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五标双导”教学法

2023-05-30 10:48魏玉凯
小学科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法探究

魏玉凯

〔摘    要〕  “五标双导”教学法是师生共同解决一个技术工程问题或者完成一个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笔者从“五标双导”教学法的提出、论证、立模、定性、实验、定模进行了系统的实践研究,发现该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对“五标双导”教学法的阐述,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该教学法的优势,进一步论述了基于该教学法的科学课程教学策略,以期为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助力。

〔关键词〕  小学科学;“五标双导”教学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2-0010-03

在课标要求下,小学科学教学形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五标双导”教学法是师生共同解决一个技术工程问题或者完成一个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目标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笔者从2010年开始,经过13年打磨,对“五标双导”教学法的提出、论证、立模、定性、实验、定模进行了系统的实践研究,发现该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一、“五标双导”教学法概述

“五标双导”教学法以建构主义课程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基础。教学法中的“五标”为在教学流程中的五种目标,分别为“确立目标”“拆解目标”“践行目标”“评价目标”“反馈目标”(依序简称为“立标”“拆标”“践标”“评标”“馈标”)。

首先,“五标”作为教师视角下的教学目标,是一种教师“教”的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准绳并强化目标导向,使其贯穿教学全过程,体现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其次,“五标”作为学生视角下的项目目标,是一种学生“学”的方法。学生以“五标”为支架,内化形成项目式学习的一般方法,突出学科思维方法与探究方式的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生成物化产品或成果,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五标”既导教又导学,故定名为“五标双导”教学法。该教学法适用于小学科学,特别是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还适用于项目式课程。

立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经验、实际应用等,确立教学目标。目标的设定指向学生核心素养,体现大单元设计和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理念。立标要求宏观、准确、适切。

拆标:教师利用拆解策略,将总目标降维分解为一个个子目标。这些子目标是学生通过运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工具、知识迁移或者知识新授等,大多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实现的目标。子目标的设定要求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拆解目标时需厘清子目标之间的关联和层次,科学安排学习进阶。

践标:教师设计活动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在难点处,可搭建学习支架,提供实施保障,以完成教学目标。在践标的过程中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技术与工程和项目的一般方法。

评标:教师设计评价方案诊断教学目标实施效果。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研发贯通探究前、探究中、探究后的“学情调查”“过程评价”“物化评估”等评价方式,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馈标:评标后,教师对照教学目标发现教学偏差。这也是个回头看的过程,若有偏差,则教师需采取措施纠正各环节偏差,比如反思拆标是否合理,践标是否落实。一般纠偏的措施有“调整任务”“提供变式”“关联强化”“组间借鉴”等,最终通过馈标使教学目标能够较好完成。

以上是“五标”的导教部分。同时“五标”也是学生在技术与工程课程和项目式学习中解决问题或者完成项目的一般学习流程及方法,也是一种学的方法,它和导教中的“五标”是一一对应、一脉相承的,在核心框架图中用虚线做了框选关联。分别为:学生确立项目目标,提升问题意识和整体思维;学生拆解任务,提升转化思维和分解策略;学生探究实践,提升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学生根据物化成果等进行自我评价,提升自我诊断能力和求真品格;学生对照项目目标反思纠正,提升反馈机制和修改迭代能力。

二、“五标双导”教学法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改进教法,变内容导向为目标导向

本教學法使目标导向、素养导向、探究式学习等科学课核心思想高度凝练,摒弃传统课堂上单纯内容导向的做法,突出学科思想方法与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提倡目标导向与素养导向双轨并行,优化探究活动实施方式与路径,推进技术与工程领域创新教法的学科实践。

(二)改进学法,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传统的科学学习中,学生虽然也有探究与实践活动,但课程缺乏整体性设计和项目式设计,使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出现脱钩现象,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自主性不高。本教学法更强调操作性、实用性与综合性,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双导”中的“导学”,倡导学生以项目目标为指引,以“五标”搭建学习支架,在探究过程中内化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改进理念,变传统课堂为创新课堂

本教学作为一个抓手,在教学法框架中渗透诸如全景大单元备课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等新理念,催生课堂的变革。

(四)改进课程,使学校课程更具活力

以“五标双导”教学法为引领研发技术与工程等课程的校本教材,形成具有典型结构的项目式学习资源体系,力争实现与“常规课程”的深度贯通整合。

三、“五标双导”教学法研究的过程

(一)教学法1.0版——“比萨饼”教学模式

“五标双导”教学法的研究起点为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教学法起步于2010年,我运用归纳法,整合“任务驱动”“探究式学习”理念,倡导拆解任务,提出利用转化思维和分解策略降低任务难度(对应“五标”中的“拆标”的前身),从而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通过山东省教研室“十二五”规划课题《以学定教,促进思维进程化教学规律的研究》和《小学科学实验课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两项省规划课题的研究及课堂实践,逐步形成“五标双导”教学法的1.0版“比萨饼”教学模式。

(二)教学法2.0版——“五标启智”教学法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2017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出台、项目式学习的兴起,我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以建构主义课程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法目标导向,从教师的“导教”视角正式提出“五标”的概念,细化了教学目标在教学流程中的五种样态,结合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堂教学有效方式的研究”和市北区草根课题“小学科学中年级趣味实验课教学方法的研究”,继续研究和实验,并依托“启智伴飞”学校课程,将教学法更名为“五标启智”教学法。

(三)教学法3.0版——“五标双导”教学法

2021年,我参加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意见征询和修订,教学法融入该课程标准理念,增加了对学生“导学”视角的研究,研究的维度从单纯的“导教”扩展至“导教”“导学”的“双导”研究,并强化了学科内知识整合,加强了对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例实践。主持人结合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学生优势智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研究”和青岛市教育学会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技术与工程课程的实践研究”两项课题,对教学法进行全面反思和提炼,并结合课堂实践,在听课中建立“导教”“导学”流程框架图作为教学法应用的诊断支架,真正实现了“五标”对“导教”“导学”的双重引领,再次通过“立模—定性—实验—定模”这一过程,最终形成教学法的3.0版,即“五标双导”教学法。

四、“五标双导”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效果

(一)立足新课标,引发教学方式新变革

本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立足三版科学课程标准(2001年版、2017年版、2022年版),關注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形成目标和素养导向的“导教导学一体化”设计,丰富和深化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理论,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相关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学科素养理论内涵式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定位与功能发生改变,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取向,随之带来的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刷新和教学方式的革新。教师将从“为教而教”转变为“为学而教”和“为教而学”,成为整合课程、构思项目、指导活动的服务型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形成科学思维。形成的教学法相关课题成果有:中国教科院课题成果一项、山东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两项、山东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成果两项、山东省基础项目改革课题一项、青岛市级课题三项、青岛市级教学成果奖一项、区级课题三项。

(二)立足新学法,实现学习方式新突破

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学习变为自主式学习,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逐步形成有干预的自主学习、目标导向的体验学习、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问题解决的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的课堂新模式。形成的教学法相关课例成果有:执教全国优质课一节、省优质课一等奖两节、山东省公开课四节、青岛市公开课五节、市北区公开课十节、省市级一师一优课五节、青岛市开放课四节、市区级经验交流十次。

(三)立足新理念,挖掘课堂教学新内涵

强化学科实践,体会技术与工程和项目式学习的思想方法。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形成的教学法相关论文成果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四篇、省级期刊发表一篇。

(四)立足新起点,实现课程研发新价值

“五标双导”教学法为引领研发技术与工程、项目式学习的学校课程,形成具有典型结构的项目式学习资源体系,实现该领域课程的课内与课外、课堂与课后的系统化衔接,在课程的育人目标与课程内容上,实现“学校课程”与“常规课程”的深度整合,甚至是贯通,形成系统化实施策略和可借鉴、可复制经验,从而进一步完善课程供给体系,提高学校课程供给质量,深化融合育人。形成的教学法相关课程开发成果有:青岛市精品课程一门、青岛市优秀课程一门。

(五)立足跨学科模式,实现课程融合育人

“五标双导”教学法探索了科学学科与综合实践、劳动技术、项目式学习有机融合的新途径,形成学科内项目式学习、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新模式。基于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以目标为导向,理解教材设计,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结构化,改变碎片化、割裂式的教学倾向。把握核心概念的进阶,强化教学内容安排的序列化和递进性。形成的教学法相关教材研发成果有:编写了山东省初级中学教科书《劳动技术》。

本文通过对“五标双导”教学法的阐述,分析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该教学法的优势,并进一步论述了基于该教学法的科学课程教学策略,以期为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助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S].北京:教基〔2019〕16号,2019.11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