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促进教学的实证研究

2023-05-30 20:00李新娥
科技风 2023年10期
关键词:研究型财会教研

关键词:科研;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重要转型期。2021年,相关部门印发的《“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强调,要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然而,应用型高校和研究型高校是两类不同定位的高校,作为国家级一流财会类专业建设点,两类高校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有没有不同?科研是否能反哺教学?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對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应用型高校和研究型高校的发展目标、资源配置、教师考核、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建议和指导。

本文以国内132所国家级一流财会类专业高校为研究对象,借鉴灰色系统理论思想设计变量、构建模型,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国家级财会类一流专业建设点高校科研和教学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对科研服务于教学,实现育人功能的路径和机制提出对策和建议。

1科研和教学关系研究简述

关于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国外的研究有三种观点:

(1)二者正相关。认为教学与科研所需能力相同,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2)二者负相关,认为二者是两种相互冲突的工作,由于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会导致角色冲突,对某一领域投入多,对其他领域必然投入少;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地方,科学研究与教学应当相互分离。

(3)没有相关关系,二者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国内的研究也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1)科研和教学不相容,我国研究型大学普遍“重科研轻教学”,而应用型大学则相反。

(2)科研和教学既存在相容属性,也存在相斥属性。

(3)在科研产出的高水平群体中,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相互影响较显著。而在中低水平的学术产出群体中,科研产出与教学之间没有关联、相互独立。

总体上看,国内关于高校教学与科研主题的研究虽然较多,但是大多属于规范研究,处于理论探讨的层面,基于事实和调研的实证研究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不足。

2研究设计

2.1样本选择和概念界定

2.1.1样本选择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开始实施“双万计划”,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本文选择国家级一流财会类本科专业(含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建设点的132所高校作为样本高校,比较2019年前后样本高校科研和教学关系的情况及其变化。

2.1.2应用型高校和研究型高校的界定

目前,各高校对于自身定位有多种表述,例如应用研究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应用型高校等。在本研究中,根据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及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结合高校性质(普通高校、985高校、211高校)以及高校对自身的定位,划分高校类型。划分方法是:

(1)如果高校简介中有明确表述为应用型、教学研究型、应用研究型、研究应用型等定位的高校或地方高校中的新建校,划分为应用型高校;

(2)明确界定为研究型高校,或者没有明确定位为应用型、教学研究型、应用研究型、研究应用型高校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985、211高校,划分为研究型高校。按照这种划分方法,132所样本高校中,包含94所应用型样本高校和38所研究型样本高校。

2.2变量设计和说明

2.2.1解释变量

研究中,用科研强度(RSHnn,i)作为解释变量。科研强度(RSHn,i)用高校某年度发表的科研类文章的总和表示。一般认为,科研文章能不能在当年发表取决于众多因素,这可能会使得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更加不明显。然而,灰色系统理论认为,系统的行为现象尽管是朦胧的、复杂的,但毕竟是有序的,是有整体功能的。为此,借鉴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对科研强度的原始数据进行灰色处理。具体做法是,将2016—2018年的科研类文章进行累加,代表第1期科研强度(RSH16-18,i),将2019—2021年的科研类文章进行累加,代表第Ⅱ期科研强度(RSH19-21,i)。

2.2.2被解释变量

在高校实践中,相较于科研产出,教学产出更加难以衡量,已有研究对教学产出的测量大多采用学生评教结果或者由学生、同行专家等参与的多元评价方式。然而学生评教行为或多元评价方式往往带有主观性,并且容易产生价值冲突。在本研究中,以教学教研强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人才培养+学生+教学”为关键词在知网中进行检索,以相关文章的发表量表现样本高校对人才培养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作为教学教研产出。具体做法是:将2016—2018年的相关文章数量进行累加,代表第1期教学教研强度(TSC16-18,i);将2019-2021年的相关文章数量进行累加,代表第Ⅱ期教学教研强度(TSC19-21,i)。

2.2.3控制变量

为了反映高校对教学和科研的相对重视程度变化,将教学科研比(T/Rn,i)作为控制变量,代表教学和科研的均衡程度。另外,不同的高校定位可能会影响高校科研教学资源配置,因此,将高校定位(POSi)也作为控制变量。

变量设计和说明见表1。

2.3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

德国教育改革者威廉·洪堡认为科研和教学具有性质上的共同性、过程上的一致性、形式上的吻合性;国外还有学者认为,好的研究者往往也是好的教师,较差的研究者往往也是较差的教师,这种情况在人文社会学科领域表现更明显。那么,从国内来看,科研和教学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作者认为,科研和教学在财会类人才培养中,具有高度一致性。从短期来看,科研产出不仅会对同期的教学科研产出带来正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也会影响教学教研产出,也即存在跨期效应。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科研强度和当前的教学教研强度正相关;

假设2:科研对教学的影响存在跨期效应。

为此,分别构建数学模型:

3科研对教学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

3.1同期回归分析

表2是同期回归分析结果。科研强度(RSHn,i)的非标准化系数为0. 987,Sig值小于0.05,说明科研强度(RSHn,i)和教学教研强度(TSCn,i)正相关,且显著。因此,从同期分析来看,科研对教学教研的同期促进作用比较显著,假设1得以验证。

3.2跨期回归分析

表3是跨期回归分析结果。科研强度Ⅰ(RSH16-18n,i)的非标准化系数为0.545,Sig值小于0.05,说明科研强度I(RSH16-18n,i)和教学教研强度Ⅱ(TSC19-21,i)正相关,且显著。因此,从跨期分析来看,科研强度对教学教研强度的跨期促进作用明显,假设2得以验证。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总体上看,科研和教学教研不仅在同期(短期)内存在正相关关系,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也能促进教学教研能力的提升。从长远来看,科研和教学教研的关系也比较明显,科研和教学教研之间存在跨期(长期)效应。科研不仅在短期内能促进教学,从长远来看,科研和教学的关系也很密切。

4.2建议

4.2.1坚持科研和教学并重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会计行业对会计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财会类专业要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方法,不仅重视教学育人,更应该重视科研育人的作用,强调科研和教学并重,这不仅对研究型高校重要,对应用型高校同样重要。

4.2.2强调科研育人导向

科研育人是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是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在探索和发现未知的过程中,实现科学精神的培育与传递,以及科学道德的体验与生成的方式方法,不仅育人,而且育己,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4.2.3强化科研成果转化

坚持科研育人必须牢记教育的使命和初心,体现“以学生为本”,探索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的理念、思路和模式。在实践中,可以将科研成果和最新实践技术与方法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和更新实验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教师的科研成果,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面向本科生开展前沿专题讲座,等等。

4.2.4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财会类一流专业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教师人才队伍的支撑,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一支拥有财会领域扎实知识、前沿理论,具备计算机、大数据等交叉学科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因此,财会类一流专业建设,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想方设法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财会类人才队伍。

4.2.5优化考核机制

考核是指挥棒和方向标,考核内容和方式是引导和鼓励教师科教融合、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关键。在考核中,要將科研价值观与科研育人的理念融入教师选聘与评价、科研激励、教学管理、学生学分等相关制度,明确职责,加强约束、引导和规范,形成科学、系统的科研育人制度体系和教师教学评价机制,构建良好的科研和教学生态,也是促进科研服务教学、服务人才培养的保障。

作者简介:李新娥(1973— ) ,女,河北邯郸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研究型财会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