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颖
扬子鳄是目前地球上为数不多的上古爬行动物。历史上,它曾分布于黄河、淮河、长江沿岸的广大地区。
《淮南子》中的扬子鳄,是施云布雨、龙头人身的“雷神”。它也曾被人类滥杀、食用,剥皮做鼓,几乎每个朝代的文献里都有它的身影。经历数次“灭顶之灾”的扬子鳄,终于在今天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中华“萌”兽。
近几个月的互联网上,扬子鳄火了。有人冒险用雪饼投喂扬子鳄,它一口咬掉半块,却并未对人造成伤害;一只扬子鳄在江边看老奶奶洗衣,却被老奶奶用捶衣棒敲了个“眼冒金星”。有人说,扬子鳄唯一的伤人记录,就是横在道上,把人绊了个大跟头。很难相信,鳄鱼竟然能如此温柔。
从恐龙时代开始,扬子鳄便已存在于地球上,被人们称为“活化石”。作为中国特有的鳄鱼,它真如传言中一般“弱不禁风”和“蠢萌”吗?
古代的人们把扬子鳄称为“鼍”,俗称“猪婆龙”“土龙”,他们是中生代恐龙的唯一近亲。扬子鳄善夜鸣,其声如击鼓、打更,所以江淮地区的人们也常把鼍鸣称之为“鼍鼓”或“鼍更”。
扬子鳄可以发出好几种不同的叫声,当它们发出“哄——哄——”的声音时,就意味着天气闷热、气压下降、风雨雷电将至。这种特殊的叫声,也就成为了先民预知雷雨天气的参照。古代传说中,龙负责施云布雨,故而人们还将龙的形象与其联系起来。《淮南子·坠形训》中记载:“雷泽有神,龙身人头,会鼓其腹而熙。”经考证,这里说的“雷神”,就是扬子鳄。
古人对于扬子鳄的利用和认识非常充分。“鼍鼓逢逢,矇瞍奏公”是《诗经》中对鼓的描述,由于扬子鳄的鸣叫声有时如同擂鼓之音,人们便用扬子鳄的皮来制作鼓皮,若实在没有鳄皮,便在鼓面铸上鼍皮纹,原始社会时期就已有了“猎鼍蒙鼓”这一行为。
随着历史发展,鼍鼓逐渐从打击乐器演变为礼器和军鼓。《上林赋》中写天子游猎之景:“……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钜;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这里的“灵鼍之鼓”,指的便是用扬子鳄皮制作而成的木质鼓,是天子游猎倦怠之后,在酒宴上演奏的乐器。
除此以外,古人还喜爱食用鼍肉。据《礼记》《本草图经》《埠雅》《本草纲目》等记载,扬子鳄为“羞(馐)物”“合药鼍鱼甲”“鼍身具十二生肖肉”,“南人嫁娶,必得食之”。在距今7000多年的山东汶上东贾柏遗址灰坑(即垃圾堆)中,考古发现了完整的扬子鳄头骨;随后,考古学家又在山西襄汾陶寺、山西芮城清凉寺、山东泰安大汶口、河南偃师灰咀等遗址发现了数量较多的扬子鳄遗骸。这些遗骸多出自高级墓葬,再结合它们出现在遗址的“灰坑”中,所以考古学家们推断,它们极有可能是贵族食用之后的弃物。由此可见,人们对其进行捕杀、食用的历史已算悠久。
到东汉末年,扬子鳄的皮、肉开始入药。据《神农本草经》记载,鼍肉主治癥瘕,恶疮溃烂;鼍甲主治逐瘀、消积、杀虫、症瘕积聚、崩中带下、疮疥恶疾等。不过,当时的人们,有着朴素的环保思想,又有对“鼍龙”的敬重,扬子鳄的捕杀利用尚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全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记述鼍的诗句。杜甫在游历山东时有“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李商隐在《隋宫守岁》中有“远闻鼍鼓欲惊雷”。都可见当时扬子鳄的分布范围广泛,与人类的相处也比较和谐。
人类活动对扬子鳄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不少挑战。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唐中期的安史之乱、北宋时期的宋金交战,引起了三次大规模移民,大量北方移民涌入江南,使得江南地区人口激增。南宋时期,开垦荒地、围湖造田的规模达到了历史新高。明清之后,我国人口数量持续攀升,人类活动的增加与扩张,使扬子鳄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适宜扬子鳄生存的河滩水域也逐步被农田和村庄取代。扬子鳄甚至还会因某些莫名的原因而遭受大量捕杀。例如,明代学者郎瑛《七修类稿》中记载: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将被称作“猪婆龙”的扬子鳄,与自己的姓氏“朱”进行关联,下令剿灭扬子鳄,江浙一带的扬子鳄惨遭“灭顶之灾”。
曾几何时,以前时常能听见的鳄吼逐渐消失;近现代,扬子鳄的处境似乎没有得到改善,栖息地破坏、人为捕杀、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使扬子鳄的处境更加艰难;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大规模的农田开垦使扬子鳄栖息地面积减少了四分之三。这期间,为了消灭血吸虫病,一场声势浩大的消灭血吸虫运动开始了。这场运动,消灭了困扰人们多年的血吸虫病,但同时,也给以螺蛳等小动物为食物的扬子鳄带来了危害。当时人们会在河沟、水塘边利用五氯酚钠消灭钉螺,消灭钉螺时,同样杀死了一部分鱼虾。钉螺、鱼虾的死亡,使得扬子鳄食物缺乏,甚至会因饥饿误食有毒钉螺、鱼虾而死去。
幸运的是,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增强,我国对扬子鳄的保护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举措。
1979年,国家林业部门和安徽省政府联合建立了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1984年,扬子鳄的规模孵化获得成功。此后,扬子鳄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自此,人们开始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重新见到自由自在的扬子鳄。从2003年至2020年,我国累计放归扬子鳄17次,共1038条。上海东滩湿地公园就有长达15余年的扬子鳄野放历史。
春季日间,扬子鳄经常趴在岸边芦苇地上晒太阳,一晒就是几小时,给人一种慵懒温和的感觉,甚至有人用雪饼投喂扬子鳄,而扬子鳄也不过是“一口咬掉半块雪饼”,并未对人造成伤害。实际上,扬子鳄的爆发能力很强。从出现在我国淡水流域开始,扬子鳄一直位居食物链顶端,其四肢末端尖利的爪子,不但适合挖掘洞穴,还能攻击猎物。资料显示,成年扬子鳄能够爆发出高达600公斤的咬合力,在现存的23种鳄鱼中排名第五位,超过了现存最大的狮子和老虎爆发出的咬合力——一头成年老虎的咬合力也不过300公斤。
幸运的是,扬子鳄对人类并不感兴趣,甚至会“社恐”一般地躲避人类,至今也没有资料记载野生扬子鳄伤害过人类。作为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扬子鳄体长一般在1.5米左右,有些个体会长到2米,体重约36千克,牙圆且钝。夏季是扬子鳄的繁殖时期,它们通常在6月交配,7月产蛋,蛋像鸭蛋,每只重约40克。经过30~40天自然孵化,幼鳄就会出生。幼鳄在出壳前不断发出嘟嘟的叫声,然后破壳而出,刚出壳的幼鳄,体重约30克,长20厘米,很像一只大壁虎。扬子鳄的主要食物是河蚌、鱼虾、螃蟹、螺蛳等小型水生动物。只要人们不去激怒它们,扬子鳄是十分温和的。但是,在扬子鳄的繁殖时期,千万不要试图接近它们,与其他动物一样,繁殖时期的扬子鳄,脾气暴躁,有着较高的攻击性。
如今,互联网上流传着许多关于扬子鳄的趣事,公众对于扬子鳄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是源于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而一方面是扬子鳄作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依然还有很多值得人们去探索与研究的地方。从“雷神”到“盘中餐”,再到如今备受关注的“小可爱”,扬子鳄的命运也诉说着人们不断探索与自然和諧共生之道的故事。
(编辑 陈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