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小二作为古代客栈的主力服务人员,是整个服务流程的串联者和执行者。别看他们干的大多是迎来送往、端茶倒水、扫地铺床等不起眼的工作,但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具备优良的服务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观察应变能力。
说起店小二这个称谓,很有意思。据说古代有一个服务员叫王示,那个时候写名字都是竖写,因为他常常把“示”写脱节,写成“二小”,人们就亲切地称他为“王二小”,传来传去就传成小二了。后来人们就把旅馆、酒楼中的服务人员统称为“小二”。
更确切的解释是根据一家店里面的大小排行来称呼的。一般来说,店老大是这家店的主人、老板,而店主人之下第二大的就是跑堂的伙计了,顺序延续下来,店主人是店老大,那么伙计就是店小二了。
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店小二作为古代客栈的主力服务人员,是整个服务流程的串联者和执行者。别看他们干的大多是迎来送往、端茶倒水、扫地铺床等不起眼的工作,但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具备优良的服务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观察应变能力。
首先,对客人称呼这方面就不能马虎,对不同的人要知道称呼什么。例如,对富家公子称“相公”,军士称“长官”,秀才称“官人”,年轻女子称“小娘子”或“小姐”,当然最常见的就是“客官”。
其次,要懂得多,客人问起当地风土人情、地理常识,甚至奇闻轶事都得答得上来。《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和黄蓉在沪溪一家酒楼问店小二当地的名胜古迹,店小二说了很多,黄蓉听后说沪溪毕竟是小地方,能有什么好山好水?哪知店小二十分生气,说我们猴爪山的风景哪里也比不上。黄蓉问猴爪山在哪里?店小二恼她说自己家乡不美,生气走了,很有个性。
所以,一些优秀的店小二一瞧客人就能知道是哪里人,并提供相应的服务,起码得听得懂方言,还要尊重民族习惯,清代一些旅店就备有专门供回族商客礼拜时冲洗用的汤喷壶。
古人出行大多是骑马或坐车,店小二不仅要帮忙照顾马匹,还要提供车辆检修服务,至于跑腿自不必说。明代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宋四公让店小二帮他去买吃的,交代:“店二哥,我如今要行,二百钱在这里,烦你买一百钱爊肉,多讨椒盐,买五十钱蒸饼,剩五十钱,与你买碗酒吃。”这里的店小二干的相当于现在外卖员的活。
店小二中也有牛人
我们说“行行出状元”,店小二中也有牛人,比如下面这位。明朝万历年间,北方的女真族时常侵扰边境,万历皇帝为抗御强敌,决心整修长城。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關,早已年久失修,其中“天下第一关”题字中的“一”字已脱落多时。万历皇帝下令募集各地书法名家,希望恢复山海关的本来面貌。
于是,各地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提笔挥毫,却没有一人的字能写出原来的韵味。万历皇帝无奈再下昭告,只要能够中选,赏黄金百两。
最后经过严格筛选淘汰,中选的竟然是山海关旁一家客栈的店小二,这成了一件奇事。在题字当天,观者人山人海,只见此店小二抬头看着山海关的牌楼,舍弃狼豪大笔不用,拿起一块抹布往砚台里浸湿,大喝一声:“一!”立刻出现了一个绝妙的“一”字,且难辨真伪、炉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
有人问其原因,店小二说自己工作的客栈正好面对山海关的城门,自己每天拿起抹布清理桌上的油污之际,视角刚好对着“天下第一关”的“一”字,因此便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着写“一”,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巧而精通。
另外,店小二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因为每天接触五湖四海各色人物,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所以在很多影视剧或者小说里,店小二这个配角一直是绿叶人物的存在,承担着传达信息、衔接剧情、助推情节发展的作用。
比如《水浒传》里的店小二。陆虞侯要火烧草料场害林冲,正是沧州牢城营前开酒家的李小二向林冲报信,让林冲有了防备,这才有了林冲雪夜报仇的故事。发现时迁偷鸡的也是一个店小二,才引出了后来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金庸笔下也有很多店小二。《天龙八部》中,乔峰从马夫口中打探到“大恶人”的下落,想与阿朱赶往小镜湖,但不知道路,恰好店里的店小二知道,便为二人指路。这个店小二口才极佳,好似说了一出单口相声:
小镜湖在这里西北,你先一路向西,走了七里半路,便见到有十来株大柳树,四株一排,共是四排,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一十二、四四一十六,共是一十六株大柳树,那你就赶紧向北。又走出九里半,只见有座青石板大桥,你可千万别过桥,这一过桥便错了,说不过桥呢,却又得要过,便是不能过左首那座青石板大桥,须得过右首那座木板小桥。过了小桥,一忽儿向西,一忽儿向北,一忽儿又向西。总之顺着那条小路走,就错不了。这么走了二十一里半,就看到镜子似的一大片湖水,那便是小镜湖了。从这里去,大略说说是四十里,其实是三十八里半,四十里是不到的。
现在回过头来再读这段,一方面,感觉这个店小二很有意思;另一方面,发现金庸大有深意,店小二曾叮嘱二人不要走那座青石板大桥,如果走那便错了。可后来乔峰正是在那座青石板桥上误杀阿朱,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正所谓,小二是小二,但寻常人物大抵也会有不寻常之用。
(《湛江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