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提升方法研究

2023-05-30 00:53全德健
考试周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训练效果体育特长生

全德健

摘 要:高中体育特长生要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不仅要进行大量的专项训练,还要付出精力提高文化课成绩。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率受到影响。因此,相关教职人员立足影响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各种因素,深入分析体育特长生日常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教师、训练计划、教材、管理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期全面提升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训练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6-0110-05

为提升体育特长生专业素质,相关教职人员针对学校、学生自身、家庭这三个影响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正视体育特长生学训矛盾严重、师资力量薄弱、训练管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通过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完善管理制度、统筹安排训练计划等方式,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水平,为培养高中体育特长生综合素养提供思路。

一、 影响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主要因素

(一)学校因素

与其他阶段相比,高中阶段体育特长生以升学作为主要目标,这就令高中体育训练展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因此,无论是体育训练的内容还是训练方式,都没有考虑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训练方式与训练内容缺乏趣味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训练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此外,部分院校管理者对体育特长生的认识较为片面,在不了解體育特长生的情况下,为体育特长生贴上“学困生”的标签,疏于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也没有为体育特长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导致体育特长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训练效果。

(二)自身因素

由于体育特长生的学习环境较为自由,部分体育特长生养成了散漫的学习习惯,没有意识到文化课的重要性,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体育项目训练当中。此外,调查发现,部分体育特长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模糊,在成为职业运动员还是体育教师之间徘徊。由于缺少明确的职业方向,部分高中体育特长生对专业训练以及文化课均较为懈怠,无法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三)家庭因素

除了自身因素与学校因素之外,家庭因素也是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的重要因素。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家长希望子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针对子女体育特长培养问题缺少积极性,家长将注意力投入文化课方面,没有意识到子女在体育方面所体现出的天赋,体育特长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以及枯燥的体育训练时,没有得到来自家长的关心与鼓励,导致部分高中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其日常训练水平。

二、 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一)文化课与体育训练冲突尖锐

部分身体素质好,体育专业成绩优秀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在专业课方面具有较高的天赋,对文化课较为忽视,认为只要不断提高体育专项成绩就可以顺利就业。在这种片面认知的影响下,部分高中体育特长生在思想上缺乏学习文化课的动力,甚至将文化课与体育训练放在了矛盾的对立面上,认为学习文化课会拖累自己的体育专业成绩,逃避学习文化课,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尽管部分体育特长生意识到了文化课的重要性,但是为了在体育专项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户外训练,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文化课,导致其文化课成绩明显下降。在巨大的高考压力面前,部分高中生会变得十分沮丧,对自己的综合素质产生怀疑,进而产生畏难情绪,导致文化课与体育训练之间的矛盾变得愈发尖锐。

(二)师资力量薄弱

体育教师是高中培养体育特长生的重要基础,高水平的体育教师能够根据体育特长生的身体天赋以及身体状态,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帮助体育特长生提高体育专项成绩,并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然而,高水平体育教师数量稀缺,很多高中缺少高水平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只能指导体育特长生进行一些基本的热身活动。这种情况下,体育特长生只能频繁往返于学校与体校之间,不仅影响体育训练效果,还会令高中生产生疲惫感,不利于其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部分高级中学所聘用的体育教师均为各地区体院的毕业生,受限于师资力量以及体育教师团队规模等因素的限制,高中只能在1~2个项目上聘请专业对口的专业教师,大部分体育项目缺少专业对口的优秀教师,导致高中体育训练效率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此外,部分高中体育教师职称较低,大部分教师缺乏带队训练经验,学术研究能力欠佳,只能凭借以往工作经验制订训练计划,导致体育训练强度以及负荷与高中生实际情况不符,不仅影响训练效率,还会增加体育特长生训练受伤的风险。

(三)训练管理缺乏合理性

与专业体育院校相比,高中体育训练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较为欠缺,体育教师以及相关教职人员制订的训练计划存在一定的瑕疵,配套的监督体系不完善。这种情况下,部分体育教师所制订的训练计划以周为期限,没有制定长期、系统化的体育专项训练方案,因此,部分体育特长生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由于缺少监督管理,很多体育特长生照搬其他人的训练计划,其训练计划缺少针对性。此外,部分教学资源紧张的高中还存在体育训练器械不足、场地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学生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影响体育训练效率。

三、 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宏观策略

(一)解决学训之间的矛盾

高校管理者要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教育与培养,为体育特长生创建个人档案,针对学校实际情况以及体育特长生成长需求,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调整,缓解文化课与体育训练之间的矛盾。实际开展体育训练过程中,相关教职人员可以根据体育特长生档案,为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长时间的追踪测试了解体育特长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专业技术能力。在此基础上,将文化课成绩纳入体育特长生综合能力考核评估体系之中,引导体育特长生意识到文化课成绩的重要作用,定期将综合考核结果反馈给体育特长生,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制作“体育特长生个人素质成长趋势图”,帮助体育特长生了解自身各项能力的实际情况,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与训练指明方向。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组织班主任、体育教师以及文化课教师成立“体育特长生管理小组”,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专长,帮助体育特长生补齐短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体育项目专项训练与文化课教学时间的比例,实现文化课成绩与专业课成绩“双提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的提升,与教师配置、学校管理以及训练专业化程度等因素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针对部分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问题,学校管理者要持续提高体育教师招聘力度,聘请高素质体育教师并完善后勤保障团队,发挥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对现有的体育特长生训练计划进行调整,给予特长生专业的指导,提高体育专项水平。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与文化课教师积极配合,合理调整体育专项训练时间,为体育特长生预留出充足的时间学习文化课。此外,在进行日常训练过程中,高水平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全程心理辅导,根据竞争者的特点及时调整战略战术,帮助体育生取得更好的名次。

除了对外积极招聘优秀体育教师外,还要注重对学校内体育教师的培养,组织体育教师定期参加业务培训,由各学科骨干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并通过大量的沟通交流,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帮助体育教师快速积累体育专业训练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实际工作中,为进一步激发体育教师责任意识,尝试将体育特长生训练水平与体育教师薪资挂钩,使得高水平体育教师所付出的劳动得到应有的收获,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引导体育教师积极参与良性的业务竞争之中,提高体育训练效率。

此外,学校管理者还可以定期邀请体育训练领域相关的著名学者到校园中举办讲座,通过与教师的面对面交流,引导体育教师形成科研思维。基于互联网平台学习国外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方式与训练内容,结合国内体育特长生实际特点,制订更具系统性的训练方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管理者可以组织体育教师定期去国外训练基地进行观摩学习,将优秀的体育特长生训练思想以及训练方案引入国内,同时与国外体育教师分享国内体育特长生训练经验,通过大量的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内体育特长生训练与国际接轨。

(三)完善训练计划

针对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需要兼顾体育专项训练以及文化课的实际情况,学校管理者以及相关教职人员对现有的训练模式进行优化,大力推行“以赛代练”模式,与传统体育特长生训练模式相比,以赛代练模式能够在固定的时间内(比赛周期)提升体育特长生运行能力水平,将体育专项训练时间控制在相对集中的时间范围内,为学习文化课知识提供更为充足的时间。另外,通过各种体育比赛可以检验体育特长生训练水平以及自身的经济状态,利用这种方式帮助其快速积累大量比赛经验。此外,高中管理者可以尝试与其他高中负责人针对体育特长生训练问题开展长期合作,以区县为单位,集合区县内所有高中组织体育竞赛,通过扩大竞赛规模的方式提高竞赛水平,令体育特长生能够在该水平的竞争中找准自身的不足,及时调整训练方向,全面提升体育特长生综合竞技能力。

实际工作中,学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要结合体育特长生训练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体育比赛规章制度,为体育特长生创建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环境,给予每一个体育特长生相同的比赛机会,充分发挥竞赛对提高体育特长生竞技水平的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广“以赛代练”训练模式过程中,学校管理者需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基于体育特长生选择的项目特点以及特长生日常训练水平,灵活调整竞赛内容,令竞赛变得更具目的性。例如,根据体育特长生的年龄以及训练水平,将某一个项目分为若干个组别,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体育特长生竞技能力,确保每一个参与竞赛的体育特长生都能够在比赛中有所收获。

除了定期举办正规比赛之外,学校内部也可以组织非正规比赛,结合高中体育特长生实际情况组织队内对抗赛、专业技术比赛、多人巡回赛等,进一步提高体育训练水平。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需要对现行的体育特长生训练计划进行优化,采用“训练分组”模式,根据体育特长生综合能力特点进行分组,为每一个小组制订具有针对性训练方案。针对文化课成绩好而体育专项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保持其文化课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抽出更多的时间用于体育专项训练,提高其体育成绩。针对体育专项成绩好但是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改变训练模式,将文化课学习穿插于体育专项训练之中,实现文化课与体育训练的深度绑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体育教师与文化课教师结成工作小组,利用休息时间对文化课成绩较差的体育特长生进行集中教学,以“巩固优势学科,缩短学科差距”为目标,提高其文化课成绩。

(四)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除了文化课以及体育专项能力之外,思想道德水平对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也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与文化课相比,体育训练较为灵活,空闲时间较多。部分体育特长生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未制订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逐渐产生懈怠情绪。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管理者要注重体育特长生德育问题,组织体育教师与思政教师成立工作小组,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训练全过程。例如,在开展组内对抗训练过程中,思政教师对体育教师制定的训练进行优化,加入思政元素,引入《庄子·齐物论》中有关“有竞有争”相关论述,点明“竞争”既是一种生存本领,也是一种催人上进的动力。通过长时间的思政教育,引导体育特长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及时改正懒散、懈怠的学习状态,意识到积极参加体育训练、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此外,思政教师要深度参与体育特长生日常训练中,在进行阶段总结时,为体育特长生宣传刘翔、李娜、姚明等体育明星的成长经历,鼓励体育特长生坚定“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的信念,利用丰富的思政教学经验,帮助体育特长生明确未来发展路径以及奋斗目标,在坚定目标的引领下开展体育训练,激发体育特长生训练积极性,全面提升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

四、 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优化具体措施

上述四項方案均是从宏观层面对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进行的优化措施。而在微观层面,体育教师也要基于高中体育特长生实际情况以及体育训练实际需求,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训练计划,帮助高中体育特长生快速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一)榜样激励法

在高中组织的体育队中,体育特长生无论是运动能力还是比赛经验都显著强于其他队员。根据这一特点,体育教师可以任命体育特长生为体育队的队长,令体育特长生有机会参与运动队的实际管理工作之中。日常训练过程中,如果体育队中的队员出现了放松、懈怠现象,体育特长生就可以凭借其“队长”的身份对队员进行教育与规劝,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队内风气。

(二)专项突破法

与体育队普通队员相比,体育特长生的运动能力更为突出,其体育综合素养高于其他队员。在这种背景下,体育教师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训练方式,则无法满足体育特长生训练需求,浪费宝贵的训练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体育教师采用专项突破法,根据日常训练过程中对体育特长生的观察以及面对面沟通,了解体育特长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模仿专业体育院校训练模式以及训练内容,增加体育特长生训练强度。例如,在进行力量训练时,一般性训练都是以50kg为标准,考虑到体育特长生身体素质较强,可以将力量训练的初始重量调整为55kg~60kg,通过这种方式令体育特长生肌肉群得到充分的刺激与锻炼,帮助其维持良好的运动状态。此外,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体育特长生的专项成绩,为其制订针对性强化训练。基于体育特长生优势项目,引入国外先进训练模式,解决“一刀切”的训练模式无法满足体育特长生训练需求的问题。

(三)弱项刺激法

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下,对体育特长生能力的考核以其综合能力为主,即便是综合能力十分出众的体育特长生,也存在一定的弱项。因此,如何帮助体育特长生补齐短板,成为体育教师的工作重点。部分体育特长生由于自身综合素质较强,内心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当教师指出其不足之处时,体育特长生通常会表现出抗拒的状态,不愿意承认自身存在的短板与不足。这种状态下,如果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很可能会激发体育特长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因此,体育教师可以考虑使用“弱项刺激法”针对体育特长生的短板进行补强。例如,体育特长生的跳高能力不足,体育教师在开展组内对抗或者巡回竞赛等活动时,可以有意识地将跳高能力优秀的队员与其分为一组比赛,通过公开比赛令体育特长生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遏制其心中的骄傲情绪。此时,体育教师要积极对其进行引导,一方面,通过与体育特长生的深入交谈,疏导其心中的负面情绪,令特长生能够重拾自信;另一方面,通过正面鼓励,引导体育特长生主动与其他体育队队员交流经验,锻炼沟通技巧,营造“公平竞争,互相帮扶”的队内氛围。

(四)分组对抗法

分组对抗是体育训练中常用的一种训练模式,体育特长生训练所使用的分组对抗法目的性更加明确。在开始训练之前,体育教师根据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好训练方向,并设计好训练目标,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公平竞争,充分激发体育特长生不服输的精神,激发其内在潜能。为确保分组对抗训练法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强调目的性

分组对抗训练具有很强的竞技性,绝大部分高中生荣誉感十分强烈,渴望在竞争中获胜,因此很容易在对抗中陷入盲目求胜的状态,忘记了分组对抗训练的主要目的。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在训练开始前强调本次分组对抗的最终目的,确保每一位参与此项训练的体育特长生都能够根据训练目的进行对抗;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对训练目标制订具体的考核成果,通过对考核成果的量化分析,令体育特长生在对抗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某一项或者某几项技能,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为提高体育特长生身体核心力量,体育教师组织“平衡球挑战赛”,将体育特长生分为两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计算每一个小组全体成员在平衡球上持续的总时长。同时,体育教师重点记录每个小组中时间最长、最短的队员,针对平衡能力较弱的队员进行核心力量专项训练。比赛过程中,为了团队能够胜出,队员之间会进行积极的沟通与鼓励,锻炼体育特长生的竞技能力以及心理素质。

2. 强调公平性

为了为分组对抗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氛围,体育教师基于体育特长生的平时表现进行分组,尽可能确保两组特长生在运动能力方面持平。竞赛正式开始后,体育教师担任裁判,保障竞赛结果的公平性。竞赛结束之后,体育教师对竞赛过程进行简单的点评,一方面,要对体育特长生在竞赛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失败一方,要给予鼓励与支持,避免竞赛失败导致体育特长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另一方面,体育教师需要对竞赛结果进行客观分析,从“个人能力”“团队协作”“心理素质”“临场状态调整”等方面,指出体育特长生存在的不足,帮助其制订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真正实现“以赛代练”目标。

五、 结语

体育特长生作为中国体育人才的重要储备力量,如何提升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一直以来是相关教职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实际训练中,相关教职人员要深刻把握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训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宏观层面通过解决学训之间的矛盾、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完善训练计划等方式,对传统训练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同时从微观层面入手,根据体育特长生实际情况以及训练目标,灵活使用榜样激励法、分组对抗法、弱项刺激法、专项突破法等方式,全面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锐,万江,左刚.对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现状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5(24):28-29.

[2]罗志尧,黄帝全,梁峰,等.华南理工大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情况分析[J].体育学刊,2013,20(6):94-97.

[3]唐东阳,张亚楠.对我国现行体育特长生高招优惠政策的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5):105-108.

[4]刘欣,张庭婷.体育特长生心理健康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3):92-93.

[5]陈炳传.福州中学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104-105.

[6]王艳,郑淑媛,吴铁桥.2011年高考体育特長生测试标准探析——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99-100,104.

[7]张宾,郑玉光,曲维忠.浅析体育特长生的德育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8):71-72.

[8]宋红霞,侯伟.高校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探微[J].中国高等教育,2010(Z1):53-54.

[9]芦培莲.关于加强中学体育特长生英语学习的几点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S1):174-175.

[10]夏文,王斌,王松.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与体育院校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比较[J].体育学刊,2002(6):121-124.

猜你喜欢
训练效果体育特长生
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效果的提升对策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方法
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训练方法之我见
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方法研究
高中体育特长生短跑训练方法探讨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培养策略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路径探析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成绩的因素及对策分析