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导引的省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研究

2023-05-30 10:48刘佳姚亚方禹玉佐
国土资源导刊 2023年1期

刘佳 姚亚方 禹玉佐

摘    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历史文化资源是一定地域的文化空间载体,共同塑造了一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与文化性格。本文在总结当前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局限性的基础上,基于历史与人文地理学视角,提出了以核心价值为导引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发展思路,建立了价值引领的“全时期、多类别”价值分析及体系保护方法。结合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的实践,从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梳理、价值提炼与资源载体关联、格局管控与名录体系保护、区域联动与分类展示利用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以价值研究、价值梳理、价值延续与价值活化为具体实施路径的省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研究方法,以期丰富我国既有遗产保护理论,为省域历史文化资源体系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 歷史文化价值体系; 湖南省域

中图分类号: TU9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03(2023)01-39-07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Provin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Based on Value Guidance

—A Case Study of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Planning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Towns and Villages in Hunan Province

Liu Jia, Yao Yafang, Yu Yuzuo

(Hunan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Ltd,Changsha Hunan 410007)

Abstrac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such as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are the cultural space carriers of a certain region. They have jointly shape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haracter of a certain region.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otection work, and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human geograph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guided by core values, and established a value oriented "all period, multi categories" value analysis and system protec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topic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in Hunan Province, this paper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provin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system with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ath of value research, value carding, value continuation and value activ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ultural context sorting, value refining and resource carrier association, pattern control and directory system protection, regional linkage and classified display and utilization. It is expected to enrich the existing heritage protection theory in China and provide research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provin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system.

Keyword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system;Hunan province

0 引言

历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近年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升温。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提出了要系统完整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正确传递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指明了方向[2]。

当前,云南、浙江等[3-4]省份已完成相关研究工作,但多局限于历史文化资源载体空间表层问题,缺少对省域历史文脉、内核价值的研究思路。湖南省自然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均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和神秘性等特征。全面系统地对湖南省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体系性研究,对于系统认识和保护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

1.1 资源挖掘层面:保护对象整体性不足

自1961年起,我国先后公布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0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87个,并有6819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综合价值评估得到了认定与保护。但原保护体系多以年代久遠、价值突出为单一导向,存在“重古代、轻近现代”、“重高价值,轻一般价值”等问题;同时注重对单个对象的保护,忽视了历史资源个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对跨区域的线性文化资源关注较少,存在“重单体,轻整体”的现象。

1.2 空间保护层面:保护方法系统性不强

从区域视角来看,各类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基本上采用自下而上的自觉申报形式,缺少省域层面的顶层设计。保护工作主要是针对单个文物、单个街区、单个城市或聚落等点状资源展开,呈现出单体保护和分级分类的碎片化特征,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保护体系。同时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存在“重申报、轻保护”的突出问题,部分地方政府只想要荣誉称号,不愿承担保护责任和义务,保护管理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1.3 传承利用层面:利用方式协调性不够

当前我国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式以点状单体传承利用为主,活化利用方式单一,大多历史文化资源走向“以旅游为导向,模式化利用”的极端,未能挖掘出历史文化资源的个性特征与独特价值,不可避免带来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同时缺少区域协同的整体视野,资源的统筹协调利用不够,同类型资源区域联系不足,往往会导致发展定位趋同、文化资源开发过度、特色内涵不突出、设施重复配置等突出问题[5]。

2 省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为应对上述困境,开展省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研究具有其必要性。一是有利于全面普查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应保尽保。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全面普查摸清家底,以期完善省级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名录,推动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二是有利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分级分类保护,实现系统保护。从省域层面统筹各类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价值传导可梳理各级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特色,实现系统且针对性的保护。三是有利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差异化发展定位,实现永续利用。有助于各历史文化资源在合理分工下,避免同质竞争,实现错位发展与资源的互助互补,形成区域集聚效益,增强区域竞争力与内部凝聚力。

3 价值导引的保护体系研究思路与策略

3.1 保护对象

为实现应保尽保,研究遵循资源遗存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双线并行的原则,保护对象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街区、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等已登录历史文化空间载体外,同时包括古城、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历史地段、重要历史遗存、历史步道、古驿道、传统文化等潜在历史文化资源。

3.2 研究思路

研究深入贯彻《全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与新阶段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6]中提出的中国古代文明、近现代文明、中国共产党建党、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等各时期阶段划分方法及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地理五大研究类别,综合运用历史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构建了包括纵向五大阶段、横向五大类别在内的“全时期、多类别”价值体系框架[1]。通过价值研究、价值关联、价值延续、价值活化四个步骤对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识别、保护、利用等,有助于明确保护方向,提高保护效率。价值导引的保护思路相较于传统聚焦空间的保护方法而言,更具有针对性,目标、路径更为清晰(图1)。

4 实证研究——湖南省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构建探索

4.1 湖南历史文化资源简述

湖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的过渡地带,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的丘陵大省,北有洞庭湖相拦,西有武陵、雪峰之险,东有罗霄、幕埠阻隔,南有南岭环绕,为“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马蹄形特征。境内河流众多,大体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四水为骨架的水网特征[7]。

省内历史文化资源众多,遗址遗迹丰富。截至2021年,湖南省拥有长沙、永州、凤凰、岳阳等名城20座,里耶、靖港、芙蓉等名镇38个、张谷英和上甘棠等名村173个,名城、名镇、名村总量位居全国第11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一定数量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同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风貌和历史格局。以上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共同奠定了我省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地位。

4.2 文脉梳理:依托文献史料,系统梳理湖南省历史文化脉络

研究依托中国历史丛书[8-9]、湖湘文库通史[10]、省志丛书[11]、地方志[12-13]、特色志等历史丛书,采用历史地理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湖南历史地图的变迁再现、湖湘文化脉络解析(图2)、重大历史事件及典型线性文化资源的梳理,发现湖南经历了由封闭到开放,因孤立而团结,因红色而闪耀,从偏向内陆走到历史舞台中央的历程,其历史发展脉络大体可以分为沉寂孕育期(宋代以前)、转折发展期(宋代至清代)、蓬勃爆发期(近现代时期)三大阶段。

4.3 价值评定:构建全时期、多类别价值体系框架,凝练核心价值

依托文献史料[14-15],从纵向“五大时期”与横向“五大类别”系统认识和梳理湖南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真实、立体地讲述湖南故事,构建湖南省价值文化体系框架,凝练历史文化价值。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地理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通过构建价值框架体系,从五个方面凝炼湖南省核心价值,可以看出:湖南省近现代政治价值极为突出,以理学为代表的湖湘文化影响深远,同时具有典型地域代表性的社会价值、地理价值及经济价值(表1)。

4.4 载体普查:全面普查空间载体,构建价值载体“一总图/表”数据库

对照政治、科技文化、社会、地理及经济等五方面的核心价值,系统盘点省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街区、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等2559处历史文化遗存,摸清湖南历史文化资源“家底”,形成历史文化价值载体空间分布“一总图”(图3)、“一总表”数据库。

4.5 格局构建:化零为整构建价值导向与发展需求相结合的省域空间格局

以历史文化空间载体分布特征为依托,结合城乡建设条件及发展需求,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省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空间格局。以历史文化价值载体的地理分布和内在人文分区为根基,立足当下城乡建设实际,叠合省域重要河道、道路、基础设施,融合湘江生态经济带、长株潭一体化等战略,构建“四水、三脉、三区、四核、多点、多线”的省域历史文化空间格局(图4)。

4.6 名录完善:挖掘潜力资源,构建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名录体系

坚持“自上而下”梳理与“自下而上”建议相结合,拓展保护对象,挖掘潜力资源,完善保护体系名录。其中“自上而下”梳理包括评估挖潜与查找缺口补齐短板两种方式,通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估,结合专家调查,以湖南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历史格局、风貌的保存状况为核心影响因素,将湖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分为格局风貌完整型、格局风貌尚存型、格局风貌碎片化型、格局风貌难寻型四大类;同时以完整体现省级历史文化价值和弥补省域历史文化空间格局缺口为导向,挖掘潜力对象进行补充。鼓励地方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要求及程序》等进行自我评估,提出申报名单建议。对支撑湖南省域保护利用总体布局的重要城、镇、村、街区、地段,经科学评估,提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历史地段的增补建议名单(图5)。

4.7 活化利用: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理念构建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新格局

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理念[16-18],提出包括文旅融合基质分区、线性文旅廊道、典型项目斑块在内的系统保护利用思路[19]。从研究发掘、保护展示、利用创新、环境配套及数字再现五个方面整体谋划省级历史文化保护重大项目工程,明确提出不同市、县的责任使命与工作重点,促成省—市—县联动的保护合力。

根据历史文化资源空间分布及文化特色,提出重点建设五大文化基质分区即湘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板块、武陵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板块、雪峰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板块、环洞庭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板块、梅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板块,进一步丰富省域文化传承广度与深度(图6);整合文化资源,建设大湘东红色文化旅游廊道、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廊道、红军长征文化旅游廊道三大线性文旅廊道,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全域多个名城、名镇、名村等数千个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凸显湖湘文化、红色文化的伟人故里红色文化、“半条被子”“边城”等多个典型项目斑块,培育文化节点(图7、图8)。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对省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研究的探索,重新审视价值因素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中的作用与意义,由以往聚焦物质空间的静态保护向面向未来、内核价值的持续动态跟踪保护转变。以价值内因为主导,建立了系统性的价值研究、价值关联、价值延续与价值活化的价值导引体系保护方法,是新阶段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下的有力探索。研究全面梳理了湖南省历史文化脉络,重新认识并凝练了湖南省历史文化核心价值,突出了湖湘近现代的重点,摸清了已登录与潜在历史文化资源载体,对于提升和挖掘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等有了明确的方向,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下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顶层设计,为下层级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提供指引。

结合当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构与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路与要求,省域历史文化资源的体系性研究还有更多的研究和应用空间,比如进一步拓宽保护对象,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历史建筑外,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其他遗产类型也在不断丰富,以上共同构成保护传承的有机整体;全面对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从战略定位、空间保护格局、高品质魅力空间等多方面为省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新阶段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26):17-21.

[2] 石楠.传承[J].城市规划,2021,45(09):1.

[3] 刘学.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规划研究[J].中国名城,2011(09):20-25.

[4] 霍晓卫,张捷,骆文,等.省域历史城市文化资源体系性研究——以浙江省域历史城市资源研究为例[J].中国名城,2019(11):4-11.

[5] 张泉.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三个基本概念的思路探讨[J].城市规划,2021,45(04):57-64.

[6] 王凯. 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EB/OL],2021-09-13.

[7] 朱翔,王静爱.中国省市区地理:湖南地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15.

[8] 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孙占铨.中国历史图谱[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10] 田伏隆.湖南历史图典[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11]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12] 长沙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长沙市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

[13] 凤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凤凰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5.

[14] 张松辉 张伟伟.湖湘文化名著读本[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15] 罗望林.湖南省经济地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

[16] Naveh,Z. , A.S.Lieberman.Landscape ecology:theory and application[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3.

[17] 袁波,林进,何川.基于感知维度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9(03):129-136.

[18] 俞孔坚,李迪华. 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J]. 国外城市规划,1997,(03):27-31.

[19] 吴方兴,吴铠甫,谢婷.以“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为抓手探索乡村振兴困境和对策[J].国土资源导刊,2022,19(01):1-5.

收稿日期:2022-12-10;                改回日期:2023-02-02。

*第一作者简介:刘佳(1991—),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E-mail:50247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