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谚中的家庭文化

2023-05-30 03:52:42
新传奇 2023年15期
关键词:和睦谚语家教

我国民谚中有很多家庭、家教、家风类谚语,它们语言通俗活泼,内容警策有力,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如“男要勤,女要勤,三餐茶饭不求人”“作田要纳粮,养崽要供娘”“不信命,不信神,发家致富靠自身”。

我国民谚中有很多家庭、家教、家风类谚语,它们语言通俗活泼,内容警策有力,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勤俭节约的家庭文化

如何维持好一家生计,在我国民谚中有大量经验总结,其中,“勤”是核心词,如“人勤地不懒”“勤快勤快,有飯有菜”“夫勤无荒地,妇勤无烂衣”等。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力耕致富”是人们普遍信奉的人生信条。我国民谚中有各种赞“勤”谚语,如“春日一滴汗,秋后万颗粮”“男要勤,女要勤,三餐茶饭不求人”“起早贪黑,黄土变黄金”“黄金本无种,出于勤劳手”“困难九十九,难不倒两只手”等。

当然,家庭经济发展光靠勤还不够。只有勤加上俭,在开源节流的双向合力下才能促进家业壮大。民谚中亦有诸多倡“俭”类谚语,如“家有千担油,莫点双灯头”“成家子惜粪如金,败家子挥金如粪”等。“俭”的外在表征虽是减省节约,但其内核理念则是一种基于自身实力的长远规约。保持家庭的长久兴盛要遵循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如“呷不穷,用不穷,划算不好一世穷”等。

“勤俭治家之本,劳动幸福之源。”以勤为荣、以俭为美的价值观,既是先民持家兴家的法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是中华家庭文化的核心思想。

孝老爱亲的家教文化

维系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要有规范的秩序。民谚中有大量倡“孝”谚语,如“作田要纳粮,养崽要供娘”等,都是教育家庭成员该如何对待长辈。在亲子之爱中,父母对子女之爱会更强,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则要通过道德之力来弥补。民谚中的大量倡孝类谚语正是为了达成这一道德教育的目标。具体而言,其教育方式有责骂式,如“长大不孝娘,冤枉喝米汤”;也有嘲讽式,如“千里去烧香,不如敬爷娘”等。

人类社会的发展通过新老代际的互助与互敬来实现。在家庭秩序的建立中,除了孝敬长辈,还应爱护晚辈,如“子有事,父三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娘疼儿,路样长,儿疼娘,线样长”等。这种爱是无差别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娘爷疼崽,十个指头只只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民谚中始终秉持以“爱”为核心的原则来处理家庭中的各种关系,如“岳母娘不疼郎,好比猪婆娘”“媳妇当满女待,何愁媳妇无孝心”等。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上述谚语至今还在人们的口头流传,是中华民族建立家庭秩序、处理家庭矛盾的重要准则。

和合自强的家风文化

家庭成员之间,以和顺为贵,“亲睦”才能“家齐”,才能“事谐”。“家和万事兴”,“和”是家庭幸福、家道隆昌的重要保证。先民们在治家、兴家中对“和”的价值体认十分深刻,在谚语中以生活化、大众化的语言对“和合”理念、“和合”之道进行了总结提炼。

民谚从多种关系角度对“和合”之道进行总结,以此铸就家庭的整体意识和协同精神。如“夫妻要和谐,遇事多谅解”“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姑嫂和睦好管,兄弟和睦好成家”“兄弟齐心金不换,妯娌齐心家不散”“婆媳和,合家乐”等。

家庭成员之间需要和睦,与亲戚、邻居相处也要和睦互助。民谚语中多有提倡内睦家齐、外睦相济的警句,如“邻居要和睦,自家得安乐”“亲帮亲,邻帮邻,亲邻相帮是常情”“亲愿亲好,邻愿邻安”等。

家庭的兴旺发达,既要团结一心,也需奋发图强。民谚中多有“自强”类谚语,如“人穷莫丧志,遭难莫寻亲”“天干莫望朵朵云,背时莫望邻里人”等。自立自强还体现在不依赖父母子女等亲人,如“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等。中华民族无论是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创业中,还是在传家立业的艰难发展中,都深刻意识到了一个道理,“抬头求人,不如低头求土”,所以才把“不信命,不信神,发家致富靠自身”的兴家理念行之于家风建设中,并总结成谚语流传以示后人。

泉水最清,谚语最精。家庭类谚语“以片言明百意”的方式对我国传统家庭文化、家教文化、家风文化进行形象通俗的表述,其内蕴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对民众言谈举止的规约、思想性格的塑造、精神气质的熏陶起到了重要作用。

(《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和睦谚语家教
“和睦”
环球时报(2022-07-25)2022-07-25 15:15:53
你会怎样做?
齐心
养生谚语也要“更新升级”(上)
说说谚语
生物-生态组合技术在和睦桥港水质改善中的应用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