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力
沿G331线绵长的内蒙古段一路行来,森林、草原、火山到荒漠一应俱全。
但这一段的主题应是草原,巨大的北方的草原。从荒漠草原到草甸草原,到一望无际的草海尽头,丛生的小草在国道两侧,生长出了近乎无穷大的意向。
2021年深秋,国道G331线宝格达山至阿尔诺尔布敦段公路项目,正式通车。这段公路起点位于东乌旗宝格达山林场东,北接兴安盟阿尔山旅游区,穿越锡林郭勒盟境内宝格达乌拉国家森林公园、乌拉盖湿地保护区,终点止于东乌旗阿尔诺尔布敦。
倘若从东往西的方向开车经过,人们在这一段会经历最为独特的一幕“换景瞬间”:汽车快速行驶在一个长长的大下坡上,突然毫无征兆地就冲出了白桦林的围绕,奔向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的,这里就是国道G331上最为特殊的一处存在:宝格达山,大兴安岭林区与内蒙古大草原的切换点。
沿G331线,从漠河向南出黑龙江进入内蒙古,第一站是呼伦贝尔市。
这是一座与俄罗斯、蒙古接壤的边境城市,下辖的室韦乡,曾以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而闻名。同时,室韦还有另一个身份——蒙古族的发源地。
最晚从唐朝时期开始,蒙古先民就在额尔古纳河畔的密林里留下了足迹。《旧唐书》称为“蒙兀室韦”,是室韦的部落之一。走出山林的蒙古族人开启了游牧生活。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匈奴、乌桓、鲜卑等族群逐渐融合。12世纪,最终由蒙古部完成了统一,“蒙古”一词成了统一后民族的名称。再往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吉思汗的传奇时代……如今,人们可以从室韦的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里,重温这段由游猎文化到游牧文明的壮丽史诗。
提起内蒙古,人们常常只记得蒙古族。事实上,内蒙古自治区生活着除珞巴族以外的全部55个民族,可谓中华民族的大团圆之地。其中有三个聚居在呼伦贝尔的特殊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因为人数较少,又在历史、生活环境、习惯和信仰上有相通之处,因此被合称为“三少民族”。虽然说是3个民族,但是他们人口稀少,偏处一隅,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之下,古老的文化随时面临着断层的危险,2022年8月鄂温克族女酋长的逝去或许就是一声警钟。
17世纪中叶以前,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还是同一个民族,在外兴安岭的山林中以狩猎、养鹿为生。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带,生活方式较为多样,农耕、狩猎兼而有之。三个民族的地域、生活习惯、方式相近,故被统称为“索伦部”。
然而17世纪中叶以后,三个民族开始了分化:达斡尔族主营农业,鄂温克族主营牧业,鄂伦春族因为深居山林继续着游獵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在政府的引导下,三少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变化: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的农业逐渐成为了主要产业,鄂温克族依旧保持着畜牧业的支柱地位。进入21世纪,三少民族的城镇化率甚至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逐渐融入了现代城市生活。
内蒙古地域广袤,东西向长达2400余公里,距离海洋较远,加上山脉阻隔,东西部降水差异明显,造就了多样的地质景观,从森林、草原、火山到荒漠一应俱全,人们沿G331线从黑龙江进入内蒙古,便能将这些地貌一一体会。
首先遇到的草原因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总面积1126.67万公顷,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呼伦贝尔草原孕育了诸多游牧民族,蒙古族、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都曾在此生活,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摇篮”。
夏天,气候凉爽的大草原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无边无际的绿色中点缀着淡蓝色的湖泊,星星点点的毡房旁是成群的牛羊。秋天的呼伦贝尔一片金黄,仿佛童话世界一般,各地的摄影师们蜂拥而至,记录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唯美画面。
出呼伦贝尔继续向南,与兴安盟交界地带有一个被称为“圣水”“神泉”的地方——阿尔山。地质运动的原因,阿尔山地区形成了中国第七大活火山群,火山露出面积达到2000平方公里。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众多的火山带来了丰富的地热资源,让阿尔山的温泉闻名遐迩,得到“圣水”“神泉”之名在情理之中。事实上,阿尔山全称“哈伦·阿尔山的”,含义就是“热的圣水”。
阿尔山的西南面是宝格达山,属于大兴安岭支脉,与蒙古共和国接壤。宝格达为蒙古语,意为“圣山”,清代把宝格达山这一片划定成皇家狩猎地,现在这里是我国的宝格达乌拉国家森林公园。从地理上看,宝格达山是大兴安岭林区与锡林郭勒草原的结合点,也是乌拉盖河、色也勒吉河、哈拉哈河、海拉斯台河的发源地。是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天然生态屏障,庇护着毗邻的几十万平方公里的丰美草原。
从宝格达山的白桦林出来,G331线沿途的景观陡然变化为广阔的大草原。再向西,从沿途景观可以明显感觉到因为降雨不均带来的植被退化,进入阿拉善盟之后,荒漠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第二大同时也是沙丘最高大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中国第四大同时也是流动最快的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等云集于此,沙漠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阿拉善盟成了生命禁区,历史上的沙漠丝路作为丝绸之路的分支由此经过,与草原丝路、河西走廊共同构成沟通亚欧大陆的交通脉络。
沙漠丝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进击匈奴的居延古道。后来随着东西交往频繁,古道上出现了固定的交通节点,供人在此歇脚、贸易。清政府与沙俄、蒙古的巨大贸易往来让沙漠丝路最终成形,在阿拉善地区形成商贸、盐运丝路共计13条,让荒漠变得生机勃勃。今天,我们能够沿着国道穿越这片沙洲,大约就有赖于前人的开拓。
额济纳旗是G331线在内蒙古的最后一站,也是最不容错过的一站。
梦幻的额济纳旗胡杨林景观,让这里闻名天下。作为植物界的“活化石”,胡杨生命力极强,耐寒、耐旱、抗盐碱、抗风沙,对于沙漠的生态系统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被誉为“沙漠的脊梁”。每逢秋季,G331沿线金色的胡杨林总能吸引无数游人。
额济纳旗有四十多万亩原始胡杨林区,从一道桥到八道桥,三十多公里的公路两旁,都是胡杨。一到秋季,此处就是连绵不断、“金光四溢”的梦幻小世界,吸引了无数旅行者涌向这里。走G331线,可以横穿整个胡杨林景区。
如果说胡杨林是自然造物的奇迹,那么额济纳旗深处的东风航天城则是新中国创造的奇迹。东风航天城就是世界三大航天发射场之一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额济纳旗境内巴丹吉林沙漠北麓。因为最接近的城市是酒泉,这座部分坐落于内蒙古的航天城被命名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基地通信的秘密代号为“东风”,所以基地过去被称为“东风基地”。直到199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在视察基地时题写了“东风航天城”,航天城才正式定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风航天城作为曾经的绝对禁区,如今可以有限向公众开放,人们得以一窥真容。从额济纳旗旗府所在地达来库布乘车出发,只需两个多小时车程,即可抵达东风航天城。
在开放的问天阁内,可以看到航天员住房、医监医保室,航天员健身房,新闻中心等设施,了解航天员们的生活日常。杨立伟、聂海胜、费俊龙等都是从这里出发,迈向星辰大海。东风航天城历史展览馆是航天城里的热门目的地,入口处巨大的《中国飞天港》壁画,展示了航天城的發展历程。展厅中,一代代同比例火箭模型逐渐由小变大,反映着中国航天实力由弱变强的艰辛旅程。
在东风航天城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里,长眠着700多位烈士的忠魂,包括十大元帅之一的聂荣臻,曾带领17名勇士强渡大渡河的航天城第一任司令员孙继先,为保卫国家财产壮烈牺牲的王来,还有许许多多来不及让世人记住名字的英雄们。他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奔赴大漠戈壁,用生命实践了“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