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4月3日,摩托罗拉公司工程师马丁·库珀用手机打了人类第一通电话,被呼叫方是库珀的“老对手”乔尔·恩格尔。库珀得意洋洋地告诉对方,自己正用一部“个人的、手持的、能移动的电话”呼叫他。
2023年4月3日是手机诞生50年的日子。50年前的4月3日,被称为“手机之父”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工程师马丁·库珀用手机打了一个电话。这是人类使用民用移动通信设备打通的第一个电话。
经过半个世纪的创新和发展,手机已从早年的“砖头”演变为如今可以揣在兜里、聚合多种功能的“口袋电脑”。未来手机又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50年前,他打出了第一通移动电话
1973年4月3日,库珀站在纽约第六大道街头,从兜里掏出一个电话本,然后在一个大型的、奶油色的设备上按下一串电话号码,接着把它放在耳边,引得周围路人纷纷侧目。这就是人类用手机拨出的第一通电话,被呼叫方是库珀的“老对手”、供职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乔尔·恩格尔。当时摩托罗拉一直在与贝尔实验室竞争制造手机。
库珀得意洋洋地告诉对方:“我正在用手机给你打电话,这是一部真正的手机,一部个人的、手持的、能移动的手机。”现年90多岁的库珀最近接受媒体采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恩格尔在电话那端一直沉默着。
1983年,摩托羅拉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商用手机上市,定价3500美元。这个价格相当于2023年的近10600美元。这款手机长33厘米,重量接近1千克,因此又被戏称为“砖头”。英国手机博物馆负责人本·伍德接受采访时说:“它只能打电话,不能发短信,也不能照相,通话时长只有30分钟,却要充电10小时,待机时间也只有12小时。机身上还有一根长15厘米的天线。”
从奢侈品到必需品
1987年,摩托罗拉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将手机引入中国。因独特的体型和重量,手机在中国也有了一个新名字——“大哥大”。当时拥有一台“大哥大”标志着身份和地位的与众不同。据媒体报道,中国当年诞生的第一位“大哥大”用户,不仅花费两万元购买手机,还缴纳了6000元入网费。
上世纪90年代,手机飞速发展,尺寸缩小了许多,约有100万美国人拥有了手机。1992年12月3日,英国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公司软件工程师尼尔·帕普沃思给同事理查德·贾维斯发送了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内容是“圣诞快乐”的英文“Merry Christmas”。
在手机面世早期,这种移动通信设备还属于奢侈品。以芬兰品牌诺基亚为代表的众多手机企业不断创新,不仅制造出坚固耐用、操作方便的手机,还突破通信设备的界限加入新功能,推动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1997年,诺基亚在型号为6110的手机里推出了“贪吃蛇”游戏。两年后,诺基亚7110成为首款可以无线上网的手机。之后,美国苹果公司以其独特的技术在中国乃至世界迅速占领市场,从3G到4G再到5G的发展更是让手机具备了购物、下载音乐、实时导航等丰富功能。
中国《2021全球移动市场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的用户已经超过40亿,中国以9.54亿的智能手机用户总量居首,普及率为66%。
手机的未来
未来,手机会有什么改变?科学家和工程师做出了合理预测,比如无线充电、6G技术、折叠手机成为主流……
科幻小说作家曾幻想过将一种“基于真菌的通信系统”应用于手机上。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一系统进行编码,从而制造出计算机编程语言。另外,这项技术还有利于减少电子垃圾。
还有一些科学家提出问题:“什么技术将取代智能手机?”美国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表示,电子文身将成为未来潮流,这项技术可以将芯片贴在皮肤上用以监测和收集个人信息。谷歌公司正在与某科技公司合作研究此项技术。
特斯拉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设想了一个人类与机器融合的时代。他创建的公司正研究将人脑信息下载到电脑中,实现脑机融合,开启“超人认知”时代。总之,随着AI、VR以及计算资源云端化、分布式技术等的发展,未来智能手机将会带给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
(青铜器荐自《半岛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