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23-05-30 12:59:28赵邦林黄玲玲
科技风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互联网+互联网

赵邦林 黄玲玲

摘 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创新化提供了时机,高职教育将培养技术型人才作为根本,让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满足。可是目前的互联网时代中的高职教育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比如对于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进而让人才的质量得到最大的保证。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7

Research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Zhao Banglin Huang Lingling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JiangsuYangzhou 225000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 takes training technical talents as the fundamental,so that the market demand for talents has been greatly satisfied.However,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Internet era.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and improve it.For example,for the current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rresponding reforms are needed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Keywords:Internet+;Vocational colleges;reform in education

1 概述

隨着我国网民已经覆盖整个地区,在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中,人们被众多网络信息服务所充斥着,加之网络服务费用的降低给互联网的普及提供了便捷,因此,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当前,关于网民这个巨大的群体,大学生在其中占据着极大的比例。网络技术为大学生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符合学生的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应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从而让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2 “互联网+”时代带给教学的优势

2.1 让教学资源得到完善

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通常都是教师对课本和教学资源进行讲解,学生则坐在教室中听讲,长久以往,学生已经习惯了此种学习模式。可是这种教学为学生传达的知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教师的知识储备也是非常有限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搜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但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又让教学内容得到了完善[1],同时更好地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达到了教学的时效性。

2.2 学习时间自由

关于传统的教学,学生听完老师的授课,只可以在课余时间参照笔记和课本进行复习,相较于教师的教学时间,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便捷,学生不仅可以上课时间听老师讲解,还够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通过互联网搜集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微课等教学名师讲堂。若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也可以利用网络去查询,让学习的效率迅速得到提高。学习时间十分灵活和自由,让学生逐渐了脱离了对课堂的依赖。“互联网+”的时代使得教学资源共享化,人人都能获取免费、迅捷、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同时也推动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3 教学方式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也不断完善起来。当前高职院校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让教学模式呈现出了多元化。“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思考、互动,增加学生主动认知能力,以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现状

3.1 教师的观念老旧以及不具备较高的能力

第一,多数教师不能够积极地改变观念,很难接受新的尝试,特别是年长的教师,他们只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课堂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对新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抗拒心理,并不能够认同其价值。第二,“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具备极高的能力,不同的学生会对知识有着不同的见解,因此提出的问题也千差万别,一些问题让教师也难以回答[2]。教师不但需要对网络技术进行掌握,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制作出精美的学习课件。教师必须快速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3.2 教学需要高成本,软硬件设施不完善

开展翻转课堂必须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等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借助网络设备来实现。目前,大部分学校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具备完善的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及相应的保障团队欠缺,信息技术设施相对比较陈旧,很多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教室等硬件设备与专业教学信息化不相匹配,且学校配备的教学资源软件功能不缺乏,部分是一些普遍适用的基本功能,与实际工作情景运用的软件相差甚远。学校为教学提供的“大众版”教学设施,没有专业针对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翻转课堂的开展。学校配备资金不充沛,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硬件以及软件设备的支持。

3.3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家长对新的教学方式不能认同

翻转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开展前,学生需要通过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对知识建立初步的印象和掌握,如此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自觉性。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并不能做到自我约束,因此他们很难将主要的精力都用于学习。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学生很难顺利完成视频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另外翻转课堂还需要学生和教师实现有效的互动,这对于内向的学生而言,会对上课存在抵触心理。多数家长缺乏对网络的认知,认为网络会让学生养成不良习惯[3]。很多家长担忧孩子沉迷于网络,造成学习下降。还有的家长认为翻转课堂只是将书本内容发布到网上,对学生学习不能发挥作用,并且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压力。

3.4 评价方法有待改进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具备多种能力,比如组织和自学能力,过去的评级体系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不太合理。尽管目前我国评价体系开展注重学生的情感以及價值等,可是却只是流于表面,因此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需要对评价进行完善。

4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4.1 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必须将立德树人为核心,并积极创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还需要制定培养人才的创新机制,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逐渐构建全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稳固根基。

4.2 采取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分层教学以及个性化教学的发展。近些年来,高职学生存在着多样化,包括普高生、技能生、3+2模式生等,因此这些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模式,教师借助智能化平台对班级中的学生依据教学需要进行分层、分组设置管理,借助智能平台为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并根据学生的层次展开分组,学生在课余时间就可以利用网络智能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通过智能分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进而在学习中更加自信[4]。个性化教学属于分层教学的演变,可以让课堂效率迅速得到提升,并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打造高效率的课堂,推动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4.3 调整专业体系

现如今,各行各业均与“互联网+”相联系,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已赋予新时代的内容,因此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这一改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这要求我们积极开展就业市场动态调研,紧密跟踪就业市场的人才所需,对专业体系及时地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使培养的人才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提高人才的就业率,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于互联网。还需要调查人才的需求,创建完善的育人体系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契合,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生的求职意向和教材内容培养学生,为学生开设拓展课,同时对教学工作不断完善。

4.4 改进当前的培养制度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对人才培养方式和评价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调整,目前的教学机制主要是进行理论研究,这很难符合当前的市场发展需求,所以需要改变目前的培养制度,让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协同发展,让专业与当前的市场更加贴近。院校可以和企业建立合作,让学生去体验职场中的压力,进而使其成学生学习的推动力,让自己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培养技术性人才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必须了解知识与技能存在的联系。另外,不但需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还需要让学生具备文化素养以及职业素养,从而达到综合素质教育的标准。

4.5 完善课程体系

在互联网的环境中,要确保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效果,并达到学生学习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还需要开展企业调研,让行业专业人士和教师都能够加入其中,研究整个行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需求,能够了解不同专业的岗位要求,再结合岗位要求分析出人才应具备的技能[5]。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融进这些环节,并创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将岗位作为载体,进而让课程和岗位要求实现良好的对接。

4.6 转变教育理念,将实践作为依托

针对教师而言,转变教学理念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要求将过程作为依托,让各个环节充分联系,使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若一些高职院校相对落后,就需要发挥出宏观调控的作用,让所有的高职院校都能够拥有新技术。与此同时,不能完全舍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也不可以完全依赖新的教学理念,对于传统和现代的差异,教师需要吸取其中的精华,摒弃其中的不足,再落实于实践,结合各个专业中存在的差异,加以科学的控制。针对学生来讲,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并让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不断的完善。学生应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能够对互联网中的信息进行辨别,从而让有用的信息促进自己学习。

4.7 创新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因而学习终端也出现了多样的转变,线上学习也不断丰富起来,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让学生进行更加融洽的交流。教师也需要有效地创新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数字教学有机结合,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发挥出学生的无限潜能,教师则做好学生的正确指引。在教育改革中,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地转变教育观念,让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结合教育目标,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案,进而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4.8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评价体系多表现为单一性、外在化、终结性等方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兼顾学生的学习状况个性差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过技术开发新型的评价内容或标准,将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列入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模式。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进行相应的评价与监控,可保证学生的评价更客观、更公正、更全面、更准确,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利用“互联网+”课程开发“课程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进行交流。

4.9 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实效性,不能够仅凭借相关理论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超前的意识,并能够将优秀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在教育改革中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避免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出现尴尬的场景。同时还要求教师应熟练掌握网络制作、网络资源收集等相关的技术,积极开发网络课程,开展线上教学,利用腾讯课堂、钉钉等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的能力。建立与专业发展相结合,也就是根据专业课体系对教师的结构进行完善,在建设中还需要对年龄、学历以及职称等进行考量。重视提升专业教师的能力和职业素质,充分了解教师的真实情况,让更多的优秀教师体现高职院校的实力,比如培养金牌教师、国家级别的双师型名师。还需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企业中聘请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实际案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实践中的技能,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实践工作,丰富和完善教師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从而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环境中,高职院校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机和更高的挑战。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进而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学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从而在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让高职院校获得健康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晰凝,许彩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探究[J].国际公关,2019(12):146.

[2]袁志友.“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机械职业教育,2019(11):4851.

[3]何芳丽,曾祥艳,刘庆华.互联网+背景下《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5):4447.

[4]王艳丽.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4):2729.

[5]陈玉伟.翻转课堂应用于高职课堂的挑战及策略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4143.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9KJD220002);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项目(2019ZD093);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CAD+REVIT技术应用于《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路径研究(2021XJJG23)

作者简介:赵邦林(1990— ),男,江苏扬州人,助教,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土建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