在校内党的方针政策宣讲等活动中,有的高校组建由学生党员组成的宣讲团队,开展巡回微宣讲、理论座谈会等活动,在打磨锻炼党员队伍的同时带动身边同学了解大政方针、提升理论素养。同时,在政策解读时,还要注重与实际联系的紧密性,不能拘泥于纸面空谈。如有的高校不定期邀请重大政策实施对象的相关方或行业协会等,与学生党员开展政策解读和研究讨论,在此过程中加强直观认识,加深政策理解。
二是服务广大学生的学业提升。要发挥学生党员的标杆引领作用,在学业上做示范者、知心人,带动学生群体提升学业本领。一方面应当鼓励学生党员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综合本领,夯实自身学业基础;另一方面更应当带动身边同学精进学业、服务国家。如有高校的学生党组织,自发组织学习互助小组,通过学生党支部的力量,动员、组织学业优秀的同学,根据往年经验和学科情况,梳理难度较大的科目,录制“寻找学习兴趣、制定学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学业考试复习方法”等方面的教学视频,进行交流分享并提供学业辅导,在营造学业争优氛围的同时,切切实实帮助到了学业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群体,也贯彻了党群互助的优良传统。
三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创新组织载体,探索党建结对途径。如与当地村民自治组织、企业等建立联合党支部,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如乡村旅游、非遗文化传承等)和高校专业特长,搭建知识互学互鉴、产学研转化等交流平台,不断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科技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乡村振兴的发展资源,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同时增加地方的治理效能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建立定点的、专业较对口的实习实践基地,通过开展挂职锻炼或学习调研等活动,在为地方提供科教力量的同时,为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等搭建平台载体。
四是服务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应当自觉承担起服务学生事务管理等重要职责。如将学生党员作为团委、班委骨干体系外的另一重要力量,构建“有问题找党员”的对口联系机制,帮助团委、班委同学开展思想引导、日常事务、心理疏导等工作。在活动组织上,要提高质效,一些符合要求的党组织活动可以与班级活动、团建联建等有机融合,做到活动开展有力、学生喜闻乐见。此外,不少高校实行“导生制”,打造高年级服务新生群体的新型服务管理模式,导生多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这个群体是高校服务管理学生的横向支线,又是“传帮带”服务学生事务的纵向脉络,是学生党支部服务学生的生动实践。除此之外,学生长期活动的住宿园区(以学生居住区域为划分依据的一种党组织活动的组织形式)也是党建发展的特色平台,园区党建逐渐成为近年高校党建的亮点之一。学生党支部的成员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群众一线,始终围绕学生所需服务,从学生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充分发挥党员主体性作用,实现服务学生事务的最大化效能,突出学生党支部在高校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
(三)提升技术水平,丰富服务方式
要善于利用新的技术资源、思维方式,协调各方面共同做好新时代学生党支部工作。
一是善用新技术强化宣传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如今可用于党组织宣传教育的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既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的技术形态,也包括VR/AR等虚拟技术形态。网上课堂、虚拟参观等新媒体资源越来越丰富,让红色教育更加方便快捷。不少红色教育场馆积极引入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为参观者提供了生动逼真、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更加真实立体地展现红色史料的历史场景,也能让参与者深度参与其中进行互动交流,形式上也乐于被接受,大大增强了红色教育的吸引力,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此外,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善用新手段提升管理效能。要善用各类软件、小程序等,为学生管理、交流学习等场景赋能。如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健康情况动态监测、人数清点、需求整理等场景,流程长、服务面广、细节多,传统手段处理成本非常高,而运用这些自动化手段解决问题的效率非常高。又如线上讲党课、学生之间互助交流的学习平台等,现在越来越多通过视频直播、录制等技术手段开展,其服务受众更广、交流更直接、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大大降低,提高了学习互鉴的效率。
三是善用新思维突出实践导向。要响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在培养党员、教育学生时接地气、做实事。要充分协调各方面优势,想想我们需要什么、有什么、能为别人做什么,把思想提到位、知识学扎实、能力练成熟。比如与专业相关的当地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找找“公约数”,多建立一些专业交流、技术转换、调研协同的平台渠道,让我们的党员、同学们通过合适的机制,深度参与到做实事中去,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效、增长能力本领、砥砺服务初心。要利用实习、假期时间,组织一些调研走访等党员、学生团队,到党组织建设特色亮点多的地方、到专业优势明显的地区和企业等深入学习,从而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加调查研究能力,也能过加深对专业发展现状更前沿、更实际的了解。
党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學生党支部既是高校党组织的基础单元,又是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高校学生党组织成员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守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初心,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职责,以广大师生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学生党支部发展路径,提升党支部服务效能,善用新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发展,就一定能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质量,最大限度激发高校学生党支部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习近平.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12-8(1).
[3] 习近平.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8-19(1).
[4] 于艳茹.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探析[J]. 沈阳大学学报,2019,21(5):566-569.
[5] 于澎.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校基层党建的思考[J]. 吉林教育,2019(18):12-14.
(荐稿人:毛润泽,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