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冬奥会宣传片的翻译研究

2023-05-30 21:33梁惠鹏常呈霞
今古文创 2023年1期
关键词:字幕翻译

梁惠鹏 常呈霞

【摘要】北京冬奥会是世界性的体育文化盛会,是展现我国形象、提振民族精神的有利契机,对我国传统文化外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而冬奥会的宣传极为重要。本文基于张德禄构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从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大层面综合分析了三部北京冬奥会宣传片中的英文字幕翻译,探究译者是如何借助多种模态来共同体现源语意义,弥补翻译造成的意义缺失,以期为翻译宣传片提供些许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北京冬奥会宣传片;多模态话语;字幕翻译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1-010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1.032

基金项目:本文受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文化安全视阈下的典籍翻译研究”(项目编号:672605/002/091)资助。

一、引言

冬奥会是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会,于主办国而言,冬奥会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提振民族精神的有利契机,不仅扮演着承载历史文化记忆、凝聚民族国家情感、铺陈国家叙事的媒介角色,同时也在仪式性、竞争性、戏剧性的奥运文化场域中展现着主办国的文化魅力(范红,周鑫慈,2021:5-6)。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考察调研时,勉励大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争取第一时间把北京冬奥盛会传播出去。要通过办好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活动,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文化传播力、新闻影响力、国家软实力。

由此可见,冬奥会宣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8年,北京举办了夏奥会,其核心理念是人文奥运,提出了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相融合,展示一届“和谐、交流与发展”的人文主题的奥运会。所以,2008年夏奥会的宣传主要围绕“中国文化”展开,通过各种媒介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底蕴惊艳了整个世界。如今,时隔十四年,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再次成为世界聚焦的中心,2022年冬奥会的宣传不仅有文化,更有这十四年来中国的巨大变迁。通过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冬奥会宣传片的翻译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语言外的其他模态对译文表达效果的影响,更为准确地传达出北京冬奥会的精神,展现我国的国家形象,体现文化魅力,同时能为以后大型赛事宣传片的翻译提供更多视角和参考建议。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模态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象、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朱永生,2007:83)。多模态话语则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24)。语言虽然是一个几乎可表达所有意义的符号系统,但在特定语境中,语言表达某些意义的能力可能不如其他模态更为有效。好比图像能够表示真实事物的形象,而语言无论描述得多么形象,都不可能像图像那么逼真。交际者选择多模态来进行交际则是采用各种模态的特长和优势,更加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张德禄,2018:735)。

外宣片屬于多模态话语,包括语言、图像、音乐等多种符号系统。一般说来,外宣片有双语字幕,运用多模态理论,可以研究译文是如何通过多种模态使源语意义的表达更加充分,从而发现译文是否有需要改进之处,探究伴语言和非语言媒体形式对翻译效果的优化作用;还可以运用多模态理论来研究外宣片中的多种模态是否协调,对意义的表达是否均有积极意义,从而共同体现外宣片所要传达的意义,让观众有更加深刻真实的认知。

2009年,张德禄教授构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包括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大层面。本文试以张德禄教授构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北京冬奥会宣传片的字幕翻译进行探析。

三、冬奥会宣传片翻译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一)文化层面。文化层面是使多模态交际成为可能的关键层面,这个层面包括由人的思维模式、处世哲学、生活习惯以及一切社会的潜规则所组成的意识形态,和可以具体实现这种意识形态的交际程序或结构潜势,称为体裁(张德禄,2009:28)。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也不相同,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也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所以在翻译宣传片字幕时,译者需要充分考虑两种语言不同的意识形态,最大程度地将宣传片中所蕴含的文化传达给受众。

例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来自人民日报新媒体《北京冬奥会中国风双语预告片》)

译文:All men are brothers.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自《论语·颜渊》,本义是全国的人民都像兄弟一样,而在北京冬奥会的背景下,应是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均像兄弟一般,亲如一家,因而译为“All men are brothers”,译文虽简单,但清晰明了、意义明确,其中友好团结的文化内涵得以展现,体现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同时配以恰当的画面,“四海之内”出现时,背景画面为湖面一扁舟,一渔者垂钓,随后画面渐远,有一运动员划过湖面;“皆兄弟也”出现时,背景画面转为两队冰球运动员正将比赛的近景和雪山之巅运动员站立的远景,同时穿插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文字》“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吟唱画面及配音,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山川湖泊呼应四海,冰雪运动员呼应兄弟,文字画面意蕴文化,让译文更加立体形象。此外,2008年北京夏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画面交替呈现,让世界清晰认识到北京是座双奥之城。

例二:张家口还有古老悠久的城堡与村镇。(来自《大美张家口!2022冬奥会英文宣传片》)

译文:Zhangjiakou owns ancient castles and villages.

此例的城堡指的是蔚县古堡。蔚县是现今遗存古堡最多之处,古堡按用途来分,有军堡、官堡、民堡等,军堡大多建于地理位置重要之处,多是交通要道或战略要冲,而民堡村村都有,有的村子里甚至建了多座堡;按建筑形式来分,分为独门堡、多门堡、连环堡等等,这些形式的产生首先是为了发挥军事上的防御和保卫功能。蔚县古堡自成体系、各有特点,因古堡建筑年代的不同,其选址和形制也不同。在古堡内分布着众多珍贵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与古堡城墙一起形成完整的古堡文化体系与脉络,蕴含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信息(杨柳,孙凤鸣,2018:236-237)。译文将“城堡”译成了“castle”,“castle”是中世纪欧洲和中东地区的一种武装建筑,一般特指作为领主及贵族私人住所的武装建筑,而非作为一个城镇公共防御设施的要塞。由此可知,蔚县古堡和“castle”的区别不可谓不大,蔚县古堡多为公共防御设施,而非私人所有,内部还有众多古建筑,包括古街巷、古戏楼、古寺庙、古民居,人们在古堡内聚居,因此笔者认为此处将“城堡”译成“castle”并不合适,且此处的“城堡”主要是为了生存与安全而建,村村都有,发挥防御及保卫功能,类似于堡垒,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副教授罗德胤出版了一本著作,名为《蔚县古堡》,其英译名为Fortresses in Yu County,此处将“古堡”译为了“fortresses”,较为贴合蔚县古堡的形象。因此例二中的英文字幕“castle”换成“fortresses”或许更为合适。

(二)语境层面。在具体的语境中,交际受到不同语境因素的制约,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所决定的语境因素(张德禄,2009:28)。在北京冬奥会的背景下,宣传片的用语有了特定的语境。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冬奥会语境,还要考虑除语言外其他模態的作用,多重模态如何共同体现交际的意义。

例三:在长城边滑行(来自人民日报新媒体《北京冬奥会中国风双语预告片》)

译文:SKI JUMPERS WILL GET A GLIMPSE OF THE ICONIC GREAT WALL WHILE SOARING THROUGH THE AIR

在翻译“在长城边滑行”中,译者添加了主语“ski jumpers”,因为该字幕来自冬奥会宣传片,同时结合运动员滑行的画面,可知滑行的是滑雪运动员,所以增译了“ski jumpers”,增强了受众的理解。此外,译者处理“长城”时,不是简单的译为“ Great Wall”,而是添加了形容词“iconic”,长城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闻名世界,冬奥会期间,运动员来自世界各地,于他们大多数人而言,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或许曾在图片或视频中见过,却从未亲眼目睹,因而此处添了“iconic”一词,不过借冬奥会之机,长城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不会再是视频中的帧帧画面,而是亲眼所见的巍巍奇观。

例四:在工厂里腾飞(来自人民日报新媒体《北京冬奥会中国风双语预告片》)

译文:THEY CAN ALSO EXPLORE BIG AIR SHOUGANG,A VENUE INTEGRATED WITH INDUSTRIAL HERITAGE

在翻译“工厂”时,译者处理成了“Big Air Shougang,

a venue integrated with industrial heritage”,而非直接按照字面意思译为“factory”之类的单词,结合冬奥会背景以及画面中所出现的滑雪跳台可知,这里的“工厂”并非常规意义上的工厂,而是首钢工业园,其中的跳台便是“首钢滑雪大跳台”,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飞天”与滑雪大跳台项目的英文“Big Air”一词,均有向空中腾跃、飞翔之意,同时滑雪运动员在空中滑行的画面也呼应了“腾飞”;此外,首钢工业园内还有众多历史悠久、充满年代感的工业遗存,是北京城市老工业遗址文化与奥运文化完美融合的代表性景观,因此译文还添加了“integrated with industrial heritage”,冬奥会语境不仅促动了语言符号系统的选择,还促动了画面、配乐等多个符号系统的意义潜势的选择,共同促进了受众对意义的理解。

(三)内容层面。内容层面包括意义层面和形式层面。话语意义层面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所制约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张德禄,2009:28),这些意义由形式层面的形式及关系体现。作为多模态话语,冬奥会宣传片传递的意义不能单从语言这一单一模态理解,而应由图觉、声觉、视觉等不同模态的形式特征相互关联,共同传递话语意义。

例五:碧波展灵韵

译文:Natural Beauty of Beijing(来自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双奥之城 城市之光》)

该例的“碧波展灵韵”读来便让人联想到湖面清风徐徐,吹起清澄碧绿的水波,如诗如画,原文字幕极具中国式的美感,其译文为“Natural Beauty of Beijing”,采用了意译的方法,提取了“碧波展灵韵”的核心意义,即北京美丽的自然风光。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如画美景,而若想译出汉字的神韵,不可谓不难,此处译文虽达意,却失了汉字的美,但该宣传片除语言外,还有画面配音等其他模态,其中画面既有近景还有远景,有夏日荷花徐徐绽放,水面禽鸟翩翩展翅,还有湖上荷叶团团倚凉亭,一帧帧的画面尽显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和雁栖湖的水上风光,同时配以欢快惬意的背景音乐,弥补了译文在美感上的欠缺,多重模态共同体现了“碧波展灵韵”的意义与神韵。

(四)表达层面。表达层面也称媒体层面,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两大类。

语言的包括纯语言的和伴语言的两类。实现(纯语言)意义传播的媒体形式仍是声音或字符。而伴语言的媒体形式则对语言意义的传递起到辅助、补充和强化的作用,包括音响、声音的大小、音调、声音的频率、口音、语气以及字体形状、大小、空间的布局等(张德禄,2009:25)。冬奥会宣传片中的配音和字幕为纯语言,同时还运用了许多伴语言形式对纯语言进行了补充。以《北京冬奥会中国风双语预告片》为例,配音上,该宣传片有成年男声女声、童声还有戏腔,有中文、英文还有领导人的发言,既体现了冬奥会冰雪运动的世界性,也体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配乐上,以《小刀会序曲》开头,利用唢呐营造出磅礴的气势,随后是08年奥运会北京旅游宣传片的配乐《北京印象-五时》,一听便让人联想到北京08年奥运会,同时配上2022年冬奥会的宣传画面,“双奥之城”四字跃然于心,当画面转向中国传统文化介绍时,配乐也随之转为极具东方色彩的《梁祝》,转向运动员比赛的场面时,配乐随之变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我和你》(纯音乐版),运动员有喜悦也有失落,赛场无情但人有情,极为贴合奥林匹克精神;字幕制作上,英文单词均为大写字母,符合外国人的写作习惯,便于阅读,但在1分39秒左右,画面和字幕停留时间过短,转换过快,不利于受众获取信息。

表达意义的非语言媒体包括交际者的身体动作和交际者在意义表达中所使用的非语言手段,如工具、环境等(张德禄,2009:25)。以《双奥之城 城市之光》为例,在2分17秒左右,字幕为“冰雪聚热爱”,画面为一群孩子穿着专业的装备在打冰球,活泼可爱,虽然头盔遮挡了面容,但他们脸庞上必定爬满了笑容,表明对冰雪运动的热爱不论年龄大小,通过身体动作这种非语言手段,呼应了“冰雪聚热爱”这一主题。

四、结语

冬奥会宣传片属于多模态话语,不仅能通过语言,还能通过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因而在翻译宣传片时,译者不仅要处理好字幕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还应能够运用画面、声音等其他模态来弥补翻译造成的意义缺失,同时应考虑伴语言形式对纯语言的影响,如张家口2022冬奥会英文宣传片的字幕是以宣传画面为背景,作为冬奥会宣传片,必定会有不少雪景,而字幕的颜色也是白色,如此交叠,给字幕阅读造成了不小的困难,此处字幕这种伴语言形式并没有起到正向积极的作用。

运用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冬奥会宣传片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多重模态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如何保留源语的文化积淀,如何让多模态协同共同体现宣传片要传达的内容,从而提高冬奥会宣传片的质量,展现我国为举办冬奥会所做的积极准备以及这十四年来的变化发展,体现我国友好负责的大国形象及厚重的文化底蕴,同时为今后宣传片的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范红,周鑫慈.奥运会对国家形象的建构逻辑与整合策略——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际传播的新思考[J].对外传播,2021,(11):4-8.

[2]杨柳,孙凤鸣.河北蔚县古堡群落景观与乡土文化[J].社会科学论坛,2018,(06):235-240.

[3]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4]张德禄.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J].现代外语,2018,(6):731-743.

[5]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猜你喜欢
字幕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字幕翻译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看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直译与意译在英剧Townton Abbey字幕翻译中的相关思考
目的论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字幕翻译中幽默元素的翻译
儿童电影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